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麽是個人理財
每個人都希望過幸福美滿的生活,但顯然大多數人在一生中都是無法滿足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類的需求是有層級之分的: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追求溫飽;當基本的生活條件獲得滿足之後,則要求得到社會的尊重;並進一步追求人生的最終目標——自我實現。而要依層級滿足這些需求,必須建立在不虞匱乏的財務條件之上。因此,你必須認識理財的重要性,製訂一套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來達成自己的生活目標。
個人理財的本質可以用公式“個人理財=人+錢”來表示,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從生到死都要與錢打交道;錢是我們生活的必需,人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錢,我們每天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和處理著錢財,其實這就是在進行個人理財。
在個人理財方麵,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做法:有錢人有有錢人的理財方式,沒錢人也有自己的理財方式;有的人善於管理自己的個人財務,有的人則把自己的個人財務管理得一塌糊塗;有些人有計劃、有意識地進行個人理財,有些人則毫無計劃地使用錢財……無論如何,這些都可以算是個人理財。
個人理財是為了實現個人的人生目標和理想而製定、安排、實施和管理的一個各方麵總體協調的財務計劃的過程。通俗地講就是如何處理日常的金錢。在個人來說,金錢的問題可以非常簡單:有錢或無錢。但從上述角度來看,如何由無錢變有錢?有錢後如何運用?如何使金錢保值?如何增值?如何利用各樣投資工具?如何使用財富去實現個人理想和目標?這都是個人理財的範圍。
現代意義的個人理財,不同於單純的儲蓄或投資,它不僅包括財富的積累,而且還囊括了財富的保障和安排。財富保障的核心是對風險的管理和控製,也就是當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出現了意外,或個人所處的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不利變化,如惡性通貨膨脹、匯率大幅降低等問題時,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不至於受到嚴重的影響。
本門課程幫助人們對財富實行科學管理,科學安排家庭財務戰略規劃和實施步驟,如短期和長期的收入和開支狀況,多少年後要購買住房,每年的投資計劃,對通貨膨脹率因素和利率因素的預測,如何實現自己設定的某項目標等等。
要注意的是:
1.廣義的理財包括健康,因此我們在理財過程中應該合理安排休息和鍛煉的時間。
2.理財不是節省,雖然節儉是美德,應該堅持,但僅僅依靠節儉很難成功地實現理財目標。
3.理財不僅僅是投資,投資隻是理財的一個組成部分。
理財就是投資嗎?
理財和投資的關係是:理財活動包括投資行為,投資是理財的一個組成部分。理財的內容要廣泛得多。在理財規劃中,不僅要考慮財富的積累,還要考慮財富的保障,即對風險的管理和控製。在人生的旅途上要麵臨各種各樣的風險和意外,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也存在各種係統性風險。
根據經濟學上的定義,投資是指犧牲或放棄現在可用於消費的價值以獲取未來更大價值的一種經濟活動。投資活動主體與範疇非常廣泛,但一般意義上所描述的投資主要是家庭投資,或叫個人投資。我們舉例來解釋此句話:若你手上現有1000元閑錢,你可在周末帶全家出遊後上酒店吃上一頓大餐,大家可以過個愉快的周末。但你也可存入銀行,一年後可獲得利息收入;或者買入股票或基金,等待分紅或漲升;或者從古玩市場買入字畫,等待增值;或者參股朋友所開的小店,分得利潤。前麵一種情況就是花掉金錢(價值),獲得消費與全家的享受。後麵幾種情況就是放棄現在的消費,以獲得以後更多金錢,這就是投資。
再簡單來說,本金在未來能增值或獲得收益的所有活動都可叫投資。消費與投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消費是現在享受,放棄未來的收益;投資是放棄現在的享受,獲得未來更大的收益。
投資的資本既可以是通過節儉的手段增加,如每個月工資收入中除去日常消費等支出後的節餘,也可以是通過負債的方式獲得,如借入貸款等方式,還可以采用保證金的交易方式以小搏大,放大自己的投資額度。從理論上來說,其投資額度的放大是與風險程度提高為代價的,它們遵循“風險與收益平衡”的原則,即收益越高的投資則風險也越大。
所以說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隻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
具體來說,家庭投資的主要成分包括金融市場上買賣的各種資產,如存款、債券、股票、基金、外匯、期貨等,以及在實物市場上買賣的資產,如房地產、金銀珠寶、郵票、古玩收藏等,或者實業投資,如個人店鋪、小型企業等。
所以說,理財和投資的關係是:理財活動包括投資行為,投資是理財的一個組成部分。
4.理財學習的是正確的理念,並非賺錢的萬能之道金錢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活著就要好好地利用錢財為人服務,科學的個人理財將使個人的物質生活更美好!
二、個人理財和公司理財的區別
(一)理財的目標不同
個人理財是以提高個人生活質量,規避個人財務風險,保障終生的生活為目標;而公司理財通常是以通過資金的籌措與合理使用,規避公司財務風險,達到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
(二)風險承擔能力不同
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相對較弱,在進行風險、收益相權衡時,安全性一般放在收益性前麵考慮;而公司理財則不一樣,因為擁有相對雄厚的財力,為了追求較高的利潤,能夠承擔較高的風險。
(三)關注的時間長短不同
個人理財是以個人的生命周期為時間基礎的,關注的時間一直到其生命的終結;公司理財則往往有一個持續經營的假設,即公司在可以預計的將來不會停止營業。
(四)依據的法律法規不同
個人理財依據的主要包括個人所得稅法、社會保障及保險、金融、遺產等方麵的法律法規;公司理財遵守的是公司法、證券法以及企業稅收、會計等方麵的法律法規。
(五)行業管理不同
在成熟的個人理財市場裏往往會成立有專門的行業組織,規定行業準則,負責職業培訓,組織職業資格考試,頒發從業資格證書等,如1990年成立的國際注冊財務規劃師理事會;而公司理財通常是企業內部行為。
(六)主要內容不同
個人理財包括現金規劃、儲蓄規劃、投資規劃、保險規劃、稅收規劃、退休規劃以及遺產規劃等內容;而公司理財包括的主要內容有預算、籌資、投資、控製、分析等。
三、個人理財的作用
(一)平衡現在和未來的收支
假設我們在一生中的任何時刻都有收入,而且我們的收入都等於我們的支出,那麽收入和支出是平衡的。但可惜的是,事實上我們一生中隻有大約一半的時間有賺取收入的能力,這個時間大約為47年,如果以我國平均壽命80歲來計算,我們還有大約33年的時間是純支出(成年以前和退休以後),那麽如何用這47年的節餘(因為47年中還有支出),來滿足33年的純支出,同時還要抵禦通貨膨脹的威脅,這正是個人理財要研究的問題。
(二)提高生活水平
平衡一生的收支隻是個人理財的基本目的。每個人都希望過上好日子,而不是隻滿足於基本的生活需求。有的人可能想買一棟豪華的別墅,有的人可能想買一部高性能的車子,還有的人想到旅遊勝地暢遊一番,這些都是基本生活以外奢侈的想法,但並不是幻想,這正是個人理財的另一個目的。
(三)規避風險和災害
我們個人所麵對的風險主要有兩類:一是微觀風險,如失業、疾病傷殘、意外死亡等;另一類是宏觀風險,一般是無法控製的,如通貨膨脹、金融風暴、政治動蕩等。這些風險給我們的財務安全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個人理財可以幫助人們事先采取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當風險來臨的時候就不會驚慌失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