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這方黃土地養育了許多文藝家,文藝家如何表現這方黃土地,或許是它豐富和深厚到了極致而似乎歸於了呆滯和單調的狀態,文藝家常常感到困惑。近日讀到賀榮敏的畫作,很有些啟悟,他的作品雖然是隨著西方繪畫的潮流而趨動,但中國畫的傳統的河床卻在潛藏著,如堆塔直上乃成高,如疏水遠源方成流。
作品的大小高低是以其境界為標準的。反映關中厚土要筆力凝重遒勁,要有霸悍氣。賀畫的大小繁簡,大多用墨粗野,氣是向外激射的,而不是緊縮的。這樣,可以說畫麵並不美,絕不甜。秦兵馬俑單個看起來不如清瓷仕女,但清瓷仕女僅以案幾把玩,列隊的兵馬俑卻給人以震撼。當年石魯先生畫陝北高原和華山雄風驚世,賀後生必然有繼承。不同的是他畫關中,又是劉文西的弟子,是在平和中顯秦雄,在敦厚中見幽默,又有些若拙的大巧。這正是關中的風度。
時下的文藝多有翻新之浪,也許是故意反動,形式上的解數盡使,刻意要哲理和象征,作一副高級沉思的架子,遺憾的是一些作品初看可人,久看淪為膚淺。新式家具,越來越輕巧漂亮,易得欲婚的淫浸於浪漫之中的少男少女的青睞而購買,類似的畫作也可以賺得幾個錢的。問題是文藝家雖離了錢萬萬不能,而錢偏偏不能文藝。於是,又有一批困惑過一陣又以嚴肅自居的甘願受窮的文藝家偏執於守舊的心態,其作品刻板的摹描,貌似有關中之風,卻有風沒骨。賀榮敏提供的經驗可以說,過去的從政治題材入手是文藝的死胡同,現在的從哲理、象征入手也是死胡同,因為同樣是一個思維定式。文藝是文藝家的生命意識,靠的完全是感受。
賀榮敏的畫多出現局部的生活情趣,這自然增加鄉音鄉情的氣息,有農家出身的作者的忠厚活潑的天性,從某一種角度看來,別出一些高山與流水,清風與明月,高士與美女的所謂親適的漠然。我卻仍不以為他滿足於此。他的作品使我們看到了現實生活,這種平民意識現在實在難得,但小情趣要全然在不經意之中才不至於滑入小家的窠臼中去。但願作者不要聽到稱讚而誤了大氣的修煉。雖然蒼涼,但牧歌終不比史詩。
一切在開始,恰在開始,方有希望,卻勿早下結論;誰也不可忽視,誰也不敢宣布就是山大王;放眼發展,腰下的青萍要“覆護三山,千錘百煉”,好的是作者正年輕,借債不愁他日還不起。
1988年11月24日於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