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時期是康乾盛世的末期,也是最鼎盛的時期。當時,清朝經過康熙、雍正兩朝的恢複和發展,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乾隆皇帝英明神武,勵精圖治,繼承父祖之優點,摒棄其短處,采用一張一弛的治國方略。一方麵,他多次下令減免賦稅,赦免罪犯,還為多爾袞和允祉、允、允平了冤,承認雍正皇帝殘殺骨肉是太過分了。另一方麵,他又打擊朝廷上結黨營私的大臣,大興文字獄,控製還是相當嚴密的。
當時國庫充裕,乾隆皇帝於是連年用兵。在取得了一些勝利以後,他十分得意,自詡為“十全武功”“十全老人”。可是,這些戰爭耗費了大量白銀,國家也傷了元氣。
乾隆皇帝自認為成就非凡,便驕心日重,開始遊山玩水,揮霍無度。各地地方官為了投其所好,每次接聖駕都要大大排場一番,有時候一次就花去二三十萬兩銀子。乾隆每次下江南,便彩旗飄飄,豪船開道,沿路鋪排,場麵壯觀。他的龍舟及大大小小的隨行船隻共有一千多艘,都由青壯年民工和年輕婦女拉纖,稱為“龍須纖”。
揚州是商業重地,每每為了接駕,耗費巨資。行宮裏的一切器物,都豪華無比,就連痰盂都是用銀絲鏤嵌而成的。乾隆皇帝見到這些別致的江南園林,十分讚賞,馬上把那些鹽商召來賜宴,賞給他們每人頂戴一級(頂戴是清朝區別官員等級帽飾。皇帝可賞給無官的人某一等級的頂戴)。
除山水之樂,乾隆對其他雅致之事皆有所好。花費最大的是慶壽大典。他在自己的母親過六十歲生日的時候,下令從西華門到西直門外高粱橋的十裏長街,都要張燈結彩。每隔數十步就搭一個戲台,這邊是霓裳曲,那邊是羽衣舞,南腔北調,鼓樂喧天。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員也競獻厚禮。有獻仿製巨桃的,有獻翡翠玉亭的,也有獻金佛的,皇帝為放置金佛,還特意建造了萬佛樓。
大臣們對皇帝如此奢侈很是憂慮。有一次,乾隆詢問江南民情如何,有個官員鼓起勇氣說:“皇上南巡之後,百姓生活甚苦,怨聲載道。”乾隆皇帝一聽這話,臉色大變,厲聲斥問:“百姓生活苦,你說出來誰生活苦;怨聲載道,你說出來誰有怨言!”不等那個官員分辯,就把他趕出朝堂,貶到新疆戍邊去了。有個大臣勸乾隆皇帝說:“皇上每到一處巡幸,地方官一味奉承,侵害百姓不淺。”乾隆聞言大怒,欲殺之泄憤,幸而有人說情,才把那大臣罷官了事。
其他貴族官僚、地主豪紳上行下效,追求享樂,成了一種社會風氣。清江浦河道總督一次宴會就有六十多道菜。一盤豚脯,要用十頭豬;一盤鵝掌,要幾十隻鵝。駝峰一味,要宰殺三四隻駱駝,更不用說那些猴腦、魚羹了。他們飲食的浪費,已經遠遠超過“富人一頓飯,窮人半年糧”的程度。
隨著統治階級享受欲望的不斷膨脹,官僚們的貪汙也到了驚人的程度。山東巡撫劉國泰是和的心腹,他挪用了十萬兩白銀的公款。禦使錢灃掌握了確鑿的證據,在朝廷上彈劾劉國泰,說他勒索下屬,挪用公款。乾隆皇帝見錢灃說得有根有據,心裏疑惑,就命令和和錢灃同去查核。
錢灃這個人很有心計,他接到命令以後,換上舊衣破帽,提前秘密出發了。他剛走到良鄉,就看到有一個腦滿腸肥的奴仆打扮的人騎著一匹高頭大馬來了。那人一路上勒索錢財,任意驅使地方官,十分狂妄。錢灃暗中一打聽,原來那人是和派往山東的信使。錢灃記下那人的相貌,一路上細心察訪,過了幾天,在那人回來的路上把他抓住了。錢灃搜出給和的密信,派人專程上奏皇上。
後來,和和錢灃先後到了山東。錢灃拒絕了和的收買。和見勢不妙,也不過分包庇劉國泰。等他們回京複命的時候,乾隆皇帝拿出劉國泰的那封信,馬上下令把劉國泰處以死刑。
後來,又有一個內閣學士叫尹壯圖的,同樣上書彈劾貪汙,但尹壯圖為人不機智,被當地官員東挪西湊,補足官銀,連續多省查驗,也沒有查出虧空,而自己反以妄言罪罷官,自此後,清朝的官場風氣更加腐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