s 閱讀頁

“奪門之變”以身殉國

景泰帝自己雖已親王的身份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但其接班人並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英宗的兒子、他的侄兒朱見深。景帝陵這是在他當皇帝之前就已經立的太子。為了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景泰帝在景泰三年(1452)廢太子朱見深為沂王,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經過一番努力之後,景泰帝以為父子承傳皇位應該是沒有問題了,由“土木之變”引發的困厄似乎也該煙消雲散了,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不走運的景泰帝卻又遭受了另一場災難。一年多後,新立的太子朱見濟忽然夭折,皇儲之事再次讓景泰帝大傷腦筋。景泰帝隻有這麽一個兒子,再也沒人可以繼立為太子了。本來,在廢朱見深時,有些官員出於維護封建統序的想法,對這件事頗有微詞。現在朱見濟一死,他們又紛紛請求恢複朱見深的太子地位。但是,景泰帝無意傳位給朱見深,對那些官員的請求不予理睬。同時,他更加強了對南宮太上皇朱祁鎮的監視與控製。英宗朱祁鎮好不容易回到北京,但日子並不好過,景泰帝十分擔心其兄奪其皇位,迎回之後,使居南宮,開始了對他實際上的軟禁。景泰帝不許朝臣拜見英宗,也不許英宗與大臣私自往來。在“土木之變”之前,朱祁鎮畢竟已做了14年的皇帝,在瓦剌軍中隻有一年左右的光景,“虎走威猶在”,他對群臣的影響的確是難以忽視的,景泰帝不得不防。

時至景泰八年(1457),朱祁鈺一病不起,東宮太子還未確定,這引起了群臣的焦慮,景泰帝堅持不肯放棄帝位。於謙率文武大臣日日上疏請求盡早定東宮儲位,可景泰帝遲遲不予答複,隻答應正月十七日上朝時定議。此時,朝中以石亨、徐有貞為首的一些不得誌的軍人、政客,還有王振的餘黨、宦官曹吉祥等,企圖利用景泰帝和英宗兄弟間的矛盾,發動宮廷政變。他們一起密謀策劃,要趁景泰帝正在病中,迎英宗朱祁鎮複辟,事成之後,論起迎複之功,自然人人都可加冠晉祿。計議已定,他們就在正月十六日半夜之後,以邊官報警,應加強警備,以防萬一為名,帶兵千人進入皇宮,直奔軟禁英宗的南宮,撞門毀牆,接出英宗,擁至奉天殿升座。當時文武百官正在朝堂等候景泰帝視朝,徐有貞對眾人大呼:“上皇複位矣!”脅迫眾官員進殿賀喜。事出倉猝,眾官員一時摸不著頭腦,十分惶恐,又見大殿上坐的果真是太上皇,隻得列班朝賀。這一場宮廷政變就這樣成功了。曆史上稱它為“奪門之變”,又叫“南宮複辟”。

英宗複辟後,廢景泰帝仍為王,並把這一年改為天順元年,病中的景泰帝被遷到西宮,沒過幾天就死了。也有說是被害死的。至於景泰帝究竟是怎樣死的,成了明史上的一個疑案。景泰帝死後,被以親王的禮儀葬於西山,其妃嬪也被賜死殉葬。

“奪門之變”後,於謙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其實於謙並沒有公開反對英宗複位,但是英宗複出自然要小試牛刀,殺一儆百,以重現往日的威嚴;策劃“奪門之變”的幾個人也想借機證明自己行動的正當,同時震懾文武百官的不滿情緒,於是,於謙就成為不可避免的犧牲者。原來,這個策劃南宮複辟的徐有貞就是當年主張遷都的徐理。他因為南遷的建議受到於謙的斥責和眾人的恥笑,名聲不好,才改名為徐有貞。後來,他又要求於謙在景泰帝麵前推薦他當國子監祭酒,但他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自然懷恨在心。“奪門之變”後大權在握的徐有貞為雪恥報仇,自然首先從於謙開刀。另一發動政變的頭子石亨本是一個犯罪的軍官,因於謙起用,在北京保衛戰中立了戰功,升了官。德勝門之捷,石亨的功勞不如於謙,事後卻被晉封為侯,他自己心中慚愧,就上疏為於謙請功,並推薦於謙的兒子於冕為千戶。於謙堅辭不受,並上疏說:“國家多事,臣子義不得顧及私恩。且石亨身為大將,不聞舉薦一個幽隱,提拔一個行伍微賤以補軍國,而獨薦臣之子,於公議過得去嗎?臣於軍功,力杜僥幸,決不敢以子濫功。”在這件事上,石亨深恨於謙,並且埋怨於謙約束太嚴,自己不能肆意橫行,內心甚為不滿。石亨的侄兒石彪貪婪橫暴,受到於謙的彈劾,因此,石亨對他更加仇恨,早欲伺機報複。太監曹吉祥也為平日受到製約,不能擅權,對於謙不滿。加上於謙平時約束嚴格,紀律嚴明,不管是什麽人,哪怕是勳臣宿將,隻要違反紀律,均按法處分,因而,一些小人對他既畏懼,又切齒痛恨。故他們群起而攻之,使於謙成為眾矢之的。

徐有貞等人唆使言官誣蔑於謙陰謀迎立襄王(英宗的叔父)的兒子為太子,定於謙為“謀逆”死罪。卷疏上報英宗,英宗本人也覺處置太過,說道:“於謙實有大功於國家。”徐有貞迫不及待地上前言道:“不殺於謙,今日之事無名。”聞聽此言,英宗頓時語塞。

這一句話深深地刺痛了英宗的心,這位重新複出、頗有喜色的君王登時回想起“土木之變”後自己親身經曆的種種不堪回首的日子。他自然不會忘記於謙那著名的“社稷為重,君為輕”的主張,英宗沒有將由寵任王振而使王朝百姓慘遭塗炭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卻把自己所受的磨難歸咎在於謙身上。他對於謙的仇視是可想而知的。於謙是不歡迎他朱祁鎮作皇帝的,“奪門之變”可以說是非法的叛亂,如不橫下一條心,這皇帝寶座怎麽坐得下去呢?想到這裏,英宗殺機頓起,命將於謙等人在東市處斬。

麵對莫須有的誣陷與栽贓,麵對無恥之徒的挾私報複,於謙並不是不想抗辯與申訴,但他心裏明白,自己是逃不過英宗這一關的。同樣,滿朝文武大臣也十分清楚這一點,他們之中雖不乏良知未泯之士,但誰也不敢在此時抗顏強辯,為於謙鳴不平,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與於謙一起擁立景泰帝,在對待英宗的態度上也是模棱兩可,他們同樣害怕英宗追究。因此,於謙之死,從根本上說是有關皇帝廢立的政治問題,擁立並忠於景泰帝的於謙在英宗複位之後,隻有死路一條,這也是素稱“剛烈忠義”的於謙無奈的結局。他保全了社稷,卻無法保全自己的性命。

應該承認的是,在奉迎英宗的問題上,於謙確實猶豫再三,同樣著眼於江山社稷,在選擇的天平上,於謙是傾向於景泰帝一邊的,他對英宗的昏庸與妄為不可能沒有自己的評價和看法,也就在這一點上,於謙為自己掘下了危險的陷阱。在封建王朝中,隻有專製帝王對其臣子有生殺予奪的大權,而不存在臣下選擇帝王的自由,否則就是大逆不道。這就是於謙悲慘結局的症結所在!

在殺害於謙的同時,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官僚又大搜所謂於謙黨人,榜示天下,把於謙平時舉薦、重用的一些官員、將領加以殺害、謫戍、罷官。一些希圖取寵上爬的卑鄙小人無不以攻擊於謙為進身之階。這樣還不夠,他們又大改於謙創立的一些製度,連團營也被罷廢,恢複原來的三大營。由於發動“奪門之變”之功,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佞臣得到英宗的重用。這些小人得誌之後自然忘乎所以,擅作威福,曾橫肆一時。

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英宗複辟後,思念王振,下詔恢複王振的官位,並以木頭刻成王振的形狀,招魂安葬,祀其牌位於智化寺,賜其祠名為“精忠”,英宗這種是非顛倒的行徑真令後人悲歎!

但是,烏雲遮不住太陽,正義最終會戰勝邪惡。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奸佞亂臣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於謙後來也得以平反昭雪。明憲宗借用李薦之語讚於謙曰:“皇天後土,鑒生平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萬古英靈之氣。”明孝宗弘治帝以為於謙“能為國家建大議、決大事而成非常之功”。明神宗萬曆帝以於謙“有鞠躬報國之節,有定傾保大之勳”,諡曰“忠肅”。後又“祠於謙‘忠節’”。於謙被尊稱為“於忠肅公”,受到後人的景仰。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