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白玉飛熊硯滴

  1984年揚州邗江東漢大型磚室墓中,出土了一件白玉飛熊硯滴,這是一件造型罕見的實用藝術品。

  連蓋通高7.7厘米的飛熊玉硯,玉質潔白晶瑩,屬新疆和田玉,硯體立體圓雕,飛熊雕琢呈雙膝跪立之狀。飛熊頭部有一圓洞、口徑小而內膛大,其口沿置有一個銀質的小圓蓋。掏空的內膛以利容水,經測試容水量為20毫升。

  飛熊雙耳後抿,菱形小眼。鼻、嘴、下頦部位突出,一對圓鼻孔上有卷式須,張口大嘴露出銳利的牙齒,長舌上卷。熊腮部也有須,須稍勾卷、短頸,前左肢垂於足旁,在彎曲的前右肢掌中平托著一支三頭的靈芝,胸脯坦露,身軀豐滿,肌肉突出,給人以肥胖,笨拙而又可愛之感。飛熊身背浮雕雙翅,雙翅共由十段長短基本對稱略有變化的羽毛組成,在每股長羽中、梢處及短羽毛處均陰刻4-5根淺短線,以表示絨毛。頸背上、身下和頭兩側浮雕、陰刻各一付對稱的勾卷長毛。並在雙肩陰刻有規律的鱗甲紋。熊硯的底部即是熊的肥大的臀部和後肢足,近似圓形,放置平穩。作者運用重刀斜削技法突出雙腿和卷曲尾巴,分開的雙腿一正一側,尾的邊緣分別有兩道陰刻線,尾夾於兩後肢足之中,足底肥大,露出尖爪。

  漢代玉雕中以熊為造型的有陝西鹹陽元帝渭陵附近出土的玉熊、台北故宮藏玉熊插座、美國舊金山博物館藏青玉立熊等,均屬刻紋簡潔、粗獷這一類,給人以渾樸、概括之感,藝術上追求形、神準確自然。而揚州出土的玉飛熊硯滴則與前一類截然不同,它不但追求形、神俱備,而且追求細微的刻畫和雕琢,給人以精美細致之感,大大超過了前一類玉器,玉熊腮須、身、臀和肢腿空隙部位的紋飾布置得疏密得當、並有一定規律。如在腮須部位所飾的圓圈紋、肢腿部位所飾的圓圈紋、菱角紋、三瓣花和四瓣花;前胸後背飾的羽毛紋;胸肌、臀部和腳底部位飾既短又細小輪廓線。在這一件器物上同時飾幾種紋樣與分別飾在陝西鹹陽出土的玉鷹和玉奔馬上的羽毛紋以及玉熊上輪廓線極為相似,從中可以看到它們在紋飾上的時代特征。這些活潑的輔助紋飾起著襯托作用,使飛熊更富生氣活力。

  商代以來,人們常常喜用以自然界的動物為造型對象,如飾以熊為題材的裝飾紋或以熊為題材的造型,至漢代也不例外,尤多表現在銅鏡、漆器的紋飾和銅器、瓷器、木器的底座上,就以熊為造型的漢代圓雕玉器這一類,所見也不少。玉熊姿態各異、有的作為工藝欣賞品,也有作為實用器。揚州出土的白玉飛熊硯滴既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又是美觀大方的實用器皿。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