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森林病蟲害防治

  森林病蟲害是森林的大敵。森工企業通過多年的普查,基本摸清了轄區內森林病蟲害的種類、分布、危害及其發生現狀,以及主要樹種病蟲害的發生、消長規律,為確立防治重點、擬定防治計劃和實行科學防治病蟲害提供依據。

  主要森林病蟲害

  永新縣森工企業的森林病害有60多種,常見森林病害主要有鬆針褐斑病、鬆杉苗木立枯病、濕地鬆芽流脂病、枯梢病、鬆類赤枯病、杉木黃化病、炭疽病、毛竹枯梢病等。森林蟲害有170多種,常見森林蟲害主要有馬尾鬆毛蟲、馬尾鬆小卷蛾、鬆梢斑螟、思茅鬆毛蟲、鬆黃葉蜂、鬆天牛、黃脊竹蝗、蕭氏鬆莖象等。有關資料顯示,縣林業公司下屬林場曾有五次較為嚴重的病蟲危害。

  1961-1962年,三灣采育林場九隴工區的竹林山場遭遇竹蝗危害,由於技術落後,近千畝竹林全部死亡。

  1994年,文竹林場沙市濕地鬆基地思茅鬆毛蟲爆發,成災麵積近萬畝,3年生每棵幼樹上有30餘條幼蟲。

  1994年,曲江采育林場圓魚石工區裏南山場發現蕭氏鬆莖象危害樹幹,導致流脂枯死,並向周邊山場迅速蔓延。

  1997年,曲江、三灣等采育林場黃脊竹蝗大麵積爆發,成災麵積共計666.6公頃,受害毛竹林第二年產筍量不足正常年份的20%。

  2009年,文竹林場沙市濕地鬆基地鬆天牛成災,受害麵積80餘畝。

  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

  縣林業公司防治森林病蟲害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等三種措施。人工防治即動員職工上山采取人工捕殺幼蟲、摘除蟲繭、卵塊等方法防治。化學防治是廣泛用於苗圃苗木立枯病、根腐等常見病害的防治。生物防治主要用於菌根和抗菌素兩種方法。根據病蟲害的活動規律,縣林業公司采取“科學監測,積極預防”的措施,規定下屬各林場分管營林副場長對轄區內病蟲害負總責,對19種主要林業有害生物進行嚴密監測,每年3至9月份對鬆毛蟲、竹蝗以及其他病蟲害進行三次預報。隨著科技的進步,縣林業公司加大了病蟲害防治的投入,極大地提高了森防質量和病蟲害防治能力、防治水平、防治效果,實現了森防工作由被動救災向主動控災的轉變,積累了豐富的病蟲害防治經驗。到2012年底除蕭氏鬆莖象危害較大且無有效方法防治外,大部分病蟲害危害較小,隻要措施得當就可防可控,常見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杉木炭疽病發生盛期為4月初,危害部位為葉部和嫩枝,症狀為頸枯型,枯葉背麵有稀疏小黑點,濕時變紅。防治措施為始發期用500倍多菌靈噴灑曆史病株及病曆5至7月噴1%波爾多液3~4次。

  杉梢小卷蛾發生盛期為5月上旬至6月上旬,危害部位為梢部,症狀為枯梢、易風折、被害梢內常可見其幼蟲或蛹,防治措施:初齡幼蟲用50%殺螟鬆乳油200倍~400倍液,老熟幼蟲用15%DDVP乳劑300倍液對準梢部噴霧。

  杉木棲白蟻常年為害,危害部位為幹莖部,症狀為立木枯萎皮爛、木材幹腐,防治措施:於幹基部塗以5%DDVP加植物乳劑配製而成的毒環。

  鬆毛蟲發生盛期為9至10月,危害部位為葉部,症狀為樹葉被吃,防治措施:2.5%敵百蟲粉每畝1.5公斤~2.0公斤。

  猝倒病(立枯病),發生盛期為4至8月,危害部位為苗根部,症狀為根皮腐爛,苗枯而立,防治措施:播種前每畝用250克-500克敵克鬆進行土壤消毒,發病期間用500倍~1000倍敵克鬆液噴灑。

  非洲螻蛄發生盛期為5月上旬,危害部位為苗木根基部,症狀為咬斷苗木根基部,防治措施:在步道上每隔20米挖30厘米×20厘米×60厘米土坑,放入用鮮草與DDVP做成的潮濕毒餌即可誘殺。

  鬆針褐斑病發生盛期為4至6月份,主要危害部位為整株鬆樹枯死或成片鬆樹毀滅,症狀為鬆針上青、黃(紅)相間,防治措施:(1)疏化:對密度比較大的鬆林進行疏化,尤其對已經嚴重染上褐斑病的病株要砍伐,並運出林區進行毀滅。(2)打枝:清理病葉枝,用鐮刀砍下已染病的下枝,用竹竿敲下已染病的針枝,並清理林下的鬆針,運出林外進行銷毀。

  蕭氏鬆莖象危害部位為樹幹基部皮層,症狀為樹木大量流脂或枯死,防治措施:(1)當年7月至次年3月上旬,用刀剝開蟲道的流脂團,捉殺幼蟲、蛹和成蟲,連續清理2至3年。(2)用石灰、水、食鹽、葉蟬粉按1:3:0.03:0.0015的比例配成白塗劑,在4月中旬塗於樹幹、防止產卵。(3)卵乳化盛期用40%的氧化樂果或50%甲胺磷1000倍液噴樹幹。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