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英國作家開出“最恨書單”

  ◎ 羅 嶼

  當今,我們不時可以聽到一些人對一些受人尊敬的作家和作品的非議。自然,非議的人出於各種不同的動機。有的是嘩眾取寵;有的是出於自己分析;有的……無獨有偶,在英國,最近有好些作家也對一些名著產生了異議,提出了種種看法——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充滿了“歇斯底裏和臆想”,狄更斯的書“怪裏怪氣,故作憂傷”——可以推想,這樣的言論一出,會在英國文學圈引起怎樣的震動。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請多位英國著名作家列出一個“最恨書單”,結果這份書單裏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狄更斯、弗吉尼亞·伍爾芙、DH·勞倫斯等過往大師的作品。另外,多麗絲·萊辛、薩爾曼·拉什迪、伊恩·麥史尤恩等一眾當代名家,也出現在名單內。

  作家們開列“書單”本是尋常事,但長久以來盡是些“最愛”和“最好”。因此,“最恨書單”一出,讓愛書人瞠目。這些英國作家,不僅把最恨的名著逐一數落,還刻薄地總結一句:“看起來著實讓人心煩,有時真恨不得點把火,把它們統統燒掉。”

  《星期日泰晤士報》小說版主編彼得·坎普一馬當先,上來就找到了自己的頭號敵人——十九世紀俄國文學大師陀思妥耶夫斯基,稱“他總是將我擊潰”。陀氏的歇斯底裏、臆想和狂熱搞得他根本無法把《白癡》讀完,“幾乎要弄死我,就像害了一場病。”

  專欄作家西蒙·詹金斯也把矛頭指向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他有次度假時帶了《罪與罰》,結果一怒之下把它丟進了遊泳池。“每一頁都好像算計著,要把你弄得萬念俱灰……我確信,要是周末想去西伯利亞自殺的話,它倒是挺合適。”

  評論家和小說家克裏斯托弗·哈特則選了DH·勞倫斯的《聖馬爾》,不過他認為:“確切地說,是勞倫斯的所有作品。”因為他缺乏幽默感,實在無趣。作家DJ·泰勒也將白眼給了性愛小說大師勞倫斯,說他小時候偷看爺爺珍藏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其中的性描寫逗得我咯咯直笑,未免太做作了。”

  二○○七年有六部作品入選英國《衛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百本書”榜單的狄更斯,這次也被拉進了“黑名單”。劇作家馬克·拉文希爾說,與列夫·托爾斯泰相比,狄更斯“就像在市場裏耍把式的江湖藝人,一副怪裏怪氣、故作憂傷的樣子。”除了《匹克威克外傳》,其他的他都看不進去。

  至於弗吉尼亞·伍爾芙,這個“布魯姆斯伯裏文化圈”裏的核心人物,英國評論界向來說她是“最擅長揭示人物內心意識”的作家。前些年,影評人大衛·鄧比就在《華麗的冒險》一書中寫道:“伍爾芙的世界並非外在、具體的,而是內在、反省的。”

  大衛以小說《海浪》為例:正文全部由人物內心獨白組成,但每章的正文之前都有一篇描述自然景色的抒情散文。“這種結構與布局在西方小說史中絕無僅有,混而不濁、亂中有序。”而正是這本《海浪》,如今卻被小說家斯蒂芬·阿米頓列進了“最恨書單”,原因是“朦朧晦澀,難以卒讀。”而伍爾芙的另一本代表作《奧蘭多》,則被著名評論家約翰·卡利挑中。

  除了過往大師的作品,很多當代名家的小說,這一次也成了批評對象。二○○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獲獎時得到的評價是:“她用懷疑、熱情、構想的力量來審視一個分裂的文明。她的《金色筆記》提供了女性生活的一個胚胎,幾乎是一個臨床案例。”

  英國人向來對諾貝爾文學獎興趣不大,當年奈保爾和品特得獎時,電視新聞幾乎是一閃而過,但去年萊辛得獎,英國媒體的反響卻超乎尋常的熱烈,盛讚她是“當今英國在世最偉大的作家”、“人類關係的考古學家”。可這次,老祖母也未能幸免。《星期日泰晤士報》文學主編蘇珊娜·赫伯特認為,萊辛的《金色筆記》實在過長,而且寫得太自閉了。

  伊恩·麥克尤恩,這個英國文壇當紅作家,這一次憑借著小說《贖罪》登上了“最恨”榜。文化編輯海倫·霍金斯認為,《贖罪》的開放性結構讓她很難受,因為作者讓她“弱弱的腦袋”自己來決定故事的結局,而伊恩他老人家卻放棄了作為小說家的關鍵職責,辜負了讀者對他的信任。

  有趣的是,據英國《衛報》統計,《贖罪》自去年秋天開始雄霸英國圖書排行榜冠軍,一直到今年初春都沒有挪一下P股。在英國地鐵上,到處都可以看到捧著麥克尤恩小說的讀者,幾乎人手一冊,有人戲稱他的書就像地鐵通票。

  頭牌暢銷推理小說家伊恩·蘭金挑出的“最恨書”是美國著名作家諾曼·梅勒的《古夜》,“上大學時因為主修美國文學,便硬著頭皮看到六百頁,最終被書裏的法老和變態性事弄得作嘔。”伊恩在他的評選理由上寫道:“《古夜》給我上了一課,那便是:讀不進經典也沒什麽可丟人。”

  除此之外,伊恩還把薩爾曼·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拉進榜單,“我好幾次讀它,都沒挺過前十頁。”二○○七年六月,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曾授予拉什迪爵士勳章。這個在二十多年前就因褻瀆伊斯蘭教,而被伊朗宗教界“追殺”的印度裔作家,因為英國人給的榮耀太高,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搞得他隻好躲起來避風頭。時隔一年,卻遭英國人批評,真是世事無常,讓人感慨。

  研究一下“最恨書單”會發現,很多上榜作家及作品並非頭一次遭人指責。比如DH·勞倫斯,向來是英國文學界忽褒忽貶的對象。文藝評論家福克斯在代表作《小說與人民》中讚譽勞倫斯為“對英國農村和英國土地之美懷有眷戀之情的最後一個作家。”愛·摩·福斯特也曾說,勞倫斯的作品“激蕩著悠揚的歌聲,洋溢著詩歌的氣息。”

  可是,到了英國現代派詩歌巨擘兼評論家T·S艾略特這裏,勞倫斯的作品則完全不值得一提。“他是一個著了魔的人,一個天真無邪的抱著救世福音的著了魔的人,他的作品充其量不過是那些漂泊無主的彷徨者的向導。”

  喜歡批評人的,當然不隻是英國人。被茨威格、尼采、魯迅稱為“人類思想領袖”的陀斯妥耶夫斯基,幾乎每部作品都被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法國作家德·伏居耶子爵點評過。

  比如,《群魔》是“含混不清,結構混亂,常常十分可笑,充滿了世紀末日的理論”;而《作家日記》是“晦澀的讚歌,既不是分析,也不是論戰”。之後,這個法國人還歸納說,陀大師總是“使勁撲打著翅膀,但始終在天上的霧陣中轉圈”。 ■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