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五章 折柳陽關[1]

  “金瓏璁”(旦、浣上)春纖餘幾許[2]?繡征衫親付與男兒。河橋外,香車駐[3]。看紫騮開道路,擁頭踏鳴笳芳樹。都不是、秦簫曲[4]。

  [好事近](旦)腕枕怯征魂[5],斷雨停雲時節。(浣)忍聽禦溝殘漏,迸一聲淒咽[6]。(旦)不堪西望卓香車[7],相看去難說。(合)何日子規花下[8],覷舊痕啼血。(旦)浣紗,這灞橋是銷魂橋也[9]。(眾擁生上)

  “北點絳唇”逞軍容出塞榮華,這其間有喝不倒的灞陵橋[10],接著陽關路[11]。後擁前呼,百忙裏陡的個雕鞍住[12]。

  旌旗日暖散春寒,酒濕胡沙淚不幹[13]。花裏端詳人一刻,明朝相憶路漫漫。左右,頭踏停灞陵橋外,待夫人話別也。(見介,生)出門何意向邊州?(旦)夫,你匹馬今朝不少留。(生)極目關山何日盡?(旦)斷腸絲竹為君愁[14]。李郎今日雖然壯行,難教妾不悲怨。前麵灞陵橋也,妾待折柳尊前,一寫陽關之思。看酒過來。

  “北寄生草”怕奏陽關曲,生寒渭水都[15]。是江幹桃葉淩波渡[16],汀洲草碧粘雲漬,這河橋柳色迎風訴。(折柳介)柳嗬,纖腰倩作綰人絲,可笑他自家飛絮渾難住[17]。

  (生)想昨夜歡娛也,

  “前腔”[18]倒鳳心無阻,交鴛畫不如。衾窩宛轉春無數,花心曆亂魂難駐[19],陽台半霎雲何處[20]?起來鸞袖欲分飛[21],問芳卿為誰斷送春歸去?

  (旦)有淚珠千點沾君袖也。

  “前腔”這淚嗬,慢頰垂紅縷[22],嬌啼走碧珠[23]。冰壺迸裂薔薇露,闌幹碎滴梨花雨,珠盤濺濕紅銷霧[24]。怕層波溜折海雲枯[25]。這袖嗬,瀟湘染就斑文箸[26]。

  (生)隻恁啼得苦也!

  “前腔”不語花含悴[27],長顰翠怯舒[28]。你春纖亂點檀霞注[29],明眸謾蹙回波顧,長裙皺拂行雲步。便千金一刻待何如?想今宵相思有夢歡難做。

  (旦)夫,玉關向那頭去?

  “前腔”路轉橫波處,塵飄淚點初。你去嗬,則怕芙蓉帳額寒凝綠[30],茱萸帶眼圍寬素[31],蕖荷燭影香銷炷[32]。看畫屏山障彩雲圖,到大來蘼蕪怕作相逢路[33]。

  李郎,你可有甚囑付?

  “前腔”(生)和悶將閑度,留春伴影居。你通心紐扣蕤蕤束[34],連心腰彩柔柔護[35],驚心的襯褥微微絮。分明殘夢有些兒,睡醒時好生收拾疼人處。

  (旦)聽這話,想不是輕薄的,隻是眼下嗬,

  “解三酲”恨鎖著滿庭花雨,愁籠著蘸水煙蕪[36]。也不管鴛鴦隔南浦[37],花枝外影踟躕。俺待把釵敲側喚鸚哥語,被疊慵窺素女圖[38]。新人故,一霎時眼中人去,鏡裏鸞孤。

  (生)俺怎生便去也?再看酒。

  “前腔”倚片玉生春乍熟[39],受多嬌密寵難疏。正寒食泥香新燕乳[40],行不得話提壺[41]。把驕驄係軟相思樹[42],鄉淚回穿九曲珠[43]。鎖魂處[44],多則是人歸醉後,春老吟餘。

  (旦)你去,教人怎生消遣?

  “前腔”俺怎生有聽嬌鶯情緒,全不著整花朵工夫。從今後怕愁來無著處,聽郎馬盼音書。想駐春樓畔花無主,落照關西妾有夫。河橋路,見了些無情畫舸,有恨香車。

  (生)妻,則怕塞上風沙,老卻人也。

  “前腔”比王粲從軍朔土[45],似小喬初嫁東吳[46]。正才子佳人無限趣,怎棄擲在長途。三春別恨調琴語,一片年光攬鏡噓。心期負,問歸來朱顏認否,旅鬢何如?

  (旦)李郎,以君才貌名聲,人家景慕,願結婚媾,固亦眾矣。離思縈懷,歸期未卜,官身轉徙[47],或就佳姻,盟約之言,恐成虛語。然妾有短願,欲輒指陳[48],未委君心[49],複能聽否?(生驚怪介)有何罪過,忽發此辭?試說所言,必當敬奉。(旦)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逮君壯室之秋[50],猶有八歲,一生歡愛,願畢此期,然後妙選高門,以求秦晉[51],亦未為晚。妾便舍棄人事,翦發披緇[52],夙昔之願,於此足矣。

  “前腔”是水沉香燒得前生斷續[53],燈花喜知他後夜有無[54]。記一對兒守教三十許,盟和誓看成虛。李郎,他絲鞭陌上多奇女[55],你紅粉樓中一念奴[56]。關心事,省可的翠銷封淚[57],錦字挑思[58]。

  (生作涕介)皎日之誓[59],死生以之,與卿偕老,猶恐未愜素誌,豈敢輒有二三[60]?固請不疑,端居相待。

  “前腔”咱夫人城傾城怎遇[61],便到女王國傾國也難模[62]。拜辭你個畫眉京兆府,那花沒豔酒無娛。怎饒他真珠掌上能歌舞[63],忘不了你小玉窗前自歎籲。傷情處,看了你暈輕眉翠,香冷唇朱。(韋、崔上)

  “生查子”才子跨征鞍,思婦愁紅玉[64]。芳草送鶯啼,落花催馬足。

  早聞得李君虞起行,到日午還在紅亭僝僽也[65]。(見介,崔)李君虞,軍中簫鼓喧嗔[66],良時吉日,早行早行。(生)實不相瞞,小玉姐話長,使人難別。(韋)昔人雲,仗劍對尊酒,恥為離別顏[67]。李君虞,男兒意氣,一何留戀如此?郡主,俺兩人還送君虞數程,回來便有平安寄上[68]。軍行有程,未可滯他行色[69]。正是長旗掀落日,短劍割離情。(下。內作簫鼓介,生)妻,你聽笳鼓喧鳴,催我行色匆匆,密意非言所盡,隻索拜別也[70]。

  “鷓鴣天”掩殘啼回送你上七香車,守著夢裏夫妻碧玉居。(旦)李郎,不索回送[71]。但願你封侯遊晝錦,不妨我啼鳥落花初[72]。(眾擁生下。旦)他千騎擁,萬人扶,富貴英雄美丈夫。浣紗,送語參軍,教他關河到處休離劍[73],驛路逢人數寄書。

  一別人如隔彩雲,斷腸回首泣夫君。

  玉關此去三千裏,要寄音書那得聞。

  注釋:

  [1]折柳陽關:離別。古有《折楊柳》曲,多用以惜別懷遠。“柳”諧“留”,折柳有表達挽留之情的意思。陽關,指《陽關三疊》,亦為離別曲。見本書第二十四出注[2]。

  [2]春纖餘幾許:意思是手指變得粗糙。春纖,喻美人手指。見本書第九出注[23]。此句謂因趕著為丈夫繡征衣,手指已不再“細白如春蔥”了。

  [3]河橋:橋名。《史記·秦本紀》謂秦昭襄王五十年“初作河橋”,是黃河上建得最早的橋,唐代通稱為蒲津橋。

  [4]“擁頭踏”二句:走在前麵的頭踏用鳴笳奏出的《芳樹》曲,全然不像用秦簫吹出的曲子。頭踏,見本書第二十三出注[58]。鳴笳,指笳笛,古管樂器名。漢時流行於西域一帶少數民族地區,初卷蘆葉為之,後改用竹。芳樹,樂府曲名,《漢鐃歌》十八曲之一。見《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漢鐃歌》。晉崔豹《古今注》:“短簫鐃歌,軍樂也。黃帝使岐伯作,所以建武揚威德,風勸戰士也。”秦簫曲,如蕭史所吹之曲,參見本書第八出注[26]。《芳樹》與秦簫曲,一為威武雄壯的軍樂,一為歌頌愛情的曲子,自然很不相同。

  [5]腕枕:以腕為枕。《霍小玉傳》:“生聞之……乃引臂替枕。”

  [6]禦溝:流經宮苑的河道。晉崔豹《古今注·都邑》:“長安禦溝謂之楊溝,謂植高楊於其上也。一曰羊溝,謂羊喜抵觸垣牆,故為溝以隔之,故曰羊溝也。”

  [7]卓香車:站在香車上。卓,站立。唐溫庭筠詞[思帝鄉](花花):“花花,滿枝紅似霞。羅袖畫簾腸斷,卓香車。”唐韋莊《春陌二首》之一:“滿街芳草卓香車,仙子門前白日斜。”

  [8]子規花:即杜鵑花。因杜鵑鳥又名子規,故有此稱。

  [9]這灞橋是銷魂橋也: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三:“長安東灞陵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橋,為離別之地,故人呼之為銷魂橋。”參見本書第二十四出注[4]。

  [10]喝不倒的灞陵橋:三國故事中有張飛喝斷當陽橋,嚇退曹兵的故事。喝不倒的灞陵橋,是說令人傷心的灞陵橋堅固地橫在那裏,象征著人們離別之痛千古不變。

  [11]陽關路:陽關為古關名,位於玉門關以南,故稱。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2]陡的個:陡然,突然。的個,語助詞。

  [13]胡沙:古稱北方少數民族為“胡”,胡沙即北方或西北的沙漠或風沙。

  [14]“出門何意”以下四句:此係改自唐張謂《送盧舉使河源》詩:“故人行役向邊州,匹馬今朝不少留。長路關山何日盡,滿堂絲竹為君愁。”

  [15]渭水都:指渭城。秦代都城鹹陽,漢武帝元鼎三年改名渭城,故址在今陝西省鹹陽市東北。渭水流經此地。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裏借指唐都長安。

  [16]“江幹”句:桃葉渡在今南京市秦淮河與青溪合流處。傳說王獻之曾在此迎送其愛妾桃葉並作有《桃葉歌》數首,其一雲:“桃葉複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來迎接。”此曲曾在江南廣泛流傳,此渡口亦因名“桃葉渡”。

  [17]渾:簡直。

  [18]“前腔”:此曲以下五支曲子名稱有誤,應為“麽篇”。因此曲是“北寄生草”,屬北曲,北曲同一曲牌連用若幹次,從第二支曲開始稱“麽篇”。“前腔”的說法用於南曲,參見本書第二出注[45]。

  [19]曆亂:淩亂,紛亂。南朝梁簡文帝《采桑》詩:“細萍重疊長,新花曆亂開。”

  [20]陽台:巫山神女之所居。見本書第四出注[2]。

  [21]起來鸞袖欲分飛:鸞袖,繡有鸞鳳的衣袖。此由袖上有鸞鳳聯想到夫妻要勞燕分飛。

  [22]慢頰垂紅縷:滿臉淚水。慢,當作“漫”。紅縷,即紅淚。參見本書第四出注[4]。

  [23]碧珠:亦指眼淚。

  [24]“冰壺”以下三句:以不同的意象寫淚。冰壺,盛冰的玉壺。梨花雨,梨花開放時節的雨水,常用來形容女子泣下如雨的姿容。唐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薔薇露,一名薔薇水,香水名。南唐張泌《妝樓記·薔薇水》:“周顯德五年,昆明國獻薔薇水十五瓶,雲得自西域,以灑衣,衣敝而香不滅。”紅銷,疑當作“紅綃”。

  [25]溜折海雲枯:溜折,所指不詳。其他各本此五字作“溜溢粉香渠”。

  [26]斑文箸:用斑竹做成的筷子。斑竹一名“湘妃竹”,莖部有紫褐斑點,相傳是舜死後其妻娥皇、女英姐妹泣淚竹上而成。

  [27]悴(cu歟河巧恕?

  [28]“長顰”句:眉皺的時間長了,不敢馬上舒展開來。翠,指眉。古代女子用青黛畫眉,故稱。

  [29]“春纖”句:謂小玉無心梳妝,畫眉時隻用手胡亂地點了一些顏料。檀霞,淺赭色,女子眉旁的暈色。

  [30]“芙蓉”句:此取唐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帳暖度春宵”句,然反其義而用之。芙蓉帳,用芙蓉花染繒製成的帳子,泛指華麗的帳子。帳額,亦稱帳簷,床帳前幅上端所懸橫幅,上有繪畫或刺繡,用為床帳的裝飾。

  [31]“茱萸”句:茱萸綴成的腰帶變得寬鬆了,形容小玉因思念李益而消瘦。茱萸帶,茱萸綴成的佩帶,古時用以避邪。唐宋之問《江南曲》:“懶結茱萸帶,愁安玳瑁簪。”圍寬,腰帶寬鬆。

  [32]蕖荷:荷葉。此處指燭台上荷葉狀的承蠟盤。

  [33]到大來蘼蕪怕作相逢路:意思是到頭來會不會被丈夫拋棄。這句寫小玉的擔憂。《玉台新詠》一《古詩》之一:“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複何如?’”到大來,到頭來。見本書第八出注[47]。

  [34]通心紐扣:用布帶編結成的襻(p鄋,扣住紐扣的套)扣。蕤(ru恚┺ǎ嶧好病?

  [35]腰彩:又稱“腰巾”、“襪肚”,即肚兜。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襪肚》:“蓋文王所製也,謂之腰巾,但以繒為之。宮女以糸采為之,名曰腰糸采。至漢武帝以四帶,名曰襪肚。至靈帝賜宮人蹙金絲合勝襪肚,亦名齊襠。”

  [36]煙蕪:煙霧中的草叢,或雲煙迷茫的草地。

  [37]南浦:南麵的水邊。《楚辭·九歌·河伯》:“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後因以“南浦”代指送別之地。南朝梁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38]素女圖:素女,為傳說中黃帝時神女,善弦歌,兼知天道陰陽之事,故又善養生術及房中術。明楊慎《升庵集》卷六十八《素女論》載漢邊讓《章華台賦》注:“黃帝軒轅氏得房中之術於素女:握固吸氣,還精補腦。留年益齡,長生忘老。”古有《素女經》,為房中術方麵的書。素女圖為教人房中術的圖畫書,有春宮畫的性質。

  [39]“倚片玉”句:大意是自己剛跟小玉結為夫妻。片玉,這裏指小玉。生春,指男女春情初動。

  [40]寒食: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春秋時晉文公負其功臣介之推。介憤而隱於綿山。文公悔悟,燒山逼令出仕,之推抱樹焚死。人民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按:《周禮·秋官·司烜(xun)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則禁火為周的舊製。漢劉向《別錄》有“寒食蹋蹴”的記述,與介之推死事無關;晉陸翽(hu歟囤屑恰貳ⅰ逗蠛菏欏ぶ芫俅返仁幾交崳櫓剖隆D銑鶴阢痢毒3曄奔恰罰骸叭ザ諞話儻迦眨從屑卜縞跤輳街場=鶉眨燾即舐籩唷!碧坪姟逗場肥骸按撼俏藪Σ環苫ǎ扯纈薄!?

  [41]“行不得”句:無須勸酒。提壺,本指鵜鶘,一種鳥。宋王禹偁《初入山聞提壺鳥》詩:“遷客由來長合醉,不煩幽鳥道提壺。”此處是用作雙關語,指提壺以注酒,即飲酒。唐韋莊《袁州作》詩:“正是江村春酒熟,更聞春鳥勸提壺。”

  [42]相思樹:一類樹的樹名,有的品種果實為紅色,如紅豆樹和海紅豆,即紅豆。

  [43]九曲珠:一種珠孔曲折難通的寶珠。宋蘇軾《祥符寺九曲觀燈》詩:“寶珠穿蟻鬧連朝。”宋王十朋集注引趙次公曰:“小說載有以九曲寶珠欲穿而不得,問之孔子。孔子教以塗脂於線,使蟻通焉。”

  [44]鎖魂:當作“銷魂”。

  [45]王粲從軍朔土:王粲為“建安七子”之一。在東漢末的亂世中,王粲先附劉表,後歸曹操。從建安十四年起到其去世的建安二十二年,多次隨曹操出征,有《從軍詩》五首。

  [46]小喬初嫁東吳:小喬,漢末人。“江東二喬”之一。“江東二喬”(《三國誌》中其姓作“橋”)原非在吳,而為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建安三年,周瑜協孫策攻皖,拔之,二人分別娶小喬、大喬為妻。宋蘇軾詞[念奴嬌](大江東去):“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47]官身:有官職在身者,指做官之人。

  [48]指陳:指明並陳說清楚。

  [49]委:交托。這裏指告訴。

  [50]壯室之秋:指三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三十曰壯,有室。”鄭玄注:“有室,有妻也。”

  [51]秦晉:春秋時秦、晉兩國世通婚姻,後以“秦晉”、“秦晉之好”泛指結親。

  [52]翦發披緇:指出家。入佛門要求落發,故曰“翦發”。緇(zī),指佛教僧尼穿的黑色僧衣。

  [53]水沉香燒得前生斷續:意思是前生燒了斷了的沉水香。水沉香,即沉水香,簡稱沉香,亦稱蜜香。以沉香木製成。其木材和樹脂可供細工用材及熏香料。其黑色芳香,脂膏凝結成塊,入水能沉,故名沉香。其不浮不沉與水平者名棧香。《世說新語·汰侈》:“石崇廁常有十餘婢侍列,皆麗服藻飾。置甲煎粉、沈香汁之屬,無不畢備。”前生斷續,指燒斷頭香。俗謂以斷頭香供佛,來生會得與親人離散的果報。元王仲文《救孝子》雜劇第四折“駐馬聽”:“可著我半路裏孤孀,臨老也還行絕命方,一家冤障,莫不是我前生燒著甚麽斷頭香。”

  [54]燈花喜:燈花為燈芯燃燒時結成的花狀物。古人認為燈芯結燈花是有喜事的兆頭。

  [55]絲鞭陌上多奇女:絲鞭驅馬到陌上遊春會遇見許多奇女。絲鞭,語義雙關,既指尋常的馬鞭,也指女方送給男方的定婚信物。參見本書第二十出注[20]。

  [56]紅粉樓中一念奴:紅粉,為美人的代稱。念奴,天寶間長安的著名歌妓,亦泛指歌女。

  [57]省可的翠銷封淚:不要用手帕捂住流淚的雙眼。省可的,不要,休要。翠銷,當作“翠綃”,青色手絹。

  [58]錦字:亦稱“錦書”或“錦字書”,指妻子寄給丈夫表達相思之情的信。《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載:前秦時蘇蕙善屬文,其夫竇滔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淒惋。”

  [59]皎日:明亮的太陽,古多用於誓辭,謂指日為誓。

  [60]有二三:三心二意,不專一。《書·鹹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孔傳:“二三,言不一。”

  [61]夫人城:古代一些在戰爭中因婦女之力方得以保存的城被稱為“夫人城”,但後來此詞演變為指女子集中之地。傾城,與下麵的“傾國”皆指美女。漢李延年《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62]女王國:三國時期,日本邪馬台國與曹魏往來甚密。時邪馬台長時間由女王卑彌呼統治,故有“女王國”之稱。《魏誌·東夷傳》:“‘女王國’本亦以男子為王,倭國亂相攻伐,乃共立一女子為王,以婢千人相侍。”後來“女王國”一詞也演變為指女子集中之地。這句與上句都是說即使到了美女如雲的地方,也遇不到像小玉這樣的女子。

  [63]怎饒他真珠掌上能歌舞:就算是她能於掌上跳舞。怎饒,當作“總饒”,就算是,盡管。饒,盡管。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元和令”:“總饒你似馬相如賦《子虛》,怎比的他石崇家誇金穀。”元張國賓《羅李郎》雜劇第四折“乾荷葉”:“總饒你滿園春,萬花新,爭如得見當鄉人。”真珠掌上能歌舞,融合了“掌上明珠”與趙飛燕之事。傳說漢成帝皇後趙飛燕能為掌上之舞(見《白孔六帖·舞·雜舞》)。

  [64]紅玉:喻美人肌色。

  [65]在紅亭僝僽:在長亭憂愁。紅亭,指長亭,送別之所。唐岑參《水亭送劉顒使還歸節度》詩:“無計留君住,應須絆馬蹄;紅亭莫惜醉,白日眼看低。”僝僽(ch醤zh騯),煩惱,愁苦。宋王質詞[清平樂](從來清瘦):“從來清瘦,更被春僝僽。”

  [66]喧嗔(ti醤):亦作“喧闐”、“喧填”,喧嘩,熱鬧。

  [67]“仗劍”二句:唐陸龜蒙《雜曲歌辭·別離曲》:“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仗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

  [68]平安:指報平安的信。

  [69]行色:行意,出發時的情狀、神色。

  [70]隻索:隻好,不得不。

  [71]不索:不需要,不必。

  [72]啼鳥落花初:唐杜牧《金穀園》詩:“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元陳基《遊狼山寺三首》:“王事匆匆騎馬去,落花啼鳥總關情。”

  [73]關河:指邊塞。

  評析:

  這一出講小玉與李益灞橋話別。出目“折柳陽關”,“陽關”取雙關意,一是以“陽關”代指送別之地,一是《陽關》乃送別之曲。這出戲由頭至尾渲染著濃重的離別之情。小玉的一曲“北寄生草”“怕奏陽關曲,生寒渭水都。是江幹桃葉淩波渡,汀洲草碧粘雲漬,這河橋柳色迎風訴。(折柳介)柳嗬,纖腰倩作綰人絲,可笑他自家飛絮渾難住!”哀婉低回,人與景、景與人,融為一體,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一位不勝傷感的柔弱女子迎風低訴的情景。

  這一出,小玉的極度傷感之中包含著對未來命運的深深憂慮。她擔心“盟和誓看成虛”,擔心李益“他絲鞭陌上多奇女”,因此再邀盟誓:“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逮君壯室之秋,猶有八歲,一生歡愛,願畢此期……”其要求之低,情詞之切,令人不忍。這是本劇的一個重要關目,從此以後,李、霍兩條線索分述。二人離別日久,音信難通,加之小人破壞,先是產生誤會,進而誤會加深,導致小玉纏綿病榻。而就在這感情發生變故的過程中,各人的性格也得到了深層次的展露。

  類似的憂慮在第十六、十七兩出中已有流露。作品反複渲染小玉的這種擔憂,雖說起到塑造人物、預示情節的作用,但也不能不引起受眾對她真實身世的懷疑。誠如前幾出“評析”所言,也許這是作者改唐人小說所留下的蛛絲馬跡。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