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戰後社會主義世界(1)

  日本“二·二六”事件日本“二·二六”事件

  1936年2月25日,日本東京一場幾十年不遇的大雪將被鮮血染紅。有人向警方告密,說“駐紮在東京即將調往中國東北的陸軍第一師團一些青年軍官要發動叛亂,刺殺政府要員”。日本當局十分緊張,草木皆兵。首相官邸的門窗用鋼條加固,並安裝了直通警視廳的警報器。

  26日清晨4時,第一師團的香田清真大尉和其他叛亂軍官把一千多名士兵從夢中叫醒。絕大多數士兵不知情,以為是要演習。叛軍分成八個小組,奔向各自的目的地。香田率領的小組負責攻占陸相川島久之的官邸,強迫高級軍官支持叛亂。另一組去占領警視廳。有四個小組的任務分別是刺殺岡田啟介首相、高橋是清藏相以及內務大臣齋藤實和天皇的侍從長鈴木貫太郎。刺殺內大臣的小組得手後,再去殺掉陸軍省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其他兩組去郊區刺殺天皇的顧問牧野伸顯和元老政治家西園寺公望公爵。

  粟原中尉和一名憲兵一馬當先衝到了首相官邸的正門,這時候,大門旁屋內的警察睡得正香,他們還沒明白是怎麽回事,就已經綁了起來。暴亂士兵衝進官邸大廳,一陣亂槍,把廳內的吊燈全部打碎,槍聲驚醒了首相的秘書(也是首相的女婿),他急忙給警視廳打電話求援,不料警察早被叛軍打退,逃之夭夭,首相秘書的電話半天沒人接;秘書急得團團轉,但是左思右想,除了求助,別無他法,隻好再次給警視廳去電話,這次的電話倒是有人接了,可惜那正是叛軍。秘書馬上又給附近的憲兵隊打電話,可是憲兵隊表示已經無能為力了。秘書氣得“啪”地一聲把電話摔到地下。

  這時候,首相岡田啟介被驚醒了。他衣服也來不及穿,慌忙地往外走,想看看是怎麽回事,他剛走出臥室門口,就碰到迎麵跑來的妹夫鬆尾傳藏。鬆尾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不好了,發生暴亂了!快跟我來!”不由分說,抓住首相的衣袖就跑,三轉兩拐,打開一個密室的門,把首相往裏一塞,說道:“千萬別出聲!”說著一下把門關上,轉身離開,沒走幾步,鬆尾迎麵就碰到了正在搜尋首相的叛軍。叛軍以為他就是首相,接著就是一梭子彈,鬆尾來不及叫一聲就倒在血泊中。

  在離首相官邸不遠的地方,陸軍大臣川島久之在睡夢中被香田大尉提了起來。一睜眼見到黑洞洞的槍口,川島頓時驚得麵如土色,香田大尉微微一笑,說道:“想活命倒也不難,你要馬上進宮向天皇啟奏我們的要求。”川島連忙答應道:“好的好的,等天亮我一定向天皇啟奏。”香田身邊的一人喝道:“少廢話,現在就去!要不老子崩了你!”於是川島慌忙穿衣,前往皇宮。

  安藤輝三大尉率領150名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了天皇侍從長鈴木的官邸,一腳踹開了鈴木的臥室門,看到鈴木剛剛驚醒爬起來,也不搭話,舉起槍就打,鈴木當即倒下,叛軍們還朝他開了幾槍,接著離開。湊巧的是,鈴木雖然身中數彈,卻因未擊中要害,幸得不死。

  藏相高橋是清是死得最慘的。他由於堅持削減上一年的巨額軍費而遭到少壯派軍官憎恨。當叛軍衝進他的臥室的時候,這個悲慘的老人還在打著節奏分明的呼嚕。一名中尉一腳踢開他的被子,朝他一連開了數槍。緊接著另一名軍官跳上去,揮起軍刀一刀砍下了高橋的右臂,繼而又把刀刺進他的肚子裏,惡狠狠地左右亂捅。與此同時,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也遭到了同樣的厄運,在床上被高橋太郎少尉槍殺,接著被砍下腦袋,天皇的心腹顧問牧野伸顯在逃上山的路上險些被打中,前首相齋藤實喪命。

  叛軍的進展非常順利,很快占領了東京市中心約一平方英裏的地方。他們利用山王旅館作為臨時指揮部,把“尊王義軍”的旗子掛在首相官邸外。他們散發“宣言”聲稱,要清君側,粉碎重臣集團,認為元老、重臣、軍閥、財閥、官僚、政黨均為破壞團體的元凶。這些青年軍官為什麽要發動叛亂,原因是複雜的。自30年代初以來,日本法西斯日益猖撅,加重了農民的負擔。然而,法西斯勢力打著“反資產”、“救濟農村”的旗號,煽動來自農村的青年下級官兵,狂呼“改造”,“革新”,製造了一起起恐怖暴亂事件,甚至殺害個別政黨財閥首腦,以推動整個統治階級的法西斯化。

  當時,日本陸軍內部的法西斯分子分成兩派:一派主張以軍事政變推翻現內閣,由天皇執政,建立軍事獨裁統治,叫做“持道派”。該派擁戴前陸相荒木貞夫大將和前陸軍省教育總監真崎甚三郎大將。其成員多為在現政權中沒有地位的青年下級軍官。另一派則主張運用軍部現有地位,逐步擴大勢力,建立“高度國防國家”,叫做“統製派”。其成員如陸軍省軍務局長永田鐵山和關東軍憲兵司令東條英機等人,他們是在現政權中有地位的高級軍官。兩派矛盾很大。1935年8月12日上午,“皇道派”軍官相澤三郎中住在明治神宮前占卜問卦後,便走入陸軍省,闖進軍務局長永田鐵山的辦公室。永田坐在辦公桌前,頭也沒抬,被相澤用軍刀砍死。但相澤行刺時丟了帽子,去撿帽時,被憲兵逮捕。他被捕後,在法庭上滔滔不絕地述說他的改革主張。為避免更嚴重的事端發生,駐東京的第一師團接到調往中國東北的命令。這個師團是“皇道派”軍官的大本營,他們決定發動武裝叛亂。

  由於這一叛亂行動沒有得到其他軍隊的支持,最後和平地投降,但是自此以後日本的法西斯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以東條英機為首的統製派在日本陸軍中占據了領導地位。他們確定了全麵對外進行侵略擴張的國策,進行擴軍。這樣,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體製最後確立,到了1937年7月,他們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麵的侵華戰爭。

  從“九·一八”到中國全麵抗戰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取代沙俄,在中國東北攫取了許多殖民特權。他們不僅向東北派駐關東軍,修築鐵路,還妄想占領整個東北。1929年,帝國主義國家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擺脫經濟危機,決定趁中國國民黨政府進行大規模內戰的機會,占領東北,逐步吞並全中國。於是日本軍部精心策劃了“柳條湖事件”,也即“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夜,駐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的一支工兵小分隊以巡視鐵路為名,沿著南滿鐵路,向沈陽北郊柳條湖村附近的一段鐵道走去。當他們走到離中國駐軍的兵營約八百米處,停了下來。這個時候,時鍾指在10點20分。

  河本中尉看了看四周,地裏的高粱都已收割完畢,一眼望去不見一個人影。於是他親自把一包騎兵用的小型炸藥安放在一段鐵軌下。“散開,臥倒!”河本中尉輕聲喊道,隨即點著了火,隻聽“轟”的一聲,炸斷了鐵軌單側的一小節,枕木向四處飛散。河本看了看炸斷的部位。約1米左右。河本隨即用隨身攜帶的電話機向大隊本部和奉天特務機關報告,接著很快離開現場。

  南滿鐵路是日本為掠奪中國資源,控製中國東北的經濟命脈而建造的。河本為什麽要來炸斷鐵軌呢?為什麽隻炸一小節就離開了呢?原來此次爆炸隻要能成為進攻東北軍的借口即可,所以不但沒有必要把火車炸翻,而且還必須做到,使在鐵路上馳騁的列車免受損害。因此,讓工兵仔細地作了計算,直線單麵鐵軌即使炸斷一小段,高速行駛的列車仍然可以安全通過。

  路軌爆炸發生以後,日本侵略者便使用賊喊捉賊的慣技,發布電令誣稱:“暴虐的中國軍隊,破壞我南滿鐵路,襲擊我守備隊,同趕赴現場的我守備隊發生衝突……”

  日軍以此為借口,立即用事先從旅順口調來的大口徑榴彈炮猛轟被炸路軌附近中國駐軍的兵營。兵營駐軍急向上級請示,但得到的答複是:“奉最高當局的命令,不許衝突。”在進攻北大營的同時,日軍開始有預謀地分三路進攻沈陽。一夜之間,憲兵總司令部、有線電局、省政府、中國銀行等各種軍政機關相繼被占。至19日晨,日軍在中國軍隊一槍不發的情況下占領了沈陽。接著,蔣介石又命令幾十萬東北軍撤退到山海關內。日軍占領沈陽後,繼續分兵前進,不到半年,占領了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

  “九·一八”事變以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中國共產黨及時發表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對日宣戰的宣言、通電,提出“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的主張。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領導下,全國迅速掀起了抗日運動的怒潮。

  由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本的侵略氣焰越來越囂張。1932年1月28日,又在上海製造了所謂“日本和尚”被中國義勇軍打傷的事件,在上海發動侵略戰爭。

  當時,蔡廷鍇率領19路軍駐紮在上海。他們在上海和全國人民高昂的抗日情緒推動下,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者。

  1月28日深夜,日軍用鐵甲車掩護,從閘北向中國守軍進攻。19路軍的將士們沉著應戰。一輛鐵甲車眼看從馬路上衝了過來,隻見一名中國士兵將一束手榴彈向車肚下一扔,“轟”的一聲鐵甲車炸毀了。第二輛鐵甲車又衝了過來。中國士兵故意閃開,讓鐵甲車開過。車後跟著許多日本兵。中國士兵舉起大刀,向日本兵猛砍過去,不到10分鍾全殲鐵甲車後麵的日本兵。接著,又衝到鐵甲車近旁把它炸毀。就這樣,中國守軍堅持了一個星期,日軍毫無進展。

  2月中旬,日軍增援部隊到上海,戰況愈加激烈。2月13日,日寇500人向上海北郊中國軍隊蘊藻浜陣地發起瘋狂進攻。19路軍有100名戰士組成了敢死隊。他們在胸前胸後都捆上炸彈,並以汽油澆遍全身,然後分成幾路潛入敵陣,衝到敵人最集中的地方,向地上一撲。周身炸彈一齊爆炸,戰士們的身體血肉橫飛,敵人也被炸得粉身碎骨。差不多在同一時刻,敵人陣地上爆炸聲四起。敵人以為中國大軍來到,紛紛潰敗。中國軍隊乘勢追擊十多裏,殺得敵人血流成河,屍骨成堆。

  中國共產黨發動上海人民支援19路軍的英勇抗戰。上海幾十萬工人舉行聲勢浩大的反日總同盟罷工,各界人民群眾紛紛組織義勇軍、救護隊、運輸隊,支援抗日將士。一天,有一個叫胡阿毛的中國司機被日軍抓去,日軍給他重金,要他運送軍火。他心想:“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們這些強盜用這些槍彈去殺害自己的同胞。”他表麵上答應,暗地裏卻盤算著怎樣把這一車軍火送到19路軍的陣地上去。但是車上有4個日本兵嚴密監視。胡阿毛無法逃脫。當車經黃浦江時,他突然把方向盤一轉,直向江中開去。頓時煙沉浪飛,胡阿毛以身殉國;一車彈藥沉入江中,車上日本兵也都被淹死。

  上海軍民的英勇抗戰,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使日軍侵略計劃一再破產。但是由於代表中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政府的出賣,最後以簽訂喪權辱國的上海停戰協定而告終。

  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並沒有因“停戰協定”而停息。日軍自占領東北三省以後,又把精銳部隊關東軍的一部分調到北平(今北京)和天津外圍。經過一係列準備以後,又於1937年夏天對中國不宣而戰。

  1937年7月7日,日寇為了製造挑釁的借口,在北平西南郊蘆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這次“演習”就在中國29軍營房附近。日寇在“演習”中製造了一個借口,說有一名日本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頭的宛平縣城搜索。日軍在無理要求遭到拒絕後,當天就炮轟蘆溝橋和宛平縣城。

  “堅守陣地,堅決回擊,堅持抗戰到底!”守衛蘆溝橋的29路軍將士同仇敵愾,與敵人展開殊死的戰鬥。在激戰中,一位青年戰士用大刀一連砍死砍傷日軍13人,最後自己壯烈犧牲。守在橋北麵的一連戰士奮不顧身,英勇殺敵,最後隻剩下4個人,其餘全都為國捐軀。這就是“七·七”事變。

  中國共產黨在“七·七”事變的第二天,即向全國發出通電:“平津危急!北平危急!中華民族危急!隻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把日本侵略者驅逐出中國。

  全國人民熱烈擁護中國共產黨的主張,一致要求對日作戰,並立即掀起前所未有的抗日救亡浪潮。長辛店的鐵路工人發出“誓死不當亡國奴”的響亮口號,把大批枕木、鐵軌、鐵柱送到北平城去修築工事。北平附近的農民自動出糧、出柴、抬傷員,送情報,為前線戰士運送物資。北平各社會團體派出代表,冒著槍林彈雨,用汽車滿載食品,赴前線慰問。全國各地報紙紛紛發表評論,聲援抗日將士,要求國民黨政府立即對日抗戰。

  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和全國人民的強大壓力下,蔣介石被迫發表了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和實行國共兩黨合作的談話。至此,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宣告正式成立。中國軍民在華北、華中的廣闊戰場上,同日本侵略者進行頑強的搏鬥。於是,以“七·七”事變為起點,中國進入了長達八年之久的偉大抗日戰爭時期。這樣,中國出現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早的反法西斯戰場。中國人民的持久抗日為二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保衛馬德裏

  1936年2月,西班牙舉行國會選舉。由共產黨、社會黨和其他進步力量組成的人民陣線,在選舉中獲得勝利,接著成立了以左翼共和黨人為首的共和國政府。新政府實施了一些有利於人民的民主措施,如釋放政治犯,恢複因政治原因而失業的工人的工作,實行養老金和工人休假製度,同時開始實行部分土地改革,禁止強製農民遷離他們租佃的土地等等。人民群眾歡欣鼓舞,熱烈擁護新政府的改革。但是,與德、意有勾結的西班牙法西斯勢力對新政府恨之入骨,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7月的一天,西班牙屬地摩洛哥的電台播送了一句暗語:“西班牙全境天氣晴朗。”這是反動派對進步政府發動法西斯叛亂的信號。反動軍官佛朗哥聽到這反叛信號,欣喜若狂。他糾集一小撮法西斯軍官,發動了武裝叛亂。

  佛朗哥的軍隊有德、意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和墨索裏尼的支持。他們人數眾多,裝備精良,很快就占領了西班牙南部大片土地,直逼首都馬德裏。與此同時,意大利和德國的正規部隊也在西班牙登陸,配合佛朗哥,企圖一舉扼殺共和國。

  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已處在危險的境地。“保衛馬德裏!”“保衛人民共和國!”成了首都馬德裏人民的普遍心願。馬德裏行動起來了。無論男女老幼,都動員起來。他們組織擔架隊、運輸隊、護城隊,積極配合前線的戰鬥,婦女們在她們的旗幟上寫著:“寧做英雄的寡婦,不當奴隸的妻子!”她們與男子漢們一樣,挖戰壕,修工事,扛大包,有的還直接上了前線。從1936年11月到1937年1月,佛朗哥對馬德裏先後發動了四次大規模進攻。第四次進攻時,墨索裏尼還派了他的親信羅阿塔前往指揮,並增調大量軍隊和重武器,卻被英勇的西班牙人民打得全線潰退。

  這場戰爭震動了世界。全世界進步人士進步力量都紛紛支援西班牙人民共和國。於是,一支由來自蘇聯、中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意大利、德國、波蘭、捷克斯絡伐克等各國誌士組成的支援西班牙人民革命的國際縱隊總共約35萬人,分為十二個分隊。各國誌士都以他們自己國家最為驕傲和光榮的名字命名自己的營隊。有“林肯營”、“加裏波第營”、“巴黎公社營”等等。當時的中華蘇維埃政府發表了《致西班牙人民書》,聲援西班牙人民。中國旅美華僑組織了國際縱隊中國支隊。

  在這些無私的國際誌士中,有一位中國人民很熟悉的加拿大人,他就是後來到了中國抗日戰爭前線、為中國的抗戰獻出了生命的白求恩大夫。這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這位高尚的、真正具有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無私品德的加拿大共產黨員,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世界人民的進步事業。在西班牙戰場上,他同樣也是廢寢忘食,挽救的生命不計其數。在西班牙這場正義與反動的較量中,國際縱隊的戰士始終衝在最前線。哪裏最危險、最艱苦,哪裏就能看到他們的身影。當第11、第12縱隊進入馬德裏時,正是佛朗哥進攻最猖狂、戰爭最激烈的時候,他們顧不上稍事休整直接投入了戰鬥。連續一個多月,他們隻能在掩體裏睡覺,在風地裏就餐。當敵人被打退,他們走出戰壕裏,已是“麵目全非”:渾身衣衫襤褸,臉上汙黑,許多人頭發胡子都被戰火燒焦了。

  最危險、最令人激動的可能要算雅拉瑪山穀的戰鬥了。雅拉瑪位於馬德裏東南邊,是一個狹長形的山穀,是馬德裏南部的屏障,也是佛朗哥軍隊進攻馬德裏的必經之地。因此,佛朗哥在此集結了大量兵力,配備了坦克、大炮和飛機。國際縱隊的戰士們和西班牙共產黨第五軍團共同守衛這個山口。

  1937年2月6日指曉。寂靜的雅拉瑪山穀被“隆隆”的炮聲和“轟轟”的飛機馬達聲驚醒。大群的飛機烏鴉一般俯衝下來,一顆顆罪惡的炸彈從飛機肚子裏滾下來。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殺氣騰騰的叛軍直撲山口,佛朗哥軍隊第三次進攻開始了。

  共和國的衛士們憤怒了。他們決定給這群法西斯匪徒還以顏色。機槍吼叫著;手榴彈像長了眼睛似的直撲敵人,有的戰士甚至用步槍打下了飛機。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蝗蟲般的敵人衝上來了。守衛山口的戰士隻有幾千人,進攻的敵人卻有數萬人。但是,英勇的戰士沒有一個後退。幾天之中他們打退了敵人數十次衝鋒。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和滾木;給養完了,就用野草和樹皮代替。當戰士們把最後一塊石頭推到山下去時,援軍趕到了。第一批堅守陣地的勇士們這時隻剩下幾百人。他們疲倦得連走路都要睡著了。他們被送回基地休養。

  這場戰役持續了將近一個月。佛朗哥丟了2萬具屍體。而共和國方麵也傷亡1萬多人。許多國際縱隊的戰士在這次戰鬥中犧牲了。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為激烈的一場戰役。

  從1936年11月起,經過133天的日日夜夜戰鬥,馬德裏依舊巍然屹立。國際縱隊的戰士們就這樣為了保衛這片與他們非親非故的土地,獻出了他們滿腔的熱血和寶貴的生命。他們為正義而戰,為進步而戰,為和平而戰。

  可是,當叛軍和德、意軍組成的四個縱隊向馬德裏進攻的時候,馬德裏市內的秘密間諜分子,也在進行各種陰謀活動。他們擾亂治安,破壞防衛,煽動叛亂。佛朗哥稱這種秘密間諜組織叫做自己的“第五縱隊”。1939年3月5日,人民陣線中的右翼投降分子,在德、意法西斯的配合和市內間諜分子的策劃下,在馬德裏發動政變。共和國軍隊開始瓦解。3月28日,馬德裏陷落,共和國政府被顛覆。此後,西班牙建立了以佛朗哥為首的法西斯政權。

  馬德裏最後終於失陷了,但是,馬德裏保衛戰中所體現出來的國際主義精神,卻給後來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在這場戰爭中經受戰火洗禮的許多國際縱隊成員成為後來反法西斯戰爭的中堅力量。

  慕尼黑陰謀

  當日本的鐵蹄踏入中國的時候,歐洲上空也彌漫著濃厚的戰爭氣氛。1938年3月,德國一槍不發,便吞並了奧地利,接著又緊盯下一個目標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地處歐洲中心,德國人占領捷克後,就可以把它做為向東進攻蘇聯的跳板,向西進擊英、法的重要陣地了。在靠近德捷邊境的捷克蘇台德區,有300多萬日耳曼人。希特勒利用這地區居民和德國人同一種族的關係,在那裏也搞了納粹黨組織,並指揮他們不斷製造事端,要求“自治”。實際上是要脫離捷克斯洛伐克,歸附德國。

  希特勒叫嚷著不能容忍有人“欺侮”德國境外的日耳曼人,要替他們“伸張正義”。他揚言要對捷克發動戰爭,又大規模的向捷克斯洛伐克邊境調集軍隊,擬訂了“綠色計劃”,準備10月1日為進攻捷克的日子。

  眼看兵臨城下,捷克政府也加強邊境的作戰兵力。兩軍對峙,戰爭似乎就要一觸即發了。在這危急時刻,最傷腦筋的是英法等國領導人,英國首相張伯倫徹夜不眠。

  1938年9月13日,希特勒收到張伯倫一份十萬火急的電報。電文是:“由於局勢越來越嚴重,我有意前來看你,以尋求和平解決的辦法。我想乘飛機前來,並準備明天動身。”堂堂的大英帝國首相,為何要如此迫不及待地求見希特勒呢?

  原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捷克在英法保護下恢複了主權,同英法都訂有互助同盟條約。如果德軍進攻捷克,英法按照條約規定必然卷入對德戰爭中,西歐的戰火就將蔓延開來。由於考慮到自身的利益。張伯倫緊張萬分,法國首相達拉第也膽戰心驚,達拉第打電報給張伯倫,催他去見希特勒,要他“盡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9月15日張伯倫匆匆趕路,生平第一次坐了7個小時的飛機,在慕尼黑著陸。之後,又乘坐3個小時的火車。來到德國的斯加登拜見希特勒。

  張伯倫手持他與希特勒簽訂的一紙協定希特勒喜出望外,他正在為侵略捷克的事大傷腦筋。因為當時德軍實力有限,準備攻打捷克的隻有12個師,而捷克卻有35個裝備精良的師;德國的國防軍參謀部反對侵略捷克的軍事冒險;如果英法堅決站在捷克一邊,希特勒的如意算盤就落空了。如今張伯倫登門求和,這不是現成的敲詐機會嗎?希特勒和張伯倫的談判在一間密室秘密進行。據戰後查獲的當時翻譯官的筆記透露,當時希特勒大談他對德國人民、對國際和平、對德英親善的“功勞”。最後他殺氣騰騰地威脅道:

  “不論用什麽辦法,這次都要解決捷克境內300萬日耳曼人的問題,就是為此打一場世界大戰,也在所不惜。”深怕戰火燒身的張伯倫連忙反駁:“如果元首決定動武,那我們還有什麽談判的必要?”

  希特勒猛然提問:“英國是否同意割讓蘇台德區?”這時的希特勒已不是談蘇台德日耳曼人自治的問題,而是赤裸裸地要求把這一地區割讓給德國了。

  這一問題並沒使張伯倫大為吃驚,來談判之前,他已同法國商定,兩國決不會幫助捷克作戰,而且決心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以求和希特勒妥協了。張伯倫慢條斯理地說:“蘇台德區的日耳曼人,在德國之內還是之外,原則上對我來說是無所謂的。”這暗示他同意把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了。

  9月16日,張伯倫回到倫敦。當晚召開內閣會議,鼓吹隻有把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才能阻止希特勒進犯整個捷克。9月18日達拉第也愁眉苦臉地趕到倫敦。經過一番秘密的策劃,英、法炮製了一項出賣捷克的計劃:“凡是蘇台德區日耳曼居民占50%以上的全部領土,都直接轉讓給德意誌帝國”。

  第二天,英、法兩國向捷政府提出割讓蘇台德區給德國的“建議”。在人民的壓力下,捷克政府起初拒絕這一“建議”。英、法以解除盟約要挾,還警告如果因此發動戰爭,威脅到歐洲的利益,捷克要負全部責任。在萬般無奈之下,捷克政府隻好屈從英法的利益、同意割讓領土。

  9月29日,希特勒、墨索裏尼、張伯倫和達拉第等在慕尼黑的“元首宮”裏進行會談。其實這次會談沒有新的內容,隻是給已達成的交易補辦個手續。

  第二天淩晨1時半,四國便簽訂了《慕尼墨協定》。根據協定,捷克必須從10月1日開始的十天內,把蘇台德區及其附屬的一切設備無償地交給德國。捷克的兩名代表在會談前已經來到,但不許參加會談,隻能在會議室外的隔壁房間裏等待四個大國的判決。

  希特勒在慕尼黑會議上說,占領蘇台德區是他對西方最後一次領土要求。但在第二年的3月,德國就侵占了整個捷克。再過五個月,就又侵略波蘭並挑起了對英、法的全麵戰爭。

  從“白色方案”到“海獅計劃”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發動的。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麵開始。

  1939年春,希特勒製定了“永遠消除波蘭”的計劃,代號為“白色方案”。為了掩蓋他的戰爭步驟,他向英國和法國大放和平煙幕,聲稱連想也沒有想到以任何方式來反對波蘭;同時暗中命令德軍,必須在9月1日前作好一切準備,以短期戰爭一舉擊潰波蘭。

  1939年8月31日夜,悶熱的天氣籠罩著德國東部邊境的格雷威茨市。一群德國黨衛隊隊員,按照希特勒的預先布置,身穿波蘭陸軍製服,冒充波蘭軍隊,突然向德國靠近波蘭邊境的格雷維茨電台發起“進攻”。在毫無抵抗的情況下,這支化裝的“波蘭軍隊”很快占領了電台,並用波蘭語廣播了向德國“挑戰”的聲明。

  9月1日指曉,希特勒借口德國受到“波蘭”軍隊“入侵”,指揮德軍按照“白色方案”,向波蘭發起閃電式進攻。大批德國飛機轟炸了波蘭的軍事設施、機場和城市。接著,德軍56個師共計150萬人,從西、南、北三路向波蘭全線發動攻擊。

  當天上午10時,希特勒向全德發表廣播演說。他聲嘶力竭地叫嚷:“無數的波蘭人侵入德國境內。在這些人中,有許多波蘭的正規軍攻擊格雷威茨電台。現在采取和平方式處理一切政治的可能性已不複存在,我隻能決定用武力來解決。”

  就這樣,在希特勒親自導演的“波蘭入侵”醜劇掩飾下,一場預謀已久的侵略計劃開始了。9月3日,英、法根據法波盟約和英法互助條約,被迫匆忙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爆發了。

  英、法雖然對德宣戰,可是並沒有什麽實際行動。在法、德邊境,有一長達200公裏的現代化防禦工事。這條工事是在陸軍部長馬奇諾將軍主持下修建的,所以名叫“馬奇諾防線”,它原擬穿過比利時一直通到海邊,但比利時以“中立”為名,反對通過。於是,防線隻能建到比利時邊界為止,所以實際上是半條防線。在德國侵入波蘭的日子裏,號稱歐洲最強大的法國陸軍,一直躲在這條長達200多公裏的馬奇諾防線的工事背後,按兵不動。

  英、法為什麽按兵不動,靜靜地坐著觀望呢?原來他們對德宣戰全是出於被迫。他們一麵宣戰,一邊還想通過美國政府“調停”,實行停戰。尤其是法國同德國毗鄰,法國資產階級政府被希特勒進攻波蘭的閃電戰嚇破了膽,生怕惹怒德國進攻自己,哪裏還敢主動進攻德國?就這樣,波蘭在他們的“靜坐”之下,加上本國政府的腐敗無能,在兩個星期中就被德軍占領。

  波蘭政府於9月17日晚流亡國外,首都華沙四麵被圍,又遭轟濫炸,終於在28日淪陷,波蘭之戰共進行了35天。軍隊有組織的抵抗雖在10月5日結束,但波蘭軍民反侵略的鬥爭並沒有停止。

  英、法以為德國占領了波蘭,一定會去進攻蘇聯。於是,他們仍舊靜靜地坐在“馬奇諾防線”的工事後麵,一坐就是半年。希特勒利用這一點,宣稱隻要英、法承認德國並吞波蘭,德國就決不同英、法打仗。然而暗地裏,希特勒又在擴軍備戰,準備對英、法直接開刀。

  1940年4月9日,希特勒又突然對丹麥和挪威發動進攻。一個月後,希特勒為了繞過法、德邊境上的馬奇諾防線,又侵占了中立國荷蘭、盧森堡和比利時,從馬奇諾防線終點處,出人意料地侵入法國北部。一心等待希特勒向東進攻蘇聯的英、法聯軍毫無準備,惶皇後撤。德軍坦克急駛追擊。6月中旬,德軍摧毀了法國臨時布置的索姆河防線,直搗巴黎。6月16日,法國政府向德國屈膝求和。22日法國簽訂了投降書。簽字地點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投降的同一地點貢比涅森林的一個車廂裏,隻是勝敗雙方剛巧換了一個位置。

  法國崩潰以後,希特勒又下達了進攻英國的第16號指令,即“海獅計劃”。英國被迫單獨對德作戰。在這最危急時刻,一貫執行妥協政策的張伯倫政府受到猛烈衝擊,立即垮台。一貫主張對德國采取強硬路線的原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接替張伯倫出任首相。他滿懷信心地向人民發出了“戰鬥到底”的號召:

  “我們要不惜任何代價防衛領土,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決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被征服並陷於饑餓之中……至於我,沒有別的,我隻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貢獻給大家。”

  希特勒知道,入侵英國不同於入侵法國。要在英國登陸,必須跨過白浪滔滔的英吉利海峽,而那裏最狹的部分也相距20多海裏。一百多年前,稱霸歐陸的拿破侖幾次要跨海征英,都因未掌握製海權而放棄進攻打算。100多年後,希特勒要想在英國登陸,就不但要求擁有製海權,同時要求擁有製空權。德國的海軍不是英國的對手,但它在空軍數量方麵勝過英國。因此,不列顛之戰使德國在歐洲大陸上進行的陸空之戰一變而為海空大戰。

  8月13日,大規模的空中襲擊開始了。德國出動飛機1485架次,對英國的機場、雷達站及其他軍事設施頻繁地輪番轟炸。英國空軍英勇迎擊,許多飛行員每天要起飛出擊三四次甚至更多,連續不停地在空中作戰。地勤人員、高射炮兵經常疲乏得昏倒在地。在激烈的空戰中,雙方的損失都很慘重,但德國始終不能摧垮英國空軍。於是,希特勒下令升級,轉入“恐怖空襲”,指望用轟炸城市的野蠻手段來瓦解英國人民的鬥誌。從9月初到11月初,平均每晚有200架德國轟炸機猛烈轟炸倫敦,造成生命財產的極大破壞。

  經過3個月激烈的空戰,德國空軍遭受了重大的損失,卻未能徹底擊敗英國空軍。希特勒企圖靠空軍炸出一條入侵英國的道路的冒險計劃,最後終於失敗。他一再被迫推遲“海獅”入侵計劃的執行。這是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個未達到目的的戰役。

  英勇的英國人民勝利了,英國得救了。英國軍民以弱敵強,堅持抗擊入侵之敵,敢於鬥爭的精神,與法國統治階級的失敗主義和束手待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堅韌不屈的戰鬥精神贏得了國際輿論的讚揚。

  敦刻爾克大撤退

  早在1939年10月德軍侵占波蘭後,希特勒就密令製訂進攻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的軍事計劃,代號為“黃色方案”,後來改為“曼斯垣因計劃”。按照這個計劃,德軍把136個師編為3個集團軍群。其中中路為德軍主力,以45個師越山遊河、中間突破,直指英吉利海峽。

  1940年5月10日,德國法西斯打破西線無戰事的計劃,開始進攻西歐。當時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擁有147個師,300多萬軍隊,兵力與德國實力相當。但法國戰略呆板保守,隻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自認為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上。對德國宣而不戰。在德法邊境上,隻有小規模的互射,沒有進行大的戰役,出現了曆史上有名的“奇怪的戰爭”。

  然而,德軍沒有攻打馬奇諾防線,他們首先攻打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並繞過馬奇諾防線從色當一帶渡河入法國。德國法西斯的鐵蹄不久又踏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5月21日,德軍直趨英吉利海峽,把近40萬英法聯軍圍逼在法國北部狹小地帶,隻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僅有萬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為海上退路。

  形勢萬分危急,敦刻爾克港口是個極易受到轟炸機和炮火持續攻擊的目標。如果40萬人從這個港口撤退,在德國炮火的強烈襲擊下,後果不堪設想。

  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他們的計劃,力爭撤離三萬人。

  於是,在德國炮火的猛烈襲擊下,上千條各色各樣的船向著敦刻爾克方向前進著。有顏色鮮豔的法國漁船,有運載乘客的旅遊船,還有維修船拖駁、小型護航船、掃雷艇、拖網漁船、驅逐艦、英國空軍救援船、雷達哨船……

  這支極為離奇、難以形容的船隊,由各色各樣的英國、法國人駕駛著。他們中有銀行家、牙科醫生、出租汽車司機、快艇駕駛員、碼頭工人、工程師、漁夫和文職官員……他們中有麵膚嬌嫩的年輕人和古銅色皮膚映著蒼蒼白發的老人。他們中很多人明顯是窮人,他們沒有外套,穿著破舊的毛衣和衛生衫,他們穿著有裂縫的膠鞋,在海水和雨水中渾身濕淋淋的,徹骨的寒風中他們饑腸轆轆……

  對於即將發生的悲劇,人們怨聲載道,爭吵不休。他們猛烈抨擊上層的無能和腐敗,但仍然寧死不懼地投入到撤離部隊的危險中去。於是出現了駛往敦刻爾克的奇怪的“無敵艦隊”。

  這支船隊中有政府征用的船隻,但更多的是自發前去接運部隊的人民。他們沒有登記過,也沒有接到命令,但他們有比組織性更有力的東西,這就是不列顛民族征服海洋的精神。一位親身投入接運部隊的英國人事後回憶道:

  “在黑暗中駕駛是危險的事。陰雲低垂,月昏星暗,我們沒帶燈,也沒有標誌,沒有辦法辨別敵友。在渡海航程一半還不到時,我們開始和第一批返航的船隊相遇。我們躲避著從船頭經過的船隊的白糊糊的前浪時,又落入前麵半昏不明的船影裏。黑暗中常有叫喊聲,但不過是偶然的喇叭聲而已。我們‘邊靠猜測邊靠上帝’地航行著。”

  等著上船的士兵富有紀律性,他們為撤離已戰鬥了三個星期,一直在退卻,經常失去指揮,孤立無援,他們缺少睡眠,忍饑挨渴,然而他們一直保持隊形,直至開到海灘,仍服從指揮。這些疲憊的士兵步履蹣跚地跨過海灘走向小船;大批的人馬冒著轟炸和掃射涉入水中,前麵的人水深及肩,他們的頭剛好在撲向岸邊的波浪之上,直至水過肩深他們才上到船上。從岸上擺渡到大船去的小船因載人過多而歪歪扭扭地傾斜著……

  一些大船不顧落潮的危險差不多衝到了岸上……

  沙灘上有被炸彈擊中的驅逐艦殘骸,被丟棄的救護車……

  這一切都輝映在紅色的背景中,這是敦刻爾克在燃燒。沒有水去撲火,也沒有人有空去救火……

  到處是地獄般可怕的喧鬧場,炮兵不停地開炮,炮聲轟轟,火光閃閃,天空中充滿嘈雜聲、高射炮聲、機槍聲……人們不可能正常說話,在敦刻爾克戰鬥過的人都有了一種極為嘶啞的嗓音——一種榮譽的標記“敦刻爾克嗓子”。

  這支雜牌船隊就在這樣危險的情形下,在一個星期左右時間裏,救出了約22萬英軍在內的33.6萬人。盡管裝備輜重幾乎喪失殆盡,擔任後衛的4萬法軍也當了俘虜,但是這些撤到英國的部隊日後成為反攻的骨幹力量。

  圍殲“俾斯麥”

  1945年5月的一天,一隊年輕的德國軍官,在軍樂隊的前導下,踏著整齊的步伐,沿著艦梯,輕快地登上戰列艦“俾斯麥”號。“俾斯麥”號是20世紀40年代初世界上最大、最現代化的戰列艦。艦上有8門主炮,12門火炮,44門高射炮。全艦有官兵2000餘人。青年軍官們來到艦尾甲板上,向檢閱他們的長官——海軍艦隊司令盧金斯和艦長林德曼敬禮。外表威嚴的盧金斯,走到艦橋上的擴音器前發表鼓舞軍心的戰前演說。

  隻聽盧金斯高聲說道:“我們的敵人英國海軍,沒有任何一艘軍艦能和我們匹敵,也沒有任何一艘大型軍艦能夠在我們炮口下幸免!我們即將出發的目標是大西洋。前不久,我們的艦隊已經在那裏擊沉了25萬噸英國商船。25萬噸哪……現在我們的指標是200萬噸。返航後,你們將能以目擊者的身份,廣為傳播德國海軍所取得的輝煌勝利……”

  在一片狂熱的歡呼聲中,盧金斯結束了講話。“俾斯麥”號徐徐駛向大海。同“俾斯麥”號一同出航的,還有“歐根親王”號和11艘商船。

  幾天以後,在倫敦的英國海軍部裏,收到了發自格丁尼亞的一份平常的信。時間是1941年5月22日。這是英國情報人員發出的密信。海軍少將仔細閱讀著信件,不時地查閱密碼本,最後他向海軍上將報告:“俾斯麥號出動了!它正向北航行,準備通過丹麥海峽進入大西洋……”

  海軍上將沉默了一會,下令派“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立即出航,去堵截“俾斯麥”號。海軍上將雖然這麽說,但他心裏明白,“胡德”號這艘軍艦艦齡已經太大了,比“俾斯麥”號足足大20歲;而“威爾士親王”號艦齡又太小,建成還不到一個月,艦員來不及完成訓練,甚至艦上武器存在的毛病還沒有來得及解決。但是,眼下已來不及調動別的軍艦,阻截“俾斯麥”隻能靠這一老一少了。

  當天,“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迎著風浪出航。不料,第二天傍晚,德國柏林廣播電台便洋洋得意地作了長篇報道:“德國公民們!我們中斷了預定的節目,向各位報告一個驚人的消息:我們的戰艦在大西洋上獲得了重大戰績。英國海軍引以自豪的戰列巡洋艦胡德”號,被我‘俾斯麥’呈強大的炮火擊沉了。號一艘英國戰艦也多處中彈,也將步‘胡德’號後塵,沉沒在丹麥海峽布滿流冰的海底。就這樣,許多名英國水兵為了服從丘吉爾和他那猶太集團的命令而白白喪生。讓我們向元首致以衷心的祝賀。因為隻有他才能使我們有取得勝利的可能。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領袖……

  消息很快傳遍了德國千家萬戶,又很快傳到世界各地。英國倫敦遭受敵機破壞的大街上,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媽媽拎著買東西的提兜,在街上蹣跚地走著。忽然,她看到一個報販正往廣告牌上抄報紙上的大標題:“胡德號——沉沒了!”

  老媽媽站在那兒目不轉睛地看著,頓時驚呆了。她默默地低下了頭,眼淚潸然而下……

  “老媽媽,你不舒服嗎?”一個警察問。“不……我,我很好……”老媽媽直起身子,擦幹淚痕,低聲回答。老媽媽回到她那被炸塌的房屋,從桌上的鏡框裏取下一張水兵照片。這就是她在“胡德”號上服役的兒子的照片。老媽媽把照片貼在胸前,低頭哭泣起來。

  幾乎就在這同一時刻,在“俾斯麥”號艦上,德國海軍司令盧金斯,正在一片“勝利萬歲”的歡呼聲中,向艦長林德曼以元首的名義舉行授勳儀式。希特勒已發電報讓盧金斯就地獎勵。

  林德曼艦長剛要上前接受勳章,突然淒厲的警報聲響徹全艦。

  “空襲警報!發現敵機,敵機左舷45°!”高射炮不等艦長回到艦橋上,就已經開了火。隻見九架英國“劍魚”式飛機,以極快的速度轉到“俾斯麥”號的艦首方向,從一個有利位置投下了魚雷。

  “右滿舵!”林德曼大聲吼道。

  天空密密麻麻地布滿了炮彈爆炸時升騰的黑煙。軍艦帶著很大的橫傾在轉動。艦後閃閃發亮的航跡,幾乎構成一個完整的圓圈。

  “左滿舵”!林德曼又一次高聲喊道。軍艦又很快地轉向相反方向。接著一聲巨響,濺起了大量海水:一枚魚雷在“俾斯麥”號的右舷艦首爆炸了。

  原來,自從“胡德”號被擊沉以後,英國海軍司令部決定集中最大優勢,從本土調遣了“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和“諾福克”號、“尼羅德”號、“英王喬治五世”號、“多塞特那郡”號戰艦及大批“劍魚”式魚雷轟炸機,進行聯合作戰,圍殲“俾斯麥”號,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把它擊沉海底。

  “俾斯麥”號受到第一次“劍魚”飛機的攻擊後,他們很快發現自己處在包圍之中。盧金斯決定立即突圍反航。可是由於連續作戰,艦上官兵已經六天六夜沒有睡覺,人們隻要一有機會,倒頭就睡。盧金斯又一次走向話筒,開始訓話:“勇敢的士兵們!年輕的軍官們!現在完全沒有必要灰心喪氣。三天前,我們不是曾經戰勝敵人兩艘戰列艦,贏得偉大勝利嗎?現在,我們完全能夠把‘英王喬治五世’號連同他們的艦隊司令官打沉海底。到明天中午,就會有許多潛艇來保衛我們!我們決不是去打一場絕望的戰鬥……”

  盧金斯話未說完,“英王喬治五世”號和“尼羅德”號已經出現在正前方。

  “尼羅德”號的望員報告:“敵艦‘俾斯麥’號右舷5度!”艦上的舵手從話筒裏聽到了沉著的航令聲:“左10度!”在火炮控製台上,槍炮官看到“火炮已經準備好”的指示燈亮起來了。於是,他從望遠鏡裏盯著“俾斯麥”號的側影下令道:“開火!”

  隨著一陣驚天動地的巨響和劇烈的震動,齊射開始了。接著又是第二次齊射。

  “命中了!命中了!”艦上發出一陣歡呼。頓時,“俾斯麥”號後部起火了,接著前炮台停止了射擊。爆炸的氣浪帶著碎片猛烈地衝上艦橋,艦橋上的建築物當即被破壞得一片狼藉。在扭成一團的鐵角、支柱和雜亂的碎片中,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具屍體,當中就有佩帶著光彩奪目的騎士十字勳章的林德曼上校和盧金斯將軍。

  “劍魚”式飛機也從“皇家方舟”號上起飛作戰了。幾秒鍾後,領隊看到“俾斯麥”號已被打得千瘡百孔,失去了原形,濃煙從各個地方往外噴冒。兩艘英國戰列艦還繼續朝它射擊;幾艘巡洋艦上的20門大炮一齊向它轟擊。這時,艦上竟然還有一些德國水兵在裝彈、瞄準和射擊,但已經毫無威力了。

  接著,“多塞特那”號巡洋艦向徐徐下沉的“俾斯麥”號又連續發射了兩枚魚雷。於是,“俾斯麥”號這座稱雄一時的龐然大物,在煙霧彌漫中翻沉在波濤之中。包括艦隊司令在內的2000餘官兵全部葬身魚腹。

  “俾斯麥號沉沒了!”英國海軍官兵們興奮的歡呼聲傳到了英國海軍司令部。很快,英國廣播電台廣播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人們都為英國海軍的勝利而歡呼慶賀。

  “巴巴羅薩計劃”

  為了稱霸世界,希特勒早有消滅蘇聯的野心。他曾叫囂要把世界文明從布爾什維克的致命威脅中拯救出來。在他西線勝利後,1940年7月2日下令開始準備進攻蘇聯的作戰計劃。8月,德軍總參謀部將方案擬就。12月,希特勒發布第21號作戰指令,批準了這個方案。這一軍事行動的代號是用德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巴巴羅薩”命名的。“巴巴羅薩”意即“紅胡子”,希特勒使用這個代號,完全是出於對腓特烈這個窮兵黷武、侵略成性的暴君的紅胡子精神的讚賞和頌揚。

  希特勒認為英國之所以堅持不屈,是寄希望於美蘇兩國,如果蘇聯被摧毀,英國的最後希望就會破滅。“巴巴羅薩計劃”是一個采取突然襲擊的手段,用“閃電戰”在一個半月到兩個月快速消滅蘇聯的作戰方案。為此,希特勒進行了一係列的偽裝和欺騙,他要求做到“當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實施時,全世界大吃一驚,並感到難以置信”、“造成曆史上的最大騙局”。

  1940年德國占領法國後,製定了一個針對英國的“海獅計劃”。後來被迫放棄,目的在於全力進攻蘇聯。但是為了掩蓋“巴巴羅薩計劃”,卻作出實施“海獅計劃”的假象。他們向德軍大量發放英國地圖,給部隊配備英語翻譯,並在英吉利海峽和加萊海岸集結渡海和登陸的作戰部隊,在海岸上配置了許多假火箭,派部隊頻繁地進行登陸演習,然後偷偷地把大軍東調。

  與此同時,希特勒派人到日本說服他們作出“攻蘇”的姿態。於是日本擴大了關東軍和朝鮮軍的編製,還調動了國內部隊予以補充和加強。煞有介事地把進攻蘇聯軍事動員的秘密代號定為“關特演”(關東軍特別大演習),擺出一副在“滿州”集結兵力進軍西伯利亞的架式。其實狡猾的日本人,不僅在配合德國搞欺騙,而且也是在麻痹英國和美國,掩蓋他“聲北擊南”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作戰意圖,真是一箭雙雕,一舉兩得。

  但是斯大林卻上當了。作為蘇聯最高統帥的斯大林,麵臨著一個戰略防禦的重點放在西方還是東方的問題。他根據自己的判斷,把重點放在東線,配備軍力約100萬,準備“以百萬對百萬”。在遠東部署了30個師,約85萬陸軍,飛機2800架,坦克2700輛,潛艦103艘。而在西方,而對德軍及其仆從軍的漫長的包圍線,卻隻部署了70萬左右的正規軍,同德軍的兵力根本不成比例。

  究其受騙上當的原因,還是斯大林過於相信他在1939年同德國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個條約規定:締約雙方互不使用武力;不參加直接或間接反對締約國的另一方國家集團;同時兩國還要“密切接觸,交換情報”。

  1941年上半年,歐洲戰雲密布。英國首相丘吉爾已獲悉有關德國進攻蘇聯的情報,他專門給斯大林寫信提醒他;德國已經在南部調動坦克師——這是進攻蘇聯的兆頭。6月1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也將有關的消息轉告斯大林。斯大林不僅不重視,反而授權塔斯社發表聲明:“德國與蘇聯同樣遵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條件”,“關於德國打算進攻蘇聯的傳聞是毫無根據的!”

  然而5天後,周恩來發去的電報,讓他不能不重新考慮了。

  周恩來的情報是閻寶航提供的。遼寧海城人閻寶航早年就讀於英國愛登堡大學,學成回國後,作了張學良的幕僚。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之後,把他介紹給周恩來。閻寶航從此加入了共產黨,直接受周恩來領導,從事秘密工作。1941年春,希特勒為實施:“巴巴羅薩計劃”,拉攏日本一起進攻蘇聯,便派出“狼團”到東方活動。在上海,他們泄露了德軍行動的準確日期——最初定為6月15日,後又改為6月22日。閻寶航通過關係獲得這個重要的情報後,立即報告了周恩來。

  當時周恩來正在中共中央駐重慶辦事處工作,他立即決定將情報轉發莫斯科。鑒於這份情報十萬火急,關係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敗得失,他直接用俄文口述電文:“據可靠情報:‘巴巴羅薩(紅胡子)計劃’將在6月22日4時全麵展開!——周恩來”。電報發到延安後,當即轉發到莫斯科,斯大林親自收到。

  1941年6月20日,蘇軍在邊境抓到一個德軍司務長,他向蘇軍投誠時報告了德軍將於6月22日發起進攻的消息。斯大林仍懷疑這是別有用心的人,為了挑起蘇德戰爭而派來的間諜。但當他看到周恩來的電報後,疑雲頓釋,立即發出命令,要求作好防範德軍突然襲擊的準備。

  但是,由於部隊長期受“西線無戰事”的影響,這個為時已晚的命令對他們已經無濟於事了。蘇聯西部各軍區軍隊的司令部均在城市裏,部隊還在照常進行野營訓練,前沿各師的陣地隻有個別連隊值班防守。各軍區的通訊部隊還在參加國防施工,野戰炮兵和高射炮兵照常在射擊場打靶或在軍區集訓。飛機多集中在少數幾個機場上……

  1941年6月22日,正是星期天,淩晨3時1刻,蘇聯西部長達1800公裏的邊境突然失去了黎明前的寧靜,巨炮狂吼,機群轟鳴。德軍共出動190個師、3800輛坦克、5萬門以上的火炮和迫擊炮、5100架飛機向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戰爭的第一天就突破了蘇軍第一道防線,15天後,德軍向蘇聯縱深推進了400公裏。西部重要的城市、交通樞紐、陸海空軍基地及部隊營房遭受毀滅性打擊,幾乎全部癱瘓。西部地區的66個飛機場全部遭到空襲,共損失1200架作戰飛機。麵對敵人的猛烈突襲,蘇軍幾乎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隻得向內地撤退。

  由於戰爭的突然爆發,蘇軍的指揮係統也呈現出紊亂和不得力的狀態,為了適應戰局的變化的新形勢,許多高級將領,建議成立一個類似德軍總參謀部那樣高效率的統帥部作為指揮中樞。國防部提出由斯大林擔任最高統帥,統帥部的成員是:鐵木辛哥(國防人民委員)、朱可夫(大將,蘇軍總參謀長)、莫洛托夫(蘇聯外交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元帥、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布瓊尼(元帥、蘇聯國防第一副人民委員)、庫茲涅佐夫(蘇聯海軍人民委員)。斯大林在簽署這份文件時,作了改動,他提名鐵木辛哥為統帥。把“斯大林(聯共(布)中央總書記、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寫到第一委員的位置上。這或許是當時斯大林還在為自己對戰爭爆發估計不足而造成的損失感到自責或不安。但是這一安排使蘇聯的指揮係統卻複雜化。因為鐵木辛哥作出的重大決策,都離不開聯共(布)中央總書記和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斯大林的領導。這是一種明顯的不適合戰爭指揮需要的體製。6月30日,聯共(布)中央委員會,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和蘇聯人民委員會聯合決議,成立以斯大林為主席的國防委員會。7月19日,斯大林又被任命為國防人民委員(即國防部長)。8月8日他再次被任命為蘇聯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浴血奮戰,蘇聯不僅沒有在兩個月內被希特勒消滅,反而經過不到4年的時間就攻克了柏林,滅亡了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巴巴羅薩計劃”成了希特勒玩火自焚的殉葬品。

  保衛列寧格勒

  1941年6月22日拂曉,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過了一個半小時才向蘇聯宣戰。法西斯在北、中、南三個戰略方向投入了190個師,總兵力550萬人。戰爭一開始,德軍首先對蘇聯西部各重要城市、交通樞紐、軍事據點以及正在調動中的蘇軍進行猛烈轟炸和炮擊,蘇軍損失慘重,邊戰邊退。北路德軍逼近列寧格勒,南路占領了基輔。蘇聯麵臨的形勢極為嚴峻。

  列寧格勒又稱彼得堡,1924年列寧逝世後,蘇維埃政府作出決定,將彼得堡命名為列寧格勒。列寧格勒是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搖籃,是蘇聯的第二大城市,又是極其重要的海港和著名的工業文化中心。希特勒為了迅速占領這一重要城市,調集了40個師、6000門大炮和1000多架飛機向列寧格勒發動猛烈進攻。8月中旬,德國打到列寧格勒城下。希特勒揚言,要在9月1日以前占領列寧格勒。

  “寧死不屈,列寧的城市永遠是屬於我們的!”這就是300萬列寧格勒人民對氣勢洶洶的法西斯惡魔的有力回答。在德軍兵臨城下的情況下,列寧格勒人民不分男女老少,紛紛行動起來,拿起武器,修築戰壕街壘,投入了保衛列寧格勒的英勇戰鬥!

  在城南科爾皮諸區有一家大型兵工廠,裏麵有許多重要的戰略原料和軍工產品。當時,列寧格勒方麵軍派不出正規部隊來保衛這座工廠,而德軍的先頭部隊距工廠越來越近了。在萬分危急情況下,當地機關工作人員和工人民兵趕到了兵工廠,立即拿起武器,投入戰鬥。兵工廠的工人也按車間、班組編成戰鬥小組。他們甚至連工作服都來不及更換,就整隊領取武器。不久,當地500名黨團積極分子和居民也紛紛趕來幫忙修築防禦工事。他們的口號是:“決不讓敵人從這裏通往列寧格勒!”

  在戰鬥中,有四個青年女民兵——娜塔莎、拉婭、尼娜和托佳被派往陣地上去搶救傷員。在護送傷員離陣地時,敵人的一顆炮彈突然落在她們附近的土堆旁。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四位姑娘幾乎同時奮不顧身地撲在離炮彈最近的四位傷員身上。傷員得救了,而娜塔莎卻被炮彈炸死,拉婭的一隻腳被炸斷,尼娜的腿也負了傷。當托佳知道唯有自己未受傷時,立即站起來抖落了身上的泥土,掩埋了同伴的屍體,包紮好傷員的傷口,同受傷的尼娜一起搶救傷員。

  由於列寧格勒軍民的殊死抵抗,德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9月初到9月下旬德軍進攻到列寧格勒城下的半個月內,就死傷官兵17萬,損失飛機300架、坦克500輛、大炮500門。德軍萊布元帥已感到計窮力竭,向希特勒告急說:“集團軍群所剩的兵力已無法向列寧格勒繼續進攻了。”希特勒接到報告,勃然大怒,他又想出了一條極其毒辣的計策。

  希特勒命令德軍從陸海兩方麵收緊列寧格勒四周的包圍圈,實行嚴密封鎖,並用大炮不停地轟擊,將它夷為平地。希特勒瘋狂叫囂:“給我把彼得堡城從地球表麵上抹掉!”於是,從9月下旬起,德軍大炮不分晝夜地對列寧格勒進行輪番轟擊。每隔15~30分鍾炮擊一次,妄圖迫使城內軍民整天呆在防空洞裏,無法進行抵抗。隨著圍困時間的增加,城內糧食越來越少,人們到處尋找各種代食品來彌補糧食的不足。軍隊養馬場的飼料燕麥被節約下來當糧食,從沉艦打撈出來的發了芽的穀子成了人們的寶貴食糧,連榨油廠作鍋爐燃料用的棉籽渣也成了人們的代食品。

  盡管這樣,糧食仍舊一天天減少。市蘇維埃隻得一次又一次降低全城糧食供應標準。從11月下旬開始,工人每天隻配給250克麵包,其他居民隻供應120克黑麵包。由於糧食嚴重缺乏,患營養不良症的病人急劇增加。每天有數以千計的人因饑餓而喪生。從1941年11月到1942年12月這一年零兩個月期間,整個列寧格勒死於饑餓者共計632253人。城內死者枕藉,街道、廣場、堤岸及居民家裏掩埋的屍體比比皆是。著名作家謝苗諾夫曾在自己的中篇小說《饑餓》一書中以細膩而感人的筆觸,熱烈讚揚了彼得格勒人民在十月革命後三年內戰期間忍饑挨餓,為捍衛新生蘇維埃政權而英勇鬥爭的事跡。然而,這位可尊敬的作家,自己也在1942年1月死於饑餓。

  列寧格勒黨組織和蘇維埃用一切辦法從速改善勞動人民的困境,降低居民的死亡率。共青團員和青年們組織了生活服務隊,深入街區住宅,關心老弱婦孺,照顧病人孤兒。有一個共青團員在給居民分發麵包時,不幸被敵人的炮彈炸得粉身碎骨,以致無法安葬;可是在他犧牲的那個地方,還殘留著一塊沾滿他鮮血的麵包。於是人們把這塊麵包當作這位以身殉職的共青團員的遺體,進行了隆重的安葬。

  列寧格勒居民之間團結互助、互相關心、先人後己的精神也蔚然成風。有一次,一位卡車司機借著黎明前的星光,駕駛著一輛麵包車來到空曠的列寧格勒街道上。車上載著專供病人吃的新鮮麵包。當汽車行到一個十字路口時,敵人的一發炮彈突然在汽車附近爆炸了。司機被炸死,一隻隻小白麵包撒得滿地都是,在晨風中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香味。過路的人發現這一情況後,不約而同地彎下身子撿起一隻隻麵包,小心地拭去塵土,仍舊放進車鬥裏,然後自動地守衛在車旁,直到麵包廠另一輛麵包車駛來之後才離去。當時,對於饑餓的列寧格勒人來說,需要多大毅力,才能克製住麵包的香味所引起的強烈食欲啊!

  到了1941年11月下半月,列寧格勒所有糧食庫都快倉底朝天了。在這危急關頭,列寧格勒軍民克服了千難萬險,沿著列寧格勒東北麵的拉多加湖已經冰封的湖麵,開辟了一條冰上運輸線路。這條運輸線連接了拉多加湖東西兩岸的運輸線,成了列寧格勒賴以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因而被列寧格勒人譽為“生命之路”。但是,“生命之路”剛通車時,湖麵冰層不厚,卡車和司機經常陷進冰窟;加上冬天氣候反常,大雪彌漫,狂風呼嘯,行駛的汽車常被大風刮翻。為了破壞運輸線,德軍派出飛機整天在湖麵盤旋掃射,還經常瞄準某一段冰麵公路傾瀉下數以千計的高爆炮彈,造成冰麵彈痕累累,時常無法通車。列寧格勒軍民以極其頑強的鬥誌和犧牲精神,終於保住了這條生命線。60輛卡車晝夜不停地行駛在這條線路上,勇敢的司機們冒著敵機的轟炸掃射和零下三四十度嚴寒,把糧食,燃料和其他急需物資運進被圍困的城市,同時把城內婦女、兒童、傷員以及重要的文化珍品撤離城市。由於他們的晝夜奮戰,列寧格勒的糧食日益增多了。到1942年4月,全城已有了12天的糧食。奇跡般的拉多加湖“生命之路”,終於使列寧格勒戰勝了饑餓的威脅,從而徹底挫敗了德國法西斯妄圖困死列寧格勒人的惡毒計劃。

  1943年1月,列寧格勒軍民突破重圍的日子終於來到了。這天清晨,氣溫降至-23℃。當陽光剛剛穿過雲層,蘇軍陣地上2000門火炮和迫擊炮一齊轟鳴。隨著一陣陣猛烈的炮擊,列寧格勒方麵軍的英勇戰士們從涅瓦河左岸,從第九工人村的北麵和南麵,從拉多加湖湖麵上,向敵人發起猛烈進攻,德國法西斯對列寧格勒長達17個月之久的包圍,終於被突破了!

  1943年1月18日,列寧格勒軍民突然聽到播音員以激動的聲音大聲宣告:“列寧格勒解圍了!”“封鎖線突破了!”人民頓時熱淚盈眶,奔走相告:“紅軍會師了!”“烏拉!列寧格勒!”列寧格勒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英勇的列寧格勒人民信守了自己的諾言“列寧的城市是我們的!”

  斯大林格勒之戰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遊西岸,原名察裏津,是蘇聯內河航運幹線伏爾加河的重要港口,又是蘇聯南方鐵路的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希特勒妄圖迅速占領斯大林格勒,以便奪取巴庫的油田、頓巴斯的煤炭、庫班的糧食,切斷南方對莫斯科糧食和燃料的供應。然後以此為據點揮師北伐莫斯科,南出波斯進而向西伯利亞侵犯。

  德軍一旦占領此地,還可進一步染指中東,印度洋,打開德日聯係的通道。斯大林格勒無論在政治上、軍事上和經濟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得失會影響整個戰局,蘇德雙方在這裏共投入兵力200萬以上,進行了一場為時160天的舉世矚目的激烈爭奪戰。

  由於蘇聯最高統帥部對德軍進攻方向再次判斷錯誤,加上蘇軍在南線作戰失利,蘇聯又一次麵臨險境。

  1942年7月17日,德軍在頓河河曲發動外圍攻勢,偉大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拉開了序幕。德軍以鮑盧斯將軍率領的第6軍團和霍特將軍的第4坦克集團軍開路,憑借優勢的兵力和精良的武器裝備不斷突破蘇軍的防線。蘇軍在防禦作戰中,殲滅了大量德軍,保存了自己的有生力量。8月23日,頓河630公裏長的防線和頓河與伏爾加河之間工程浩大的防禦工事被德軍突破。9月13日,德軍兵臨城下,戰鬥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斯大林格勒能否守住,令世界人民為之擔驚。

  德軍在進攻市區之始,又從高加索等地調來9個師、1個旅的援軍參加強攻。每天派出成千架次飛機輪番轟炸,無數居民慘遭殺害,工廠、學校、醫院、文物古跡均遭嚴重炸毀。希特勒歇斯底裏地狂叫:要把斯大林格勒從地圖上抹掉!

  蘇軍戰士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中衝鋒

  然而蘇聯軍民卻沒有被德國法西斯的氣勢洶洶所嚇倒。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無比堅定沉著,以大無畏的精神領導著這次戰役,他對以自己名字命名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