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日本和俄國

彼得大帝與俄羅斯帝國的建立

在俄羅斯的曆史上,有一位偉大的皇帝,被尊稱為“大帝”和“祖國之父”,他為俄羅斯帝國的建立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他在位時期,俄國的國號首次被定為“俄羅斯帝國”。這位偉大的皇帝就是彼得·阿列克塞耶維奇·羅曼諾夫,他身高2米多,體格健壯,是統治俄國的第四代沙皇,也是俄羅斯曆史上思想最開放、最富有改革精神的帝王,後來成為俄國曆史上叱吒風雲的改革家。他1672年6月9日生於莫斯科,是沙皇亞曆克西斯與第二個妻子納塔利·納裏希基納的獨生子。他10歲就登基成了沙皇,是俄國曆史上最著名、最有影響的皇帝之一。

彼得在繼位之後曆盡了一係列複雜的宮廷鬥爭,雖然他在1682年與其兄伊萬五世並立為沙皇,但是由於其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亞攝政,所以他毫無權力可言。彼得即位不久,索菲婭就借助射擊軍兵變,上台執政。彼得被迫和母親住在莫斯科郊外。他從小就喜歡軍事遊戲,把自己的小夥伴編成兩個“遊戲”兵團,整天在綠蔭環繞的村莊中建築土堡,進行軍事演習及防戰遊戲。隨著彼得的長大,他的遊戲兵也成了兩支訓練有素的近衛軍。索菲婭意識到,彼得是個危險的對手。1689年8月,她發動兵變,企圖廢掉彼得,但是陰謀失敗,索菲婭被送進修道院。

當時的俄國是個落後的王國,幾乎在各方麵都比西歐落後幾百年,生活條件方麵,甚至要落後幾個世紀。那時候,俄國的城市比西歐少得多,奴隸製在國家中占統治地位。隨著奴隸合法權益的減少,奴隸的數量不斷增加。由於俄國錯過了複興和宗教改革的機會,教職人員愚昧無知,文學藝術幾乎不存在,科學知識得不到重視。而當俄國沉睡在中世紀的時候,歐洲的文學和哲學卻出現了一片興旺繁榮的景象,牛頓關於萬有引力的著述都已經問世。

為了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彼得一世身體力行,開始了俄羅斯的“歐化”,他決定打開大門,去了解西歐。1697年到1698年期間,彼得到西歐作了一次長途考察旅行。這次“彼得大使團”行動中,共有隨員250人,彼得大帝化名米哈伊洛夫。微服私訪使他看到了許多本來不可能看到的事物。考察期間,彼得用4個月的時間學習造船技術。他曾在東印度公司荷蘭船場做船舶木工,也曾在英國皇家造船廠工作過,還在普魯士學習過槍炮製造技術,並參觀了工廠、學校、博物館,還到英國國會旁聽。總之,他盡力學習一切能夠學到的西方文化、科學、工業和管理技術。

彼得在俄國進行全麵改革,以使俄國變成一個新式的西方國家。為了鼓勵引進西方技術,彼得大帝聘請了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到俄國工作,同時還派出許多青年到西歐學習,他鼓勵發展工業和商業,擴大城鎮的規模。這樣資產階級在數量上增多了,影響也不斷擴大。他不僅在科學技術和教育領域學習西歐,而且在服飾和社會風尚等許多方麵也學習西歐。他剪掉貴族的大胡子,剪掉客人的長衣袖,把莫斯科公國時代的長袍改為歐洲式的短裝,舉辦“大舞會”,提倡文明交際。

在彼得大帝的領導下,俄國建立了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艦隊,統一服裝、大炮和新式火槍,采用西方的辦法和手段進行軍事訓練,在俄國曆史上,這是第一次建立正規陸、海軍。他還在行政製度上進行多項改革,取消按世襲地位晉升的舊規,代之以按照文官實際表現和才能提升的新製度。

改革之後,俄國富強了。彼得又開始為俄國尋取出海口,南方不行,就把眼光投向北方,首要的進攻目標就是瑞典。瑞典是北歐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歐洲強國之一,它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彼得要和瑞典爭奪波羅的海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是對俄國的一次嚴峻考驗。事實上,為期20年的“北方戰爭”成為彼得軍事才能的最好見證,彼得最終取得了勝利。通過這場戰爭,俄羅斯從瑞典手中奪得了芬蘭灣和裏加灣沿海一帶以及波羅的海出海口。在南方,他奪取了亞速堡和巴庫,控製了亞速海和裏海的門戶,俄國遂躍居歐洲強國之列。

1712年,彼得大帝從莫斯科遷都聖彼得堡,使之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一個全新的俄羅斯帝國逐漸形成了。1721年10月,俄國樞密院尊稱彼得為“大帝”和“祖國之父”,俄國也正式改稱“俄羅斯帝國”。彼得因為其卓越的才能和為帝國作出的巨大貢獻而永遠為俄羅斯人民所懷念。

敲響農奴製的喪鍾——亞曆山大改革

19世紀初,資本主義經濟逐漸增長,自由主義思想得到廣泛傳播,俄國農奴製度下隱藏著巨大的危機。中小貴族中的先進分子紛紛參與秘密組織活動,開始了推翻農奴製和沙皇專製製度的鬥爭。1855年亞曆山大二世即位後,麵臨著克裏米亞戰爭的失敗和農民運動的高潮。為了防止革命爆發,挽救岌岌可危的封建統治,他被迫進行改革。

1861年2月19日,亞曆山大二世正式簽署了《廢除農奴製的特別宣言》,其主要內容如下: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地主不能買賣農奴和幹涉他們的生活,但農民對地主的依附關係依然存在;農民獲得“解放”時還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贖金的1/5到1/4,由農民以現金交付地主,其餘部分由政府以有息債券墊付,農民在49年內逐年計息還清。

隨即頒布的《關於農民脫離農奴依附關係的法令》,是俄國廢除農奴製改革的主要法律文件之一。從這次改革的結果可以看出這個文件的實質:一、這次改革解放了2250萬地主農民,但是地主土地占有製仍然保存下來。二、在改革中農民的土地被宣布為地主的財產,農民隻能得到法定數額的份地,並要支付贖金。贖金主要部分由政府以債務形式付給地主,再由農民在49年內償還政府。根據粗略統計,改革後,貴族擁有土地7150萬俄畝,農民則隻有3370萬俄畝。改革中地主把農民的土地割去1/5,甚至2/5。三、在改革中,舊的徭役製經濟破產,但農民仍受著地主的殘酷剝削和奴役。在簽訂購買契約前農民還對地主負有暫時義務,即為使用份地而對地主暫時負有一定義務,交納代役租或服徭役。農民為了贖買土地而交納的贖金大大超過地價。農民交給政府的贖金有19億盧布,而轉歸農民的土地按市場價格僅值5億盧布。這就造成農民經濟的破產,使得大多數農民還像以前一樣受著地主的殘酷剝削和奴役。

俄國農民在分得土地之後,除了要交納土地稅、繳付贖金和國家墊付贖金的利息以外,還要負擔地方行政機關新征收的各種捐稅。為了交納贖金和各種捐稅,農民無論如何都需要錢,所以隻得無可奈何地接受高利貸者的苛刻條件。而投機商則乘機以低價收購糧食、高價出租土地的方式殘酷地吮吸農民的血液。此外,隨著現代工業的出現,商品經濟以其不可阻擋之勢衝擊著農村公社自然經濟的基礎,造成了俄國公社農業和手工業的破產。因此,俄國農村公社土地製度的兩重性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發展。

這次農奴製改革為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它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其結果是在一定程度上為資本主義開辟了道路,從此,資本主義逐漸在俄國占據了統治地位。農奴製的廢除,使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獲得必要的勞動力、資金和市場,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從羊到狼的轉變——日本明治維新

19世紀後半期,繼歐洲和美洲的資產階級革命之後,亞洲的日本也出現了一次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領域的全麵革新運動。這場以推行資本主義新政為目的的資產階級革新運動,開始於明治年間,所以史稱“明治維新”。

日本過去是一個閉關自守、封建落後的國家。這個國家號稱“神國”,是所謂“諸神保護的國家”。天皇就是神的化身,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忠君報國”、“效忠天皇”的思想一直是日本封建社會的最高道德準則。

到了1603年,德川家康消滅了各地的割據勢力,取得了“征夷大將軍”的稱號,在江戶設置了幕府,建立了德川家族的一統天下。當時幕府將軍把持著全國最高土地所有權,直轄約占全國耕地總麵積的1/4,是當時最大的封建領主。並且,還掌握著全國的商業城市和礦山,壟斷著對外貿易,控製了國家的經濟命脈。在政治上,德川幕府名義上是“大將軍”,實際上自稱“大君”,對外代表國家,對內主持政府,大權獨攬,根本不把天皇放在眼裏。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德川幕府任意掠奪土地,建立自己的軍隊,由武士組成,他們一般都是職業軍人,擁有佩刀的特權,殺死平民可以不受懲罰,是幕府將軍統治人民的主要工具。除此之外,幕府將軍又按照“士、農、工、商”四民的次序,把農民等劃在武士之下,受到等級身份製度的嚴格限製。另外,還有30多萬被稱做“非人”和“穢多”的賤民,他們被排斥在士、農、工、商之外,過著悲慘的生活。

幕府一方麵拚命鼓吹迂腐的儒家思想,尤其把宋朝理學家朱熹的演說定為國學,禁錮人民的思想,壓製他們的反抗情緒;另一方麵,推行閉關自守的“鎖國”政策,把整個日本嚴密地封閉起來。

德川幕府以為這樣一來就可以長治久安了。可他萬萬沒有想到,18世紀後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新興的地主階級和商業資本家,他們為了爭得政治上的地位,擺脫封建統治,對幕府製度產生強烈的不滿。而廣大的人民群眾不堪忍受苦難的生活,反抗的情緒也日趨高漲,接連爆發無數次農民起義和市民暴動。這些反抗鬥爭,嚴重地動搖了幕府的統治。

正當幕府惶惶不可終日之時,西方殖民主義列強大舉入侵日本。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柏利率領艦隊兩次闖進江戶灣,迫使日本開港通商。幕府屈服於列強的炮火,連續與列強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和關稅協定,出賣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大批農民和手工業者因為外貨的傾入而紛紛破產,日本人民受到雙重的壓迫和剝削,處境更加痛苦。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迅速激化,一場推翻封建幕府、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迫在眉睫。

1865年12月,長州藩討幕派高杉晉作率領以農民為主體的“奇兵隊”擊敗保守派,奪取了藩政權。隨後,薩摩藩討幕派西鄉隆盛、大文保利通等人也控製了藩權。不久,這兩股力量結成討幕聯盟,成為全國討幕運動的核心。他們一方麵實行政治、經濟改革,以調動農民、商人和中下級武士的積極性;另一方麵,在軍事上武裝自己,購置大量的西方先進武器,與幕府軍隊抗衡。

同年12月,壓製討幕派的孝明天皇去世,不滿15歲的明治天皇即位。這時,宮廷形勢開始向有利於討幕派的方向發展。1867年10月,薩摩、長州、安藝三藩討幕派在京都召開秘密會議,決定利用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義武裝倒幕。他們一方麵擴充兵力,另一方麵秘密同天皇取得聯係,準備發動宮廷政變,把德川將軍趕下台去。

明治天皇雖然年幼,可頗有見識,對幕府把持朝政也十分不滿,當即答應與討幕派聯合起來,推翻幕府統治。於是,就寫了一份“討幕密詔”,交到大久保利通他們手裏。

大久保利通等人接到密詔,欣喜若狂。緊接著,他們便召集討幕派的重要人物,於1867年10月上旬的一天,在京都天皇宮中的一間書房裏商量具體的對策。

此期間,德川慶喜已聽到風聲,覺著形勢對己不利,決定先發製人,主動辭職,以免與改革派正麵衝突。

1868年1月3日,西南各諸侯率兵包圍皇宮,解除德川幕府駐後宮警衛隊的武裝。他們簇擁著年少的明治天皇,召開禦前會議,宣布“王政複古”,大權全歸天皇掌握。明治天皇隨即頒布詔書,決定建立由他領導的新的中央政府,並委派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這些改革派主管政事。

德川慶喜連夜逃出京都,退居大阪,集中了全部兵力,殺氣騰騰地向京都進犯。他們打著“解救天皇,清除奸臣”的旗號,兵分兩路,準備以鉗形夾擊京都。

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壽等人以薩摩、長州、安藝諸藩的武裝,在京都附近的鳥羽、優見兩地迎擊幕府軍。明治天皇親自到陣前督戰,大村益次郎率領的5000名裝備精良的政府軍,早已占據有利地形,架起了巨炮,靜等幕府軍的到來。

夜半時分,兩軍相遇,雙方展開了大廝殺。幕府軍雖然人數眾多,但軍心渙散,士氣很低,剛一接觸,便四處潰逃。而政府軍卻鬥誌旺盛,以一當十越戰越勇。

與此同時,改革派還提出“減免租稅”、“四民平等”口號,把農民和商人都爭取到自己這邊,以壯大自己的聲勢。因此,由三井等富商資助的各種軍用物資,源源不斷地由市民群眾送到前線,並有許多市民找出土槍、土炮直接參戰。幕府軍氣數已盡,德川慶喜倉皇撤退,逃到江戶。政府軍不給對方以喘息之機,跟蹤幕府殘軍,迅即包圍江戶。德川慶喜看到自己的軍隊已經瓦解,江戶的居民又不擁護自己,再戰隻有死路一條,於是決定放下武器,向天皇投降。隨後,政府軍便開進江戶,這樣,統治日本長達200年之久的德川幕府垮台了。

1868年3月、4月間,明治政府先後頒布了《五條誓文》和《政體書》,提出推行資本主義新政的基本方針,從1868年—1873年,開展了大刀闊斧的維新運動。

但是由於當時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水平不高,資產階級的力量較為軟弱,尚未形成獨立的政治力量,因而國家的領導權落在中下級武士手中,他們雖然資產階級化了,但仍保留著濃厚的封建主義因素,因而日本後來逐步發展成為了軍事封建的帝國主義。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