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9

  2002年,任正非一聲令下,斷然收回了華為授予港灣網絡銷售華為產品的代理權。隨著2003年華為與思科官司的結束,任正非終於有時間、有精力和李一男在國內的商場上正式交手了。

  港灣的電信網絡產品主打的是國內中低端數據業務市場。任正非與3COM成立的合資公司開始運營後,這家合資公司專注的也是港灣網絡的所有數據業務。換句話說,這家合資公司就是華為公司安排與港灣網絡競爭的一招“妙”棋。

  “打港辦”,就是打壓港灣公司的辦公室。這個辦公室成立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阻擊港灣網絡公司,讓它無法再和華為公司為敵。

  任正非在“打港辦”成立伊始,就給辦公室的負責人定下了幾條“原則”:1.如果華為的銷售人員丟單給中興、思科不要緊,丟單給港灣要受到重罰或者開除的處分;2.對於港灣的大客戶,華為的數據和項目可以白送給他們。如果該客戶已經在使用港灣的設備,華為將全部回購,回購完成後,港灣的大客戶購買華為的產品,華為將實行買一送一的巨大優惠,借此來全麵封鎖和廢除港灣的品牌標識;3.下大力氣開展“反挖人”運動,隻要是港灣的人才,華為不惜任何代價都要將其挖過來。

  港灣沒有了客戶,沒有了市場,沒有了技術人員,等待他們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

  任正非為了讓“打港辦”快速行動起來,據說當時為其準備的“打港”經費,一年最多時竟達4億元。

  華為的狼性團隊在“打港辦”的指揮下,四處出擊,努力開拓市場。經過一番市場運作,此消彼長,港灣網絡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少。李一男在經曆了2003年的輝煌後,2004年,他就開始覺得市場越來越難做,而且貨發出去,很多貨款根本就收不回來。

  華為的“反挖人”運動也隨後成果顯著——港灣接入網產品線的研發人員,在華為人的運作下,紛紛跳槽,都到華為上班來了。

  隨著港灣的研發人才大量流失,他們推出的產品已經跟不上市場的發展。港灣的市場下滑之後,產品賣不出去,回款又沒有著落,很多當初給用戶個人的承諾,也開始出現無法兌現的情況。隨著惡性循環開始,港灣的產品更難賣,回款更沒有著落,而客戶對港灣網絡的信譽也產生了懷疑,帶之而來的則是更壞的一輪惡性循環……

  2005年,港灣的國內市場已經陷入停滯期。這一年,港灣對外公開的收入是1.25億美元,但國內僅有8300萬美元,與前一年持平。更為嚴重的是,這一年甚至出現了國內所有電信運營商集體清退港灣DSLAM產品的情形,而這個產品則是港灣當時的主盈利產品之一。

  李一男確實是個科研奇才,但他卻是一個不太合格的企業領導者。他的經曆太順,他沒有經曆過失敗,麵對失敗,他並沒有任正非那種東山再起的能力,在這一點上,李一男比任正非差了一個“段”位。

  港灣網絡度日艱難,派出去的業務員隻能去撿華為員工漏下的一些小單,而後來就連幾百塊錢的小單也不放過。

  當時李一男的朋友曾經勸過他:“這麽做下去,你耗不起,不如服一下軟,我替你向任正非去求求情?”李一男性格倔強,他自然不會同意朋友的提議。更何況港灣公司還有一個最後翻盤的機會。

  由於港灣的經營沒有起色,那些風險投資一個個也開始做起了壁上觀,再也不肯給李一男投錢了。李一男思前想後,覺得隻有上市才是港灣公司起死回生的唯一出路。

  那些風險投資商們一個個也精得很,如果貿然撤資,必然損失慘重,他們也隻能助推港灣網絡上市。港灣隻要一上市,必然能圈回大量的股金,那麽他們的投資也就能收回來了。

  李一男想讓港灣突圍,可是任正非早就給過“打港辦”一個指示,那就是一定要阻止港灣網絡上市。上市是港灣公司的最後一顆救命稻草,如果港灣借著上市複活,勢必以後還要跟華為搶占國內市場。李一男有著一顆技術型的頭腦,如果再讓他從股市上圈回大量資金,華為想要戰勝李一男這個強勁的對手,勢必將耗費更大的力氣。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有一條規定:一個公司想申報上市,必須在最近3年內無重大的違法行為。

  2005年9月2日,一份律師函由華為公司發出,最後被寄到了港灣公司的法務部。這封律師函雖然字不多,但措辭嚴厲。華為的律師讓對方公司解釋其產品對華為知識產權侵權的問題。

  李一男是否在自己的產品中應用到了華為的技術,他心裏自然清楚。李一男對於華為知識產權的問題確實是解釋不清。因為解釋不清,港灣網絡公司上市就變得障礙重重。

  2001年的時候,美國本土發生了一樁安然(Enron)公司破產案的醜聞。安然公司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務公司之一,名列《財富》雜誌“美國500強”的第七名。然而,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突然向紐約法院申請破產保護,該案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產案,嚴重挫傷了美國經濟恢複的元氣,重創了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信心,引起美國政府和國會的高度重視。

  美國在出了“安然事件”之後,政府部門在涉及到公司上市的申請時,已經變得相當小心,甚至達到了“寧可讓一千家好公司錯失,也不願意讓一家壞公司混進來”的謹慎程度。

  港灣網絡兩次在美國納斯達克申請上市的過程中,美國證監會都會收到大量匿名信。這些匿名信反應了很多港灣網絡公司侵權等一係列問題。這些問題很是龐雜,如果要一一查清,恐怕也得幾年之後。當時負責港灣網絡上市的一名經理這樣感慨地道:“一收到這種信之後,整個進程也就拖累了,很多情況下你隻能不了了之。”

  那一封封匿名信,就好像是一陣陣驚濤駭浪,徹底衝斷了港灣網絡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道路。

  上市不成,李一男還有最後的一招,那就是忍痛賣掉公司。港灣公司可是李一男努力的結果,公司能有今日的規模,處處都浸透了他的心血和汗水。

  現在港灣所有突圍的路都已經被堵死了。李一男離開華為自己出來創業,他第一次嚐到了失敗的滋味……

  在對決港灣的戰役中已經勝券在握的任正非,此時衣冠楚楚,穿戴整齊。今天,他要在自己的辦公室中見一位重要的客人,這個客人就是不久之前,跟華為公司在法庭上鬥得不可開交的美國思科CEO錢伯斯。

  “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這是十九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講的一句話非常經典的名言。這句話已經道盡了在全球合作日益頻繁的今天公司企業想要合縱連橫、有所發展就必須遵守的遊戲規則。

  思科和華為雖然互為競爭,他們曾經相互敵視,有時還會兵戎相見,但在那場跨國大訴訟結束後的第18個月,就在深圳華為總裁任正非的辦公室裏,任正非和錢伯斯的手終於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華為公司在馬歇爾聯邦法院進行了一場漂亮的絕地反擊,華為人的風采終於贏得了錢伯斯的“尊重”。錢伯斯的來訪已經表明,華為公司終於能和思科這樣的跨國電信巨頭平等地對話了。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鬆抵達北京,開始了中美關係的破冰之旅。當他的手和毛主席的手握到一起的時候,標誌著中美兩國關係開始走向了正常化。

  錢伯斯到華為公司拜訪任正非,在國內電信界的意義,不亞於尼克鬆總統對著紅色的中國伸出的和平友誼之手。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