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再造南宋的虞允文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赤壁磯頭落照,淝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這首詞是南宋狀元張孝祥聽到采石磯大捷的消息後,有感而作。采石之戰是宋、金戰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戰役。南宋軍民以1.8萬對敵17萬的懸殊軍事對比,力挫金軍主力,粉碎了完顏亮渡江南侵、滅亡南宋的計劃,加速了完顏亮統治集團的分割和崩潰,從而使南宋權利得以延續。然而,這場戰役的指揮者卻是一介文官——虞允文。

  @@明察秋毫勸君備戰

  虞允文(1110-1174),字彬甫,仁壽(今屬四川)人。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登進士第,時年45歲。史稱虞允文:“慷慨磊落有大誌,而言動有則度,人望而知為任重之器。”

  虞允文的童年是在北、南宋之交中度過的。雖然偏居川蜀,但他也耳聞目睹了金兵的殘暴。進士及第後,虞允文被授以彭州通判,權知黎州(今四川漢源)、渠州(今四川渠縣)。“允文知渠州,地磽民貧,常賦之外,又行加斂,流江尤甚。允文奏罷之,凡六萬五千餘緡”。但當時奸臣秦檜把持朝政,他對川陝人士嫉妒不用,因此,虞允文雖有政名,也得不到提拔。秦檜死後,中書舍人趙達推薦虞允文為秘書丞。不久,被任為禮部郎官。紹興二十九年(1159)又升為吏部員外郎。

  此時南宋依然沉湎於“紹興和議”的氛圍中。而金朝君主完顏亮則磨刀霍霍。紹興二十九年,完顏亮關閉了大多數與南宋進行邊境貿易的“榷場”;在通州大造戰船,強征20以上50以下的男丁進入軍隊,又調集軍馬56萬餘匹,準備南犯。

  南宋的有識之士也已覺察到了。當年四月,國子司業黃中出使金廷回來後,就向高宗匯報了這一情況。歸官李宗閔也有過類似的反映。然而,均被朝中主和派訓斥,高宗也未能聽取。是年十二月,吏部尚書張燾接待了金朝使者施宜生。施宜生本是福建人,因為受人牽連,流落到金朝,他的內心還是向著大宋的,他也急於向宋朝通報金朝備戰的情況。然而,由於耳目眾多,他隻能用暗語相告。施宜生說:“今日北風甚勁。”又“取幾間筆扣之曰:‘筆來。’(‘必來’的諧音)”張燾急忙向高宗匯報。可是,高宗寧可聽信那些“金宋願通好”的情報,也不願意聽這些,對之置之不理。虞允文對南宋的前途也十分擔憂。他聽到了幾次情況通報,而且還獲悉金朝派人秘密繪製了臨安的地圖,完顏亮為此圖題了一首昭示胸懷的詩:“萬裏書車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側,立馬吳山第一峰。”虞允文判斷,不久,金朝一定會發動針對南宋的戰爭。於是他向高宗上書道:“金必敗盟,兵出五道,願詔大臣豫思備禦。”當時是紹興三十年(1160)正月。距采石大戰僅一年。

  同年十月,高宗派虞允文前往金朝出使。在館驛,金人欺虞允文是一介文官,便故意邀請他進行射箭比賽。結果,虞允文一箭中的,令金人驚愕不已。出使過程中,虞允文發現金朝向南運送糧草的車舟連續不斷,而且還趕造戰船,於是趕快向金主辭行。席間完顏亮傲慢地說:“我將看花洛陽。”虞允文知道戰事已經箭在弦上。宋金對峙,一國之君又怎能隨意移駕呢?這分明是將要征伐的信號!返回後他便將金朝情勢向高宗做了詳細匯報。然而,高宗還是存在著僥幸心理。

  紹興三十一年(1161)五月,金朝以祝賀高宗生日“天申節”的名義,派使臣來到宋廷,向高宗轉達完顏亮的口信,提出將淮南及漢水流域劃給金朝,並命令高宗指派大臣赴金談判劃界事宜。還把隱瞞了五年的欽宗的死訊告訴高宗。這時的高宗如夢方醒。金朝要求劃江而治,不過是吞並整個南宋的借口罷了。此時,南宋朝廷已無任何退路可言,隻能拚死一搏了。宰相陳康伯傳旨說:“現在根本不是討論是戰與和的問題,而是要討論怎樣應戰的問題了。”

  @@文人擔綱力挽狂瀾

  朝廷馬上任命吳璘為四川宣撫使兼陝西、河東招討使,負責西部防禦;成閔率五萬禁軍駐守鄂州,任湖北、京西製置使兼京西、河北東路招討使,負責中部防禦;劉錡任江、淮、浙西製置使兼京東、河北東路招討使,負責東部防禦;李寶任浙西副總管、提督海船,統率水軍。對於其他三路人馬的委派虞允文均表示讚同,而對成閔一路的派遣卻有不同意見。虞允文認為,金兵的主攻方向是淮南,所以應將主力部隊布置在這一帶。若上遊告急,可馳援湖北,淮南有險,則可就地堅守。而宋現在這樣布置,正中了完顏亮的分兵詭計。

  宋金大戰示意圖金軍集合60萬人馬也分兵四路向南殺來。其中完顏亮親率大軍17萬沿東路直奔江邊,而這一路所對應的是抗金名將劉錡。完顏亮發兵前曾“枚舉南湖諸將,問其下孰敢當者,皆隨姓名其答如響,至(劉)錡,莫有應者。金主曰:‘吾自當之’”,並“下令有敢言(劉)錡姓名者,罪不赦”。此時的劉錡重病在身,須二人攙扶才能行走,每日僅以白粥充饑,但他雄風依在。他從鎮江渡江進駐揚州,隨即派兵北上,進駐寶應、盱眙、淮陰。但負責淮西防務的王權卻逗留建康,不肯進軍,在劉錡督催之下,才進駐廬州。十月初,當劉錡趕到淮陰時,金軍已到達淮河北岸。因王權不進,淮西事實上沒有設防,金軍由此從容南下。而當王權得知金軍過淮河之後,又棄廬州南逃。金軍迅速推進到滁縣,即將臨江。失去了側翼,在淮陰抗擊金軍的劉錡得知這個消息,也隻得退兵揚州。

  金軍臨江的消息傳到臨安,京城亂作一團。文武官員紛紛把家屬送走,宋高宗也要“浮海避敵”。隻有陳康伯等少數幾位大臣的家屬留在臨安,堅決反對逃海。“帝召太傅和義郡王楊存中,同宰執對於內殿。帝諭以欲散百官浮海避敵,左仆射陳康伯曰:‘不可。’存中言:‘敵空國遠來,已臨淮甸,此正賢知馳騖不足之時,願率將士北首死敵。’帝喜,遂定親征之議”。

  這時金軍已占領真州(今江蘇六合),王權又從和州逃到采石。揚州接著失守,劉錡退守瓜州,後又退回鎮江。十月中旬,朝廷派知樞密院事葉義問督視江淮軍馬,中書舍人虞允文參謀軍事。

  葉義問純粹是一個文人,對軍事一竅不通。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完顏亮進兵西采石楊林渡口,急於渡江進攻,同時派兵進攻瓜州。瓜州告急,葉義問驚慌失措。秋冬時節,江水較淺,葉義問害怕金兵渡江,竟然讓民夫在河灘挖沙為溝,溝有一尺多深,又派人沿著溝栽了幾重樹枝作為鹿角以期阻止敵人,卻不知夜間漲潮,挖的沙溝全都被衝平,而樹枝也全部被水衝走。

  與此同時,建康留守張燾派人告急。第二天,劉汜於瓜州鎮失利,金兵再攻瓜州渡口,都統製李橫率軍迎戰,葉義問在鎮江強逼將士渡江,然而他自己坐船渡江,還沒到北岸就怕了,改向西去,還號稱去建康督軍。此時,瓜州的宋軍已經一敗塗地了:劉汜引軍先行,然而其他將領並沒有跟進,李橫見劉汜孤軍而進,料想必敗無疑,引軍先跑了。一戰下來,宋軍潰敗不可收拾,左軍統製魏俊、後軍統製王方陣亡。

  瓜州兵敗之後的第三天,朝廷傳令派成閔替代病重的劉錡;罷免王權,以李顯忠代之,葉義問命虞允文前去去做交接事宜,順便勞軍采石。剛到任建康知府的張燾鼓勵前去求見的虞允文“建奇功以安社稷”。

  瓜州兵敗之後的第四天,完顏亮臨江築壇,殺白、黑馬祭天,以一羊一豬投於江中,召都督昂、副都督富裏琿說第二天就要渡江,甚至狂言要到對岸做早飯,先登岸者獎勵黃金一兩。局勢已經是刻不容緩。

  虞允文來到距采石十餘裏的駐兵之地時,卻發現宋軍兵士三三兩兩垂頭喪氣地坐在路旁,把馬鞍和盔甲丟在一邊。原來此時,王權已經離開采石,而李顯忠卻還沒有到!這些坐在路邊的都是王權的敗兵。在淮西退兵渡江的時候,王權讓這些騎兵棄馬渡江,如今戰馬沒了,而他們卻又不懂步戰。江對岸敵人殺氣騰騰,而這裏的兵士卻是垂頭喪氣。江山、社稷、民族、百姓都懸於一線,勢危如累卵!虞允文決定要力挽狂瀾。金軍兵實40萬左右,馬為雙倍。而王權手頭的10萬宋軍,隻留下18000.“允文謂坐待顯忠則誤國事,遂立招諸將,勉以忠義,曰:‘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眾曰:‘今既有主,請死戰。’或曰:‘公受命犒師,不受命督戰,他人壞之,公任其咎乎?’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將安避?’”

  虞允文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首要任務是要振作將士士氣。自昭關撤退以來,宋軍上下已經全無戰心,更何況其後又有和州之敗,當時宋軍已經開始準備逃跑了。虞允文召集各統製張振、王琪、時俊、戴皋、盛新等,跟他們說:“敵人萬一得以渡江,你們能往哪兒走啊?現在前有大江,地利在我,為什麽不死裏求生呢?況且朝廷養了你們30年,難道就不能一戰以報國嗎?”眾將士說,我們也不是不想作戰,隻是無人統領。虞允文說:“你們是因為王權無能才敗退至此,現在朝廷已經另選良將來統領你們。”眾將士覺得詫異,當虞允文告訴他們新任統領是號稱“萬人敵”的傳奇將軍李顯忠時,“眾皆曰‘得人矣!’”

  如此絕境,在當時的宋軍將領中,最具號召力的無疑是孤膽英雄李顯忠了,雖然其剛剛於壽春、安豐敗歸,但畢竟威名尚在。虞允文又言;“今顯忠未至而敵已過江,我當身先進死,與諸軍戮力決一戰。”以此號召將士振奮起來,度過危局。采石將士的士氣得以恢複。

  @@以智敵勇采石大捷

  為迎戰金朝水軍,虞允文精心調度。以步兵列陣於江邊,分水軍為五隊,一隊在江中,兩隊停泊在東西兩側岸邊,另外兩隊隱蔽在港汊裏作後備隊。當時水軍將領蔡甲、韓乙各有戰艦卻懼戰不動,虞允文於是急命當塗民兵登海鰍船助陣,並勸諭民兵說:“這裏是必死之地,隻有齊心協力,才能爭得生還的機會。”同時嚴明軍紀,臨陣懼戰者鞭一百。宋軍剛剛布好陣勢,就刮起了大風。完顏亮親自揮舞著號令紅旗,指揮戰船從楊林口連綿而出。金軍原有的船隻沒有及時跟上,這次渡江所用戰船,都是拆了和州民居屋板而造,也有的是搶的江邊渡船,而此時宋軍藏在山穀,金兵並未知曉。此時風勢甚大,金軍七十餘艘船片刻已近江南岸,見宋軍突然出現,吃驚不小,然而,由於風勢已是欲退不能。金軍戰船將要及岸時,宋軍略有退卻。在這生死關頭,虞允文見統製時俊,撫其背鼓勵說:“汝膽略聞四方,立陣後則兒女子耳。”時俊立刻激發鬥誌,即手揮雙刀出陣,率領步兵迎戰。江麵風停,宋軍以海鰍船衝敵舟,將其衝破。金軍所用之船,底平行動不穩,且金兵不諳江道,都動彈不得,而能施弓箭的,每條船上不過十數人而已,於是盡被殺死於江中。有金兵戰船漂流至采石下遊薛家灣的,王琪領軍以強弓射擊,船上的金兵多被射死。金兵一半落在水裏淹死或者被射死,但還有一部分在頑抗。天色慢慢暗了下來,江麵上的戰鬥還沒有結束。這時候,正好有從光州(今河南潢州)逃回來的300多名宋兵到了采石。虞允文要他們整好隊伍,發給他們許多戰旗和軍鼓,從山後麵搖動旗幟,敲著鼓繞到江邊。江上的金兵聽到南岸鼓聲震天,看到山後無數旗幟晃動,以為是宋軍大批援兵到來,紛紛逃命。虞允文命將士發射弓箭進行追擊,大敗金兵。一戰下來,殺萬戶2人,俘千戶5人,擊斃或者俘虜金軍近5000人。金軍遭到意料不到的慘敗。

  虞允文料想完顏亮不會甘心失敗,當天夜裏,就與盛新把戰船分為兩隊出楊林口,一隊開到上遊,一隊留在渡口。第二天拂曉時分,完顏亮果然又派金軍渡江,虞允文指揮兩隊戰船夾擊。金兵300隻大船被困在江心和渡口,宋軍放火燒毀了敵船。完顏亮渡江不得,心生一計,命參知政事李通給王權寫了一封信,似與王權有舊約,派在瓜州的鎮江軍校尉張千渡江送到軍前。在場將士聞而變色,而虞允文卻說:“此反間也,欲攜我眾耳。”這時都統製李顯忠已自蕪湖趕來,對虞允文說應告之朝廷處置王權之事,以斷其癡心。采石之戰遺址虞允文於是作檄文曰:“昨王權望風退舍,使汝鴟張至此。朝廷已將權重置典憲。今統兵乃李世輔也,汝豈不知其名?若往瓜州渡江,我固有以相待。無虛言見怵,但奮一戰以決雌雄可也!”派遣抓獲的金兵送給完顏亮。完顏亮聞聽是宿將李顯忠戍守南岸,心生懼意,又遷怒於下屬,斬了勸他渡江的梁漢臣以及造船者二人。

  完顏亮見采石無懈可擊,隻好率軍去了瓜州,準備從那裏渡江。虞允文也估計到完顏亮會從瓜州那裏渡江,於是和顯忠商議,派李捧率軍16000守京口。隨後,虞允文也趕到了鎮江。他去探望了病中的劉錡,劉錡拉著虞允文的手說:“疾何必問!朝廷養兵三十年,大功乃出書生手,我輩愧死矣!”此時鎮江方麵集結著楊存中和成閔的20萬大軍。為震懾金兵,虞允文讓宋兵駕駛車船在江麵上遊弋。金兵對此極為震驚,軍心開始動搖。完顏亮不顧客觀情況,強要軍隊強渡長江。完顏亮的部下們意識到渡江是一條絕路,便在耶律元宜的帶領下,縊殺完顏亮於瓜州渡。金兵大隊北退,向新登基的金世宗完顏褒歸順。南宋權利又一次化險為夷。

  @@經略川陝籌措北伐

  采石之戰後,虞允文得到朝野一片讚譽。高宗趙構說:“虞允文公忠出天性,朕之裴度也。”因內部發生動亂,金朝無力南進。此時的高宗趙構便又幻想著苟且偷安了。他一麵派人與金朝和議,一麵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任命虞允文為兵部尚書、川陝宣諭使。其任務是招兵買馬,同時參議軍事。虞允文入川臨行前,上書給高宗,反對與金朝議和,“金亮既誅,新主初立,彼國方亂,天相我恢複也。和則海內氣沮,戰則海內氣伸。”雖然“上以為然”,然而勝而後和,對高宗皇帝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虞允文此番議論,恐怕也是有感而發。不久,高宗又開始派湯思退與金朝接洽,劉錡氣悶而死。朝廷內外,都津津樂道於和談。

  虞允文入川,先後與京西製置使吳拱、荊南都統製李道會於襄陽,與總領四川財賦王之望會於西縣,又與四川宣撫使吳璘會於河池,宋孝宗一起商量經略中原的策略。

  同年六月,為擺脫和戰兩難的困境,高宗趙構宣布退位,傳位太子趙眘,是為孝宗,高宗自稱太上皇。孝宗繼位後,欲實行北伐,收複中原。因此派虞允文去湖北前線擔任湖廣安撫使。隆興元年(1163),南宋北伐,宋孝宗起用了主戰派的代表人物、德高望重的張浚。宋軍北伐初戰告捷,攻克了靈璧和宿州。但之後因宋軍主將李顯忠和鄒宏淵不和,宋軍在金兵反撲後潰敗。南宋再戰無力,主和派重新占了上風,於是宋金又達成了和議,宋將海、泗、唐、鄧四州(根據紹興和議,此四州屬於金,但完顏亮南征失敗後,宋將其奪回)交還金朝,再割讓秦、商二州給金,金則將宋每年的歲幣減少10萬匹兩,金宋關係由君臣改為叔侄關係。

  虞允文堅決反對議和,作為鄧州的守將,他拒絕執行放棄鄧州的命令。孝宗隻得將其招回朝中。不久,南宋的主戰派代表人物張浚病故。南宋主戰派領袖的重任曆史性地落到了虞允文的肩上。

  宋孝宗雖然表麵上接受了和約,但內心深以為恥。他決定整頓軍隊,秣馬厲兵,伺機北伐。宰相陳康伯死後,孝宗打算讓當時已出任參知政事的虞允文為相。但此時發生了一件事,讓虞允文失去了這個機會:金朝使臣完顏仲出使南宋,在朝堂上毫無禮數,傲慢無禮。身為參知政事(副宰相)的虞允文,作出了不冷靜行為,想要殺完顏仲。此事被禦史彈劾,虞允文被迫去職。四川宣撫使吳璘病逝,被閑置一年多的虞允文重新受到起用,出任四川宣撫使。這是虞允文第二次總督四川軍務。在四川期間他整肅軍務,積極備戰,為北伐做了很多準備工作。

  乾道五年(1169),虞允文被任命為右丞相。但與左丞相陳俊卿發生了矛盾,陳俊卿憤而辭職。

  陳俊卿去職後,虞允文獨自為相,掌握了軍政大權。他積極配合孝宗準備北伐。宋孝宗,在執政前期,曾舉行了三次大規模的閱兵,都是為了準備恢複中原做準備。但沒過多久孝宗又任命梁克家為右相,結束了虞允文兩年的獨相時代,隨後又發生了禦史蕭之敏彈劾虞允文擅權不公的事。宋孝宗手跡虞允文因為受到彈劾,便自己上奏,請求以身待罪,不再理政務。這時,太上皇高宗出麵為虞允文講情。虞允文被複職。

  乾道八年(1172)九月,孝宗挑選諫官,虞允文推薦了李彥穎、林光朝、王質。此三人耿直且有文采,為時人所推重,然而孝宗卻沒有采納,而是用了近臣曾覿推薦的人選。虞允文和右相梁克家爭論,孝宗仍是不從,虞允文因此堅決要求辭去相位,孝宗準其所請,以少保、武安軍節度使就任四川宣撫使,同時進封其為雍國公。

  這次虞允文宣撫四川,孝宗曾經寫了一首詩送他:

  一德如公豈合間,聊分奚免欲憂寬。

  不辭論道虛台席,暫假宣威築將壇。

  風教已興三蜀靜,幹戈載輯萬方安。

  歸來尚想終霖雨,未許鄉人衣錦看。

  高宗孝宗父子對虞允文恩寵有加,據《建炎以來朝野雜記》所論,“其恩數之盛,自渡江以來,宰相去國所未有也。”

  孝宗派虞允文再次入川,也是想利用虞允文在練兵用兵方麵的豐富經驗,為北伐做準備。當時,孝宗的計劃是派虞允文出鎮陝西然後屯大軍於荊襄,虞允文得手之後,再各路同時進兵。虞允文進川以後,提高軍士待遇以安定軍心,同時又在各處購買戰馬,囤積糧草。孝宗曾經對虞允文說:“丙午之恥(即靖康之恥),當與丞相共雪之。”可見其北伐之心切。虞允文進川一年以後,孝宗便催他進兵。虞允文說軍需還沒有準備齊全,不能倉促進兵。然而,兩年後的淳熙元年(1174)年虞允文卻因積勞成疾病逝,享年64歲。

  虞允文去世後,南宋北伐的希望已基本破滅了。當時,那些所謂的中興宿將,多已去世或老邁,楊存中、李寶,已經在虞允文之前去世;成閔與虞允文同年去世;李顯忠,淳熙四年(1177)去世;其他較有進取心的例如陳康伯,也早就去世;吳挺、吳拱,被朝野猜忌分了兵權。縱然孝宗想起兵北伐,基本上也無人可用。

  從此,南宋朝廷一步步走向沒落直至滅亡。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