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養老投資

  明天,我們怎麽養老

  以社保製最健全的美國為例,盡管退休年齡在一再延遲,但社保仍然危機重重。2005年布什總統說:“2018年,社保將會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自那以後,社保缺口將逐年遞增。到2042年,整個社保係統將被消耗殆盡,全麵破產。”2010年美國許多州都承認,他們負擔不起曾經許諾的養老金,要削減“曾經神聖不可侵犯”的社會福利。現在美國國會希望立法將退休年齡推遲到70歲。但推遲退休年齡無疑將遭到公眾的抗議,甚至引發社會動亂,比如2011年英國政府推出了退休金改革計劃,就引發了200萬人大罷工。

  養老投資12345

  麵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傳統的靠子女、靠單位的養老方式根本不足以使老年人維持以前的生活水平。因此,必須關注社會養老保險之外的商業保險。資料顯示,中國已於2000年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2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突破16%,屆時對養老金的需求將是目前的10倍以上。“4個老人+1對夫婦+1個孩子”,這種“421”模式在現代家庭結構中日漸典型。獨生子女政策也在改變著中國的家庭人口結構,“養兒防老”的傳統養老模式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國家財政麵臨沉重支付壓力,社會基本養老保險體係不堪重負。很多工薪階層也開始選擇給自己購買養老保險,用他們的話說,“在相對寬裕的收入中‘擠’出一部分,量力而行,為自己購買一份養老險,作為日後養老的經濟補充。”需要提醒的是,商業養老保險這類產品有個特點,年齡越輕每期所繳納的費用越少,如果想買保險則宜早不宜遲。養老保險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基本養老保險(如社保)。

  第二部分是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如退休金)。

  第三部分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如商業保險)。

  1.了解社會養老險。目前養老保險待遇的計算公式,退休時基本養老金到底是多少,由以下五部分之和構成: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調節金+加發金額。總的說,養老金高低,取決於消費者的繳費基數、繳費時間、退休年齡。繳費基數越高、繳費時間越長、退休年齡越大,到退休時得到的養老金就會越多。繳費基數並非一成不變,是根據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確定的。隨著社會平均工資的變化,以後繳費基數也將相應改變。事實上,消費者的養老保險該繳多少錢,到了退休年齡每月能領到多少錢,值得注意的是社會養老險是不具備人身保障的。

  2.商業養老險也是投資。養老金的準備應該具備幾個特點,一是安全性,二是收益性,三是穩定性。用商業保險的方式準備養老金,能夠做到長期有計劃的強製儲蓄,保證積少成多,活到老領到老,不再擔心長壽無依靠,安全穩定,收益年年增長,有效抵禦通貨膨脹。養老商業保險其實屬於機構理財,本身就是組合投資。證券投資風險很高,行情隨時變化,能確保用錢的時候就是價格最高、市場最好的時候嗎?養命的錢是不能拿來賭的,隻有把保底的錢準備好了,剩下的怎麽變才能不會擔心了。至於房產,誰願意把最後的棲身之所隨意換錢呢?銀行固定儲蓄采用單利計息,且利息隨時波動,根本就不能低於通貨膨脹。

  3.按“原則”投保。購買養老險時一定要搭配一些意外、大病保險,才能真正抵禦風險。另外,購買養老險應當遵循滾動投保原則。養老保險主要包括傳統養老險和兩全險。購買後者,無論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身故,還是保險期滿依然健在,保險公司均要返還一筆保險金。不論在何時投保養老險,都不應考慮存在是否劃算的問題,最根本的是對自己的收入有個合理的規劃,即如何將自己的收入合理地分配到未來沒有收入的那些歲月,以保證即使以後沒有收入,也不會使生活質量受太大影響。

  4.通脹風險的控製及險種選擇。在選擇養老保險時,可優先考慮分紅型養老保險,其次可關注萬能型終身保險,且要注意待選產品保障側重點的不同。分紅型壽險和健康險受利率影響較小,受通貨膨脹的影響較小。萬能型保險雖然受利率影響較大,但其利率采用複利計息,再加上長時間積累,將來養老金會得到保障的。

  5.“養老”要趁早。大部分保險公司都有投保年齡限製,一般55歲以後很難投保養老險,即使能夠投保,難麽投資成本也很大。因此,早日投保,保費也會相對便宜。買保險要與自己的年齡、人生階段、身份相匹配,做到量力而行。購買保險要根據人生各個階段做好計劃,從保費支付角度而言,為了確保生活不受影響,不能盲目購買保險,年繳保費支出一般不要超出自己年收入的20%。

  養老保險

  社保分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公積金等等,下麵我們就單看養老金。

  養老金分兩種,一種是單位繳納部分占工資的20%(上海是22%),一種是個人繳納部分占工資的8%,其中單位繳納部分和你無關,全部進入社會統籌賬戶(其實就已經花掉了,給現在的退休人員支付了養老金),個人繳納部分進入個人賬戶。

  如果你繳納時長不滿15年,那麽你就無法享受養老金待遇,你可以將個人繳納部分一次性領走,單位繳納部分由於已經花掉了,所以跟你也已經沒關係了。

  假設你已經交滿了15年,按照現在的規定有權利拿錢了,那接下來就是退休之後如何領錢的問題。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現在是74歲,你60歲退休的話,14年是168個月,到時候你每個月能給拿的錢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個人賬戶除以168,每個月領取1/168的個人賬戶餘額。另一部分是當時社會平均工資的×%,其中的×是指你交養老金的年限,如果你隻交了18年,那就是當時社會平均工資的18%。15年這個最低限製未來也有可能提高,比如提高到20年。

  假設小白領王三在北京工作且長期定居,月薪是一萬元,連續交滿了30年養老金,那麽他交的總額是:10000×28%×30×12=100萬,個人繳納部分是29萬。等到他退休了,每個月可以領取的養老金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個人繳納除以168,也就是1700元,另一部分是社會平均工資的30%,因為他交了30年,4672×30%=1400.兩者相加是3100元。這就是他每個月能拿到的養老金。

  “養老”理財產品麵麵觀

  目前“養老”性質的理財產品特別紅。而養老理財與普通理財不同的是以穩健和保本為主,並通過長期、低風險和較高回報的特點來跑贏通脹,保障退休之後的開支。目前,養老保險、銀行養老理財、養老基金琳琅滿目,究竟哪些產品能真正滿足養老的需求?

  新舊養老保險換湯不換藥

  以前,個人補充養老保障最常用的手段是購買商業保險。2012年,個人養老保險種類與傳統的單純養老保險產品相比,功能更趨多樣化。除了具備目前市場上理財型分紅保險“快速返還”等一些基本特征外,還增加了重大疾保費豁免和年金雙倍給付功能。

  新型的養老保險雖增加了功能和提高了保障的範圍,但仍然沒有擺脫收益率偏低的詬病。從繳費到領取養老金,時間跨度可能相隔10年~20年乃至更長,這期間投資者不得不考慮投入保費與領取養老險的收益關係乃至通貨膨脹的風險。傳統型養老險的預定利率一般為2.0%~2.5%,其收益甚至低於銀行存款,亦無法抵禦通脹風險了。

  傳統型養老險隻能起到強製儲蓄的作用。分紅型養老險保底利率通常低於傳統型養老險,隻有1.5%~2.0%,但可以享受額外的不確定的分紅收益,不過分紅型保險費率相對較高,適合追求超額收益的人群。值得注意的是,越早領取養老年金,費率越高,對於分紅型養老險來說,投資回報率也可能越低。

  銀行養老產品重“噱頭”輕實質

  為了打破“養老”隻能依靠保險的這種單一局麵,許多銀行也將獲取穩定長期回報的養老投資理念融入到產品設計中。

  目前,養老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大多介於4%~5%之間,多為短期理財產品,而養老理財更應關注長期養老理念之實,而非一些打著養老之名的短期產品。從本質上看,養老型產品的門檻、風險、期限、收益等都是與現有理財產品區別不大,隻是更加強調安全性、“保本或者略有盈利”,照此來看,目前多數銀行養老理財產品還隻停留在宣傳噱頭上。

  不輸五年期定存的養老性理財產品

  銀行養老理財產品熱銷的同時,基金也沒閑著。

  從目前看,想獲取長期穩定收益,同時收益不輸五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具有此類“養老”性質產品的有國債、長期定存和低風險的中長期銀行理財產品,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有部分積蓄豐厚的老年人,也可以選擇銀行發行的養老信托產品。這類信托產品期限較長,到期返本,更方便老年人。此外,長期年化收益率跑贏五年定期存款的債券型基金,也可以作為養老產品的投資標的。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養老保險之外,其他的“養老”產品多為近些年的新產品,投資者在投資養老產品時,更要注意產品本身的收益、風險等因素,千萬不要隻重“養老”,不重“產品”。

  養老理財N種方式如何挑選

  國債和定存最穩健

  對於多數老年人來說,任何一種理財方法都不如存銀行和買國債來得踏實。國債又被稱為“金邊債券”,國家發行,比較安全;定期存款也同樣是最穩健的投資產品。

  國債種類很多,如憑證式、記賬式等,但期限多為3年期、5年期、10年期甚至更長。不過,國債的收益率相比同期限存款利率稍高,因此也受到很多老年人的偏愛。前不久發行的3年期和5年期憑證式國債利率分別為4.76%和5.32%,比目前央行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4.25%、4.75%,分別高出0.51%和0.57%。值得指出的是,由於央行實行了新的“利率政策”,部分中小銀行將中長期存款利率上調至基準利率的1.1倍,這樣3年期及5年期的定存利率就達到了4.675%、5.225%,與國債相差無幾。

  國債與定存雖然是比較穩健的養老方式,但是這類養老產品的流動性比較差。國債不可以提前贖回,而定存一旦提前支取,就要按照活期利率來計算利息。

  銀行養老理財產品更靈活

  目前中國實現養老保障的模式較少,麵對這一廣泛的市場需求,商業銀行已將觸角伸向“養老”市場,目前已有多家商業銀行推出了養老產品。

  這類養老理財產品基本隻針對老年客戶發售。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最低門檻為5萬元,部分養老產品隻麵向高端客戶,普通客戶難以申購。在期限方麵,如:上海銀行的養老產品期限大多為6個月到1年、華夏銀行為4個月、招商銀行為3年。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銀行的金頤養老理財計劃以91天為一個投資周期分段計息,若客戶不贖回,資金將自動滾入下一周期,為投資者提供了相對安全、長期並具有一定流動性的投資渠道。

  目前銀行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多數投資於債券和貨幣市場等低風險資產,符合養老產品“安全”的概念,預期收益率也比普通債券類理財產品更有吸引力。但目前銀行發行的養老產品期限普遍偏短,到期後需要老年人主動申購下期產品,操作繁瑣且難以達到長期理財的目的,因此,選擇滾動型養老理財產品較為適宜。

  信托產品收益較高門檻也高

  除了理財產品外,通過信托產品為自己賺取養老金也成為部分高端人士的選擇。國內首款老年保障性信托產品誕生於2011年7月,為“元勳居養老年保障性(信托)基金”,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老年維權基金與北京灃沅弘投資有限公司、中融信托等金融機構聯手推出,門檻為50萬元。隨後,華寶信托、上海國際信托等信托公司也推出了養老信托產品。

  與銀行理財產品相比,信托產品的收益率和起點普遍偏高。目前以100萬元起點的信托,1年期預期平均收益在9%~10%。另外,信托是一次性投入,期限固定、中間環節較少,收益按年分配,到期返本,中途無需其他操作,對於老年人來說比較方便。

  信托與許多銀行理財產品一樣,不承諾保本保息,但信托作為一種固定收益類產品,實際上有按期並按預期收益率來兌付的剛性要求。因此,投資者在投資信托產品時,要特別注意選擇實力強、業績優秀、重視風險控製的信托公司,選擇風險小、還款來源和抵質押保證充足的信托項目。

  實物黃金可適當配置

  雖然“金本位”時代早已告終,但黃金這個昔日的“貨幣之王”的地位依然穩固。黃金具有抵抗通貨膨脹的長期保值功能,因此,投資實物黃金是一個非常好的能夠抵禦通貨膨脹的養老方式。

  目前投資金條的規格主要有10g、20g、50g、100g等。目前10g投資金條的買入門檻在3600元左右。從2008~2011年,僅3年的時間,金價漲幅高達196%,收益翻倍增長,成為近年來最保值最賺錢的投資品種。鑒於黃金的避險及保值功能,普通投資者可以用手頭的閑錢或者準備養老的錢購買黃金,將自己財產的1/4或1/3變為實物黃金。

  實物黃金投資占用資金量大,資金流轉周期長,適合資金量大的長線投資者。但黃金已經曆了10年的牛市,從去年登頂1920.35美元/盎司的曆史高位後,黃金時常出現寬幅震蕩行情,因此黃金投資者在購金的時候不能衝動,應分批入市。

  按揭養老尚待時日

  “按揭養老”是近年發展起來比較“時尚”的養老方式,但要讓國內的老年人接受還尚待時日。

  一些銀行麵向中老年客戶推出了專屬借記卡,就包含“按揭養老”業務,即老年人本人或法定贍養人可以房產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用於養老。銀行核定貸款額度後按月將貸款資金劃入指定賬戶,借款人隻需按月償還利息或部分本金即可。按月償還的利息或本金金額,銀行在發放養老金前扣除,貸款到期後再一次性償還剩餘本金。不過,養老人本人須年滿55周歲,並且擁有2套或以上住房。

  “按揭養老”也可以看做“以房養老”的另一種方式。傳統的“以房養老”就是將手中多餘的房產進行出租,然後通過房租養老,而這種新的模式類似於國外廣為人知的“倒按揭”。但是由於國內比較傳統的觀念,這種“按揭養老”方式並不能讓很多人接受,更多的老年人還是希望通過存款、理財、退休金的方式養老。

  丁克族如何趁早積攢養老金

  45歲的老張是典型的小城市“丁克”家庭,夫妻二人沒有孩子。老張下崗後在一家民營企業工作,月收入1000多元;妻子40歲,下崗後在一家商場幹促銷員,月工資800多元,目前有存款2萬多元。自有一套70平方米的回遷房。老張單位還好,上了養老保險,妻子是臨時工,沒有享受社會保險待遇,養老保險自己繳。兩人現在最擔憂的是醫療保障。目前他們辦的是居民醫保,大病住院可報銷50%左右,門診隻有60元的看病金額。想請教專家如何積攢養老金安度晚年。

  號脈問診

  老張夫妻二人生活在小城市中,相對來講日常生活費用的支出水平略低於大中城市。家庭風險保障比較缺乏,急需完善改進。

  從家庭的資產負債情況來看,雖然尚無負債餘額,但資產略顯遜色,僅有2萬多元的存款和70平方米的安居房固定房產。

  對症下藥

  投資規劃:根據張先生家庭情況,建議不要投資較高風險的金融產品,要以穩健、保守的投資策略為主。

  建議老張可以考慮將這2萬元存款取出轉投入到銀行定期推出的保本型人民幣理財產品中,相對於銀行儲蓄來講,在利息收益上還是略高一籌的。

  其次也可考慮選擇購買國債,國債從其安全性、流動性的角度考慮,完全符合老張家庭的投資屬性。

  另外,貨幣型開放式基金也不失為在風險收益權衡考慮後的較佳投資選擇(每月結餘30%後的一半左右金額用作定期投入),特別是它以不收取申購、贖回費用、管理費用相對其他類型基金較低的優勢特點著稱。但投資者要承擔不確定的利率風險。

  保險規劃:由於老張夫妻的年齡條件在投保個人商業保險下,無優勢可言,特別是像醫療費用報銷的險種,保險費用很是昂貴,再加上保險公司一些“起付線”、“免賠額”等條款的限製,顯然得不償失。在這裏,建議自建一個家庭專項“醫療賬戶”,即從每月的結餘中拿出55%左右投入到該賬戶中,可選擇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兼顧的投資品種。

  退休養老規劃:以現在3.5%~4%的養老金增長率來看,退休養老的籌劃不當將會直接影響退休後的生活質量,以每年約2160元的保費支付水平,投保商業養老年金保險(一般以萬能型、分紅型的險種為主),交費期限不要超過15年,盡量不要選擇有因被保險人在保障期間身故,便停止年金支付的條款約定的保險產品,待到夫妻雙方退休時,便可領取養老金。

  給父母的退休理財規劃

  現在年輕人工作忙,很少關注父母的生活狀況,不了解他們的生活支出狀況,以及他們擔心什麽。所以經常回到家裏和父母聊聊家常,問問他們的擔心和想法,不僅可以幫助你為他們做好退休後的理財規劃,更可以和父母多些交流。

  建立保險規劃

  在做任何理財規劃時,保險都是首先要考慮的項目。子女長大成人後,不僅經濟收入超過了父母,也有了自己的獨立決策能力。孩子們開始擔心父母未來的健康和養老條件,覺得需要給他們購買一份保險。那麽究竟該如何選擇呢?

  在一個家庭中,往往是父母先為孩子購買保險,然後再考慮自己的保險。而當子女長大成人後,為自己的父母選擇一份合適的保險,為他們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則是讓父母們欣慰的做法,也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最好報答。很多細心的子女都打算為曾努力賺錢、辛苦奔波的父母們準備這樣一份貼心的禮物。

  為老人進行保險規劃,首先要考慮的是意外傷害醫療和住院醫療保險,兩者可以幫助提高因意外急診或患病住院的醫療費報銷比例,且費用不高。但這兩個險種通常有投保的上限,最高的投保年齡一般不會超過70歲,很多公司還會要求住院醫療保險在第一次投保時不能超過60歲,另外投保時已經患有的疾病及其可能一起的並發症都會作為除外責任,不予承擔。對於重大疾病保險,如果老人已經退休,且未曾購買過商業保險,此時再購買已經非常昂貴了,因此以應急準備金的形式,應對嚴重疾病導致的大額費用支出。

  方法一:轉求其他理財方式

  “保費倒掛”沒必要,一時又找不到適合父母的產品,當然隻能放棄保險,轉而尋求其它儲蓄型的理財方式,為父母積攢養老所需費用。

  目前市場上理財產品豐富,各類保本基金、貨幣市場基金、低風險債券、外匯理財都可以成為孝子們為父母攢錢的渠道,安全係數也比較高。

  方法二:盡量選擇繳費期長的壽險

  如果子女本身傾向於為父母投保,那麽在購買這些昂貴的保險的同時就要注意選擇期繳方式,而不是一次性付清保費,這樣就攤薄了保費,等於增加了保障功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保險公司的重疾險沒有提供較長的繳費期,投保人不得不選擇10年、5年等較短的繳費期,每一期的保費比較高,付出的保險費可能很快就與提供的保險金額等同。因此要盡量選繳費期較長的產品。並且單純的壽險可作為主險投保,將意外險作為附加險投保,費率會更優惠。建議主險也盡量選擇較長的繳費期。

  方法三:子女加強自我保障

  麵對老年人昂貴的保險金,還有一種家庭保障安排技巧,就是讓中年父母和子女“按比例分成”。因為這類家庭的子女工作年限較短,雖然工資高於父母,但經濟能力還不足為全家都購買到足額的保險,所以不妨讓已成年子女保“大頭”,母親或父親保“小頭”,既能讓保費成本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又讓全家都有基礎保障,盡量分散家庭經濟風險。

  我們可以為自己選購較高額度的意外險,並搭配足額的醫療或大病險,然後為父母安排中低額度的醫療保障或基本社保,而不要給自己太大經濟壓力。

  這種保障安排方法其實是把一個家庭的經濟收入作為總體,子女為自己買足保險,萬一發生意外能有足夠的經濟保障,那麽也相當於“省”下了一筆錢可以為父母養老所用。

  養老生活費用

  養老涉及時間很長,養老費用的問題較為複雜,父母現在的積累狀況、退休後的收入狀況、日常的支出需要、通貨膨脹率、預期投資收益率以及計劃規劃時間等眾多因素決定了到底需要多少養老費用。在確定了預期的投資收益後,還需要選擇適當的產品組合以實現預期,因此,尋求專業的理財規劃人員的建議和方案,是實現製定完整、可行的養老生活費用規劃的最佳途徑。通常,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法計算養老費用:

  其一,以先假設計劃養老的年限,未來的預期收益,計算退休後每月可支配的養老金額;其二,先假設計劃養老的年限,退休後每月期望的養老金,來計算目前的資金用作養老,計算投資者的預期收益需要達到何種水平才能達成該項的養老計劃。

  目前市場上可選擇的養老險產品還是很多的。而各類養老保險各有所長,投保人在購買時還是可以考慮相互組合,以取長補短。通常來說,養老險買得越早,則投保人的負擔相對較輕。因為保險公司最終給付被保險人的養老金是按保費的複利計算產生的。所以,投保人的年齡越小,儲蓄的時間越長,在相同保額下,所繳納的保費也就越少。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發展,空賬積累的數額越來越大,養老保障基金的支付將麵臨著巨大的壓力。很多有社保的人,本以為每月按規定繳納養老金便會衣食無憂,但通過分析,我們發現麵對現階段的經濟發展形勢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保險製度潛在的風險日益暴露出來。

  目前,在中國,“421”的家庭模式普遍存在於當代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夫妻二人同時承擔雙方四位老人的養老責任。因此,養老問題日益成為每個家庭最大的困惑和首要的壓力。作為子女,合理幫助父母做好退休後的理財生活規劃,不僅可以實現自身財富的增值,也可以減輕自身的負擔,同時更是一種孝順的表現。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