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有內向的性格,正如他自己在而立之年時說的“體素羸弱,性複憂鬱”。他父親說他“其性訥鈍,好談時務”,可謂“知子莫如父”了。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說,內傾型的性格,情感沉著、穩定,向內部發泄,不善交際,好獨斷。王國維的詩、詞,感情強烈,但是,當你麵對王國維的時候,卻不容易感受到他的感情的熱度。如果從文化的、社會學的角度說,王國維屬於理論型的性格,他遇事客觀、冷靜,反複地思考,前思後想,力圖把握事物的本質,從表麵看對具體事物的反應不算敏銳,但有適應生活的能力。
王國維的童年頗為孤獨。他剛4歲,生母淩氏不幸病故。當時他的姐姐蘊玉才9歲,本身還沒有自立的能力,但已能照應弟弟。王國維11歲前,他父親一直在外地謀生;於是,他自幼依賴祖姑母範氏及叔祖母撫養。他的弟弟王國華對他年幼時的印象,就是“寡言笑”。王乃譽回海寧後,支撐著十口之家的經濟重負。這個家庭屢屢慘遭變故:1879年,王國維的母親去世。1887年,王國維的祖父去世。1906年,王國維的父親去世。1907年,王國維的繼母去世。1907年,王國維的夫人去世。一個小康家庭,頻頻遭變故,家道受打擊是可以想見的。王乃譽生前對長子王國維求學方麵要求頗嚴,這是希望他將來能支撐門戶,也希望他及早就業,為家庭承擔義務。內向的王國維,麵臨著中國曆史上大變動的時期,承受著國家落後腐敗而知識分子一時又找不到出路的心理壓力。就個人而言,舊的科舉之路走不通,新的出洋求學的路又無條件走,加上他本來喜歡思考人生問題,更增加了他的憂鬱和痛苦。
王氏家族雖然有過光輝的曆史,但到了王乃譽時,社會地位不高。這種家境給人的壓力更為強烈。王乃譽本人的性格和精神狀態,就有憂鬱的特點,加上經濟上不富裕,更加深了精神上的壓抑。王乃譽《歲暮題零用冊示兒輩》說:“粗衣淡飯苦難全,莫為奢華體麵牽。試看幾多炊爨絕,何如守我舊青氈。”這樣的家庭氣氛對王國維的性格形成有直接的影響。
王國維是長子,20歲成家。1896年11月28日與莫氏結婚。莫夫人為海寧春富庵鎮莫寅生先生孫女。婚後的生活,有平靜的幸福,卻也背上了經濟的重擔。1897年王國維去本地的大戶人家就任塾師。當時,上海的《時務報》是變法維新的輿論中心,該報由梁啟超、汪康年、黃遵憲創辦於1896年。1898年在《時務報》任職的許家惺,是王國維的老朋友。他因事返裏,請王國維代其職務。王國維一直關注、喜愛這份報紙,以此又能擔當起家庭的經濟責任,就欣然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