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離卦
--借風行船,借勢成權
“原文”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
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六二:黃離,元吉。
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字詞義”
離:是附著的意思。這與離字通常的意義,似乎相反;但附著的兩物,必然是分離的,所以也有附、偶、合的含義。
麗:原意是並排的兩頭鹿,但在此處,麗通“離”,所以也具有相互依附的含義。
履錯然:指的是足跡錯雜狀的意思。
辟:與“避”同。
昃:是太陽落山的意思。
離:指的是光明。
耋:是七八十歲的老人。
沱若:即滂沱,流淚的意思。
醜:是類的意思。
“釋義”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離上離下,離卦也是“純卦”,同時,與坎卦是陰陽爻完全相反的“錯卦”,遇險必須攀附,攀附才能脫險,交互為用。
《序卦傳》說:“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離卦,是中間的一個陰爻,附著於兩個陽爻的形象;因而命名為離卦。離卦又象征火;火的內部空虛,外表光明,正相當於中間陰虛,外方陽實的卦形;而且,火又必定附著在燃燒的物體上。離卦又代表太陽,有明的意思,都是由火引伸而來。天地間的物體,必定附著在某種物體上,始得以存在;但附著的對象,必須正當。人依附的對象,如夫妻、朋友、工作、理想等,也無不如此;所以說,堅守正當才有利,才能亨通。母牛是非常溫順的動物,比喻柔順的德性,亦即附著必須堅守正道,才能有利,亨通,但必須具備柔順的德性,才能吉祥。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桑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麗與離同音,所以離與麗,是附著的意思。日月附著在天上,各種穀物草木,附著於土,萬物都有附著的對象;但必須正當。這一卦,是兩個離卦重疊,離卦代表光明,所以,是雙重的光明。“六二”得正,又上下光明,是光明又附著於正當的形象,所以,能夠教化天下,達成轉風移俗的目的。“六二”與“六五”,又都以柔爻附著在中位,“六二”又在正位,柔順中正,因而亨通,就像畜養柔順的牧牛一般吉祥。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這一卦,是由兩個代表光明的離卦組成,象征無限光明。偉大的人物,應當效法這一精神。以繼續不斷光明磊落的態度,照耀四方。
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
《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初九”陽剛積極,在離卦的開始,象征聰明,又急於上進。然而,在開始的時刻,方向未定,橫衝直撞,腳步錯亂,就有陷入危險的可能。因而警告,必須謹慎,不可妄動,才能如《象傳》所說,避免災難。這一爻,說明依附應先認清對象。
六二:黃離,元吉。
《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黃”是土色,土在五行的中央,所以是中色。“六二”在內卦的中位,因而附著於中色;“六二”又陰爻陰位得正,具備中正的德性,當然大吉。這與坤卦“六五”的“黃裳元吉”的意思相似。這一爻,說明依附應本中正的原則。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九三”陽爻陽位正當,在上下兩個明的中間,前一個太陽,已夕陽西垂,後一個太陽,正旭日東升,升沉生死,本是自然的常理。所以,人當風燭殘年,就應當敲著酒缶覃高歌,歡度餘年,知天樂命;否則,自怨自艾,徒然悲傷了。這樣當然凶險。這一爻,說明生死是自然的常理,應當知天樂命的道理。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也。
“九四”正在上下兩個“離”亦即太陽的連接處,前麵的太陽,已經西沉,後麵的太陽,正在升起的微妙時刻。然而,“九四”陽剛,可以說是後一個太陽的主體;因而,激烈的壓迫陰柔的“六五”,有突如其來的感受,象征前一位明君崩逝,由後一位明君繼承,正是有權勢的奸臣,威脅君位的時刻。像這樣的奸雄,必然被焚,被殺,被唾棄,死無容身之地。
這一爻,說明依附不可乘人之危,采取脅迫的手段。
六五:出涕沱若,威嗟若,吉。
《象》曰:“六五”冬“吉”,離王公也。
“六五”柔弱不正,在君位,被上下的陽剛逼迫,以致流淚悲傷歎息。幸而“六五”在外卦得中,以柔而中的性格,雖然處境危險,日夜憂懼,但也正因為如此,時刻警覺,反而能化險為夷,所以吉祥。《象傳》說:“六五”的吉祥,是因為附著在王公的地位,由於地位尊貴,奸險的小人難免有所顧忌。這一爻,說明依附應當警惕運用柔而中的原則。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上九”已是這一卦光明的極點,位置高,能夠明察到全國的每一角落,而且陽剛果斷;因而,可以用兵,誅殺惡人。不過,也不是濫殺無辜,殺的是首腦,捕捉的同黨附從,則不必深究,所以無咎。《象傳》說:這是整飭國家的必要手段。所以不會受到責備。這一爻,說明邪惡應當斷然的排除,但隻殺首惡,不究附從。
“總結”
離卦,闡釋的是依附的原則。我們每個人在發展的道路上,都無法避免的會遇到各種險境,而在這個時候,唯有認清目標,謹慎選擇可以依附,合作的對象,才能有效的度過難關。值得說明的是,依附不可乘人之危,采取脅迫的手段,以免招禍。依附強者,應柔順中庸,時刻警覺,才能化險為夷。附著的目的在於團結,精誠合作,攜手共進。
借風行船,借勢成權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惠公即位。晉惠公害怕國人附重耳,於是就想把他置於死地,便派遣刺客去刺殺重耳。重耳得到消息後,顧不得準備,就倉皇逃跑了。狐偃、趙衰、賈佗、魏犨等隨即跟上。
重耳一行自翟國往東,一路顛簸,終於來到衛國境內。但是,遭到了衛文公的拒絕。於是,重耳等人又再度起錨。由於他們是落荒而逃,所以沒有帶足錢糧。然而,衛文公也沒有對他們施以資助,所以當他們行至到衛國五鹿時,重耳便饑餓難耐地向農夫乞討食物了。農夫從地上拾起土塊,調侃重耳:“拿去,吃吧!”饑餓難耐且近乎絕望的重耳氣憤地舉起鞭子要抽打農夫。狐偃趕忙阻止了重耳:“這是上天要賜給我們土地啊!說明我們複國在望。”並且煞有介事地向農夫磕了個頭,接過土塊,裝在車上走了。
重耳一行一路顛簸,來到了齊國。當時,齊桓公在位,素有愛賢之名,而重耳之賢,天下共知,所以,齊桓公聽聞重耳到來,出郭相迎。
桓公待以上賓之禮,厚待重耳一行。但是,齊桓公心裏也有一些猜忌。在與重耳的交往中,他敏銳地意識到重耳,氣魄宏偉;談吐之間,誌在天下。而重耳身邊的隨從,皆世之豪傑,將相之才。如今,他們雖然陷入困頓,但是,蛟龍終會有飛上天的時候,所以,留住他們,使他們沒有施展抱負的舞台,才是最重要的。於是,桓公以其宗室女嫁於重耳,目的就是留住重耳。退一步說,即便重耳最終複國,也可得晉之歡,以為助力。
重耳在齊桓公的糖衣炮彈之下,整日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根本就忘記了自己是晉重耳。但是,好景不長。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逝,齊國衰落,以齊之力複國已不實際。而重耳享受著優厚的待遇,也不願再去流浪奔波。此時,狐偃、趙衰等合計,把重耳灌醉。然後拖上馬車,快馬出城,離開臨淄。
離開齊國之後,他們趕赴到了曹國。曹共公完全不聽大夫僖負羈之言,拒絕接納重耳。曹共公早聽說重耳身理缺陷,竟然在重耳沐浴之時,在窗簾外偷窺,看看重耳的駢肋到底長得啥樣。重耳知道後,痛恨曹共公,暗自要報複曹國。
離開了曹國,重耳等人又步入宋國。宋襄公以仁義治國,聽聞重耳到來,便親自迎接,並重金款待。重耳小住了一段時間,修整後便再度啟程。
重耳一行來到鄭國關前,派人通報鄭文公。叔詹說:“重耳,是晉國的賢公子,與君侯同宗,宜當結交!”鄭文公卻拒絕,道:“每年從我們這裏路過的諸侯、公子那麽多,如果每個都去招待,我們哪有那麽多錢?”因此,重耳在鄭國,又吃了個閉門羹。
重耳一行人,離開鄭國,繼續往南,進入楚國境內。
當時,楚國正值強盛,在楚成王的領導下,打敗了一心圖霸的宋襄公。成王早就聽說,公子重耳是賢人,便遠迎重耳,安置重耳居住在郢都。
有一日,楚成王在酒宴中問重耳:“今日,我待你如何?”重耳答曰:“太優厚了!”楚成王又問:“如果,有朝一日,你重返晉國,將用什麽報答我呢?”重耳思忖一會,答道:“楚國地大物博,物產豐盈,珍奇異寶,不計其數。如果以世人眼中的寶貝,報答於你的話,想必你也不會看在眼中。倘若晉、楚對戰於中原的話,我必然退避三舍,當報今日之恩!”
成王默然,令尹子玉大喝道:“我國大王把你當做上賓,你卻如此口出狂言,簡直太可恨了。”楚成王喝住了子玉。子玉心存不服,便在私下強諫成王,說:“重耳,世之賢主;他的隨從,也都是將相之才。如果放他們重返晉國,這不是等於縱虎歸山嗎?還不如,趁機結果了他們,免得為將來留下後患。”楚成王沒有采納子玉的意見,而是,繼續優待重耳等人。
公元前637年,晉惠公病逝。公子圉即位,是為晉懷公。懷公的殘暴統治,導致晉國朝野上下怨聲載道。此時,秦穆公為了能夠圖霸中原,便決定插手晉國內政。於是,便派使臣公孫枝趕往楚國,麵見楚成王,要求見重耳。重耳聽說秦伯要幫助他返國,喜出望外。隨即便辭了成王,匆匆離開楚國,往秦國而去。
來到秦國後,穆公表示願意輔佐重耳回歸晉國,奪取君位。但條件是,重耳即位後將昔日的河東五城,割讓給秦國作為酬勞。重耳稍稍考慮後,便欣然答應了。穆公非常滿意,便要將自己最寵愛的女兒文嬴嫁於重耳,另外,穆公還將其宗室五個女子作為陪襯一起嫁給重耳。重耳也不拒絕,全額收編。穆公看著重耳如此明事理,更願意支持重耳。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委派公孫枝,率領秦軍三千,護送重耳渡過黃河。重耳回國後,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最終在眾人的簇擁下,重耳被擁立為君,是為晉文公。
晉文公即位後,勤於修政,勵精圖治,經過了一係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晉國終於越入強國之列,並且成為一代霸主!
2.蒙卦
--教育立國,國之根本
“原文”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誌應也。初噬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柔節也。
六三:勿用娶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順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字詞義”
蒙:是蒙昧、幼稚的意思;也有啟蒙、教育的含義。
匪:同“非”。
童蒙:是幼稚蒙昧的人,
刑:是處罰,有糾正的意思。
說:與“脫”同。
桎梏:即刑具,又作拘束解。
巽:同“遜”,是謙遜的意思。
“釋義”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喜。利貞。
《序卦傳》說:“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屯卦的卦形,倒轉過來就成為蒙卦。這種相互對稱的卦形,稱作“相綜”“綜卦”“覆象”或“反卦”,有彼此相反相成的性質,須相互參照。
這一卦,下卦“坎”,象征水,是險;上卦“艮”,是山的形象,有止的作用。所以,蒙卦的卦形,是山下有險,昏蒙的場所。又,下卦是險,上卦是止,意昧著內心恐懼,對外抗拒,象征幼稚愚昧,所以命名為“蒙”。
這一卦,以下卦的“九二”為主體。這一爻,剛爻得中,又與“六五”陰爻相應,具備啟蒙的力量;因而“亨”,可以暢行無阻。
“我”指“九二”,“童蒙”指“六五”。以下說的是占筮,但也可以看作教育的原則。並非我去求蒙昧的幼童,而是蒙昧的幼童來求我教導。啟蒙的工作,原則上必須動機純正,堅持到底;所以“貞”才有利。
《象》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誌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象傳》說:蒙卦的形象,是山下有險,因為危險,停止不前,所以蒙昧不明。
蒙卦所以說的亨通,是由於行動契合時機,而且把握不偏激的中庸原則;所以能夠暢行無阻。
不是我去求蒙昧的幼童,而是蒙昧的幼童前來求教於我;是由於誌同道合,彼此感應。初次來求教,告訴他,是由於他心存剛毅,符合中庸的道理。再三前來,就成為冒犯,冒犯就不再告訴他,是因為他蒙昧,而且也冒犯了他自己當初求教的初衷。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初六”是陰爻,又在開始最下方的位置,是最幼稚蒙昧的時期。所以,必須“發蒙”,啟發蒙昧。啟蒙,開始要像使用刑罰糾正罪惡,這是有利的。然而,刑罰的作用,隻在利用刑具告誡,期望刑期無刑,脫去刑具。如果一味嚴刑重罰,超出限度,反而引起反抗,招來羞辱。
《象傳》說:利用刑罰來糾正過失,是有利的;但這是指啟蒙的最初階段,首先要端正法則,法比罰重要。這一爻,說明教育開始應當嚴厲,但不可過當,並應當先訂立規範。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柔節也。
“九二”是下卦惟一的陽爻,亦即惟一剛健的力量,是下卦的主體,負有統率其他各陰爻的使命,與啟蒙的責任。但由於教導的對象眾多,資質不同,不能強求一致,應當包容。“九二”雖然剛健,但在下卦的“中”位,性格中庸,能夠包容,所以吉祥。
《象傳》說:兒子所以能夠負起家庭的責任,是由於“九二”能夠與“三”“四”“五”的陰爻接近,並且包容的緣故。這一爻,說明教育應當包容,有教無類。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六三”,陰爻陽位不正,離開“二”也不中,雖然與“上九”的陽爻相應,但卻緊接在“九二”之上。既向往“上九”,又舍不得“九二”,因而失去主張。以女人比擬,見到剛健有財勢的“金夫”,就忘了自己,失去主張,娶這樣的妻子,當然不會有好結果。
《象傳》說:不可以娶這樣的妻子,因為以後不會順利。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六四”是陰爻,可以相成的“初六”,“九二”又遠,得不到援助,因而,蒙昧困頓,十分懊惱。
《象傳》中的“實”,指“九二”。陽爻的性質,積極、充實;陰爻的性質,消極、容忍,因而陽實陰虛。“六四”所以會蒙昧困頓,是由於脫離現實,以致孤立無援。這一爻強調教育不可脫離現實,好高騖遠。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六五”雖然也是陰爻,但得中,高居“五”的尊位,上方有陽剛的“上九”相比,下方又與陽剛的“九二”相應,是上下都有應援的形象。所以,是在待變、將變、適變的階段,一旦變成陽爻,上卦就成為巽,象征風,全卦成為風水,風調雨順,必須大吉大利。所以說:“六五”雖然幼稚蒙昧,但虛心,能夠接受教導,因而吉祥。
《象傳》說:童蒙所以吉祥,是由於順應“巽”。“巽”是謙虛的意思,兼指上卦可能變成巽卦。這一爻,強調教學都應當謙虛。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上九”陽剛,又在最高的位置,以啟蒙的態度來說,過於剛強;所以說“擊蒙”,攻擊蒙昧的意思。然而,攻擊對啟蒙雖然嫌過度,但對防止外來邪惡的誘惑,卻有利。
《象傳》說:以剛強的態度,防止外來的邪惡,對教導與被教導的人都有利。又以卦象來明,最上層有剛強的“上九”對外,內部又有剛強的“九二”鞏固,上下相互應援,所以說“順”。
這一爻,說明陽剛的效用,隻宜對外,不宜對內。
“總結”
蒙卦,闡述的是人處在夢寐狀態下,如何啟發民智的問題。卦中談到了引導的問題,由此可見,《周易》的教育問題上的先見性和科學性。教育話題是個常談常新的問題之一。即便在現當代,我們也仍然無法回避這個話題。在很長時間階段中,人們錯誤的認為,教育一定要嚴厲,甚至是不擇手段。也就是所謂的,“不打不成才”。然而,當我們仔細研讀蒙卦之後,便會發現,這是一種錯誤,卦中說的很明白,隻有善於引導,才是教育之正確法則。中國在建國之後,便開始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並鮮明的提出了,教育乃百年之大計。因為,我們知道,隻有教育工作做好了,才能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換句話說,二十一世紀,國家之間競爭的是綜合國力,但是,關鍵的是科學技術;人與人之間競爭的是能力,關鍵是智慧,然而,把這一切匯總在一起,則是--教育!
教育立國,國之根本
日本是一個人口稠密,物資匱乏的國家。但是,就這樣一個先天不足的國家,卻在受到二戰炮火的洗禮之後,一躍成為亞洲最具實力的國家之一。這其中的道理,不能不讓人陷入深沉的思考。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國家的興盛,其中的原因必定都是多樣化的。但是,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重視教育。正如原日本文部大臣荒木萬壽夫所說的那樣:“明治至今,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特別是戰後經濟發展的速度驚人,為世界所注視,造成次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可歸結為教育的普及與發達。”日本著名經濟學家大來佐武郎也說:“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是建立現代化經濟的第一要素,必須造就大量有知識有能力的人才,這是發展經濟的重要基礎和保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國民進一步認識到“要使日本複興,除教育別無它途”。因此,日本在近代教育發展的基礎上又開始努力發展現代教育。1947年3月,日本頒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學校教育法》兩個法令。這次改革有兩個重要內容:其一是在教育中廣泛推行了非軍國主義教育,使教育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其二是實行了普及9年義務教育,使廣大人民群眾得到了一個廣泛深入受教育的機會。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日本也進一步擴充和發展了各種教育事業。先從學前教育抓起,注重嬰幼兒教育。為了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通過廣播講座等舉辦“母親班”、“雙親班”,以增強父母對教育子女意義的認識和提高教育藝術,讓父母成為合格的嬰幼兒教育者。
其次,日本還改變了教育的方向和重點。在二戰期間,日本的教育重點在軍工方麵,二戰之後,日本更加側重生產應用學科的教育。另外,日本還開展技能教育、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方式。
其實,我們從日本的發展曆史上,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日本至始至終,都是非常重視教育的民族。早在隋唐時期,日本就多次派留學生到中國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又提出了“文明開化”的口號。而所謂的“文明開化”指的就是全麵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技術和知識,以保障日本的獨立富強,免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
日本對教育的重視,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幾乎無法達到了。他們不僅重視教育,同時還重視在全世界挖掘人才。台灣著名學者餘世維,在一次講座中,提到了他女兒親身經曆的故事。他說,他女兒在英國完成博士學業的時候,由英國政府為所有博士生舉辦了一次盛大的晚會。在晚會中,日本使者曾友好地向她發出邀請,請她到日本去工作。然而,於會的其他國家代表,卻沒有一個做出這樣的動作。
所以,當我們今天看到日本騰飛了,看到日本從戰敗的廢墟中,頑強地活過來了,而且,還活得極為瀟灑的時候,請不必為此而驚訝。因為,他們堅信著一個永恒不變的法則,那就是--教育乃立國之本。
除了日本之外,二戰中戰敗的還有德國。可以說,德國戰敗後的實際情況是非常慘的。而且,為了有效打擊德國納粹分子的死灰複燃,戰勝國還對其分而治之。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也是憑借著教育的力量,慢慢地重新站立了起來,發展成為世界五強之一。
3.訟卦
--爭強生訟,和氣免災
“原文”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於淵也。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有小言,其辯明也。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象曰:不克訟,歸而逋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九四:不克訟,複即命渝,安貞,吉。
象曰:複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九五:訟元吉。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字詞義”
逋:是逃亡的意思。
眚:是眼睛生翳,散光,看物產生虛幻的光暈;太陽的光暈,稱作日眚,也有災禍的意思。
竄:是匿藏的意思。
掇:是自取的意思。
食:相當於食邑的食,古代做官的人,以分卦采邑的稅收生活,而且世襲。“舊德”指先祖的遺德。“食舊德”是說前往先祖遺德所得到的領地去就食。
即:是就的意思。
渝:是改變的意思。
錫:與“賜”同。
鞶(pan)帶:是古時依身份賞賜的腰帶。
褫(chi):是剝奪的意思。
“釋義”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這一卦的形象,與需卦正相反、相互是“綜卦”,一方是等,一方是爭,爻互為用。“訟”是爭論,當然也包含訴訟在內。
《序卦傳》說:“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飲食難免發生爭執,所以,將訟卦放在需卦之後。訟卦的上卦“乾”,剛健;下卦“坎”,險陷。一方剛強,一方陰險,必然爭訟。以個人比擬,內卦即內心陰險,外卦即外表有才幹,也容易與人爭訟。因而,以“訟”為卦名。
“九二”陽爻,在中位,象征信實;但與上卦的“九五”,同為陽天,不能相應,以致誠信受到阻礙。又,訟卦是由遁卦變化而來,亦即通卦的“九三”,降到“二”占據中位,成為訟卦,所以,要中庸,在心中警惕,才會吉祥。
另外,“上九”是在重疊三個陽爻的最上層,過於剛強,逞強爭訟,以求達到目的,所以,最後是凶。
“大人”指“九五”,陽爻在上卦中央,又是尊位;因而剛健中正,居於領導地位。以卦的整體來看,剛強的上卦“乾”,在險陷的下卦“坎”之上,亦即充實卻踏在陷阱上;因而,自以為信實而逞強,則行不通,唯有反省,戒鎮恐懼。把握中庸的原則行動,才會吉祥。如果逞強,最後則是凶,遇到公正的“大人”裁判,會有利;但要像“涉大川”一般逞強冒險,則不利。
《象》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於淵也。
《象傳》說:訟卦的上卦“乾”是剛,下卦“坎”是險,亦即內心的“坎”是險,外表的“乾”是健,因而成為爭訟的卦象。
訟卦來自遁卦,稱作“變卦”。上麵的爻下降,稱作“來”下麵的爻上升,稱作“往”。遁卦“三”位的剛爻,“來”到中位的“二”,成為訟卦,所以,心中的信實,會有變化,必須警惕才會吉祥。
“利見大人”,是要崇尚中正。“不利沙大川”,因為會墜入深淵。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象傳》說:訟卦的上卦“乾”是天,下卦“坎”是水,天在上,水在下,行動的方向不同,所以造成爭訟。因而,君子處理事物,在開始就應當慎重思考籌謀,以防止爭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初六”陰爻陽位不正,又在最下方,因而柔弱。雖然與上卦的“九四”,陰陽相應,但中間有“九二”阻礙,力量薄弱;所以,無力排解爭論。但“九四”陽剛,始終有呼應的傾向;因而,隻要不將爭訟拖得太久,雖然會小有責難,最後還會吉祥。
《象傳》說:爭訟本來就不可以拖延。雖然稍為有不滿的責難,一經說明,就可以了解。這一爻,告誡爭訟不可拖延過久,應當以解釋求得化解。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象》曰:不克訟,歸而逋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九二”陽剛,在下卦險的中央。本來就喜歡爭訟。又與“九五”同是陽爻,不能相應,當然發生爭訟。但“九五”陽爻陽位,又在上卦中央的尊位,至剛、至中、至正;而“九二”雖然陽剛,卻在陰位,不正位置又低,爭訟必然失敗,隻好逃亡隱藏。
逃亡到村民隻有三百戶不顯眼的小村中,謹守本分,就不會有災禍,否則,逃亡到顯著的大城鎮,必定會被敵人追討,難以逃脫。
《象傳》說:爭訟無法獲勝,逃亡是為了躲藏。但下卦坎是穴,“九二”,躲藏在中央的穴中,自我約束,就可以避免災害。地位在下的“九二”,要與高高在上的“九五”爭訟,這是自己惹的禍。這一爻,強調不可逞強爭訟,應當退讓深自反省。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象》曰:“食歸德”,從上“吉”也。
“六三”陰柔,無力與人爭訟,因而,隱忍前往先祖遺留的領地,堅守純正,自勵自勉,才能度過艱難,最後得到吉祥。或者也有從政的可能,但不會有成就。
《象傳》說:處逆境時,追隨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有利,自己行動不會成功。這一天,解說應當知足,不可逞強爭勝,隱忍自勵,才是上策。
九四:不克訟,複即命,渝安貞,吉。
《象》曰:“複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九四”雖然陽剛,但在上卦的陽位,不得中;陽爻陰位又不正,爭訟不會得勝。不過,正因為柔,能夠回頭去而痛,改變初衷;順其自然,安於正理,就不會有過失,終於吉祥。這一爻,強調順其自然,安於正理,則心安理得。
九五:訟,元吉。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九五”在至尊的位置,陽剛又至中至正,象征公平、公正。合理的裁判訴訟,因而吉祥。
這一爻,說明裁判訴訟,應以至中至正為根本。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這一爻辭,由“六三”的“或從王事”延伸而來。“上九”陽剛已達極點,可以逞強贏得論訟,但也不會持久。或者會賞賜“鞶)帶”,但在一天之間,就被剝奪了三次。《象傳》說:以爭訟得到賞賜的服飾,也不足以使人尊敬。這一爻,告誡以爭訟達到目的,也不足以持久,而且不會受人尊敬,雖勝亦可恥。
“總結”
中國是尚禮的國家,除非是麵對不得已的問題時,才會撕破臉皮,對簿公堂。但是,如果我們能在事前,冷靜思考,防患於未然,那麽,又何須發生訴訟之事呢?該卦雖然象征著爭訟,但是,這絕不是該卦的根本目的,反而是要告誡世人,以此為鑒,中道和諧,爭取避免訴訟之事的發生。當然,如果避無可避的情況下,我們也隻能借助訴訟的威嚴了。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是衷心地希望,大家都能以和為貴,不要逞一時之強,留下一生之悔恨。
爭強生訟,和氣免災
春秋戰國時期,齊景公帳下有三名勇士,分別為: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人人武藝高強,勇氣蓋世,為國家立下了赫赫功勞。這三人意氣相投,於是就結為異姓兄弟,彼此互壯聲勢。由於自恃武藝高,功勞大,他們非常驕橫,不把別的官員放在眼裏,甚至對晏子也不夠尊敬。
晏子見此,心懷憂慮。心想:這些莽夫如果勢力越來越大可不是好事啊,他們行為率性,毫不講究禮儀倫法,萬一將來闖出禍患就不好了。於是,晏子就把想法告訴了齊景公。當時,齊景公聽罷,覺得很有道理。但是,這三人可不比一般人,他們個個生得力大無窮,要想取他們的項上人頭,絕非一件易事。晏子看穿了齊景公的心思,就笑答:“老臣自有妙計。”說罷,就出去安排了。
幾日之後,正值中秋佳節。晏子準備充分之後,由齊景公宣來三位猛將,說要賞賜他們。
三人聽說國君有賞,當然興衝衝地前來。到了殿前,卻看見案上有一個華麗的金盤,盤子裏是兩個嬌豔欲滴的大桃子,一陣芬香撲鼻而來。三個勇士頓時流下了口水。晏子不慌不忙地對他們說:“三位都是國家棟梁、鋼鐵衛士。這宮廷後院新引進了一棵優良桃樹,國君要請你們品嚐這一次結的桃子。可是現在熟透的隻有兩個,就請將軍們根據自己的功勞來分這兩個桃子吧。”晏子露出一副很為難的樣子。
三將中,公孫接是個急性子,搶先發言了:“想當年我曾在密林捕殺野豬,也曾在山中搏殺猛虎,密林的樹木和山間的風聲都銘記著我的勇猛,我還得不到一個桃子嗎?”
說完他上前大大方方取了一個桃子。
田開疆也不甘示弱,第二個表白:“真的勇士,能夠擊潰來犯的強敵。我老田曾兩次領兵作戰,在紛飛的戰火中擊敗敵軍,捍衛齊國的尊嚴,守護齊國的人民,這樣子還不配享受一個桃子嗎?”他自信地上前取過第二個桃子。
古冶子因為不好意思太爭先,客氣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沒了,怒火頓時燃燒他的臉龐,“你們殺過虎,殺過人,夠勇猛了。可是要知道俺當年守護國君渡黃河,途中河水裏突然冒出一條蛟龍,一口咬住國君的馬車,拖入河水中,別人都嚇蒙了,唯獨我為了讓國君安心,躍入水中,與這個蛟龍纏鬥。為了追殺它,我遊出數裏之遙,一番激戰結果了它的性命。最後我浮出水麵,一手握著割下來的蛟龍頭,一手拉著國君的坐騎,當時大船上的人都嚇呆了,沒人以為我會活著回來。像我這樣,是勇敢不如你們,還是功勞不如你們呢?可是桃子卻沒了!”
公孫二人聽罷,不由得滿臉羞愧,於是立刻拔劍自刎了。古冶子看到地上的兩具屍體,大驚之餘,也開始痛悔:“我們本是朋友,可是一會的功夫,他們死了,我還活著,這就是不仁;我用話語來吹捧自己,羞辱朋友,這是無義;覺得自己做了錯事,感到悔恨,卻又不敢去死,這是無勇。我這樣一個三無的人,還有臉麵活在世上嗎?”於是他也自刎而死。這個故事,不僅表現了晏子的機智,更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莫爭強,爭強其禍端;求和氣,和氣免災殃。
4.同人卦
--誌同道合,足以謀事
“原文”
同人: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誌。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六二:同人於宗,吝。
象曰:同人於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於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九五: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於郊,無悔。
象曰:同人於郊,誌未得也。
“字詞義”
同:是會同、和同;同人:指的就是誌同道合之人。
宗:是宗族的意思。
戎:是軍隊的意思。
莽:是草叢的意思。
墉:是高牆的意思。
號啕:是哭叫的意思。
大師:是大軍的意思。
“釋義”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序卦傳》,說:“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同人”的下卦“離”,象征火;上卦“乾”代表天。火光明,向上升,與天相同;所以是“同人”的形象。又“六二”中正,與“九五”相應,也是“同人”的形象。由另一角度看,這一卦隻有一個陰爻,其餘五個陽爻與他結合;也有“同人”的含義。《禮記禮運篇》中所說的,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正是這一卦的理想境界。
又,外卦“乾”,剛健,不懈的前進,所以用有利於涉大比擬;內卦“離”是明;意味著內心光明,外向剛健的性格。加以“六二”中正,與“九五”的適應性,這些都是純潔正宜的德行。所以,占斷是人人調和,意誌溝通,能夠冒險犯難,符合君子的原則,無往不利。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惟君子為能通天下之誌。
這一卦,“六二”柔順中正,與上卦剛毅中正的“九五”相應;所以稱作“同人”。眾人在曠野中,和諧的聚集斯以亨通。可以涉越大川,是由於上卦“乾”的剛健前進,能夠超越險阻,促成大同。下卦“離”是火,象征光明,上卦“乾”剛健。“六二”與“九五”中正,相互呼應,這正是君子的正道。唯有君子的作為,才能溝通天下的意誌,促成世界大同。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於以類族辨物。
上卦“乾”是天,下卦“離”是火。火向上燃燒,光明,與天的性質相同,形成“同人”的形象。君子應當效法這一精神,以同類聚集成族的大同精神,去辨別萬物的差異;亦即在事物的處理上,重視大同,不可計較小異。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初九”是“同人”開始的一爻,剛毅,在下方的位置,與“九四”同性相斥,不相應;但也象征中間沒有私情存在,與人交往的公正與廣闊;所以說,是在門外與人交往。雖然沒有到達“卦辭”中的“野”,那樣的大同程度,但已超越在一門之內的狹隘的近親關係。像這樣交往廣闊,當然不會有過失。這一爻,說明人首先應打破門戶的成見。
六二:同人於宗,吝。
《象》曰:“同人於宗”,“吝”道也。
“六二”中正,與“九五”陰陽相應,通常是吉的象征;但這一卦,是在闡揚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相應反而成為不利的關係。因而不相宜;用隻在宗族中交往的現象來比擬。這種宗族和同的態度,雖然不能說錯,但也不讚揚。這一爻,說明應進一步打破宗族觀念。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於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這一卦,隻有一個陰爻,其他的陽爻,都要與他和同;因而,“九三”也不例外。但“九三”陽爻陽位,不在中位,性情暴躁,過於剛強,與“上九”又同性相斥,就想與下方接近的“六二”交往。可是,“六二”與“九五”關係密切,奪走“六二”,“九五”必定加以攻擊,何況“九五”強大,正麵作戰,難有勝算。於是,在草叢中設置伏兵,並登高觀察形勢。但這樣畏首畏尾,恐怕三年也不能出兵,最後隻有不了了之。這一爻,說明和同是道義的結合,足以使不義畏懼。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九四”也剛強,不中不正,與“九三”同樣的暴躁,又與“初九”不相應,也想與“六”的陰爻親近,卻被“九三”像牆一般隔開;於是,“九四”就登牆攻擊。不過,“九四”陽爻陰位,雖然暴躁,還有自知之明,省悟自己的行為不正當,沒有必勝的把握,終止放棄攻擊。所以,占斷仍然吉祥。
《象傳》解釋:“九四”所以沒有進攻,並非力量不及,而是與道義不合,經過內心的掙紮,終於又回到正道,所以吉祥。這一爻,說明和同代表正義,必然可使邪惡屈服。
九五: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九五”剛健中正,在尊位,又與柔和中正的陰爻“六二”相應,當然“九五”與“六二”和同。但“九三”,與“九四”或者埋伏,或者越牆,在中間阻擾,因而無法結合。然而,和同是以道義為基礎,不容易破壞,最後仍然和同。所以用開始哭泣,最後歡笑來比擬。
不過,“六二”柔弱,“九三”、“九四”剛強,“九五”必須用大軍擊敗強敵,才能夠與“六二”相遇。
《象傳》解釋:先哭泣,由於本身中正,悲憤正義不能伸張。大軍相遇,是說正義必須克服邪惡。這一爻,說明和同仍須排除障礙,必要時不惜用強,先苦而後能甘。
上九:同人於郊,無悔。
《象》曰:“同人於郊”,誌未得也。
“上九”在這一卦的最外麵,裏麵沒有呼應,光人與他和同,所以說在郊外。“郊”雖然比“卦辭”的“野”,接近城市,但仍笆偏僻,想與人和同,也缺乏對象。不過,“卦辭”的“野”是指廣大公平無私,但這裏的“郊”,則是沒有和同的人的意思。像這樣孤獨,應當不吉祥;然而,“上九”遠離人群,是因為不願同流合汙,早已覺悟,所以不會懊悔。
《象傳》說:這是不得誌。像這種孤獨清高的人物也許不懊悔,但在別人看來,並不能說是真正得誌。這一爻,說明和同應本積極的態度,但也並非同流合汙。
“總結”
同人卦,闡釋的是和同的原則。所以我們在社會活動中,最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協作,人隻有凝聚團結,統一和諧,才能戰勝困難達到共同目的。但是,與自己合作的人,一定是誌同道合之人,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而,大大加速了成功的步伐。
誌同道合,足以謀事
王猛是中國曆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曾在桓溫大營中,捫虱談天下,其非凡的才能,可謂是嶄露頭角。但是,桓溫胸無大誌,並沒有重用王猛。直到王猛遇見苻堅,才開始真正改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
苻堅與王猛一見如故,談及興廢大事,句句投機,苻堅覺得就像劉備當年遇到諸葛亮似的,如魚得水。於是,王猛留在苻堅身邊,為他出謀劃策。晉升平元年(357年),苻堅自立為大秦天王,改元永興,以王猛為中書侍郎,職掌軍國機密。
當時,始平縣是京師的西北門戶,地位極為重要。但長期以來,那裏豪強橫行,劫盜充斥,百姓叫苦連天。於是,苻堅派王猛擔任始平縣令。王猛下車伊始,便明法嚴刑,禁暴鋤奸,雷厲風行。有個樹大根深的奸吏,作惡多端,王猛把他當眾鞭死。奸吏的狐群狗黨起哄上告,上司逮捕了王猛,押送到長安。
苻堅聞訊,親自責問王猛:“為政之體,德化為先。你蒞任不久就殺掉那麽多人,多麽殘酷啊!”王猛平靜地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的道理:治安定之國可以用禮,理混亂之邦必須用法。陛下不以臣為無能,讓臣擔任難治之地的長官,臣一心一意要為明君鏟除凶暴奸猾之徒。才殺掉一個奸賊,還有成千上萬的家夥尚未伏法。如果陛下因我不能除盡殘暴、肅清枉法者而要懲罰我,臣豈敢不甘受嚴懲以謝辜負陛下之罪?但就現在的情況而論,加給我‘為政殘酷’的罪名而要懲罰,臣實在不敢接受。”
苻堅聽罷,向在場的文武大臣說:“王景略可真是管仲、子產一類人物呀!”於是,不但沒有治他的罪,反而嘉獎提升了他為尚書左丞。
由於他執法不阿,精明強幹,在三十六歲那年,接連升了五次官,直做到尚書左仆射(亦為宰相之一)、輔國將軍、司隸校尉等,“權傾內外”。那些皇親國舅和元老舊臣無不妒火中燒,恨得咬牙切齒。氐族豪帥出身的姑臧侯樊世依仗自己幫助苻健打天下的汗馬功勞,最先跳了出來,當眾侮辱王猛說:“我們曾與先帝共興大業,卻不得參與機密。你無汗馬之勞,憑什麽專管大事?這不是我們種莊稼而你白揀糧食嗎!”王猛冷笑道:“不光是你種我收,還要時你做好飯端給我吃呢!”樊世肺都氣炸了,跺著腳咆哮:“姓王的,遲早必叫你頭懸長安城門,否則我不活在人世!”苻堅得知此事,果斷地說:“必須殺此老氐,然後群臣方能整肅。”後來樊世進宮言事,當場與王猛發生爭論,他撒起野來,竟揮動老拳擊向王猛,被左右拉住。他又破口大罵,穢言不堪入耳。苻堅大怒,立命將其斬首。其後,反對派對王猛由公開攻擊轉為暗中讒害。朝官仇騰、席寶利用職務之便,屢屢毀謗王猛。苻堅即將二人趕出朝堂。對飛長流短的氐族大小官員,苻堅甚至當堂鞭打腳踢。於是,那班人害怕,再也不敢胡說八道了。
後來,王猛又開展了一係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前秦成為諸國中最有生氣的國家,因而敢於與群雄角逐,並且愈戰愈強,十年之間便統一了北方。
苻堅曾懷著感激的心情對王猛說:“您日夜操勞,憂勤萬機,我好像周文王得到了薑太公似的,可以優哉遊哉享清福啦!”
王猛回答說:“沒想到陛下對臣評價如此之高,臣哪裏配得上比擬古人。”苻堅說:“據我看來,薑太公豈能比您強啊。”他經常囑咐太子等皇家子弟說:“你們敬事王公,要像奉事我一樣!”就這樣,王猛君臣之間,保持著一種良好的合作關係,直到去世。
5.鼎卦
--親賢興旺,親佞政敗
“原文”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元亨。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
象曰:鼎顛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實,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終無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義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
象曰:鼎黃耳,中以為實也。
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
象曰:玉鉉在上,剛柔節也。
“字詞義”
鼎:象征除舊鼎新的意思。
鼎顛趾:鼎的足被顛翻了。
利出否:利於倒出鼎中原有的腐臭的食物。
疾:古通“嫉”。此句的意思是,遭到了我仇輩的嫉恨。
不我能即:意思是不能把我怎麽樣。
雉(zhi):是野雞的意思;膏:是肥美的意思。此句指肥美的野雞肉不能食用。
方:是正在;正當的意思;虧:是毀壞,如《詩魯頌閟宮》的“不虧不崩”;方雨虧:意思是說野雞肉正在被雨黴壞。
餗(su):是食物的意思。
渥(wo),是沾濕的意思。此句指倒出的食物弄髒了鼎身。
金鉉(xuan):鉉,是舉鼎的器具。狀如鉤,銅製。使用時,以之提鼎兩耳。或謂木棍亦稱鉉,是金製成的舉鼎器。
玉鉉:是用玉製成的舉鼎器。
“釋義”
鼎,元吉亨。
鼎卦的卦形,與革卦完全相反,彼此是“綜卦”,革是去舊,目的是更新,相反相成。
《序卦傳》說:“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鼎”是煮食物的器具,一切生硬的物,經過鼎煮熟,都會變軟,有更新的作用。又,鼎卦的卦形,也像鼎,“初爻”像鼎的腳,“五爻”像鼎的耳。另外,下卦“巽”是木,上卦“離”是火,也象征燃木煮物的鼎。這一卦,來自巽卦。巽卦的“六四”與“九五”交換,成為鼎卦,是柔爻上升到“五”位,與下卦的“九二”相應,成為良好的卦形,所以大有亨通,象征賢士會被君王賞識,達到願望。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元亨”。
鼎卦,是卦的形狀象鼎。下卦“巽”是木、人,上卦“離”是火,木放入火內烹飪,所以是鼎。聖王用鼎烹飪,以祭祀天帝;大量烹飪食物,以供養聖人、賢人。又,內卦“巽”是順,外卦“離”是目、明,“六五”相當於鼎的耳目,象征內心順從,耳目聰明。鼎卦來自巽卦。“六四”柔爻升進到“五”,占有中位。又與下卦的“九二”相應,成為良好的卦形,所以大有亨通。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這一卦,上卦是火,下卦是木,木上麵有火,下卦是木,木上麵有火,是烹飪的形象,稱作鼎。鼎的形狀,端正穩重,君子應當效法這一精神,以端正穩重的態度,凝聚完成天賦予的使命。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
《象》曰:鼎顛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初六”在鼎卦的最下位,相當於鼎的腳,“初六”與上卦的“九四”相應,以致鼎腳向上,因而翻倒。本來不應當是好現象,但“初六”是卦的開始,鼎還沒有開始煮食物,鼎翻倒,先將鼎中殘留的渣滓汙物倒出,反而有利。譬如討妾,會引起家庭糾紛,本來不是好事,但如果討妾生了兒子,有了後嗣,又另當另論。所以,不會有災難。
《象傳》說:鼎顛倒,反而有利於汙物倒出,以去舊布新,追隨上卦“九四”的貴人,並不違背常理。這一爻,說明養賢是為了儲備人才,以除舊布新。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實”,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終無尤也。
“九二”陽爻,有充實的含義,又在下卦的中位,是鼎中裝滿食物的象征。“仇”指“初六”,陰陽本來應當相互吸引,但“初六”陰爻陽位不正、所以說染有疾病;“九二”懼怕傳染,因而仇視。而且,“九二”剛毅中正,“初六”是小人,也不應接近。
《象傳》說:鼎中充實,是說本身有才能,但對進行的方向,仍然要謹慎。自己的仇人有惡疾,隻要堅守正道,就不會被感染,最後不會有怨尤。這一爻,說明養賢,應排斥小人。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義也。
“九三”相當於鼎的腹部,陽爻充實,如同鼎中裝滿食物,但剛爻剛位,又離開中位,過於剛強,與相當於鼎耳的“六五”,並不相應,就像鼎失去了耳,所以用革字;因為“九三”在上下卦的交接處,也有正當變革時刻的含義。鼎沒有耳,拿起來不方便,所以行動阻塞,象征人才沒有出路。“雉”是山雞,脂肪的味道最美,古時有用臘山雞作陪鼎,亦即副菜的禮節。上卦“離”是鳥,所以用雉比喻。吃不用山雞做的美肴,是說得不到君王“六五”的爵祿。雖然遭遇如此,但“九三”得正,隻要堅守正道,將來會與“六五”的君王,肝膽相照,有發揮抱負的一天。“九三”是陽爻,“六五”是陰爻,陰陽相和成為雨,可使上卦“離”的火虧損,預料中的後悔,可以消除,最後仍然吉祥。《象傳》說:由於“九三”與“六五”不相應,以致失去被此了解的正當途徑。這一爻,說明賢能不被重用時,就堅守正道,終有出頭的時日。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九四”與下卦的“初六”相應,但“初六”是陰柔的小人。“九四”將重要的工作,交給“初六”,必然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就像折斷鼎足,打翻了王公的美食,弄成濕淋淋。《係辭傳》引用這一“爻辭”說:“才能薄弱,而地位尊貴,欠缺智慧,而圖謀大事,能力不足,而職責重大,就很少不會有災祝了。”亦即當才能不足以擔當大任時,必然凶險。《象傳》說:這不是信任與否,而是才能是否足以勝任的問題。這一爻,說明應知人善用,小人不可以擔當重任。
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
《象》曰:“鼎黃耳”,中以為實也。
由卦形看,“六五”相當於鼎耳。“黃”是中色,“五”在上卦的中位,所以說黃金的耳。“金鉉”,是堅固的金屬的環,指“九二”。“六五”陰爻,本身中虛,與“九二”剛爻相應,“九二”前來會合,就相當於有了黃金耳,堅固的環的鼎。在這樣有利的條件下,隻要堅守正道,當然有利。
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
象曰:玉鉉在上,剛柔節也。
“上九”爻辭的“鼎玉鉉,大吉,無不利”,是說鼎又重新配上了玉製的舉鼎器,這樣將意味著很大的吉祥,也意味著無不順利或無不適宜。
“總結”
古時以鼎烹食,鼎中食物供養聖賢,鼎的形狀端莊穩重。該卦告訴我們說,國家要想穩固發展,就要招賢納士,網絡天下英才。同樣的道理,個人要發達,也要不斷積聚知識、財富、更新觀念和善於用人。同時還要堅守正道,排除小人,這樣才能保證事業上的成功。
親賢興旺,親佞政敗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古往今來,關於重用賢良之臣,定國安邦的故事,不計其數。例如:周文王重用薑子牙;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唐太宗以魏征為鑒等等,皆是如此。下麵,我們就來講述一個親小人而誤國的故事:
公元前523年,楚平王派遣費無忌前往秦國,為太子建迎娶秦哀公的妹妹孟嬴。費無忌的迎親隊伍回國之後,並沒有直接把孟嬴接到宮中,而是把孟贏等人安排在一個地方住下,等待擇日舉行盛大婚慶儀式,然後連夜向楚平王複命。
費無忌見到楚平王之後,第一句話,就是把秦女孟贏仔仔細細地誇了一番。費無忌說道:“早就聽說秦國盛產美女,這一次真的讓我深信不疑了。秦國大地美女如雲,而您這位未來的兒媳婦,是漂亮中的漂亮,簡直漂亮得一塌糊塗。”一聽未來的兒媳婦漂亮,楚平王立刻兩眼放光地問道:“果真如你所言,難道寡人後宮三千佳麗竟無一人媲美?”
費無忌感歎地說道:“在沒有看到秦女之前,大王後宮粉黛堪稱天香國色。可是,當我見到秦女之後才發現那些所謂的佳麗,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
費無忌的這番話,調足了楚平王的胃口,他不再說話,而是來回在房中度步。這時候,他突然感覺到,如果讓這麽美麗的女子嫁給自己的兒子,實在有些太可惜了,不如留著自己享用。可是,自己畢竟是一國之君,是太子的父親,換句話說,也就是未過門的秦女的公爹。萬一此事敗露的話,肯定會遭人恥笑。所以,他想到這裏,反而猶豫不決了。
費無忌則煽風點火地感歎道:“人生若能得此秦女,夫複何求啊!”
楚平王明白了他的心思,便試探地問道:“現在秦女何在?”
費無忌回答說:“在距離王宮不遠的驛站休息。”接著,他又說道:“大王,是不是可以把秦女接到你的寢宮呢?”
楚平王故意掩飾了一下說:“這個,總不太好吧?”
費無忌則回答說:“請大王放心,一切都已準備就緒,隻待大王應允。再說了,這沒什麽不好,天下事大王的,兒子是大王的,兒媳婦也可以是大王您的了。至於太子的婚事和秦國那邊都好辦,也都好交代,讓孟贏帶來的丫環嫁給太子,把孟贏留在您身邊,一切就萬事大吉了。”
平王聽了,心情頓時舒暢,自我解釋說:“對啊!對啊!愛卿所言甚是,那秦女孟贏是秦哀公的妹妹,如果真的嫁給太子,輩分上也不合適,秦國一旦介意,會說咱們降低了人家的輩分,說不定會產生誤解。你想的很周到,抓緊去辦吧,但是,一定要注意保密,且不可走漏風聲,否則拿你是問。”就這樣,在奸臣費無忌的慫恿下,一場金頂轎換成銀頂轎鬧劇出爐了。
雖然,掉包計實施的萬無一失,但是,費無忌終究擔心,有朝一日太子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不會放過自己。想到這裏,費無忌決定先下手為強。
沒多久,費無忌便對楚平王說道:“我們北邊的晉國之所以能稱霸諸侯,關鍵就在於他們靠近中原諸國。我們楚國雖然實力強大,但一直沒能稱霸中原,根子就在於我們地理位置不好。所以要想成就稱霸偉業,必須向北拓展疆土。”
楚平王聽罷,眯起眼睛,問道:“愛卿所言甚是,可是,如此重要的工作,必須要物色個好人選才是。依愛卿所見,我楚國之中,何人可擔當此重任呢?”
費無忌答道:“太子文成武功,乃國人所目睹。依臣之見,太子乃是不二人選。”
楚平王是何等聰明之人,他一聽就知道了費無忌的想法。其實,他自己也一直擔心,將來太子知道了未婚妻被“掉包”的事情,再把他留在身邊不好,不如打發他走得遠遠的,於是,他便下令,太子建北上戍邊。
太子離開王宮之後,費無忌便迅速展開了對太子陷害的部署。他先是挑撥太子和平王的父子關係,令他們產生了巨大隔閡,使他們反目成仇。接著,便誣告太子謀反。
楚平王得知太子要謀反的消息後,便立刻下令抓捕。但是,太子聞訊之後,便倉皇逃脫了。太子逃跑之後,費無忌又在楚平王麵前詆毀忠臣伍奢。於是,楚平王把伍奢抓了。當時,費無忌擔心伍奢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將來會找他報仇,於是再次耍動小心眼,放話說,隻要他們兄弟二人前來,就放過他們的父親--伍奢,不來就馬上殺了他。伍尚和伍子胥明白去了也隻是一同受死,伍尚不忍父親獨自受死,又怕自已報不了仇,被人恥笑,於是前往,陪父親一同赴死。而伍子胥則忍辱負重,逃亡吳國。後在,在吳國的幫助下,攻入楚國。然而,此時的楚平王早已亡故,為了泄恨,伍子胥挖開平王的墳墓,鞭屍三百。而費無忌的屍首下落不明,才免遭了此次劫難。
6.旅卦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原文”
旅:小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