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心得”
孔子評論《韶》說:“藝術形式美極了,內容也很好。”評論《武》說:“藝術形式很美,但內容卻差一些。”
“故事”
春秋時,天下大亂,社會動蕩不安。孔子三十五歲那年,魯國國內發生動亂,君臣之間爭權奪利,鬧得百姓心神不定。孔子怕遭到災禍,帶著幾個弟子逃到齊國。
有一天,齊國的樂人專門為孔子演奏《韶》的樂曲。孔子聽得非常高興,覺得它音調很動聽,意思也表達得比較完美。他簡直聽得入了迷,一連幾天都在回味著《韶》的音律,連肉的味道都不知道了。
不久,齊國的樂人又為孔子演奏了《武》的樂曲。孔子聽了,也覺得它音調很動聽,隻是表達的意思還不夠完整。
有人問孔子說:“先生,《韶》和《武》您都欣賞過了,請您講講看法!”
孔子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韶》樂好呀,它的曲調美極了,而且表達的意思也極好。至於《武》樂嘛,它的曲調也美極了,隻是意思還不夠好。”
孔子為什麽作這樣的評價呢?原來,《韶》樂是虞舜時代的樂曲,孔子向往那個時代,所以極力讚美它;而《武》樂是周武王時代的樂曲,周武王的天下是由討伐商紂而來的,孔子喜歡文治而不喜歡武治,因此他就說《韶》樂好,《武》樂比不上《韶》樂。
招魂章句第九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心得”
孔子說:“居於執政地位的人,不能寬厚待人,行禮的時候不嚴肅,參加喪禮時也不悲哀,這種情況我怎麽能看得下去呢?”
“故事”
三國時袁紹刻薄無知,器量狹窄,仰仗世家子弟出身而擁有強大勢力。官渡之戰中,一意孤行,用人不明,戰略戰術一誤再誤,不斷地損兵折將,終以絕對優勢而一敗塗地,父子五人身死國破。
而同時代的曹操則相反,他的個性中也有性急氣躁的缺點,而且好色成性,不過他善於聽取正確的意見,他寬恕在背叛他並殺死他的兒子曹昂、侄兒曹安民和曹氏軍團勇將典韋的張繡,寬容大度地再次接納這位多次與曹氏軍團對抗的敵人的投誠,並結為姻親,終生優禮有加。因此張繡感恩圖報,率領他戰力強悍的西涼軍團為曹操作出了一生的貢獻;他寬恕在官渡之戰中與強大的袁紹暗通款曲以留後路的朝廷官員,這種不隨便秋後算賬的寬容大度,使朝廷與外藩勢力中反對曹操的勢力一度完全瓦解,剛剛用武力征服的北方諸州也因此心悅誠服地歸附;他還任命曾為袁紹寫檄文大罵曹操的陳琳,陳琳後來成為與曹植等並列的建安文學七子之一,曹操曆盡艱辛遠征烏桓,凱旋而歸後的第一件事,不是慶功封賞,而是表揚並嘉獎張遼等反對這次遠征的臣僚,鼓勵他們今後多提批評意見。曹操的對手袁紹表麵精明強幹,喜歡招攬賢才,但從來沒有聽取合理的建議,官渡戰爭失敗後袁紹所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反省檢討自己的失誤,而是顧及其領袖的麵子,氣急敗壞地殺死多次強烈反對攻擊曹操集團的謀士田豐。孔子曾說:“寬則得眾。”寬容大度就能得到群眾擁護。寬容即是理解與包容他人,理解與包容社會,這是“仁德”的修養之一。
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