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憑欄處,瀟瀟雨歇——從嶽飛之死看“杯酒釋兵權”的延續和發展

  嶽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縣(今屬河南安陽)人。他“少負氣節,沉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

  嶽飛是我國古代傑出的軍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當漢族權利受到威脅,民族受到侵害時,他毅然從軍,加入到抗擊侵略者的行列中。他由士卒做起,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屢建奇功。他率領“嶽家軍”東拚西殺,戰無不勝,令侵略者聞風喪膽。金朝統帥甚至發出“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哀歎。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忠君報國、頂天立地的英雄,卻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嶽飛被害的原因,近嶽飛。

  千年來,有許許多多的推測。歸納起來大致有:秦檜謀害說;迎二帝威脅高宗皇位說;參與立嗣說;甚至還有嶽飛為皇子說等等,不一而足。而綜觀宋代曆史加以詳細分析,我們不得不說:嶽飛之死是宋初“杯酒釋兵權”政策的延續和發展而造成的。

  @@祖宗定式文人掌帥印

  960年,後周權臣趙匡胤假借抵抗北漢、契丹聯軍入侵為名,率領禁軍出城,在離首都開封幾十裏的陳橋驛上演了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而後,他逼迫後周幼帝寡母退位,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這樣,趙匡胤便成了大宋300年基業的開國皇帝——宋太祖。

  因為趙匡胤的登基不很光彩,是靠著手握兵權而取得的;而且,在前朝,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他怕別人效仿他的做法,自己及其子孫的帝位受到威脅,就用“杯酒釋兵權”的辦法把手下得力幹將都解了職,改用文人帶兵,以為常例。宋太宗以後,逐漸形成以文臣任統兵官、督率武將的定例。哲宗時,大臣劉摯更將其歸納為“祖宗之法”。他說:“祖宗之法,不以武人為大帥,專製一道。必以文臣為經略,以總製之。武人為總管,領兵馬,號將官,受節製,出入戰守,唯所指揮。國家承平百有二十餘年,內外無事,以其製禦邊臣得其道也。”

  然而,文人帶兵的最大弊病是文人並不知兵,這又如何能帶兵?更別說取勝了。北宋與西夏間最大的戰役莫過於好水川戰役了。而這次戰役的直接指揮者卻是進士出身升至宰相的韓琦。這樣一介纖纖文人,不用說指揮戰鬥,恐怕真正的戰鬥連看都沒有看過。既不知彼,又不知己,戰鬥的結果當然可想而知了。

  采石之戰也是如此。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率60萬大軍,兵分四路進攻南宋。範仲淹在這岌岌可危之時,高宗卻派文官葉義問“督視”西淮軍事。葉義問到了江邊前線,在沙洲挖了一排一尺深的溝,然後在溝裏插了一些樹枝充作鹿砦。說,如果金兵渡江就用這來阻擋。結果,一夜潮水暴漲,溝被漫平,樹枝也全被衝走。

  再如徽宗時,竟派太監童貫、公子哥蔡攸帶兵迎敵;到了度宗,派市井之徒賈似道帶兵。這連祖宗的文人將兵也不如了。

  當然,也有例外。被譽為對南宋有“再造之功”的虞允文,也是文臣出身。然而他卻帶著數千潰散的兵勇,把完顏亮的大軍打得落花流水。從戰役的指揮上,我們不難看出虞允文是懂得軍事的。

  再如文學家範仲淹,他與西夏鬥智鬥勇,顯示出他不但具有軍事家的膽略,而且具有政治家的目光。範仲淹對西夏的戰略並不是單純的防守。他向朝廷提出在守策之外,也要準備進攻,但在進攻時,隻能是攻其近地,不可貿然深入敵方。他的作戰方針是取下一處城寨,再圖另一處,穩紮穩打,步步前進。他認為這種作戰方針,比之朝去暮還,更為穩妥。

  根據自己的戰略思想和作戰方針,範仲淹采取了一係列重要措施。他一方麵修築城寨,建立鞏固的軍事據點。同時還團結羌族,以削弱和孤立西夏。在戰術上,範仲淹也盡量革除舊弊。北宋舊的作戰方式極為呆板,部署官帶領10000人,鈐轄帶領5000人,都監帶領3000人,出戰時,官小者在前。範仲淹則根據敵兵多少決定出擊人數。這種戰術機動靈活,非常有利於打擊敵人,因此元昊不敢輕犯延州。西夏將士相互警告,“不要再攻延州了,現在的小範老子腹中有數千萬兵甲,不比大範老子(範雍)可欺也。”

  然而,從整體上看,有宋一朝,文人治國和文人帶兵已成為定式。統治者對外采取妥協、退讓和輸幣的“鴕鳥”政策,對內則一味鼓勵人民吟詠詩詞歌賦,讀死書、談玄理,軍人成了被人瞧不起的職業。宋朝百萬大軍的戰鬥力極其低下,形成了“積弱”的社會局麵。這種局麵一直持續到北宋滅亡,南宋建立之後才稍有好轉。

  靖康元年,金朝軍隊大舉進攻宋朝。在軍無常將、將不知兵的情況下,宋朝軍隊望風披靡。京城被迅速攻陷,徽、欽二帝被擄往北國,康王趙構即位,是為高宗。南宋開始。

  南宋剛建立時,在金兵的窮追猛打之下,高宗趙構幾次逃往海上,幾乎性命不保,所以急於建立強大的軍隊保護自己。文人帶兵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武將開始獨立帶兵作戰並得到重用,於是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嶽飛等“中興四將”也就應運而生了。

  @@滄海橫流顯英雄身手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童貫、蔡攸兵敗於契丹。河北宣撫司官員劉韐於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縣)招募“敢戰士”以禦遼。嶽飛應募。經過校場閱兵和試藝,嶽飛被劉韐收用,並任他為“敢戰士”中的一名分隊長。之後,嶽飛便開始了他的軍戎生活。

  @@宋高宗第一次南逃示意圖

  宋宣和七年(1125),金滅遼。其後金兵大舉南侵。宋徽宗傳帝位於其子趙桓,即欽宗。欽宗改元靖康。金兵發大兵兩路攻宋,二次圍困汴京(今河南開封)。欽宗即下詔命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調集各路兵馬,火速馳援汴京勤王。趙構在相州(即嶽飛家鄉)設元帥府,命劉浩招募義士,收編潰軍。此時在家為父守孝的嶽飛也準備馳汴勤王,母親姚氏親手在其背上刺上“盡忠報國”四個大字,勉勵他為國盡忠,一生不忘。嶽飛牢記母親的教誨,離開家鄉,直奔相州大元帥府,再次從戎。開始時,嶽飛並沒有進入高宗的視野,因為那時的嶽飛隻是小小的偏校。然而,年僅25歲的嶽飛,卻鬥膽上書給高宗:“陛下已經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複,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係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複。”

  此時剛剛登基的高宗驚魂未定,再加上嶽飛人微言輕,所以,高宗批道:“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嶽飛被趕出了軍營。讓高宗想不到的是,這個嶽飛幾年後卻成了令金軍聞風喪膽的勇將。

  聽說河北招撫使張所“名滿河朔”,正多方收攬英才,嶽飛便毅然前往投效。張所便留嶽飛在“帳前使喚”。鑒於嶽飛的非凡見識和高超武藝,張所決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繼而又升其為統領,後又升其為統製,分隸於名將王彥部下。張所死後,嶽飛因與王彥意見不合,遂帶自己的部屬離開王彥,轉戰太行山區。其後嶽飛軍多次襲擊金軍,生擒金將拓拔烏耶,殺敵酋黑風大王,但終因孤軍苦戰,天寒地凍,無吃無穿,嶽飛帶領人馬離開太行山區,投依宗澤。此後,宗澤在宗澤麾下,嶽飛於滑城之戰、胙城之戰、黑龍潭之戰中,均表現突出,頗有戰功。建炎二年(1128)七月,年已古稀的宗澤在壯誌難酬的鬱憤中死去。宗澤死後,杜充為東京(汴京)留守。嶽飛隨侍衛步軍司長官閭勳擔負守護北宋皇陵的任務。這期間,嶽飛又帶領四千精兵,與進犯汜水關的河東金兵進行激戰,兩戰皆捷。

  嶽飛曾隨杜充駐守建康(今南京)。此時金軍勢盛,江防崩潰,嶽飛帶本部軍馬邊走邊戰,先移軍廣德(今安徽廣德),後又移軍太湖之濱的宜興。移軍宜興後,嶽飛便收編散兵,招募義士。還積糧草、礪兵器、明典刑、治軍旅,積極備戰。此前,金兀術於黃天蕩被韓世忠所困,幾乎被擒。僥幸逃脫後,又受到嶽飛軍的沉重打擊。嶽飛帶軍離開宜興,先於建康城西北15裏的靜安追上敵人,攔腰予以猛擊,敵潰不成軍,橫屍遍地。後又在建康城南門外再次重創金軍,俘虜女真將士甚眾,兀術倉皇北逃。嶽飛收複江南重鎮建康。建炎四年(1130),由於嶽飛建立了奇功,趙構在江南越州(今浙江紹興)召見了嶽飛,除大大嘉許一番外,還賜給嶽飛金帶、鞍馬、戰袍、鎧甲等物,命嶽飛暫回宜興待命。紹興三年(1133)九月,高宗趙構第二次召見嶽飛,進一步籠絡嶽飛,除賞賜金帶、衣甲、戰袍外,還特賜軍旗一麵,上有高宗親筆書寫的四個大字“精忠嶽飛”。幾天後,高宗又頒布詔令,升嶽飛為鎮南軍承宣使、蘄州製置使等職,並擴大嶽家軍編製,將牛皋、董先、李道、付選、李山等所部盡歸嶽飛統轄。

  嶽雲紹興四年(1134)五月,嶽飛率兵先攻郢州(今湖北鍾祥),克之。遂兵分兩路,一路攻襄陽,一路攻隨州(今湖北隨縣)。嶽飛親率主力攻襄。守襄之敵乃嶽飛手下敗將李成。他得知嶽飛率兵親來,嚇得棄城而去,襄陽不戰而得。牛皋助張憲攻隨州,16歲的嶽雲手舞雙錘,率先登城,三天而下。嶽飛出師大捷,震驚了女真貴族和偽齊權利。他們聯合出兵30萬,集結於鄧州(今河南鄧縣)西北,築寨掘壕,以遏製嶽軍北上。鄧州大決戰,嶽飛用兵如神,金與偽齊30萬大軍防線全麵崩潰,金將劉合孛堇隻身敗逃,偽將高仲退守鄧州。未幾,嶽軍破鄧州,活捉了高仲。高宗頒發製詞表彰嶽飛,並提升他為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製置使。嶽飛再三請辭升職,趙構均降詔不允。紹興五年(1135)夏,嶽飛帶軍瓦解消滅了湖湘一帶楊麽的起義軍,為趙宋王朝解決了一個“心腹之患”,趙構授嶽飛為檢校少保,進封開國公。紹興六年(1136)初,由宰相張浚兼任都督諸路軍馬事,於平江府(今江蘇蘇州)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北伐中原。張浚命令嶽飛進軍襄陽,作好直搗中原的準備。

  紹興七年(1137)二月,嶽飛因功被升為太尉。太尉,是宋朝時武將的最高官職。這時的嶽飛已經掌握了除張俊、韓世忠所部以外宋朝的全部兵力,大約占全國總兵力的五分之三。至此,嶽飛進入了事業的頂峰。

  @@群小猜忌魂斷風波亭

  紹興七年(1137)至紹興九年間,金朝呼籲“和議”。這一倡議正中了高宗趙構和奸相秦檜的下懷,他們巴不得盡早過上“安穩”的日子。至於“二聖”是否還朝,中原是否恢複則是不需要考慮的了。於是在秦檜的攛掇下,南宋朝廷答應了金的一係列屈辱條件,紹興九年正月元旦,宋廷頒下詔書。以趙構秦檜為首的主和派知道嶽飛力主抗金,便晉升嶽飛為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以堵住嶽飛的嘴。然而嶽飛的耿介性格,仍使他上書道:“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可訓兵飭士,謹備不虞,而不可論功行賞,取笑敵人。”其中,還有“唾手燕雲,複仇報國”的字樣。這樣,趙構、秦檜君臣已十分清楚地認識到了一點,那就是嶽飛是他們議和的“絆腳石”!

  正當主和派力爭“和議”成功和掃除障礙時,金朝內部又發生了變化。紹興九年(1139),金朝內部以兀術為首的主戰派發動政變,鏟除完顏宗磐諸大臣,一改其對外政策,並撕毀宋金“和議”。宋高宗書《付嶽飛》第二年五月,金軍分兵四路,同時大舉南侵。五月下旬,金軍兵臨順昌(今安徽阜陽市)城下,將城團團圍住,順昌告急。趙構原不同意嶽飛出兵,後又恐順昌有失,便命嶽飛發兵救援。嶽家軍在鄂州已整訓三年。接到禦劄,嶽飛便發兵救援順昌。未至順昌,城危已解,嶽飛便率全軍向金展開全線進攻。先攻下蔡州(今河南汝南),再敗金軍排蠻千戶人馬。接著又攻下重鎮潁昌府(今河南許昌),再力拔陳州(今河南淮陽),攻克鄭州。七月初,又收複西京洛陽。接著,嶽家軍又大破金軍的看家法寶“拐子馬”。金軍統帥兀術哀歎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馬勝,今已矣!”

  正當金軍一籌莫展,意欲退卻時,忽然有個人對兀術說:“太子毋走,嶽少保且退矣!”果不然其,不久,朝廷金牌接踵而至,嶽家軍隻得班師還朝。嶽飛痛惜道:“十年之力,廢於一旦!”時隔不久,嶽飛等即遭釋兵權,又不久遇害。

  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使“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呢?首先來看一看,向兀術進言的是什麽人。史書中隻是交待說“書生”。那麽僅僅是一個普通的書生就能掌握如此機密的軍國大事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他真是“書生”的話,那就隻能是由宋廷派來的使者,隻不過不好暴露身份罷了。由此,我們再探究一下,宋廷為什麽要向兀術傳這樣的口信呢?那就是既讓兀術知道宋軍的厲害,以便增加和談中的砝碼;又不想讓金軍潰退,以免迎二聖回朝,否則,高宗趙構怎麽辦?當然,這些還不足以置嶽飛於死地。真正的原因是嶽飛的軍權過大,以及群小的妒忌。前麵說過,嶽飛升太尉後掌握了全國兵力的五分之三,絕對是南宋的重臣了。鑒於祖宗的訓誡,高宗能不暗中自省嗎?

  除了高宗的猜忌,宰相張浚、秦檜的嫉恨也是促成嶽飛被殺的重要因素之一。

  眾所周知,秦檜是朝廷中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秦檜夫婦跪像。

  而金國元帥兀術又通過南宋使臣魏良臣告訴高宗和秦檜:“宋朝多以和請,而嶽飛方為河北圖,且殺吾婿,不可以不報,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也。”因此,秦檜便不遺餘力地極盡陷害嶽飛之能事。曆史上所說秦檜是謀害嶽飛的主謀,實在是有點冤枉了他,也有些抬高了他。但秦檜的推波助瀾是絕對推卸不掉的。

  其次,謀害嶽飛的直接責任者是宰相張浚。在高宗打算將淮西的部隊交給嶽飛指揮時,他就極力反對。其實這倒無可厚非,但他在事後與嶽飛的對話中及對話後的表現就不那麽光彩了。

  這時,如果張浚能坦誠地把事情攤開談,結果可能會不一樣。可惜,他采取了最不高明的做法。他裝作根本沒發生過讓嶽飛統領這支部隊的樣子,裝模作樣地征求嶽飛的意見:“淮西這支部隊很服氣王德,現在準備任命他擔任總管,酈瓊擔任副總管,再讓呂祉以都督府參謀的名義統領。你認為怎麽樣?”

  這其實等於是通知嶽飛,事情變化了,以前的安排不算數。嶽飛不可能愉快地接受,但還是客觀地回答:“王德和酈瓊素來互不服氣。這種安排必導致二虎相爭。呂祉雖是通才,畢竟是書生,不習軍旅,恐難服眾。”

  張浚又問:“張俊怎麽樣?”嶽飛回答:“我本不敢說三道四,但為國家利益考慮,恐怕張宣撫性子太暴躁,缺少謀略,尤其酈瓊會不服。”

  張浚陰沉著臉,沉默片刻,又問:“楊沂中總該勝任了吧?”

  嶽飛搖頭道:“沂中雖然勇猛,和王德差不多,但怎麽駕馭得了這支部隊?一旦處置不當,變亂可能在彈指間就會發生。”

  張浚終於忍不住了,說出了一句相當傷人的蠢話:“我就知道非太尉你來不可。”

  嶽飛也忍不住了,憤慨地說:“都督您正式地問我,我不敢不據實回答。難道我是為了圖謀這支部隊嗎?”

  不久,紹興七年(1137),張浚令王德統帥淮西部隊,以文臣呂祉節製。張浚、呂祉對酈瓊處置不當,激起叛變。酈瓊裹挾淮西軍四萬渡淮投奔了偽齊權利。然而,宰相張浚和皇帝趙構絲毫沒反省自己的錯誤。據《宋史》記載,此後張浚多次上奏彈劾嶽飛:“嶽飛處心積慮,一心想兼並別人的部隊。”這種不負責任的彈劾,具有極其可怕的殺傷力,使嶽飛陷入險惡的漩渦中。

  還有一個人,就是中興四將之一的張俊,也對嶽飛的慘死負有相當的責任。在南宋初年的“中興四將”裏,嶽飛出身農家,年紀最輕,資曆最淺。他比張俊小17歲,比劉光世和韓世忠小14歲。建炎三年(1129),平定護衛親軍叛亂時,韓世忠與張俊已官拜節度使,而嶽飛隻是正七品的東京留守司統製。嶽飛“還我山河”墨跡而且,張俊還曾經是嶽飛的老上級,多次重用、提拔、獎勵過嶽飛。劉光世則是將門之後,其家世背景、資曆和經曆都是嶽飛所不能比擬的。但是,到紹興七年(1137)時,嶽飛已經官拜太尉,擔任宣撫使兼營田大使。太尉是宋代武將的最高頭銜,宣撫使則是僅次於宰相的執政級實職差事,一般情況下,要由現任執政官充當。至此,嶽飛成為與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並駕齊驅的達官。而且,由於在一係列軍事行動中,嶽飛藝高膽大,敢打會拚,且治軍嚴謹,身先士卒,富有軍事洞察力,數次創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輝煌戰績。因此,他的聲望竟後來居上,遠遠超過了其他三位。這一切,大約使上述幾位的心頭相當不舒服。為此,嶽飛曾經給他們寫了數十封信,殷勤致意,聯絡感情,但均沒有得到回應。平定楊麽起義軍之後,嶽飛特別將繳獲的大型戰船配備好全套人員和裝備,贈送給韓世忠和張俊。韓世忠是一個坦蕩磊落的人,他見此相當高興,與嶽飛盡釋前嫌。而張俊卻認為嶽飛是在向自己炫耀,反而更加嫌惡起來。

  從史實記載來看,張俊在嶽飛的冤獄中的確扮演了一個極不光彩的角色。是他秉承趙構、秦檜的旨意,有意自解兵權,出任虛職樞密使,從而脅迫嶽飛解除兵權,出任無實權的樞密副使,使其“痛飲黃龍”、收複中原的淩雲壯誌付諸東流。又是他編造了嶽飛在淮西戰役中違抗聖旨、逗留不進的彌天大謊,使高宗找到借口,罷免了嶽飛的樞密副使之職。他處心積慮要把嶽家軍徹底摧毀,要置嶽飛於死地,暗中在嶽飛的部將中物色能告發嶽飛的奸徒,推出貪昧良心的副統製王俊、都統製王貴充當首告,助其炮製“告首狀”,誣告嶽飛最倚重的部將張憲要領兵到襄陽謀反,並把嶽飛牽涉於其中。也是他故意昧著良心判定王俊“告首狀”中所述一切屬實,嶽飛《滿江紅》詞石刻拓片逼張憲自誣“欲劫諸軍為亂”,並親自偽造所謂的張憲“口供”,將張憲、嶽雲一同押解到臨安的大理獄中,接著又向嶽飛本人伸出魔掌,將捏造的案情上達“天聽”,終於釀成慘絕人寰的冤獄悲劇。

  另外,嶽飛的耿直性格,也是他喪命的輔助因素。自抗金以來,嶽飛以他的赤膽忠心、卓越的軍事才幹和非凡的人格魅力,使麾下的隊伍日益壯大,朝野上下皆稱之為“嶽家軍”。當然,就嶽飛的性格而言,他是絕對不會意識到這其中有什麽值得不安的。然而,把大宋的軍隊稱之為“嶽家軍”,是否有擁兵自立的意味?百姓們或許沒有想到,難道高宗趙構也不去想嗎?

  紹興七年(1137),當嶽飛聽說金朝把宋欽宗的兒子趙諶送到汴京作傀儡皇帝,便親自到建康上奏章,建議喪失生育能力的宋高宗立趙伯琮(即後來的宋孝宗)為儲,高宗立即駁回。“卿言雖忠,然握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是啊,我現在還沒怎麽樣呢,你就要讓我立太子,到底想幹什麽?高宗在處理淮西軍隊的歸屬問題上出爾反爾時,嶽飛也十分不冷靜。他與張浚談話之後,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既然皇帝不信任我,那我就避開為好。於是他借口為母親守孝,向高宗遞上一張假條,也不等批準與否,便回廬山去了。高宗當然十分不滿,連下數道命令,讓嶽飛返回,而嶽飛不從。高宗沒有理由不認為這是要挾。高宗於是讓嶽飛的幕僚李若虛、大將王貴前去勸說,並說如果完不成任務,就要軍法從事。據《建炎以來係年要錄》記載:“若虛等至東林寺,見飛,具道朝廷之意,飛堅持不肯出。若虛曰:‘相公欲反耶,且相公河北一農夫耳,受天子之委任,付以兵柄,相公謂可與朝廷相抗乎?公若堅持不從,若虛等受刑而死,何負於公?’凡六日,飛乃受詔。”嶽飛這種固執的行為,連自己的部下也有所懷疑了。不得已,他在六天之後下了山。嶽母刺字圖這次,嶽飛也知道高宗發了怒,於是三次請罪。“上慰遣之。將行,上謂飛曰:卿前日奏陳輕率,朕實不怒卿。若怒卿,則必有行遣。太祖所謂,犯吾法者,惟有劍耳!所以複令卿典軍,任卿以恢複之事者,可以知朕無怒卿之意也。”其實,這正表示出了高宗既震怒而又不得不用嶽飛的無奈。殺機已經在他心中潛伏下來了。此後,嶽飛再也沒有受到15日內連續四次升職的優待,而變成兩年多沒有任何提升了。

  試想,一個手握重兵的人,不圖錢財、不貪女色又不縱酒,那麽他圖的到底是什麽?高宗很自然會聯想到這個人一定還有更大的野心,那麽這個野心是……高宗的脊梁溝裏能不冒涼風嗎?

  其實,嶽飛對於自己的處境也並非一無所知。早在紹興八年(1138),辛次膺出任湖南提刑,途經鄂州時,嶽飛把他邀入密室,“盡出平生所被宸翰,幾數百紙,具言眷遇之渥,執辛手曰:前夕夢為棘寺逮,對獄,獄吏曰辛中丞被旨推勘,驚寐,遍體流汗。方疑懼,不敢以告人,而津吏報公至。公自諫官補外,他日必為獨坐,飛或不幸下獄,願公救護之。”辛次膺也察覺出“嶽飛握重兵,昧保身之策,禍將及矣”。

  綜合上述諸多因素可見,在當時的情況下,嶽飛不能不死。剔除一切外因,僅根據趙氏祖宗留下的“杯酒釋兵權”的遺訓來看,嶽飛的結局並不為奇。不過,大宋剛剛建立時,趙匡胤還能夠擺布得了那些武將,故可采用“釋兵權”之法,而高宗趙構卻沒有這份德行,所以隻能用最原始、最徹底的辦法——殺!這其實不過是高宗把祖宗的遺訓發揚光大了罷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