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腳步,中國科學院已經走過60年的光輝曆程。60年來,科學家們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與祖國風雨同舟,憂樂與共,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巨大貢獻。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一大批在海外工作的科學家,就響應祖國的召喚,克服重重困難,義無反顧地踏上回國的征途,投身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用滿腔熱血鑄就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根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戰線又湧現了無數的傑出科學家,他們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和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奮鬥,銳意創新,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光輝業績。
60年來,在科技戰線湧現出許許多多的傑出人物,留下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曆史將永遠銘記幾代科技工作者的卓越貢獻。弘揚他們的崇高精神,學習他們的高尚品德,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對實現我國新時期的戰略發展目標,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鼓舞廣大科技工作者繼續努力奮鬥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在迎接中國科學院建院60周年之際,出版這本記錄和展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科學人生的書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該書集中塑造了10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的光輝形象。這些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是我國科技戰線上的傑出代表,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科學家熱愛祖國、無私奉獻、創新開拓、團結協作的時代精神,體現了我國科學家科學民主、嚴謹求實的優良學風、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在數十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們不僅為我國的科技發展、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還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成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楷模。
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曆史進程中,頌揚時代精神,弘揚主旋律,用英雄模範人物的感人事跡和高尚情操引導人們的價值取向,文學藝術工作者承擔著重要責任。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科學院曾經組織一些作家走進中國科學院,與科學家廣交朋友,寫出了一批包括《哥德巴赫猜想》《小木屋》《地質之光》在內的有著廣泛影響的作品,引導許多青少年走上科學道路,至今,這些作品還深受廣大讀者喜愛。我讚賞作家們為此所作出的努力。文學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科技領域是一個廣闊的天地,這裏有著豐富的創作素材,我們熱誠歡迎文學藝術家將筆觸伸入科技領域,用他們的生花妙筆,描述科學,謳歌科學,展現科學人生,為社會提供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精神食糧。
我們的時代需要科學與藝術的融合,需要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我堅信,隻要加強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緊密結合;隻要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發展;隻要不斷加強公眾對科技的理解;隻要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各界共同攜手,充分合作,我們就一定能實現中國經濟社會的科學、和諧、持續發展,建設創新型的國家,一定能共鑄中國科技新的輝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並且共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