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夏天,華羅庚接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準備出訪美國。
在臨行前,華羅庚回了一趟故鄉。
華羅庚拿著祭品,首先去了父母的墓前掃墓。他向二老敘述了自己這些年來的生活經曆,想到二老操勞了一生,到了晚年也沒有享到清福,不禁淚流滿麵,他喃喃自語道:
“爸、媽,你們放心吧,雖然你們沒有過上好日子,但是兒子答應你們,會盡自己的全力,讓別的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
從墓地回來後,華羅庚就直接去了王維克的家中。
到了王維克家的門口,華羅庚的腳步開始放慢了,他不禁想起了多年以前的曆曆往事。
那時候,他是這裏的常客,王維克老師和他的夫人對待華羅庚就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華羅庚也把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家,餓了自己找吃的,渴了自己倒水喝,困了倒在床上就睡。歲月如梭,再也回不到從前,好多事都已物是人非了。
如今回到這裏,華羅庚的心情激動極了,他輕輕地敲了敲屋門。
“來了,來了!”屋裏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聽到王師母陳淑那熟悉的聲音,華羅庚的心跳不覺加速了。
“羅庚來了!維克。”陳淑看見華羅庚,驚喜地喊道。
王維克看見眼前站的人是華羅庚,一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哪個教育工作者不渴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出人頭地啊?如今的華羅庚已經是世界聞名的大數學家了,而這個大數學家就是自己當年的學生,這怎麽能不讓王維克欣喜和高興呢?
師生兩人寒暄了一陣,華羅庚感覺到王老師有些拘謹,於是說道:
“王老師,我不僅是您的學生,而且是您的兒子。中國有句老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能有今天的這點成績,與您的栽培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沒有您,就沒有今日的華羅庚。而且您在物理學、天文學以及法文上的造詣之深,是我這輩子都追趕不上的。”
王維克聽了這話,感覺眼前的華羅庚不是那個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而隻是那個自己心愛的有著數學天賦的少年。那種有些拘謹的氣氛一下子輕鬆了。
兩個人便天南海北的暢快地聊了起來,不知不覺地聊到了這次去蘇聯的見聞。
華羅庚說:“這次在去蘇聯的路上,我遇見了一個印度人,他恭賀我說,你們國內現在國共合作了,國家可以走向和平合作的道路,不像我們的國家,內部一點都不團結。言下之意,他們似乎都羨慕我是個中國人。可是我當時一點興奮的感覺都沒有,因為我比他們都更了解真實的情景,我是多麽希望真的能夠像他說的那樣,國家能夠和平康樂啊!”
王維克聽了這話歎了一口氣,說道:
“戰爭還遠沒有結束,前麵的道路還很漫長。這次你去美國有什麽打算嗎?”
“講完學就回來啊。”
王維克語重心長地說:
“羅庚,聽老師的一句話,別著急回來,在那裏你能夠多做點研究,這對一個科學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我覺得這裏更需要我啊。”
“當初我在法國的想法和你一樣,學成就回國了。可是回國後,沒有人重視,就是有一番抱負,卻沒處伸展。”
這時,王師母插話了,“羅庚,別都聽他的,他那性格太傲,所以才會受人排擠。”
華羅庚衝著王師母笑了笑,說道:“我知道王老師一直也沒閑著,正在忙著翻譯《但丁》呢。”
王維克也笑了,“什麽都瞞不過你啊!”
華羅庚鄭重地說:“王老師,這次我去蘇聯發現那裏對知識非常重視,隻有對知識重視了國家才能夠富強。而現在的國民政府,對知識卻是漠視的。對此我也很心寒。”
“就因為如此,我才讓你不要急著回來,否則你回來也沒有用武之地。”
王維克沉思了一下,又說了一句:
“科學是沒有國界的。”
這時,王師母端著晚飯進屋了,喊道:
“吃飯了!羅庚,今天我做的都是你最愛吃的。”
剛才談論的話題就此擱下,大家高高興興地吃晚飯了。吃完飯後,華羅庚又待了一會兒,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王老師家。
第二天一大早,華羅庚又來找王維克,然後兩個人在華羅庚曾經熟悉的土地上轉了又轉。
左鄰右舍的人看見華羅庚回來了,都奔走相告。
“猜猜,誰來了!是華羅庚,那個大數學家華羅庚!”
“那個華羅庚是我的同學,以前我們兩個還是同桌呢!”
“我以前還從華羅庚那裏買過棉花呢!”
每個認識華羅庚的人都深深地引以為豪。
到了下午,老校長韓大受受縣教育局的委托,前來邀請華羅庚進行一次演講,為了讓老校長高興,華羅庚痛快地答應了。
在演講的當天,金壇中學的會堂被圍得水泄不通,凡是能夠到場的人,幾乎都來了。
主持會議的李月波老師稱讚華羅庚是一位難得的天才,他的聰慧很小的時候就顯現出來了。華羅庚連忙站起來向大家解釋道:
“我哪裏是什麽天才,我的恩師都在這裏,不信,可以問問他們。我初中的時候數學還考不及格呢!”
下麵有人問道:
“那你以後是怎麽成為大數學家的?有沒有什麽訣竅啊?”
華羅庚嚴肅地說:
“科學是沒有訣竅的。我有今天的成績首先要歸功於我的眾位恩師們,是他們培養了我,使我對數學有了興趣。如果問我成功的經驗是什麽,說起來很簡單:隻要勤奮和刻苦,鍥而不舍地學下去,就會有成績。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隻有不懈學習的人才能到達輝煌的頂點。”
講到這裏,下麵的掌聲如雷鳴般響起,有人喊道:
“我們都要像華羅庚學習,做‘呆子’!”
華羅庚聽見這話,笑著說:
“不知道是誰在喊我的綽號,那時我研究數學入了迷,差點把我家的那個小雜貨店給賠光了。”
講到這裏,華羅庚深有感觸地說:
“學習就要學進去,做到融會貫通,不要貪圖數量,不顧質量。我開始自學時,急於趕課程,過了一些日子,書是看了不少,可是一做起習題來就發現原來是一知半解,一鍋夾生的飯。到頭來,還得從頭開始。我希望青年人不要犯我的錯誤,學習一定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一步一個腳印地學下去。”
華羅庚的話引起了一陣又一陣的掌聲。
接下來,華羅庚講了講在國外的見聞,當談到國外的科學和教育的發展時,華羅庚神情黯然地對大家說:
“我們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太大了。當初,日本人管我們叫‘東亞病夫’,我非常不服氣。”
華羅庚停頓一下,接著說道:
“可是到了國外,我發現咱們中國人在別人眼裏就是低等人,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幹的,都是低等的。這是為什麽?難道說我們中國人比別的國家的人傻嗎?不是!中國也曾經有四大發明,也曾經把邊境擴展到別的國家。可為什麽現在的中國人卻成了低等人呢?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國家太窮,太落後。錢,都拿去打仗了,科學技術怎麽能夠發展呢……”
華羅庚在金壇又逗留了兩天,然後就起程回昆明,於9月份奔赴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