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戊寅,公元前103年)
[1]春,正月,戊申,牧丘恬侯石慶薨。
[1]春季,正月戊申(疑誤),牧丘侯石慶去世。
[2]閏月,丁醜,以太仆公孫賀為丞相,封葛繹侯。時朝廷多事,督責大臣,自公孫弘後,丞相比坐事死。石慶雖以謹得終,然數被譴。賀引拜為丞相,不受印綬,頓首涕泣不肯起。上乃起去,賀不得已拜,出曰:“我從是殆矣1
[2]閏正月丁醜(疑誤),漢武帝任命太仆公孫賀為丞相,封葛繹侯。當時,國家多事,漢武帝對大臣督責嚴厲,自公孫弘之後,丞相連續被指控有罪而死。石慶雖然因為謹小慎微而得以善終,但也多次受到譴責。公孫賀被引來舉行拜授丞相的儀式時,不接受印信,叩頭在地上,哭著不肯起來。漢武帝不理他,起身而去。公孫賀不得已接受印信,出宮後歎道:“我從此危險了1
[3]三月,上行幸河東,祠後土。
[3]三月,漢武帝巡遊河東郡,祭祀後土神。
[4]夏,五月,籍吏民馬補車騎馬。
[4]夏季,五月,登記征用官吏和百姓的馬匹,補充軍馬。
[5]秋,蝗。
[5]秋季,發生蝗災。
[6]貳師將軍之西也,既過鹽水,當道小國各城守,不肯給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數日則去。比至鬱成,士至者不過數千,皆饑罷。攻鬱成,鬱成大破之,所殺傷甚眾。貳師將軍與李哆、趙始成等計:“至鬱成尚不能舉,況至其王都乎1引兵而還。至敦煌,士不過什一二。使使上書言:“道遠乏食,且士卒不患戰而患饑,人少,不足以拔宛,願且罷兵,益發而複往。”天子聞子,大怒,使使遮玉門曰:“軍有敢入者輒斬之1貳師恐,因留敦煌。
[6]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兵西征,過鹽澤之後,沿途小國都據城自守,不肯供應漢軍糧食,攻又攻不下;攻下之後,糧食自可得到補充;如不能攻破,數日後便離去。等到達鬱成時,全軍隻剩下數千人,且全都饑餓疲憊。進攻鬱成,反被鎮守鬱成的軍隊打得大敗,傷亡慘重。李廣利與李哆、趙始成等商議道:“到鬱成尚且不能攻破,更何況到大宛的國都呢1於是領兵返回。到敦煌時,士兵隻剩下出征時的十分之一二。李廣利派人上奏漢武帝:“道路遙遠,糧食缺乏,將士們雖不懼戰鬥,但饑餓難忍;況且人數太少,不足以攻下大宛,希望能暫且罷兵,待證調更多的軍隊後再前往征討。”漢武帝聞奏大怒,派使臣至玉門阻攔,同時下令:“軍隊有膽敢退入玉門關的,一律斬首1李廣利大為惶恐,因而留在敦煌。
[7]上猶以受降城去匈奴遠,遣浚稽將軍趙破奴將二萬餘騎出朔方西北二千餘裏,期至浚稽山而還。浞野侯既至期,左大都尉欲發而覺,單於誅之,發左方兵擊浞野侯。浞野侯行捕首虜,得數千人,還,未至受降城四百裏,匈奴兵八萬騎圍之。浞野侯夜自出求水,匈奴間捕生得浞野侯,因急擊其軍,軍吏畏亡將而誅,莫相勸歸者,軍遂沒於匈奴。兒單於大喜,因遣奇兵攻受降城,不能下,乃寇入邊而去。
[7]漢武帝認為受降城仍離匈奴太遠,又派浚稽將軍趙破奴率二萬餘騎兵從朔方郡出塞,向西北方推進二千餘裏,準備到達浚稽山接應匈奴左大都尉後返回,趙破奴已經前來約會,匈奴左大都尉卻在打算舉事時被單於察覺。單於殺死左大都尉,派左翼軍襲擊趙破奴。趙破奴一路捕殺敵軍,俘虜數千人,然後班師。行至距受降城四百裏之處,被匈奴八萬騎兵包圍。趙破奴夜間親自出營尋找水源,與匈奴偵察部隊遭遇,趙破奴被俘。匈奴軍乘勢猛攻漢軍,漢軍軍吏害怕回去後因喪失主將而被殺,所以無人勸同伴突圍逃回,因而全軍覆沒。匈奴兒單於大喜,於是派出奇兵攻打受降城,未能攻下,便侵入邊界,擄掠後離去。
[8]冬,十二月,寬卒。
[8]十二月,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