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在南京市東郊麒麟門外靈山南朝梁代大墓中,出土了一對造型相同的青瓷蓮花尊。它們以其高大優美的造型、華麗繁縟的裝飾、精致細巧的工藝卓立於六朝青瓷藝壇中,堪稱稀世瑰寶。
這尊高達85厘米的喇叭口蓮花尊,是目前我國所發現的六朝青瓷中最大、最精美的作品。其外表的裝飾具有鮮明的特點,使人過目而不忘。蓋頂為方形鈕,繞鈕飾兩層覆置的粗短蓮瓣,蓋邊沿作三角形鋸齒狀變形蓮瓣紋,形似僧帽。頸上部外側有對稱的橫鈕一對並貼塑五個“飛天”形象;中部堆塑六個一腿前伸,一腿後屈的人物形象;下部為兩組對稱的二龍戲珠紋及忍冬紋、蓮花紋構成的圖案。肩部有寬厚的六個橋形複係。橢圓腹上部裝飾兩層模印的雙瓣覆蓮,其下有貼花菩提紋一周及刻劃瓣尖外卷的瘦長蓮瓣紋一周;下腹部為一組雙層單瓣仰置的蓮瓣。喇叭狀圈足表麵飾以兩層單瓣覆蓮。從整體上看,這件器物給人以莊重、敦實之感。外表裝飾采用了貼塑、刻劃、模印等工藝,釉色青綠均勻,光滑潤厚,胎釉結合緊密。燒製成功如此高大規整的蓮花尊,無疑標誌著南朝製瓷工藝的高度成就。因此,這件青瓷蓮花尊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關於蓮花尊的用途,學術界尚存在不同意見。一種認為是酒器。按傳統說法,陶尊、銅尊一類的器物,自商周以來一直是作為酒器使用,因而蓮花尊自然也為飲酒之用具。但是如果仔細考察尊上繁複的裝飾紋樣,似乎不應是酒器。不難看出,蓮花紋是其主要的裝飾,另外還有“飛天”、“忍冬”、“菩提”等作為輔助裝飾。我們知道,這類裝飾紋樣都是古代佛教意識的產物,我們在同時期龍門、敦煌等宗教雕刻、繪畫中到處可見。尊上如此集中的佛教裝飾紋樣,使得器物本身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南朝時期盛行佛教,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是佛教信徒。到了蕭梁時期,由於梁武帝的竭力提倡,佛教曾一度成為“國教”而得到更大的發展。青瓷蓮花尊的出現,正是佛教意識在實用器物上的反映。我們知道,佛教是戒酒忌煙的,在一定意義上說,將如些複雜而典型的佛教題材紋樣裝飾在酒器上顯然是違背佛教戒律的。因此,從這個角度推測,這件蓮花尊作為佛教寺院中的一種陳設禮器,似乎更合情理。類似的青瓷蓮花尊在河北景縣、湖北武昌等地古墓中均有出土,它們在時代上也基本相近。
迄今為止,南京地區出土的六朝青瓷產地問題,仍然在探索之中。一般認為,南京六朝青瓷都出自浙江的越窯和江蘇宜興一帶的窯口。然而在這些窯址中,考古工作者始終沒有發現過蓮花尊這樣的器物。因此,蓮花尊的產地仍然是個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