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社會經濟以農業為主,在古代的科技條件下,農業經濟的抗災能力十分低下,旱災對農業的影響尤為深重,對旱災的研究也就曆來就是災害史研究的重點之一,明代的旱災也是如此。關於明代旱災的次數,鄧拓先生記載明代“旱災共見一百七十四次”。陳高傭先生在《中國曆代天災人禍表》中記載的旱災有247次。桂慕文在《中國古代自然災害史概說》一文中統計明代旱災274次。馮焱在《曆史上水旱災害及其影響》一文中統計明代旱災174次。李明誌、袁嘉祖在《近600年來我國的旱災與瘟疫》一文中指出:“從15~19世紀的500年中,我國共發生了15次旱災”。以上各位學者雖然對明代旱災的概況作出過特別的研究,但就次數統計來說,還是很不夠的,筆者通過對《明史》和《明實錄》中的旱災史料詳細對比、分析的基礎上,最終得出明代的旱災為728次(具體情況可參考後麵的明代災害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