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對《華盛頓郵報》公司的投資,為他贏得了作為一名投資家所享有的一切聲譽。同時,這也是巴菲特長期投資普通股掘到的第一桶金。30 年的投資利潤為12.80
億美元,投資收益率高達128 倍。
《華盛頓郵報》的成長概況及巴菲特的投資過《華盛頓郵報》是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最大、最老的報紙。1971 年《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股票上市,發行的股票分為A 股和B 股兩種。區別在於,持有A 股的股東有權選舉公司董事會的主要成員。凱瑟琳· 格雷厄姆所持A 股占了50%,將《華盛頓郵報》公司有效地控製在自己手中;公司還發行了135 萬多股B 種股票,持B 股的股東隻能選舉董事會的次要成員。
20 世紀70 年代初期,《華盛頓郵報》刊登了五角大樓文件並跟蹤報道“水門事件”,直接導致了尼克鬆總統的辭職。《華盛頓郵報》也由此獲得了國際威望,許多人認為它是繼《紐約時報》後美國最有聲望的報紙。在很多年之後的1998 年年初,又是《華盛頓郵報》第一個報道了美國總統克林頓與實習生萊溫斯基的性醜聞事件。
幾十年來,《華盛頓郵報》一直在同《星報》進行競爭。並通過收購《國際先驅論壇報》,最終打敗了《星報》,致使《星報》在1981 年停刊。這使《華盛頓郵報》實際上成為美國首都華盛頓唯一處於壟斷地位的報紙,每日發行量大約為78.5 萬份。近幾年,公司已經在利潤和股票市值方麵超過了最大的競爭對手《紐約時報》。
巴菲特在1973 年用1062 萬美元買入《華盛頓郵報》的股票,這也是他持有時間最長的一隻股票。當時的《華盛頓郵報》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包括:50% 以上來自《華盛頓郵報》,25% 左右來自於《新聞周刊》雜誌,其他25% 來自於3 家電視台和一家廣播電台。《華盛頓郵報》公司還擁有《國際先驅論壇報》50% 的股份。目前公司下屬的《新聞周刊》也是與《時代周刊》並駕齊驅的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雜誌之一。
巴菲特對《華盛頓郵報》公司的基本分析巴菲特對傳媒行業一直非常喜愛,先後投資過《奧馬哈太陽報》、聯合出版公司、《華盛頓郵報》等多家傳媒公司。他認為,傳媒業和其他產業不一樣,它的高贏利來自於其取得市場壟斷地位的特許經營權。傳媒業能夠製定侵略性的價格並實行寬鬆的管理。
巴菲特投資《華盛頓郵報》基於以下幾個方麵的因素:
(1)熟悉《華盛頓郵報》。巴菲特13 歲時就是郵報的報童,並持續幹了4 年多時間,依靠送報紙就攢了5000 多美元,這是他的第一筆財富。
(2)懂得傳媒業務。1969 年,巴菲特購買了《奧馬哈太陽報》。到1973 年時已經有4 年經營報紙的經驗,從中認識到了報紙的市場壟斷性,“報紙是一個奇妙的行業。
它是那種趨向一種自然的有限壟斷的少數行業之一”。
(3)巨大影響力。1971 年,因發表《五角大樓報告》這份機密文件,暴露政府在越南戰爭問題上的欺騙行徑而名聲大振。
1972 年6月,5 名男子私自闖入水門飯店——此地為民主黨的全國競選總部,郵報對此事件進行深入調查,發現是共和黨政府為了破壞民主黨的競選活動,而派遣這5
人試圖在民主黨競選總部安裝竊聽器。雖然《華盛頓郵報》麵臨巨大壓力,但最後還是得到了媒體和公眾的支持,強大的輿論迫使尼克鬆總統下台。
《華盛頓郵報》因此而獲得普利策獎,確立了自己的大報地位,成為美國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
(4)嚴重低估的股價。1973 年巴菲特買入股票時,《華盛頓郵報》公司的權益資本收益率是15.7% ,與當時大多數報紙的平均贏利水平相當,略高於標準普爾工業指數的平均水平。而當時《華盛頓郵報》作為領頭羊在華盛頓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擁有整個華盛頓地區報紙發行量的66% 。但5 年後《華盛頓郵報》公司的權益資本收益率增長了1 倍,比報業平均水平高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