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司要想在競爭中獲得成功,就必須找準賣點。而公司的名字就是一個很好的賣點,要想運用好這一賣點,需要運用方法,講究技巧。
一、迎合消消費心理
用消費者喜歡的吉祥用語作為公司的稱謂,這樣可以迎合顧客的求福心理,從而招徠生意。如杭州老板集團公司前身為杭州餘杭縣紅星五廠。他們生產的排油煙機最初使用“紅星”、“如寶”、“順達”商標,廣告做了不少,可收效甚微。後來他們靈機一動,改為以時興的詞語“老板”作商標,效益馬上便直線上升,每年以翻一翻的速度發展。
迎合攀高心理需要的名字,還有一種類似回文形式組成的商標。如丹東市金達表廠的“大哥大”商標、四川綿竹縣日用廠的“大姐大”商標、山東嘉祥都酒廠的“王中王”商標、福建省晉江縣滑頭金屬壓鑄有限公司的“SBS”商標、無錫市鎖廠的“909”商標、海口罐頭廠的“383”商標等。這種起名方式的優點是所起名字讀起來有一種類似押韻的回音美。
二、遵循行業慣例
行業慣例是在長期的曆史發展中形成的,某些行業特別喜歡用本行業的字。中藥店常用“堂”字,如“同仁堂”、“敬修堂”、“神草藥堂”等;西藥店常用“房”字,如“德威治大藥房”、“金象大藥房”等;西餐館常用“社”,如“華美西餐社”等;綢布店常用“祥”字,如“瑞蚨祥”、“瑞生祥”等。這些都是在長期的曆史發展中形成的行業中喜歡的用字,用在正式的名稱中,會產生溝通效果,讓人一看就知道裏麵賣的是什麽。
三、講究吉利口碑
舊時的店鋪招牌上經常出現“興”、“隆”、“源”、“茂”、“發”、“盛”等字。這是由於生意人喜歡討個吉利,講究口彩。如老字號月盛齋創辦於1775年,店名為“月盛齋”就有“月月興盛”之意。國人創辦的第一家啤酒廠、北京合盛五星啤酒廠是山東人張閣與郝升為主集資創辦的,起名“雙合盛”,就是“雙方合辦,財源茂盛”之意。
四、用民間俗語及口頭語
一些企業為了更貼近消費者,特別是一些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和日用品公司,往往采用一些民間的俗語和口頭語為公司企業命名。如著名的“洽洽瓜子”,“好勁道方便麵”等,這能給人一種親切感,大多數能被公眾所接受。
五、與創建者姓名結合
汽車中有好幾個公司名稱都是采用創始人本名命名的,如福特汽車公司,聞名全球的貝爾電話公司,化學品中的杜邦公司等。在流行品牌中,以創始人作品牌的則更多,如日本的豐田汽車、鬆下電器、本田汽車等等。
六、創意名稱多準備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大量的外國公司進入了中國市場。所以在公司起名時一定要做好準備,注意自己的企業名稱不要對其他企業造成侵權,或者不同行業的公司與你共享一個美名。如北京的四通公司出名後,不同行業的大大小小的“四通公司”蜂擁而至。所以,為了防止類似的事情發生,最好把有創意的名稱多準備一些,做到有備無患。
七、善於自我表現
運用善於自我表現法起名,主要是實事求是地把公司企業的信譽、產品質量等方麵的優點體現在公司名稱上,給自己增加信心,給對手施加壓力,給公眾以信任感。如“巨人集團”這一名稱,目的是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一個巨人形象,向公眾展示一個高大而有力的公眾形象,讓人覺得它實力雄厚,非它莫屬。
再如“好孩子集團”,則明確告訴家長們,如果自己的孩子使用了該公司的產品,就可以做一個好孩子。這一名稱符合家長的教育心理,當然會大受歡迎了。
八、以品牌為名
公司企業以品牌為名,一般是指在創造出名牌產品以後,再用自己的品牌作為公司的名稱。如上海鳳凰自行車公司就是以自己的產品“鳳凰”作為企業名稱的。
這樣的公司很多,許多世界著名的企業,像美國的耐克公司、可口可樂公司、柯達公司,日本的先鋒公司,德國的大眾汽車公司等,都是用這種方法起名的。
九、經營項目和服務對象要明確
為公司起名時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經營目的,而且所起名字要與經營項目有關係。比如,不能將煙草公司、婚慶公司叫安祥公司,應遵循每個行業的特點起名。
以服務對象起名要求企業在確定消費對象後,根據消費對象的不同階層和不同的人群起名。如富紳公司、金利來公司、富貴鳥皮鞋公司,是針對有錢的消費者起的名。
十、要合情合理又合法
了解一些相關的法律知識為公司起名是必要的,否則在起名時不僅會鬧出笑話,還有可能不予注冊。如河南某卷煙廠申請注冊“長壽牌”卷煙商標被駁回,就屬於這種情況。因為大家都知道香煙是一種有害身體健康的商品,吸煙影響人的壽命,以“長壽”來作為香煙的商標,顯然是不合理的。
如果你公司的名字起得合情、合理又合法,那麽注冊時就會省去很多麻煩。
十一、以公司理念為先導
公司的名稱要以公司為出發點,與公司的服務宗旨相一致,這樣有助於塑造公司形象。如“藍島”大廈,指的是“藍色海洋中的一座寶島”,有寧靜、祥和之意,它與企業的理念“買走一份商品,帶回千縷情絲”相一致,從而更有力地樹立起了良好的公司形象。
十二、要有全球意識
我國加入WTO以後,融入世界的步伐更快了,尤其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地球正在變成一個村落,跨國交往已經成為當今的主流。今天中國人願意接受國外先進的產品技術,也需要外國人接受我們的產品和文化,這就意味著將有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所以用洋名為公司起名成為許多企業的選擇。
如以生產洗滌用品的浙江“納愛斯”公司、北京的“福斯特”公司等,都是用英文名字譯成漢語起名的。不過用這種方式起名應注意不要同外國公司或字號重名,否則就違反了法律規定。起名時要盡量結合中英文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