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逸民”的“獨善其身”:孔子之感慨

  既然講到老、莊哲學(《淮南子》有不少作品也當屬老、莊思想意義裏的),這裏還得申辯一點,孟子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與老、莊道家思想裏的“隱士”--“窮則獨善其身”的生動寫照--有否相同的語境和意境。

  1.隱士,道家和儒家都有。老、莊哲學有其自身的“道”的話語,與孔、孟的“道”的話語所產生的具體語義不盡相同,然而其中都蘊涵了一層道義論情懷。但是出於道家立場的“隱士”,與孟子講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儒家官德,還是有原則上的不同。這一點我們已經在分析孔子的“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不仕”裏有過比較性質的分析,孟子的觀點與孔子有本質上的相同之處。這裏還是想強調這點,即道家意義中的“隱士”,是對政治的徹底放棄,不管是壞人當道還是好人當道,不管是政治清白還是昏暗的時候,雖然他們或許也保持著一種道義情感。

  其實,不僅道家裏有隱士,儒家裏也有隱士般的人物,如孔子自己與那批“逸民”(也可稱謂為“隱士”的前身)比較:“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誌,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誌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是被遺落的人才,但是孔子對他們讚許有加,說伯夷和叔齊不降低自己的誌向,不辱沒自己的身份;柳下惠和少連不如伯夷和叔齊,但是言語符合法度,行為經過思考,也難能可貴了;虞仲和夷逸避世隱居,大膽直言,自身行為保持清廉,隱居也是符合道義的權變。至於孔子和他們比較,孔子自稱,我是沒有什麽可以,也沒有什麽不可以。

  2.孔子的“無可無不可”。有關這些“逸民”的真實性倒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孔子的最後一個點評,是他講出了自己與他們的最根本的區別,那就是他們出仕都有所“欠缺”,而孔子能夠“中道而行”,即孟子所評價的:“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這就是“無可無不可”的意思。為什麽孔子能夠“中道而行”,又不落為“逸民”?船山指出:“夫子之道,夫子之誌,則始終不為逸,故列論古人,而自明其跡同而心異焉。”“異”在哪裏?“異”在孔子心裏能夠一直“中道而行”,不失道義、責任和誌向。孔子集中了以上七位“逸民”的優點,又有著他們身上缺少的優點,一顆道義之心始終在身,又能夠使義務之心繃得緊緊的,也能使出仕“立心造行”、“常適其可”。可能是“道”不同、“誌”不同,出仕的結局也就不同,船山說到這點:“數子者(指這七位逸民),吾何同焉?吾誌異,吾道異矣。”因而,孔子不會像七位逸民那樣,有的放棄政治,有的放棄責任,有的放棄應該堅持的道義。由於這樣的不同,關於出仕與不出仕,孔子既把握道義又能圓潤嫻熟地運用於政治上,即便在“邦無道”的情況下,也不會放棄道義、責任和誌向。孔子隻會是實施暫時的“退卻”,這是“道”上的“權變”,如果始終不具有出仕之“勢”,也會尋找其他方式去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如孔子、孟子,最後通過講學來培養做官的人材。

  處窮達之辨,儒家和道家有相同或不相同之看法和行為,我們要從政治上去取舍、哲學上去反思、道義上去斷量。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盡心上》,中華書局1983年版。

  王船山:《四書訓義》卷三七,嶽麓書社1990年版。

  《曾國藩全集詩文》,嶽麓書社1986年版,第589頁。

  《孟子盡心上》。

  《孔子家語論禮》。

  [元]宋方壺:《山坡羊道情》。

  徐複觀:《兩漢思想史》第2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15頁。

  《論語微子》。

  《孟子萬章下》。

  《四書章句集注論語微子》。

  [明]王船山:《四書訓義》卷二二。

  §§第十五章 先與後:理政中的策略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