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七年(甲申,公元前157年)
[1]夏,六月,己亥,帝崩於未央宮。遺詔曰:“朕聞之: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萬物之自然,奚可甚哀!當今之世,鹹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齲且朕既不德,無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臨以罹寒暑之數,哀人父子,傷長老之誌,損其飲食,絕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謂天下何!朕獲保宗廟,以眇眇之身托於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餘年矣。賴天之靈,社稷之福,方內安寧,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懼過行以羞先帝之遺德,惟年之久長,懼於不終。今乃幸以天年得複供養於高廟,其奚哀念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毋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自當給喪事服臨者,皆無跣;帶毋過三寸,毋布車及兵器;毋發民哭臨宮殿中;殿中當臨者,皆以旦夕各十五舉音,禮畢罷;非旦夕臨時,禁毋得擅哭臨;已下棺,服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日,纖七日,釋服。他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類從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歸夫人以下至少使。”乙巳,葬霸陵。
[1]夏季,六月,己亥(初一),文帝在未央宮駕崩。文帝留下的遺詔說:“朕聽說,天下萬物萌生,沒有不死的;死,是天地的常理,是萬物的自然規則,有什麽值得特別悲哀的呢!現在這個時代,世人都樂於生而厭惡死,為了厚葬而破產,為了強調服喪盡孝而損害身體健康,朕很不讚成這些做法。況且,朕本人已經沒有什麽德行,沒有幫助百姓,現在死了,如果再讓臣民們長期地為朕服喪哭悼,經曆寒暑變化那麽久,使民眾父子悲哀,老人傷感,減少了他們的飲食,停止了對鬼神的祭祀,這是加重了朕的失德,怎麽對得起天下人呢!朕獲得了保護宗廟的權力,以渺小之身,托身於天下君王之上,已經有二十多年了。依賴上天的神靈,社稷的福運,才使境內安寧,沒有戰爭。朕確實不聰明,時常害怕自己做出錯事,而使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蒙受恥辱,懼怕年久日長,自己可能會因失德而不得善終。現在萬幸的是我得以享盡天年,又可在高廟奉養高帝,哪裏還有什麽值得悲哀的呢!詔告天下官員百姓:令到以後,哭吊三天,就都脫下喪服;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飲酒、吃肉。親戚中應當參加喪事穿喪服哭吊的,都不要赤腳;孝帶不要超過三寸粗;不要在車輛和兵器上蒙蓋喪布;不要調發百姓到宮中來哭吊;殿中應當哭祭的人,都在早晚哀哭十五次,禮儀完畢就停止哭祭;非早晚哭祭時間,禁止擅自前來哭祭崐;棺槨入土後,凡屬‘大功’的宗室親戚,穿喪服十五天,‘小功’穿喪服十四天,‘纖服’穿喪服七天,然後脫下喪服。其他未在詔令中規定的問題,都要比照詔令的用意辦理。此詔要向天下臣民公布,使大家清楚知道朕的心意。霸陵周圍的山脈河流都保持原貌,不許有所改變。後宮中的妃嬪,從夫人以下到少使,都送歸母家。”乙巳(初七),文帝被安葬在霸陵。
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禦,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嚐欲作露台,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吾奉先帝宮室,嚐恐羞之,何以台為1身衣弋綈;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因其山,不起墳。吳王詐病不朝,賜以幾杖。群臣袁盎等諫說雖切,常假借納用焉。張武等受賂金錢,覺,更加賞賜以愧其心;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安寧,家給人足,後世鮮能及之。
文帝即位已來,曆時二十三年,宮室、園林、車騎儀仗、服飾器具等,都沒有增加;有對百姓不便的禁令條例,就予以廢止以利於民眾。文帝曾想修建一個露台,召來工匠計算,需花費一百斤黃金。文帝說:“一百斤黃金,相當於中等民戶十家財產的總和,我居住著先帝的宮室,經常懼怕使它蒙羞,還修建露台幹什麽呢1文帝自己身穿黑色的粗絲衣服,他寵愛的慎夫人,所穿的衣服不拖到地麵;所用的帷帳都不刺繡花紋,以顯示樸素,為天下人做出表率。修建霸陵,都使用陶製器物,不準用金、銀、銅、錫裝飾,利用山陵形勢,不另興建高大的墳堆。吳王劉濞偽稱有病,不來朝見,文帝反而賜給他幾案手杖。群臣之中,袁盎等人的進諫言辭激烈而尖銳,文帝常常予以寬容並采納他們的批評意見。張武等人接受金錢賄賂,事情被覺察後,文帝反而賞賜他們錢財,使他們心中愧咎;他全力以德政去教化百姓。所以,國家安寧,百姓富裕,後世很少能做到這一點。
[2]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後薄氏曰太皇太後,皇後曰皇太後。
[2]丁未(初九),太子劉啟即位稱帝。尊奉皇太後薄氏為太皇太後,尊奉皇後為皇太後。
[3]九月,有星孛於西方。
[3]九月,在西方天空出現了一顆異星。
[4]是歲,長沙王吳著薨,無子,國除。
[4]這一年,長沙王吳著去世,他沒有兒子,封國被廢除。
初,高祖賢文王芮,製詔禦史:“長沙王忠,其定著令。”至孝惠、高後時,封芮庶子二人為列侯,傳國數世絕。
當初,高祖很賞識長沙文王吳芮的賢德,給禦史下達詔令:“長沙王吳芮忠於朝廷,應該寫入令中,特封為王。”到孝惠帝、高後統治時期,將吳芮的兩個庶子為列侯,各自傳國數代之後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