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五章 守祖訓老翁受匾 盡孝心小女繡畫

  楊崇文聽說楊雪梅要給父母繡一幅畫,不知如何落款,想了想說:“這個好辦。出閣的女兒給父母送禮落款寫丈夫名字,丈夫不在便寫兒子的名字。你尚年幼,待字閨中,落款便寫:待字女雪梅。人家一看便知,你乃閨中女。這就中規中矩了。”

  楊雪梅連連點頭道:“哦,明白了。謝謝老師。”想了想,又說,“老師,我為家父做壽擬了一副對聯,希望他活到一百二十歲,請您幫我斧正一下吧。”

  “嗬,活到一百二十歲?那可是老壽星了!什麽對聯,說來我聽聽。”楊崇文好奇道。

  楊雪梅回憶說:“莫道紅日已過午,且看彩霞正滿天。”

  “這和活到一百二十歲有何聯係呢?”楊崇文問道。

  “古人說,人過三十日過午,人到了三十就像日頭過了午,壽命活到了一半。家父做六十才像日頭過午,這不就寓意活到一百二十歲麽?不知我這樣理解對不對?”楊雪梅一臉天真道。

  楊崇文頻頻點頭,看著站在眼前的楊雪梅,心裏好一陣激動。這個學生,多像自己當年啊!讀書不僅記憶超強,過目不忘,而且好動腦筋勤思索,絕非死讀書、讀死書之輩。若逢太平盛世,必是人中龍鳳。可惜,生不逢時,處於亂世。自己若非生於割地賠款之晚清,而是生於“康乾盛世”,憑著自己的聰明和才華,豈不可以好好為國家幹一番事業麽?

  楊崇文出生時,啼哭一晚沒住口。父親說,會哭的孩子聰明,長大了必定是塊讀書的料子,便取名崇文。

  楊崇文果真沒有辜負父親取名的苦心,讀書聰明得令老師驚歎。不到七歲,就能背誦《四書》《五經》。十歲那年,老師臨終托付重任:“我已不久於世,有一心病未了:我們白馬寨從吉水泮塘搬來定居已六百多年,一直沒有族譜。每年上新丁都要遠赴泮塘,十分不便。希望你留心此事,完成我的未了心願。”年幼的楊崇文為了不讓老師帶著牽掛離開這個世界,鄭重其事地答應恩師:“老師放心,學生一定完成先生心願。”

  時過三十年。一天,早已是私塾先生的楊崇文,帶著弟弟楊崇武,奔赴吉水泮塘,立誌完成恩師臨終囑托。在中國古代農村,族譜的譜頭一般很少向外人出示,時間又過去六百多年,要理清各種複雜關係絕非易事。楊崇文深感肩上責任重大,心裏不免沉重起來。

  到了泮塘村口,隻見一棟高大但是陳舊的祠堂牆上貼著一張紅榜,榜文曰:“茲因我村忠節總祠修建近四百年,現已破損嚴重,欲擇日翻新。所擇黃道吉日的月、日、天幹地支應和原祠完工之日天幹地支相符。因時間久遠,原祠完工之日天幹地支難以確定,若應對正確者,外姓人氏重金相酬,本姓人氏可查閱全譜並贈送譜頭。”楊崇文興奮不已,脫口而出:“真乃天助我也,天助我也!”說完,揭下紅榜,大步流星走進村中,邊走邊說:“我要見族長,我要見族長!”

  一位壯實的中年男子將楊崇文請進屋,見楊崇文身著青布長衫,修長身材,皮膚白皙,舉手投足之間溫文爾雅,得體大方,一邊熱情地遞茶敬煙,一邊含笑道:“在下就是族長。先生何方人氏,揭下紅榜,必有高見,請賜教。”

  楊崇文接過煙和茶,從容道:“我乃南昌府豐城縣白馬寨人,二十年前曾隨村中長輩到此參加過一次修譜。”

  族長聽說是白馬寨宗親,更加客氣,對過字派後,說:“賢侄遠道而來,有何見教,但說無妨。”

  楊崇文說:“晚生認為,忠節總祠翻修日期定於九月二十日為宜。”

  “哦?為何?”族長一驚。

  楊崇文侃侃而談:“九月,按照天幹地支乃庚戌月。天幹庚為‘更’,乃萬物更新之意;地支戌為‘安’,歸土為安之意。按照二十八星宿推算,當‘室星’值月,此乃吉星也。二十日,天幹地支乃丙寅日。丙為‘炳’,萬物茂盛之意;寅為‘演’,有萬物生長、衍發之意。若按十二建詳解,此日屬‘定’日,‘定為金匱吉神求’。所以,此日真乃黃道吉日也。再者,當年建造忠節總祠乃九月二十日竣工。村中譜頭載有此事。”

  族長聽楊崇文如此一說,深為楊崇文的學識折服,又聽他說宗祠當年是九月二十日竣工,將信將疑,叫人搬來譜頭查閱。果然,譜頭記載:忠節總祠動工於嘉靖九年(1530)六月二十五日,竣工於同年九月二十日。族長後悔平時沒有查閱譜頭,以致孤陋寡聞,很是慚愧又大惑不解地說:“賢侄何以知道忠節總祠竣工於九月二十日?”

  楊崇文說:“二十年前那次修譜,我年小,擔任一些抄抄寫寫之雜事,我看了譜頭的記載,至今未忘。”

  “賢侄不僅學識淵博,而且過目不忘,真乃奇人,奇人也!”族長又驚又喜,讚歎不已。又聽說楊崇文此行是為了修譜,更是高興,不僅贈送譜頭,而且派人幫助查找資料。於是,楊崇文完成了恩師的遺願,修好了白馬寨建村以來的第一部族譜,將白馬寨的山川河流、田地村莊、地形地貌、人文景觀、鄉俗民風、官商賢達以及平民百姓的生卒時間詳盡載於譜中,為白馬寨子孫留下了一份珍貴遺產……

  往事如煙,曆曆在目。楊崇文想起自己,看看眼前的楊雪梅,覺得這個小女孩智商並不在自己之下,心裏充滿愛意,摸著楊雪梅的頭,說:“雪梅,擬對聯固然要講究文字的平仄對仗,但也不要過於苛求,隻要意境好就行。你這副對聯立意很好,文字對仗也基本工整,是副好對聯。令尊大人一定會歡喜不盡。”

  “謝謝老師誇獎!”楊雪梅樂得本想拍手,可一想起剛才老師說的女孩要溫文爾雅的教導,便忍住了,隻是甜甜地笑笑。

  楊雪梅辭別老師,剛出門,見碧玉撐傘早立在門口,心中感激。主仆二人共撐一把傘,回到“振遠居”。楊雪梅忽然覺得饑腸轆轆,對楊周氏說:“媽,奇怪,我現在好像特別餓,想吃飯。”

  楊周氏笑著說:“傻孩子,你餓了不奇怪,不餓才奇怪了呢!你中午那叫什麽吃飯羅,還沒有一隻雞吃的多。我去廚房看看。”

  一會,楊周氏端著一碗稀飯出來,略帶歉意道:“雪梅,廚房的人說,飯沒有了,剩下的一碗飯剛才給一個叫花子吃去了,還有這碗早上剩下的鍋巴粥,是留給我晚上吃的,你吃了吧。”言畢,打開桌上的飯罩子,說,“還有些剩菜,你喜歡吃什麽就吃什麽。”平時,楊周氏愛吃鍋巴粥,早上剩下的中午吃,中午沒吃完晚上吃,決舍不得隨便倒掉。

  楊雪梅看看桌上,葷菜所剩無幾,僅有小半碗清炒黃瓜。楊雪梅夾了幾塊黃瓜,放進粥碗裏。鍋巴粥偏稀,上麵結一層薄薄的皮子,吹一口氣,皮子就皺起來。楊雪梅唆一口鍋巴粥,咬一口黃瓜。隻覺得鍋巴粥特別香,黃瓜也格外脆,還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喜滋滋道:“媽,今天的黃瓜炒得格外好吃,鍋巴粥也比平時的好吃多了。”

  楊周氏含笑道:“你呀,傻孩子!要是沒想出下聯,會覺得好吃麽?中午吃蒜瓣燒黃鱔你都像吃鬧藥似的,這會兒連黃瓜都好吃了。以後可不許這樣。學習上碰到再大的難題,飯還是要吃的;否則,餓壞了身子可不好辦,我沒法向你爸交賬喲。”

  楊雪梅不好意思地笑笑道:“下次改正,省得媽媽操心。”

  從此,楊雪梅忽然變大了許多似的,一下子儼然成了大姑娘,很少聽見她喜鵲般嘰嘰喳喳地說話,白天讀聖賢書,學琴棋書畫,晚上挑燈繡花,一熬就是半夜。

  一日,楊雪梅要母親買來了一塊幅寬近三尺的白布和各色絲線。楊周氏不明就裏,說:“你繡花要那麽大的布做什麽?”楊雪梅說:“這是秘密,現在不告訴您,到時候給您一個驚喜。”楊周氏也沒當回事,笑著說:“那我就不打聽你的秘密,等著你的驚喜。”

  六月的江南,大地一天到晚都像架在蒸鍋上的蒸籠,風也像在鍋中煮過剛剛撈起來,吹在人身上像火苗舔舐一般。盡管已經夜深人靜,沉睡的大地發出不規則的鼾聲--悠閑的蛙鳴和大驚小怪的犬吠,空氣仍然悶熱得要凝固似的。楊雪梅坐在房間的書桌前,專心致誌地在那塊大白布上飛針走線。玻璃罩子的煤油燈將眼睛瞪得最大、最亮,仍然顯得有點昏暗,楊雪梅一不小心,針尖紮在左手中指上,慢慢地洇出一滴綠豆粒大的鮮血。

  “哎呀,小姐,你紮到手了!”碧玉驚叫道。

  楊雪梅將手指放進嘴裏吸吮幾下,吸幹了指頭上的血跡,微笑說:“你呀,就會大驚小怪!繡花針紮手是難免的事,何必大呼小叫的?”

  碧玉扇扇子的手又酸又麻,左右手不停地輪流倒換,累得渾身汗津津的,真想快點去睡覺。可是,看見楊雪梅專心致誌的樣子,又不好催促,隻得暗示說:“這天氣真熱啊。”

  “我不覺得怎麽熱。”楊雪梅頭也不抬地說。話雖如此,可是,粉紅色的綢褂緊貼在身上,背上像潑了水,衣服的顏色顯得格外深一些,雪白的肌膚隱隱可見;紅嫩的臉上爬滿豆子大的汗珠,猶如一個雨中即將成熟的紅元帥蘋果,濕漉漉的;有一串汗珠手拉手地連在了一起,變成一條粉紅色的蚯蚓,慢慢地向下巴處蠕動,眼看就要掉到繡布上。碧玉急忙抓起桌上的香帕,輕輕地擦去那條“蚯蚓”和臉盤上還沒有來得及變成“蚯蚓”的分散汗珠,說:“小姐,看你熱的。”

  “沒事。”楊雪梅柔柔地說。

  “喔喔--啼--”,屋旁的雞舍裏響起一聲驚天動地的雞叫聲。碧玉一邊給楊雪梅扇著扇子,一邊用香帕擦著楊雪梅臉上的汗珠,打著哈欠說:“小姐,你聽,雞叫了,該去睡覺了。”

  楊雪梅也受到傳染似的打了個哈欠,瞪著有點沉重發澀的眼睛,說:“沒事,再繡一會。你去打點冷水來,我洗把臉,就會舒服多了。”

  碧玉哈欠連連,端來一臉盆冷水,放進毛巾,搓幾下,擰幹,送到楊雪梅麵前。楊雪梅接過毛巾,走到臉盆前,將臉探進臉盆,雙手往臉上澆水,然後用毛巾擦幹。長長地舒口氣說:“哎呀,真舒服!現在好多了,不困了。”

  “那我也去洗臉。”碧玉說。

  “碧玉姐,你不繡花,不要動腦筋,容易困,幹脆去睡吧。再換一盆水放到這裏,我熱了、困了,就洗一洗臉,沒事的。”楊雪梅說。

  “小姐不去睡,我哪能去睡?我再困也要陪著你,沒人陪,你一個人更難過。”碧玉說。

  “你扛得住就隨便。”楊雪梅說完又低頭繡花。

  碧玉感歎道:“小姐,你真有孝心。”

  楊雪梅一邊繡花一邊說:“做這麽點小事算什麽孝心?比起黃香溫席扇枕、王祥臥冰求鯉來差遠了。人家那才叫有孝心呢。”

  “我沒讀書,不知道什麽溫席扇枕、臥冰求鯉,你說給我聽聽唄,也好醒醒瞌睡。”碧玉說。

  楊雪梅仍然手不停針,慢言慢語道:“好吧,我就幫你醒醒瞌睡。黃香是東漢時期的人,母親早死,家裏很窮,買不起被褥。天冷時,他怕父親冷得睡不著,就自己先睡在冰冷的席子上,捂熱席子,然後再請父親上床睡覺。天熱時,他怕父親熱得睡不好,就先用扇子將父親睡覺的席子和枕頭扇涼,再請父親睡覺。皇帝都讚歎他‘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王祥是西晉時期人,繼母對他不好,常在父親麵前說他的壞話,挑撥父子關係。一天,繼母病了,想吃鯉魚,而天寒地凍,河麵結冰,哪裏去抓魚?王祥就脫掉衣服,臥在冰麵上。慢慢地,他的體溫融化了冰,冰麵裂開一個大口子,跳上兩條鯉魚。王祥抓了鯉魚給繼母吃,繼母的病很快好了。古人就寫詩讚歎他:‘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他們才真正稱得上有孝心呢。”

  “啊?世上竟有這樣的孝子?不是編書的人瞎編的吧?”碧玉不以為然道。

  “書上是這麽寫的,信不信由你。反正我相信。”楊雪梅冷冷一笑。

  “我覺得還是小姐的孝心實在。哪有這麽小的女兒為父母準備壽禮的羅?我還沒聽說過呢。”碧玉正說著,又傳來一陣雞叫聲。碧玉忍不住了,催促說,“小姐,雞叫兩遍了,該去睡覺了。明天白天還要讀書呢。你再不去睡覺,我明天告訴夫人;夫人要是知道你深更半夜熬夜,不罵你才怪呢。”

  “好好好,睡覺睡覺,我算怕了你,行吧?”楊雪梅佯嗔著收拾起繡布和絲線。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轉眼過了中秋,進入九月,離楊振遠壽誕日益逼近。這天晚上半夜時分,楊雪梅終於繡好最後一針,完成了繡畫,伸個懶腰,長長地舒口氣,心中充滿成就感,笑笑說:“總算完成了。”

  碧玉攤開畫,高興地說:“小姐,這幅畫真好看,老爺、夫人一定會喜歡得眉開眼笑。”

  這是一幅鬆鶴延年繡畫。畫麵正中一山嶺,嶺上屹立一棵鳳凰展翅狀的鬆樹,樹幹如鐵,樹枝婆娑,針葉青翠欲滴;樹下一塊平坦的巨石,石麵站著兩隻潔白的仙鶴,毛如雪,冠似火,彼此用尖尖的長嘴梳理著對方的羽毛,顯示出無限的恩愛之情;遠處地平線乃一抹如煙如黛之遠山,遠山銜著一輪噴薄欲出的紅日,給遠山近景塗抹上一層淡淡金輝;天空幾絲雲彩染成了橘紅色,似乎在緩緩飄動。畫麵右邊一豎鮮紅的寸楷字:“父母大人花甲榮慶”,左麵一豎落款:“待字女雪梅敬繡。”

  碧玉不解地問道:“小姐,夫人不是才五十一歲嗎?怎麽也花甲榮慶?”

  楊雪梅道:“這是我們這兒的風俗。夫妻都健在的老人做壽,以丈夫的年齡為準,妻子跟著丈夫做壽;隻有丈夫去世了,妻子才單獨做壽。這叫作妻隨夫榮。就像我們村生了兒子的女人可以抱著或者牽著兒子進祠堂一樣,那叫母隨子貴。”

  “哦。”碧玉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楊雪梅說:“碧玉姐,明天你將這幅畫拿到裝裱店去,做一個漂亮的玻璃鏡框裝裱一下。”

  “好,小姐放心,我一定挑選一個最漂亮的鏡框裝裱。”碧玉爽快地說。

  “還有一件事,我要和你商量一下。”楊雪梅斟酌再三,麵帶難色說,“我要將平時積攢的壓歲錢、上門錢、零花錢、胭脂水粉錢為我父母置辦壽誕的頭頂腳踏和壽麵,所以,給你買零食吃的錢就會少一點,請你原諒。行麽?”

  “什麽叫頭頂腳踏?”碧玉問道。

  “就是頭上戴的帽子,頸上圍的圍巾,身上穿的衣服,腳上穿的鞋襪。”楊雪梅說。

  “老爺有的是錢,還要你置辦那些東西麽?”碧玉說。

  “這不是錢的問題,是風俗。父母做壽,女兒要買壽麵,置辦頭頂腳踏。我雖然沒有出閣,可是,大不大小不小的,既然送了繡畫,就全套送齊;身邊有這麽一點錢,就盡一點做女兒的孝道吧。如果我太小,那也就沒辦法。”楊雪梅耐心解釋道。

  碧玉滿口答應,說:“小姐不用和我商量。本來,夫人給了我工錢,不存在吃零食的錢,這是你平時看重我,才破例給一些錢我買零食吃。村裏其他丫鬟都眼饞我呢。今後,我不吃零食就是了;萬一想吃零食,我不是還有工錢嗎?小姐不要考慮我吃零食的錢了。”

  “那就委屈你了,碧玉姐。”楊雪梅眼圈微微泛紅,說。

  “不委屈,碰上你這麽好的小姐是我的福分。時間不早了,洗臉洗腳睡覺吧。”碧玉說著,起身去為楊雪梅打水洗臉洗腳。

  過了幾日,楊雪梅用紅綢子包著一包銀圓,交給楊周氏,說:“媽,這是我平時積攢的零花錢,您拿去為您二老置辦衣物與壽麵。我小,不懂得買東西,請媽媽費心代勞,女兒謝謝了。”

  楊周氏驚愕道:“傻孩子,你還是娘邊女,哪要你買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我們自己會置辦,你就不要操心了,好好跟著老師學知識就行了。”

  “這是做女兒的一點心意,您一定要收下。”楊雪梅將錢塞進楊周氏懷裏。

  楊周氏接過錢,鼻子一酸,忍不住掉下淚來,說:“你小小年紀就這麽有孝心,媽和你爸真知足。你也不要太委屈自己,缺錢花就說一聲。窮養兒子富養女,一個女孩子,身邊沒有一些零花錢怎麽行啊?”

  “看媽說的!古人王祥為對他並不好的繼母臥冰求鯉,你和我爸對我這麽好,我這點心意算得了什麽?村裏有的窮人家的女兒一年到頭也沒有幾個零花錢,我的零花錢再少也比她們多多了。媽放心,我很幸福,一點不委屈。”楊雪梅故作輕鬆地笑笑。

  “傻孩子,我的傻孩子啊……”楊周氏撫摸著楊雪梅的頭,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轉眼到了十月初六,楊振遠的六十壽慶如期舉行。“振遠居”前車水馬龍,高官富賈、社會名流、親戚朋友紛紛雲集於此。那種烈火烹油、錦上添花的熱鬧場景難以備述。

  上午巳時,隨著熱鬧的鑼鼓聲,一位騎著棗紅大馬的男子帶著一夥隨從,從豐城走進白馬寨總巷,走出“父子符卿”牌坊,穿過地師府門前,來到“振遠居”門口。一個同來的隨從匆忙跑到“振遠居”大門邊,對一個站在大門口迎賓的中年男子說:“速速稟報你家老爺,湘西道劉道尹大人到!”

  楊振遠旋即碎步奔出大門,雙手作揖,說:“振遠不知大人駕到,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騎在馬上的男子跨下馬來,走到楊振遠跟前,也拱手作揖道:“本官敬重楊老先生為人,聽說楊老先生花甲榮慶,特來討杯喜酒喝。不速之客,見諒,見諒。”說著對隨從說,“將匾抬進中堂。”隻見四個男子抬著一塊紅底金字的大匾牌,緩緩走進中堂。

  匾牌呈長方形,深紅色底子,四周一道金邊,右邊一豎小字:“白馬商幫領袖楊振遠先生”;中間四個大字雄渾有力:“惠及窮黎”;左邊一豎小字:“湘西道尹劉易題贈,民國九年秋”。

  “哎呀,如此大禮,振遠豈敢接受?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楊振遠誠惶誠恐,連連拱手致謝。

  “本官代表湘西黎民百姓謝謝楊老先生!楊老先生至誠至信,至仁至義,受此匾當之無愧,當之無愧!”道尹劉易拍著楊振遠的肩膀,對滿堂賓朋深情道,“各位親朋好友,叨擾了。近兩年來,我湘西一帶連年災害,連綿千裏顆粒無收,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餓殍載道。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不少窮百姓為了救急,飲鴆止渴,賣兒賣女,典器當物。一些奸商竟視此為難得之商機,趁火打劫,錢莊、當鋪紛紛增息。此於湘西百姓豈不雪上加霜乎?一日,數十個衣衫襤褸之男女跪在道衙門口,哭請本官為民做主,救民於水火。本官於心不忍,頓生惻隱之心,出麵與商人交涉。豈料奸商們烏眼珠見不得白銀子,心中除了白銀無他物,根本不聽本官之言。無奈之下,本官想起在湘西享有盛譽的白馬商幫領袖楊振遠老先生,求他相助。楊老先生二話不說,隨即召開商界會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求各位同仁莫發國難之財,倡議所有錢莊、當鋪將利息維持原水平,並適當延長歸還日期,且當場表態自己錢莊、當鋪之利息在原有基礎上下調一半。楊老先生一席話說得不少商人羞愧難言,都說既然楊老掌櫃如此仁義,我們也不昧著良心賺錢。於是,利息穩定下來。消息傳開,債務人奔走相告,無不誇讚,認為本官為百姓做了件大好事,有的甚至給本官送匾,誇本官為‘劉青天’。本官豈能貪天之功為己有?此乃楊老先生之功啊!於是,本官請人做了此匾,送到‘振遠錢莊’。不料楊老先生回老家喜慶壽誕,本官也正好要回老家南昌看望家母,便一舉兩得,將匾送到貴村寶宅。”

  道尹送匾上門,無疑是天大喜事,給楊振遠的壽慶增色不少。楊振遠躬腰作揖地說:“振遠隻是牢記‘清白為人,誠信處事’之祖訓,效仿‘子貢經商取利不忘義,孟軻傳教欲富必先仁’的先賢,不忘黎民,做了一個誠信商人應該做的事情,不足道哉,不足道哉啊。沒想到道尹大人竟然為此區區小事親自送匾,真是蓬蓽生輝,蓬蓽生輝呀!”席間,楊振遠將自己五個兒子、一個女兒逐一向劉易介紹。劉易禮節性地誇獎了楊振遠五個兒子後,看見楊雪梅長得臉白唇紅、機靈可愛,指著中堂上掛著的“鬆鶴延年”繡畫,說:“賢侄女,那畫是你親手所繡?”

  楊雪梅靦腆地點點頭,說:“繡得不好,隻是聊表心意,還望道尹大人多多指教。”

  劉易沒想到楊雪梅小小年紀竟然回答得如此得體,心中頗是喜歡,說:“賢侄女能繡如此漂亮之字畫,學問一定不錯。《四書》《五經》可曾讀否?”

  “承蒙老師多年教育,略知一二。”

  “能否背誦幾句為叔聽聽?”

  “恭敬不如從命,我就班門弄斧,背誦幾句給大人助助酒興。背什麽呢?請大人明示。”楊雪梅一臉認真道。

  “就背《論語》吧。”劉易說。他想,《論語》篇幅不長,但也不短。

  “好吧,那小女就獻醜了。”楊雪梅說罷,站直身子,清了清嗓子,從容不迫地背誦起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道尹大人,不知小女背錯與否?請大人多多指點。”

  劉易本來是隨口一說,沒想到楊雪梅竟然當真,抑揚頓挫地背誦起來,整篇《論語》,從頭至尾,一字不錯。劉易驚喜不已,愛撫地摸著楊雪梅的頭說:“才女,才女!”說完,帶頭鼓掌。頓時,六進相連的屋裏響起暴風雨般的掌聲。

  劉易也是讀書之人,小時因善記聞名鄉梓,人稱“神童”。他想,眼前這個女孩是否也像自己小時候一樣善記呢?於是,從懷裏掏出一篇自己前幾天剛寫好的散文,對楊雪梅說:“賢侄女,你看一下這篇散文。”

  楊雪梅接過稿件,快速瀏覽起來。不一會,將稿件交還劉易,說:“拜讀完畢,字字珠璣,受益匪淺。”

  “你能記得其中部分內容麽?”

  “我試著說幾句吧。”楊雪梅一字一句地背誦起來,從頭至尾,一字不漏。

  劉易激動得站起來,再一次鼓掌,伸出大拇指對楊振遠說:“神童,神童,令愛真乃神童也!居然過目不忘,佩服,佩服。”

  “過獎,過獎。大人幼時才真正是神童呢,世人皆知。”楊振遠說。

  午宴過後,道尹劉易告辭回家。臨行前,拉著楊振遠的手,說:“楊老先生,本官有一事相求,如若玉成,此行收獲頗豐,意外驚喜,真是幸事。”

  楊振遠愕然,說:“大人有何吩咐,振遠一定盡力。”

  這正是:

  一片孝心天可鑒,人小心大令人羨。

  從商見利不忘義,惠及窮黎受贈匾。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