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鵬 等
《無聲的群落》從啟動到今天,六年時間匆匆過去了。在即將告別這一段難忘經曆的時候,我的心情很複雜:既感到快慰,因為“文革”前老知青這個弱勢群體終於通過這本書,在中華民族存亡繼絕的史冊上留下了一鱗半爪,他們的誠實的回憶給子孫留下了一份獨特的曆史證詞;同時,我又感到一絲悲涼,因為這本書很可能就是這個群體的“天鵝絕唱”了。
我本想對這本書的年輕讀者再說幾句話,但一番搜腸刮肚之後,發現自己要說的話在這部書的三篇前言和一篇後記裏都已說得差不多了。不如邀請參與這本書的寫作和編輯的朋友,也對您說幾句心裏話:
少年情懷、青春磨難、身世之感、家國之恨,都已隨歲月飄逝,這段曆史卻需要我們認真清理並使之成為民族的記憶。還中華民族一個清晰明朗的曆史天空應該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謝幾何
因為有人企望時間的流逝會使人們遺忘曆史,好像什麽都沒有發生過,所以我們有必要真實地再現曆史,使後人能對前一代曆史做出正確的評價。
――章孟傑
一個忘記了自己曆史的民族,注定會走向衰亡。願這“無聲的群落”終於發出的聲音,在龍的傳人心中長鳴!
――盧曉蓉
百萬替父母贖罪的青春書寫出一頁帶血的曆史;幾篇“無悔”的神話推動著一個民族的集體遺忘。老知青的經曆和感悟折射出當代中國沉重的步履,《無聲的群落》為曆史存照,為後人留訓。
――何隆華
《無聲的群落》以老知青的淚和痛還原再現了那個特殊時代的真實,給我們的後代留下作者的思考。
――周國威
一種無邊的麻木與冷漠穿越世紀相隨我們到了今天。環顧四周,我們看到一個權金之世、娛樂之邦、無憂之國,人們淹沒在盛世的燈紅酒綠之中。麻木與冷漠又在覆蓋著另一個世紀!
作為上個世紀那場浩劫的經曆者,在沉重的時代橫斷麵上,我們有權力拒絕遺忘……
拒絕遺忘就是選擇真相。拒絕犬儒就是選擇尊嚴。拒絕權勢就是選擇人性。
透過來自於民間的拒絕與選擇,您也許能夠洞悉民族的未來。
――鄭文鬥
精神家園不是生活家園。不知從什麽時候算起,我們坍塌了自己的精神家園。如果我們要重建精神家園,就首先要敢於麵對廢墟和墳塋。
――韓子渝
是否因為我們都太早地消耗了青春、夢幻,因而失去了未來?是否因為我們都太快地拋卻了過去,因而又失去了曆史?
――施明
我深信,曆史雖然往往會犯一些令人遺憾的過失,但它最後必將回歸於公正;我也深信,“上帝無處不在”,那些偶爾被他忽略了的事情,到時候他終會睜眼一見。
――廖品濤
雨後的藍天是最美麗的,藍天下的人們可以自由地追求。尋求真理、探索知識。
追求夢想……不斷地追求與探索,能帶給民族興旺,帶給追求者快樂。
――蘇謙
雖然我們失去的太多,畢竟我們在有生之年等來了曆史的公正,看到了中華民族美好的明天。
――趙永智
規律無情。回流和逆流,都改變不了人類的命運。但是,曆史潮流中的那種回流和逆流,卻常常左右著某個時期人們的個人命運,使他們的理想化為泡影,使他們的成長道路與生活道路充滿困苦與艱辛……
今天,“偉人”、強人創造曆史的時代在我們這裏已經成為過去。曆史重新由人民創造,而全國人民正在努力建設“和諧社會”。不過,一個健康、有活力的社會不能沒有記憶,也不能不從過去的教訓中吸取經驗。而這,正是我們這批老知青要追憶並寫下自己坎坷的過去的原因。
――譚世通
當曆史呼嘯而來的時候,我們被裹挾在混濁的激流中尚且難以自救,哪裏還能感受到作為人的痛楚?無言的時代,你隻能無言,無言的時代規定著你生存的狀況……所幸這種日子己經遠去,所幸那種遠去的曆史能夠給未來的中國社會一種警示……
――張健夫
當曆史嘲弄我們的時候,我們沒有嘲弄曆史;當社會唾棄我們的時候,我們沒有唾棄社會。
――董大南
現在提筆寫當年上山,方知道大山有太多讓人忘不了的東西。人年少時,其心易發,其情易感,大山以其之厚、之大、之博、之淳,使其心生,使其情種;大山之剛、之高、之野、之容也便融入其一生。一個人如此,一批人如此,一代人如此,於是,自然之山便立於社會人群了。我想,這便是“仁者樂山”了。
――張詩亞
人的一生恰似大海行船,偶有風平浪靜時,更有濁浪滔天日,你要做的就是始終把好自己的舵!
――黃歐平
曾經的苦難鑄就了一種隻有知青才有的特質,這就是可貴的“知青精神”。這種精神貫穿和影響到他們整個的人生。在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我們民族輝煌未來的曆史進程中,希望“知青精神”的精髓得到繼承、彰顯和發揚。
――趙明和
無數普通人的血汗乃至苦難構成了人類文明這一輝煌大廈的基礎。假如命運安排我成為一塊基石,我無言。但我相信隨著社會的推進,必有智者視我為英雄。
――邱放
“知識青年”不應該僅僅是“苦難記憶”的代名詞,還應該是反思曆史、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孟企平
徹底鏟除迫使女性“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社會製度,讓祖國的女兒們自由平等地生活。
――王時燕
虛假的曆史隻會湮沒過去,真實的曆史可以導引未來。曆史不是權貴耳邊的諂語……小人物背後亦有大故事。
――鄒克純
撒謊和欺騙對於個人來說是一種劣行,對於國家來說則是一場瘟疫。用生命呼喚真誠,以事實顛覆謊言。
――李忠公
一群知青的自畫像,一部直筆的平民史。潮起潮落人間滄桑,花謝花開筆底波瀾……
――徐建成
提筆填補近半個世紀前的空白曆史,不給政治謊言以可乘之機,不讓曆史的悲劇重演,乃是今天每一個良知尚存的人對人類文明義不容辭的責任。
――夏先爭
曆史往矣,記憶猶存。前無古者,後盼來人――助鄧鵬先生編撰《無聲的群落》有感。
――劉定強
這裏記載著的是我們這一群人的奮鬥和追求、彷徨和頹喪、覺醒和思索。故事裏有我們當年的美麗,也有我們的過失甚至醜陋。我們嘔心瀝血,本想給您展現一個時代,結果隻拚湊出一幅殘缺的畫麵。見仁見智,一任後人評說。
曆史的進程不是一條直線,它似乎總是進兩步,退一步。既然有歌舞升平的盛世……也難免出現民不聊生的亂世。如果您碰巧躬逢前者,那麽希望您珍惜生命,關愛他人;如果您不巧遇到後者,那麽希望您處變不驚,自強不息。
――鄧鵬
為了這本書的問世,許多我認識和不認識的朋友付出了心血。他們是:楊健、潘婧、嶽建一、老鬼、丁東、定宜莊、徐友漁、李焱、邱新睦、李琳芝、許長安。
左文河、譚國慶、郭光鍇、彭行健、薑魏年、聶浩、劉敏、羅少年、彭劍文、肖先太、彭凱琪、蔡益平、陳石、楊東、丁寧、喻國政、趙守誠、劉錦繡、劉桂雲……李慶祿、於眾、吳佐忻、趙令如、金光耀、洪汝詮、郭顯德、蒲顯夫、顏令儀……胡義遷、陳博文、曾碧光、宋良虎、吳希、劉正生、朱登樹、周英玉、劉俐。
吳學林、徐錦昆、楊義瑤、時建國、羅豐、羅平、向豪、鍾鋼、劉德忠、王迪。
錢英東、劉伯林、胡先慧、黃芳言、吉家定、李飛、嶽學柏、張俊賢、蔡漁光。
汪佐芬、文崇彥、張�、趙燦、姚明、汪學雯、李德和、柳玉蘭、任正蓉、閻妮娜、馬芳群、熊大容、周倩、向繼紅、馬可、吳柏淳、林木、傅琳、曾力為、湯國鏞、徐人助、趙懷東、舒莉、範小娟、劉倩、袁豐厚、袁東旭、陳世鈺、蘇謙……王康、楊新元、鄧鯤、許璞、郭定、黎小龍、張益庭、胡嘉、董紀玉、杜玉玲……何致毅、劉名新、龍學益、夏永全、徐安肅、於壽泉、王位琴、周美樂、廖良蓉、牛伯雄、蔣萬渝、羅治傑、楊永碧、楊通貴、蔣春林、趙時榮、劉啟碧、徐澤和、陳尚愉、劉誌強、劉德華、馬登科、陳春林、王思明、崔啟健、彭聖平。
任宗景、肖亨利、王扶、周邦憲、李力、文旭、朱曉峰。
借此書稿即將付印之機,向這些朋友表示誠摯的謝意。
最後,我們要特別感謝重慶出版社的朋友羅小衛、劉嘉、陳慧、朱子文、戴前鋒及婁春先生。沒有他們和他們的同仁的理解、支持和提攜,就沒有《無聲的群落》。我們的感激之情,實在無以言表。古人雲:人之相與,貴在知心。六年間跟重慶出版社一幫朋友的交往,足證此言不虛。
甘銘
甘銘,重慶人。1965年重慶第四十二中初中畢業。同年9月到四川省達縣專區萬源縣草壩公社星火茶場務農。1972年回城,到中國第十八冶金建築公司當工人。以後離任工長、工程技術負責人,獲助理工程師職稱。1993年離職,成為自由職業者,從事建築設計、施工和室內裝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