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倭寇在我國沿海地區為患。倭寇成分很雜,有的是在日本國內政治失利,轉向海外發展的勢力;有的是大發走私橫財的亡命之徒;還有的是與中國商人私下貿易被欺騙,憤而討債的商人武裝。這些人組成海盜集團,經常騷擾我國東南沿海人民的生活,燒殺搶擄,無惡不作,人們為之痛苦萬分,尤其是明朝中後期,政治腐敗,國防廢弛,倭寇之患越來越嚴重,沿海人民為此深為苦惱,一些有誌之士紛紛組織起來,抵抗倭寇,在這場抵抗倭寇的運動中,湧現出了一批民族英雄,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
戚繼光,山東蓬萊人;出身名將家庭,精通兵法;從小就看到倭寇對沿海人民的殘酷迫害,因此對倭寇的野蠻行徑有著刻骨仇恨,並立誌一定要蕩平倭寇,拯救生活於水火之中的人民。由於他在山東防倭有功,後被調到倭寇活動瘋狂的東南沿海,鎮守寧波、紹興、台州一帶。在戰鬥中,他發現明軍腐敗而無戰鬥力,同時,缺少訓練,紀律也敗壞,有的甚至騷擾百姓,依靠這樣的軍隊是不可能取勝的。因此他決定從飽受倭寇之苦,而痛恨他們的當地農民中招收新兵。於是他在金華、義烏等地招募勇銳而有血氣的農民和礦工,建立了一支由三千“鄉野老實之人”組成的新軍。
戚繼光不僅對這支新軍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而且根據江南水鄉的特點,改革兵器和陣法,創造了有長短武器相結合的“鴛鴦陣”,這種陣法,打起仗來機動、靈活、嚴密,能夠發揮戰士近距離搏鬥的勇敢精神。這支新軍紀律嚴明,戚繼光常向士兵提到嶽家軍,他要求士兵對百姓秋毫無犯,要知道百姓養兵的艱苦,不要擾亂百姓,而且要拚力殺賊,做“保國安民”的赤子,因此受到百姓的愛戴,得到廣大人民的密切配合。在作戰中,戚繼光與他的士兵同甘共苦,每次作戰,他總是衝鋒在前。一次,行軍到樂清,突然下起大雨,為了不打擾百姓,軍隊直立雨中,不進民房,戚繼光就和自己的士兵一起站在雨中;他愛自己的士兵,經常和他們在一起,主動接觸他們。士兵病了,他親自喂湯藥,問暖問寒,也常資助有困難的士兵。正是這樣,他的士兵們都非常樂於為他效命,作戰勇敢。
正是因為這支新軍有很強的組織紀律性和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又具有戰鬥力,因而經過兩三個月的訓練後,便投入了戰鬥,很快就取得了勝利。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舉進攻台州,戚繼光帶領這支新軍,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消滅倭寇五千多人,給他們毀滅性打擊,救出被抓走的百姓六千多人。1562年夏天,倭寇再次來犯,戚家軍和其他軍隊配合,全部消滅了倭賊。浙江東部的倭患得到平息。當地人民為了感謝戚繼光,給他建祠、作詩表揚他的業績。1562年七月,戚繼光和他的軍隊轉入福建,第一仗就收複了被倭寇侵占三年之久的橫嶼。在戰鬥中,戚繼光指揮兵士們擺成“鴛鴦陣”式,在鋪上草的爛泥上橫行。到了岸邊,他親自為官兵擂戰鼓,戰士們奮勇作戰,展開肉搏戰。僅三個時辰,就大獲全勝。戚家軍乘勝追擊,收複了倭寇在福建的最大巢穴牛田、興化。肅清了福建境內的倭寇。
戚繼光的戚家軍紀律嚴明,能征善戰,對倭寇極具震懾力,保衛了邊疆的安全,戚繼光和他領導的軍隊轟動一時,戚繼光的治軍方法也被後人記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