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辛醜,公元前200年)
[1]冬,十月,長樂宮成,諸侯群臣皆朝賀。先平明,謁者治禮,以次引入殿門,陳東、西鄉。衛官俠陛及羅立廷中,皆執兵,張旗幟。於是皇帝傳警,輦出房;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莫不振恐肅敬。至禮畢,複置法酒。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言“罷酒”,禦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竟朝置酒,無敢歡嘩失禮者。於是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1乃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五百斤。
[1]冬季,十月,長樂宮落成,諸侯、群臣都前來參加朝賀典禮。儀式是在天亮之前舉行,謁者主持典禮,按次序將所有人員引導入大殿門,排列在東、西兩方,侍衛官員有的在殿下台階兩旁站立,有的排列在廷中,都持握兵器,豎立旗幟。這時皇帝乘坐輦車出房,眾官員舉旗傳呼警戒,引導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級的官員依次序朝拜皇帝,無不震恐肅敬。到典禮儀式完畢,又置備正式酒宴。眾侍臣官員陪坐在殿上的,都俯伏垂首,按官位的高低次序起身給崐皇上敬酒祝福。斟酒連敬九次,謁者宣告“結束宴飲”。禦史執行禮儀規則,凡遇不遵照儀式規則舉手投足的人就將他領出去。由此從朝賀典禮和酒宴開始直到結束,沒有出現敢大聲喧嘩、不合禮節的人。這時高帝便說:“我今天才知道身為皇帝的尊貴啊1便授任叔孫通為太常,常賜黃金五百斤。
初,秦有天下,悉內六國禮儀,采擇其尊君、抑臣者存之。及通製禮,頗有所增損,大抵皆襲秦故,自天子稱號下至佐僚及宮室、官名,少所變改。其書,後與律、令同錄,藏於理官;法家又複不傳,民臣莫有言者焉。
當初,秦王朝統一了天下,收集六國的全部禮儀,選擇出其中尊崇君主、卑抑臣下的規則保留下來。待到叔孫通製定禮儀規則,稍微作了一些增減,大體上都是沿襲秦朝的舊製,從天子稱號以下到大小官吏及宮室、官名,更改變動不多。記載此禮儀規章的文本,後來和律、令收錄在一起,收藏在司法機關。由於法家對此又不再傳授,所以百姓臣僚也就沒有談論它的了。
臣光曰:禮之為物大矣!用之於身,則動靜有法而百行備焉;用之於家,則內外有別而九族睦焉;用之於鄉,則長幼有倫而俗化美焉;用之於國,則君臣有敘而政治成焉;用之於天下,則諸侯順服而紀綱正焉;豈直幾席之上、戶庭之間得之而不亂哉!夫以高祖之明達,聞陸賈之言而稱善,睹叔孫之儀而歎息;然所以不能肩於三代之王者,病於不學而已。當是之時,得大儒而佐之,與之以禮為天下,其功烈豈若是而止哉!惜夫,叔孫生之器小也!徒竊禮之糠秕,以依世、諧俗、取寵而已,遂使先王之禮淪沒而不振,以迄於今,豈不痛甚矣哉!是以揚子譏之曰:“昔者魯有大臣,史失其名。曰:‘何如其大也/曰:‘叔孫通欲製君臣之儀,召先生於魯,所不能致者二人。’曰‘若是,則仲尼之開跡諸侯也非邪?’曰:‘仲尼開跡,將以自用也。如委已而從人,雖有規矩、準繩,焉得而用之/”善乎揚子之言也!夫大儒者,惡肯毀其規矩、準繩以趨一時之功哉!
臣司馬光曰:禮的功能太大了!把它用到個人身上,動與靜就有了規範,所有的行為就會完備無缺;把它用到家事上,內與外就井然有別,九族之間就會和睦融洽;把它用到鄉裏,長幼之間就有了倫理,風俗教化就會美好清明;把它用到封國,君主與臣子就尊卑有序,政令統治就會成功穩定;把它用到天下,諸侯就歸順服從,法製紀律就會整肅嚴正。難道僅僅隻是把它用在宴會儀式之上、門戶庭院之間維持秩序的嗎?!就高祖劉邦的明智通達說來,他可以聆聽陸賈關於以文治鞏固政權的進言而稱讚極好,目睹叔孫通所定尊崇君主的禮儀而發聲慨歎,但是他所以終究不能與夏、商、周三代聖明君王並列,就錯在他不肯學習埃在那個時候,如果能得到大儒來輔佐他,與大儒一道用禮製來治理天下,他的功勳業績又怎麽會在這一步便止住了呢!可惜啊,叔孫通的器度太小了!他隻不過是竊取禮製中糠般微末無用的東西,借以依附時世、迎合風俗、求取寵幸罷了,這樣便使先代君王所建立的禮製淪沒而不振興,以至於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難道不令人沉痛之極嗎!因此揚雄對此指責說:“從前魯地有大儒,史書中沒有記載他們的名字。有人問:‘為什麽說他們是大儒呀?’回答道:‘叔孫通打算製定君臣的禮儀,便到魯地去征召儒生,請不來的有兩個,堪稱大儒。’有人問道:‘既然如此,那麽孔子應聘的足跡遍及諸侯國也是不對的了?’回答道:‘孔子周遊列國,是為了要能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倘若放棄自己的立場來順從遷就他人,那麽即便是確定出了規矩、準繩,又怎麽能夠拿來應用呀/”精彩啊,揚雄的評論!大儒,是不肯破壞自己原有的規矩、準繩去追求一時的功利的!
[2]上自將擊韓王信,破其軍於銅,斬其將王喜。信亡走匈奴;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等立趙苗裔趙利為王,複收信敗散兵,與信及匈奴謀攻漢。匈奴使左、右賢王將萬餘騎,與王黃等屯廣武以南,至晉陽,漢兵擊之,匈奴輒敗走,已複屯聚,漢兵乘勝追之。會天大寒,雨雪,士卒墮指者什二三。
[2]高帝親自領兵出征攻打韓王信,在銅縣大敗韓王信的軍隊,斬殺了他的部將王喜。韓王信逃往匈奴,他手下的將領白土縣人曼丘臣、王黃等擁立趙王的後代趙利為王,重新收攏韓王信的散兵敗卒,與韓王信及匈奴一起合謀攻擊漢軍。匈奴派左、右賢王統率一萬多名騎兵,同王黃等駐紮在廣武以南,到晉陽作戰,漢軍攻打他們,匈奴兵立即敗逃,隨後又聚集起來,漢軍乘勝追擊他們。這時恰好碰上天氣酷寒,天下大雪,漢軍士兵凍掉了手指的占十分之二三。
上居晉陽,聞冒頓居代穀,欲擊之。使人覘匈奴,冒頓匿其壯士、肥牛馬,但見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輩來,皆言匈奴可擊。上複使劉敬往使匈奴,未還;漢悉兵三十二萬北逐之,逾句注。劉敬還,報曰:“兩國相擊,此宜誇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是時,漢兵已業行,上怒,罵劉敬曰:“齊虜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軍1械係敬廣武。
高帝駐居晉陽,聽說冒頓單於駐居在代穀,便想要去攻打他,就派人去偵察匈奴。這時冒頓把他的精壯士兵、肥壯牛馬都藏了起來,隻讓人看見老弱殘兵和瘦小的牲畜。漢軍派去的使者相繼回來的有十批,都報告說匈奴可以攻打。高帝於是又派劉敬出使匈奴,尚未返回,漢軍就全部出動兵力三十二萬向北追擊匈奴,越過了句注山。劉敬回來後報告說:“兩國相攻,這本該炫耀顯示自己的優勢。但現在我到匈奴方麵去,隻看見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這必定是想要顯露自己虛弱不堪,而埋伏奇兵以爭取勝利。我認為匈奴不能攻打。”這時候,漢軍業已出動,高帝大為惱火,罵劉敬說:“你這個齊國的混蛋夥,不過是靠著耍嘴皮子得到了一官半職,現在竟又來胡言亂語阻撓我的軍隊前進1用刑具把劉敬拘禁到廣武。
帝先至平城,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帝用陳平秘計,使使間厚遺閼氏。閼氏謂冒頓曰:“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於終非能居之也。且漢主亦有神靈,單於察之1冒頓與王黃、趙利期,而黃、利兵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乃解圍之一角。會天大霧,漢使人往來,匈奴不覺。陳平請令強弩傅兩矢,外鄉,從解角直出。帝出圍,欲驅;太仆滕公固徐行。至平城,漢大軍亦到,胡騎遂解去。漢亦罷兵歸,令樊噲止定代地。
高帝先期抵達平城,軍隊尚未全部到來。冒頓便發出精兵四十萬騎,把高帝圍困在白登山達七天之久。漢軍這時內外無法呼應救援,高帝於是就采用陳平的秘計,派使者暗中用重金賄賂冒頓的閼氏。閼氏隨即便對冒頓說:“兩個君主不應彼此困窘迫害。如今即使奪得了漢朝的土地,單於您也終究不能居住在那裏。況且漢朝的君主也有神靈保護,望您明察1冒頓與王黃、趙利約定好時間會師,但王黃、趙利的軍隊卻遲遲不來,由此就懷疑他們與漢軍有什麽謀劃,這才解開包圍圈的一角。正好遇到天降大霧,漢軍便派人在白登山與平城之間往來走動,匈奴人毫無察覺。陳平這時請求高帝命令士兵們用強弩搭上兩支箭,箭朝外禦敵,從解圍的一角直衝出去。高帝脫出包圍後,想要策馬疾奔,太仆滕公夏侯嬰卻堅持慢慢地行走。到了平城時,漢的大隊人馬也趕到了,匈奴的騎兵便解圍而去。漢軍於是也收兵返回,命樊噲留下來平定代地。
上至廣武,赦劉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斬前使十輩矣1乃封敬二千戶為關內侯,號為建信侯。帝南過曲逆,曰:“壯哉縣!吾行天下,獨見洛陽與是耳。”乃更封陳平為曲逆侯,盡食之。平從帝征伐,凡六出奇計,輒益封邑焉。
高帝回到廣武,赦免了劉敬,說道:“我不采用您的意見,因此被圍困在平城。我已經把先前十多批使者都殺掉了1接著就封給劉敬二千民戶,爵位為關內侯,稱作建信侯。高帝回師向南經過曲逆縣,說道:“好壯觀的縣啊!我走遍天下,隻見過洛陽和這裏罷了。”就改封陳平為曲逆侯,享用全縣民戶的賦稅收入。陳平跟隨高帝南征北戰,共六次進獻妙計,每次都增加了封邑。
[3]十二月,上還,過趙。趙王敖執子婿禮甚卑;上箕倨慢罵之。趙相貫高、趙午等皆怒曰:“吾王,孱王也1乃說王曰:“天下豪傑並起,能者先立。今王事帝甚恭,而帝無禮;請為王殺之1張敖齧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誤!先人亡國,賴帝得複國,德流子孫;秋豪皆帝力也。願君無複出口1貫高、趙午等皆相謂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長者,不倍德;且吾等義不辱。今帝辱我王,故欲殺之,何汙王為!事成歸王,事敗獨身坐耳。”
[3]十二月,高帝返回長安,途經趙國。趙王張敖對高帝行作為女婿的禮節,十分謙卑,高帝卻叉開兩腿坐著,態度輕慢地責罵張敖。趙國相國貫高、趙午等人都怒火中燒,說道:“我們的大王,真是個懦弱的王啊1隨即勸趙王說:“天下豪強並起,賢能的人先稱王。現在您侍奉皇帝非常恭謹,而皇帝卻如此無禮,請讓我們替您把他殺了1張敖咬破自己的手指流出血來,說道:“你們怎麽說這種大錯特錯的話呀!先父亡國後,依賴皇帝才得以複國,德崐澤能流傳給子孫,一絲一毫都是皇帝的力量埃望你們不要再這麽說了1貫高、趙午等人都相互說道:“這是我們的不是了。我們的大王是忠厚的長者,不會背棄恩德。況且我們的原則是不受人侮辱,而今皇帝侮辱了我王,所以想要殺掉他,又何必連累我王呢!事情幹成了,則功歸我王,事情失敗了,則我們獨自承擔罪責罷了。”
[4]匈奴攻代。代王喜棄國自歸,赦為陽侯。辛卯,立皇子如意為代王。
[4]匈奴攻打代國。代王劉喜棄國,自己逃歸洛陽。高帝免了他的罪,改封他為陽侯。辛卯(疑誤),封皇子劉如意為王。
[5]春,二月,上至長安。蕭何治未央宮,上見其壯麗,甚怒,謂何曰:“天下匈匈,勞苦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1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上說。
[5]春季,二月,高帝抵達長安。蕭何這時正主持營建未央宮,高帝見到未央宮如此壯麗,十分憤怒,對蕭何說:“天下紛亂,連年受戰事勞苦,如今成敗尚未可知,為什麽要把宮室修築得過分豪華呢1蕭何說:“正是因為天下尚未安定,所以才可趁勢營造宮室埃何況天子以四海為家,宮殿不壯麗就不足以加重威嚴,而且也不能讓後世宮室的建築規模超過它呀。”高帝這才高興起來。
臣光曰:“王者以仁義為麗,道德為威,未聞其以宮室填服天下也。天下未定,當克已節用以趨民之急;而顧以宮室為先,豈可謂之知所務哉!昔禹卑宮室而桀為傾宮。創業垂統之君,躬行節儉以示子孫,其末流猶入於淫靡,況示之以侈乎!乃雲“無令後世有以加”,豈不謬哉!至於孝武,卒以宮室罷敝天下,未必不由侯啟之也!
臣司馬光曰:聖明的君主以仁義為美麗,以道德為威,還不曾聽說過有依靠宮室規模來鎮服天下的。天下尚未安定,理當克製自己、節儉用度,前去解救百姓的危難,現卻反倒以營建宮室為先任,這怎麽可以說是明白自己所應有的職責啊!從前大禹住在簡陋的宮室而夏桀仍修建奢華的傾宮。開創業績把王位傳給後代的君王,盡管身體力行於節儉為子孫作出表率,而他們的末流依舊還是淪落入驕奢淫逸之中,何況向後代子孫顯示奢侈呢!蕭何竟談什麽“不要讓後世宮室的建築規模超過它”,這難道不是荒謬嗎!到了漢武帝時,終於因濫建宮室而致天下疲憊衰敗,這種局麵未必不是由侯蕭開的頭吧!
[6]上自櫟陽徙都長安。
[6]高帝從櫟陽遷都長安。
[7]初置宗正官,以序九族。
[7]始設置宗正官,管理皇族宗室。
[8]夏,四月,帝行如洛陽。
[8]夏季,四月,高帝出行到洛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