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的人祖逖年輕時,就懷有雄心壯誌,喜歡結交英雄好漢。他和好朋友劉琨談論天下大事,總是慷慨激昂,義憤滿懷。他們互相鼓勵,表示將來一定要為國家幹一番大事業。
祖逖和劉琨同睡在一張床上,半夜時雞叫頭遍,祖逖就叫醒劉琨:“你聽聽,這雞叫的聲音多麽激越昂揚,那是在叫人發憤圖強呀!”他們兩人興奮得再也睡不著了,就披衣起床,拔劍起舞,強身健體,準備將來好為國出力。
在匈奴貴族劉淵、劉聰躍馬橫戈,馳騁北方,攻下洛陽的時候,祖逖也和別人一樣,帶著家屬、親戚、朋友,離開北方南下,到了江南。剛剛建立東晉政權的晉元帝,派祖逖做軍諮祭酒。這種官職隻能提提建議,沒有軍事實權。祖逖住在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為了準備恢複中原,他招集了許多勇敢而有膽識的壯士,練習武藝。過了一些時候祖逖向晉元帝建議說:“前朝的大亂,是由於皇族內部爭權奪利,互相殘殺,這才使得胡人乘機興兵,擾亂中原,給北方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如今北方人民都在反抗胡人,假如陛下能下令出兵,派我北伐,必定會得到天下人的響應,國家的恥辱也就能洗雪了。”晉元帝雖然沒有北伐的決心,但是祖逖這番義正詞嚴的要求,是沒有理由拒絕的,他隻得派祖逖做奮威將軍,兼任豫州牧,給了一千人的給養和三千匹布,讓祖逖自己去招兵買馬,製造武器,出師北伐。
祖逖不顧條件艱苦,帶領親信部屬一百多人渡江,向北進發。等船開到江心,祖逖用佩劍敲著船槳,當眾誓師說:“我祖逖如果不能肅清中原的敵人,決不再過這條大江!”祖逖這鏗鏘有力的誓言,在碧波浩淼的江麵上久久回蕩。
祖逖渡江以後,進駐江陽,先在那裏起爐煉鐵,製造武器,又招募了兩千名壯士,然後繼續向北進發。祖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誓言,勇敢地跟敵軍展開鬥爭。江北的人民聽說祖逖北伐,都十分歡迎。他們給祖逖送糧送信,配合著打擊敵人。在人民的支持下,幾年之間,祖逖就收複了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大部分地方。
祖逖領兵繼續北進,在黃河邊上跟石勒展開了激烈戰鬥。祖逖手下的將領韓潛和後趙將領桃豹,兩軍爭奪一個叫蓬陂(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南)的城堡。韓潛占了東城,住在東台;桃豹占了西城,住在西台。晉軍從東門進出,後趙軍從南門進出。雙方對峙了四十多天,糧食供應發生困難,都感到難以堅持下去了。祖逖為了戰勝對方,跟韓潛商量,定下了一條計策。
他叫部下用許多麻袋裝上土,假裝是糧食,派一千多人高唱著勞動號子運上東台;又派幾個人搬運一些真的米袋,故意裝做疲勞的樣子,走到與桃豹交界的路上去休息。桃豹的士兵早就餓急了,見了運米的晉軍,就追趕過來。祖逖的部下故意丟下米袋就跑。桃豹的士兵搶到米,很是高興,立刻埋鍋做飯。他們一邊吃著香噴噴的米飯,一邊談論著祖逖軍隊糧食這樣充足,而他們卻要經常忍饑挨餓。言談之間,不覺流露出不願繼續打下去的情緒,軍心開始動搖。這情況很快反映到石勒那裏。
為穩定軍心,石勒火速派人組織了一支由一千多頭驢子組成的運糧隊,運送糧食去接濟桃豹。祖逖得知這個消息,立刻派韓潛等帶領一支人馬去襲擊,在汴水(今河南省中牟縣境內)岸邊,打敗了後趙的運糧隊,奪得了全部糧食。桃豹聽說糧食被搶,知道無法堅持,嚇得連夜逃跑了。
祖逖打了許多次勝仗,東晉朝廷為嘉獎他,升他為鎮西將軍。祖逖雖然做了將軍,生活卻仍然儉樸。他常常用節省下來的錢,幫助部下解決困難。他和將士們同甘共苦,認真訓練部隊,準備繼續向黃河以北挺進。為了安定後方,祖逖還積極獎勵農業生產,安排好從匈奴人和羯人統治地區逃來的官兵和百姓。他還認真做好爭取人心的工作,對那些曾經為後趙做過事的人放手任用,不懷疑他們。那些人都很感激祖逖,遇到後趙的軍隊有什麽動靜,就趕快向祖逖報告,使祖逖能及早準備,迎頭痛擊敵人。
祖逖恢複中原的措施,得到了廣大百姓的真誠擁護。同時也引起了東晉統治集團的猜忌。他們不僅不再支持祖逖繼續前進,還派人去監視他,妄圖奪他的兵權。晉元帝司馬睿派尚書仆射戴淵做征西將軍,掌管青、兗、豫、並、雍、冀六州的軍務,坐鎮合肥,來做祖逖的頂頭上司,戴淵是南方人,雖然有些才能,名望也很高,可是為人氣量狹小,見識淺陋,是個沒有作為的人。祖逖看朝廷不信任自己,感到恢複中原是沒有指望了,他的內心痛苦到了極點,憤恨到了極點。在大興四年(321年)的九月間,祖逖在憂憤中病死了。
祖逖逝世的消息一傳出,黃河南岸許多地方的人民傷心地放聲痛哭。人們給祖逖建造祠堂,塑了他的像,表示對他永遠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