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使人長壽,也使你富貴榮華。智慧使你過愉快的生活,領你走平安的路。聰明的人有福了,智慧要給他生命。
——所羅門《箴言》
有一個村子裏住著一個非常吝嗇的地主。
有一年,同村的一個農夫來到地主家裏當起了雇農。
他們約定農夫在地主家裏幹一年活,地主給農夫一隻牛犢作為代價。到了年底,農夫向地主討要牛犢。
然而地主卻說隻答應供他三頓飯,沒說過給他牛犢。
農夫氣得說不出話來。於是他找所羅門王告狀。
所羅門王把兩人一起召了來。兩人一個說是說好給牛犢的,而另一個人卻說根本沒有那麽回事兒。
“你們倆說的我都不能相信。所以我出三個問題,你們誰回答對了,牛犢就歸誰,怎麽樣啊?”所羅門問道。
“好的。”兩人都表示讚成。
“第一個問題是這個世界上什麽東西跑得最快?第二個問題是世界上最甜的東西是什麽?第三個問題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是什麽?”
兩人開始思考起答案來。
“不用馬上回答。今天你們回去好好想想,明天這時候再回答吧。”
於是兩人各自回到了家裏。
地主想不出來,隻好求教妻子。妻子唧唧咕咕地教著他。
回到家後,農夫把事情一五一十都告訴了女兒。女兒默默地想了一會兒,然後微笑著趴在父親耳朵上悄悄地說了起來。
第二天,吝嗇鬼地主和農夫按時來到了所羅門麵前。
所羅門讓地主先說答案。
“這三個問題太容易了。在這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就是我騎著的馬;世界上最甜的是我家蜂箱裏出的蜜呀;最後世界上最富的當然是國王陛下您啦。”
所羅門又向農夫發了問。
農夫回答:“我認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是想像力;世界上最甜的是像我這樣的農夫在疲勞時睡的覺;世界上最富有的是大地。”
聽完兩人的話,所羅門做出了判決。“現判主人給那個雇農一隻牛犢。”
猶太智慧聖火
所羅門非常注意想像,他認為想像是打開智慧的大門,因此,他非常賞識具有想像力的人。追求想像的世界是猶太人一貫的精神支柱,也是他們心中永遠不滅的聖火。猶太人指望世界末日將有彌賽亞(救世主)來臨,拯救猶太民族和全人類。“彌賽亞”一詞為希伯來語音譯,原意為“受膏者”。猶太人自摩西時代起,凡是大祭司、君王、先知就任,都需要有一個在受封者頭上膏油的儀式,表明其是由上帝派來的。但從公元前586年猶大國被巴比倫滅亡前後,“彌賽亞”一詞被賦予一種特定的含義,同國家的複興聯係起來。當時的先知認為猶大國之所以亡國,是因為猶大國人得罪了上帝,上帝才借外邦諸國對他們施加懲罰;但上帝不會永遠忘記他的子民,還要拯救他們。先知們預言,上帝將在適當的時候重新派遣一位“受膏者”,前來複興猶大國,拯救長期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子民。猶太人認為這位將統治新世界的“彌賽亞”必將出自大衛王的家族,他將使猶太人的國度恢複到大衛王時期的繁盛,用正義、公義和真理實行統治。“彌賽亞”將是一個真正有魅力的人,而不是一位神;他將是一位偉大的領袖(猶太教認為沒有任何人可以成為上帝,同樣上帝也不能成為人)。在近兩千年的大流散時期,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世世代代都盼望著“彌賽亞”降臨,以拯救他們脫離苦難的境地、掙脫異族的奴役。越是民族苦難深重的時候,他們對“彌賽亞”出世的日子越盼得心焦。
彌賽亞給了猶太人極大的精神力量,盡管沒有人能確切判斷救世主降臨的日期,但所有猶太人都在充實自己,努力拚搏,以免救世主出現時無顏以對。
為了時刻充實自己,使每個人為現在付出全部的生命,拉比們告訴猶太人說:救世主是在世界末日來臨時才會到來的。但是,誰也不知道哪一天才是世界的末日,所以,拉比們又告誡說:你就應該將每一天都當作是最後的一天來過你的生活。
為了等待彌賽亞的出現,《塔木德》也告誡猶太人說:“今天便是第一天,同時也是最後一天,因此,必須為現在付出全部的生命。”
基於此,所有的猶太教徒認為人類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天和最後一天。同時他們又認為對人類而言,每天都應該是第一天,因為每個人都能在新的一天中有所創造、突破和發明。這樣一來,猶太人便巧妙地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既追尋著理想的快樂世界,又不放棄現在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