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用武力奪得了皇位,成了大明王朝的皇帝,但卻一直沒有找到建文帝朱允。這件事使他寢食難安,總擔心有一天,建文帝又會突然冒出來,找他來算帳。因此他召來自己的心腹大臣商議這件事。袁忠徹回答說:“陛下,我認為您可以派一支船隊去訪問各國。一來可以打聽一下建文帝的下落,二來可以宣揚一下我們大明王朝的國威,使那些小國都臣服於陛下。”明成祖同意了他的建議,決定派自己的心腹宦官鄭和率領這支船隊去替他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
鄭和,原來姓馬,小名叫三寶,雲南昆陽(今雲南晉寧)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並且還到麥加朝過聖。洪武十四年,朱元璋的軍隊攻打雲南的時候,十歲的三寶被擄到了軍中。後來,朱元璋把三寶送給了燕王朱棣。從此,三寶就成了燕王府裏的一個小宦官。
三寶自幼聰明伶俐,深得朱棣的喜愛。跟隨朱棣走南闖北,長了不少見識。也曾參加過許多戰鬥,精通兵法,很有軍事才能。所以,明成祖決定派他出使“西洋”。當時,“西洋”指現在的文萊以西,印度洋沿岸各國。
鄭和接受了明成祖的特殊使命,幾個月之後,各方麵都已準備就緒。
1405年六月十五日,鄭和率領船隊,從蘇州劉家港(今灌輸太倉縣瀏河口)出發。當時,岸邊鑼鼓喧天,站滿了歡送的人群。鄭和的這支船隊非常龐大,共有兩萬七千多人,他們分乘六十二艘大海船,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這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船上除了大量的士兵和水手外還有許多翻譯、醫生和技術人員。他們攜帶著大量的絲綢、瓷器、紙張和金銀財寶,浩浩蕩蕩地向南駛去。
他們首先到達了占城(今越南南部)。然後又去了爪哇、舊港(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東南岸)、滿刺加、錫蘭等國。他們每到一個國家,就先去拜訪該國的國王,送給他們一些珠寶。然後,就拿自己帶來的東西和當地的人民進行交換。鄭和帶來的絲綢、瓷器等很受他們的歡迎。回國的時候,這些國家的國王就派使臣隨船隊來中國答謝,明成祖十分高興。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先後七次出使西洋,去過印度洋沿岸三十多個國家,最遠一次到達了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出使異邦,這在當時確屬於壯舉。當時沒有十分先進的航海技術,隻靠自己的航海經驗,狂風和暗礁經常威脅著船隊的安全。此外,海盜和一些見錢眼紅的國王也經常想謀害鄭和,搶劫財物。在鄭和出使西洋的時候,就曾經三次用兵打仗。
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當他率船隊返航途經舊港的時候,一支平素靠搶劫商船的海盜隊伍,由他們的頭領陳祖義率領,準備乘鄭和不備,發動突然襲擊。鄭和得知這個消息並不擔心,他命令船隊散開,引誘海盜進入船隊的包圍圈。並告誡將士們準備好刀槍、火藥,嚴陣以待。這天深夜,陳祖義帶領一夥海盜,分乘十幾隻小船,前來偷襲。等他們完全進入了船的包圍圈,隻聽一聲炮響,四周的大船迅速向中間靠攏,把十幾支賊船團團圍住。經過一陣廝殺,陳祖義被打得大敗,隻好跪在船頭求饒。鄭和把陳祖義押回了京城,把他交給了明成祖。
鄭和第二次出使西洋途經斯裏蘭卡時,又遇到了同樣的事,不過這次是該國國王看到鄭和攜帶的大批財物,頓起邪念。他讓王子把鄭和騙到京城,強行勒索財物,並暗暗地派軍隊去搶劫船隊。鄭和發覺之後,企圖返回船隊,但歸路已被國王的軍隊截斷了。在這種萬分緊急的情況下,鄭和帶領他手下的兩千多人殺進了王宮,俘虜了國王和他的妻子。鄭和回到京城之後,把他們獻給了明成祖。後來,明成祖實行寬大政策,又把他們放了回去。
永樂十三年,鄭和第四次出使西洋。當他回航路過蘇門答臘國時,發生了一次激烈的戰鬥。一天晚上,一個叫蘇幹刺的人率領幾萬人前來襲擊鄭和的船隊。原來他是一個王子,因奪權失敗就跑到一座山上占山為王。他見鄭和的船隊帶著這麽多的金銀財寶,就紅了眼,企圖發一筆橫財。在蘇門答臘軍隊的配合下,鄭和打敗了蘇幹刺的軍隊,並且活捉了蘇幹刺。
鄭和三次用兵都不是為了侵略別人,而是為了反抗壞人的侵襲。鄭和及其率領的船隊受到了各國人民的熱烈歡迎。
鄭和七次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友好關係,促進了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在世界航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