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金鏤玉衣

  衣服,與人的關係十分密切。文明社會的人從降生到離開人世,一直離不開衣服。現代衣服原料有三大類,即植物的,如棉麻織品;動物的,如毛綢製品;還有千姿百態的化纖品。然而在古代,埃及法老死後曾穿黃金衣服,作戰士兵穿的是鐵製鎧甲,新疆阿斯塔那出土有唐代紙製衣服,中國兩漢時期喪葬中曾使用過金或銀絲串綴的玉衣——金縷或銀縷玉衣。

  1968年在河北滿城西漢墓中出土的金縷玉衣,是中山靖王劉勝的殮服。玉衣形體肥大,腹部突起,工藝複雜,形似人體。全長1.88米,由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多邊形玉片2498塊組成,所用編綴金絲重約1100克。玉衣由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六個部分組成,每部分各有兩個部件,與其同出的還有劉勝妻竇綰的金縷玉衣。劉勝墓和竇綰墓出土的“金縷玉衣”保存完整,是我國考古工作者第一次發現的成套玉衣。

  1970年6月徐州市土山東漢彭城王家族墓出土者,為銀縷玉衣。玉衣多用綠色軟玉琢製。為男式、全長1.70米,共用玉片2600片,有長條形、方形、三角形、圓形、半月形、橄欖形等,有的玉片上有為方便編綴的墨書編號,玉片四角都有穿編銀絲的小方孔,共用銀絲約重800克。玉衣由十四個彼此獨立的部件組合而成。每一個部件的周緣都有絲織物綴邊,以加固定型,便於組合,同時也增加了玉衣的美觀。

  金縷玉衣與銀縷玉衣,表麵上看似無區別,仔細觀察,除穿編玉片用的金絲、銀絲不同質外,還有一絲細微的差別。從整體上看,金縷玉衣所用玉片形狀大,形製多,數量少,如金縷玉衣的鞋用玉片69片,而銀縷玉衣者則用189片之多。銀縷玉衣還多拇指一部件。玉衣的臉部最能呈現人體的形態,銀縷玉衣技藝更勝一籌。金縷玉衣臉部隻在較大的玉片上刻出細線,呈瞑目入睡狀態,而銀縷玉衣在臉部雙眼處配飾橄欖形玉片,猶如雙目齊睜。又如下顎部,金縷玉衣由多片玉片組成,銀縷玉衣則采用一較大的半月形玉片。這種藝術處理,使玉衣臉部更為生動逼真。從這些細微變化,我們可以看到,玉衣的形製從西漢發展到東漢,更加形象化和規範化,更加貼合人體,形象生動。

  用玉陪葬,在中國五千年前就開始了。新石器時代晚期,江南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和東北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的大型墓葬,均用大量精美的玉器陪葬,多的達100餘件,但這些都是墓主的生前用玉,死後用於陪葬,不是專用於死者的喪葬玉。玉衣的雛型是戰國時期流行的“綴玉麵幕”。當時用玉片做成人的五官形狀,“麵幕”蒙在臉部。

  玉衣,西漢初年正式啟用。玉衣當時稱為“玉匣”、“玉押”、“玉扌匣”。是漢代皇帝和皇室達官貴人死時使用的特殊殮服。考古工作者已發現完整的和遭損壞的玉衣20餘套。這些資料表明,西漢玉衣使用沒有嚴格的規定,到東漢就有了種種的限定,但這種限定不是對用玉,而是限定編綴玉片的金屬線材,有金縷、銀縷、銅縷之分。據《後漢書·禮儀誌》記載,東漢皇帝死後穿金縷玉衣;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使用銀縷玉衣;大貴人、長公主用銅縷玉衣。但在實際使用中,往往有僭越的現象。

  皇帝和高級貴族以玉衣作為殮服的習俗,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曹魏黃初三年(222),魏文帝曹丕看到漢代諸陵無一不被盜掘,金縷玉衣及屍骨全被棄盡,於是禁用玉衣,以免引起謀財者眼紅。葬以玉衣的製度。可能從此廢除了。迄今為止,在考古工作中,尚未發現東漢以後的玉衣。

  古人認為,玉是山川之精英。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泄,就能使屍骨不腐,就可能來世再生。用玉衣殮葬,是冀望死者屍骨不朽。事實上,死者穿了玉衣,屍骨並沒有因此而永存不朽,照樣腐爛變質,消失殆盡,而真正不朽的是玉衣,留給我們的是異常珍貴的文物。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