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可能給你們一個關於成功的法則,這世上也沒有什麽一舉成功的不二法門。但我自身的經曆證明了,白手起家取得超乎自己夢想的成就是可能的。
--霍華德舒爾茨
有一天,霍華德舒爾茨夜裏躺在床上思量:要是我有個水晶球能窺見未來,我會怎麽樣呢?不過他迅即拋開了這個念頭。他明白自己的人生仍然漫無目標,隻知道必須設法離開這裏,離開布魯克林。
漸漸長大的舒爾茨與父親之間的衝突總是不斷,他對父親的窮困潦倒和不負責任深感痛苦,他也知道是環境讓父親變得可憐,可他總覺得如果父親敢於嚐試和付出,就不會這麽一事無成。雖然父親讓舒爾茨感到沮喪,但母親總是給他一些積極的力量。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夢充滿生機,所有的人都認為自己有資格可以從中分到一杯羹。舒爾茨的母親反複向孩子們灌輸這種思想,雖然她自己連高中都沒有畢業,但她最大的理想是讓自己的三個孩子都能得到大學教育。舒爾茨的母親是個聰明、有見識、做事有條理的勤勞女人,雖然有時有點兒武斷,但她總是給舒爾茨極大的信心,成為他成長期最主要的榜樣。她經常給孩子們講述名人的成功故事,而且總是和他們說,既然這些人可以成就一番事業,那麽隻要肯傾心傾力做好事情,就一定會成功。她鼓勵舒爾茨挑戰自己,敢於把自己放在有挑戰性的位置,從而學會克服困難。雖然母親一輩子生活困苦,但她渴望自己的孩子獲得成功。母親對孩子們的這種激勵教育在舒爾茨身上非常成功,他從母親那裏得到了極大的鼓舞,讓自己改變命運的決心更加堅定。
作為三個孩子中的老大,舒爾茨意識到自己必須快快長大。他很小就開始打工賺錢。為了不讓母親那麽辛苦,十來歲的時候,舒爾茨就像個小男子漢一樣挑起了家庭的重擔。舒爾茨每天一大早騎著自行車去送報,他在天還蒙蒙亮的時候就穿過了布魯克林的大街小巷,對這裏的每個住戶都非常熟悉;放學後舒爾茨又馬上奔去小快餐店打工,很小的時候他就學會了料理家務,並對廚房了如指掌。他起早貪黑地賺取一些微薄的收入,然而其中有一部分還會被父親搜去買酒喝。舒爾茨對父親身上的酒精氣味是那麽絕望而害怕,隻有喝著母親用廉價咖啡粉衝泡的咖啡時,舒爾茨才從灰色的生活裏嗅出一絲芳香。
當舒爾茨長成一個青澀少年時,開始感受到貧困帶給他的恥辱。他沒有款式時興的衣裝,沒有機會離開家去旅行,沒有去過中國餐館吃飯,也不能隨心所欲地吃自己想吃的任何東西,他每天的一餐一飯都要由錢罐裏的銅板來決定。一年夏天,他興高采烈地參加了戶外露營,到達目的地後,他才發現那是政府組織專門為窮孩子舉辦的活動。他感到非常羞愧,並開始意識到自己就是其中一分子,心中非常氣憤,“貧窮”像一把枷鎖壓得他喘不過氣,他下定決心以後再也不去參加了。
16歲時,舒爾茨進入了卡西納高中。當他進入了高中時代,總算明白了居住在布魯克林卡西納的灣景公房意味著什麽。卡西納高中距離他所居住的廉租房不到一英裏,每天上學放學的路上,都會路過街邊的那些獨立庭院的房子和聯排別墅,這裏和他住的灣景公房有天壤之別。他十分羨慕,但也深知,住在裏麵的人根本看不起他。
高中時期的舒爾茨情竇初開,他有了自己喜歡的女孩子。一次,他約了這個生活在紐約其他地區的女孩出來,不巧遇到了女孩的父親,接受了讓他深感恥辱的盤問。
“你住在哪裏?”
“我和父母還有弟弟妹妹住在布魯克林。”舒爾茨回答道。
“哪兒?你說哪兒?”
“布魯克林卡西納。”
“哪兒?”
“灣景公房區。”
“噢……”
對方的聲音越來越不屑,表情也越來越難看,仿佛已經給舒爾茨貼上了標簽--“灣景公房的窮小子”。舒爾茨感到這將是他和這個女孩的最後一次約會,內心感到無比的憤怒,也感受到自己背負的一種恥辱。他發誓要摘掉這個標簽,要靠自己的努力,終有一天沒有人會看不起他。有好幾年的時間,舒爾茨都不願對別人說起他在布魯克林長大的事情,他不想說話,隻是不想引出這個話題--這並不是什麽有麵子的事,可是不管他在內心中怎麽否認這個事實,早年生活的種種還是在他腦子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此後的日子裏,舒爾茨還在寒冬為皮衣生產商拉拽過動物皮,在炎夏為運動鞋店的蒸汽房處理過紗線。他的一個朋友家裏有間毛皮工坊,高中時代,利用朋友的關係,他開始給這家毛皮工坊打工。每天放學後舒爾茨就坐地鐵從布魯克林到曼哈頓去工作,一路上他已經凍得雙手僵硬,到了工廠還要馬上拉伸那些狐狸皮,最後得到的報酬也是少得可憐的毛皮。雖然不能解決一家人的吃飯問題,但是卻保證了他們可以暖暖和和地度過冬天,而這每一塊毛皮都是舒爾茨在工廠裏瑟瑟發抖賺來的。這是個非常辛苦的活計,在舒爾茨的拇指上留下了厚厚的老繭。
後來,他還在皇後區的一間製衣廠工作過。那裏沒有空調,悶熱難耐,尤其是夏天的時候,製衣廠簡直像一個蒸籠,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他還要在蒸汽房裏熨燙窗簾。舒爾茨經常幹活幹得汗流浹背,汗水把他的衣服濕了又濕,有時他還險些把自己燙傷,有幾次他覺得幾乎要窒息而死。那時的舒爾茨還小,雖然工作非常艱苦,但那是舒爾茨唯一可以做的工作,也隻有做這樣的工作他才能補貼家用,並且為自己的未來攢下些許的錢。暑假的時候,他在一家位於貓山的孟加拉餐館做侍者。某些客人對舒爾茨的粗魯態度讓他感到害怕,客人們總是出言不遜地把舒爾茨呼來喝去,他顛來跑去地盡自己最大努力來討他們歡心,可當客人離開時,留下的小費卻總是少得可憐。作為一個布魯克林的窮孩子,舒爾茨對自己說:如果我以後有錢能到這樣的地方來度假,我要做一個大方的客人,付得起體麵的小費,我要做一個慷慨的人。
貧窮的家境無疑讓舒爾茨改變自己命運的欲望變得異常強烈。他希望有一天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向父親證明自己,向那些曾經給他貼過標簽的人證明自己。當霍華德舒爾茨還是一個少年時,他的夢想就超越了他的生活。他不僅想要賺足夠的錢,不僅要改變命運,還渴望成功,他想建立一家與眾不同的公司,一家給人以尊重和安全感的公司。他目睹了父親的工作環境--父親從來沒能在一個像樣的公司中工作,也目睹生活在布魯克林卡西納的其他勞工的生活--大多數都在依靠體力維持生計,他還經曆了貧困帶了的恥辱。因此,這樣的想法來自於第一手的觀察--做為一個窮小孩他很沒有安全感,這也讓他認識到人們會因此得不到尊重並看不起自己。如果你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或不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而僅僅是一名藍領工人或中低階層的人,就像他父母那樣,周圍的人是不會對你有多少尊重的。那時,他就有強烈的欲望--要接受高等教育,要獲得成功,要贏得尊重,要給更多的人創造值得尊重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