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章

  秦嶺山脈大氣厚重煙波浩渺、莽莽蒼蒼。溝深林茂、山澗幽深。清泉綠水高山峽穀,構成了中國版圖南北分界線上的獨特地質地貌。秦嶺南坡群山自北向南順勢而下、蜿蜒起伏一望無際。滿山翠綠似黛似紗的群山峰巒,在霧靄沉沉中顯得蒼涼深邃。一條寬寬的河流從秦嶺山中,硬生生地辟出了一條峽穀,一路南下彎彎曲曲流入到了漢江河中。這條隱藏在茫茫群山夾縫中的幾百裏長峽,就是聞名遐邇的子午穀了。

說起這子午穀,幾乎是無人不知,自古極負盛名。地處秦嶺南坡漢江以北西鄉縣境內的子午鎮,則是進入古道的南邊入口。子午道南起漢中北至長安,縱橫七百餘裏。被後世形象地稱之為中國兩千多年前的“高速公路”。“子”和“午”分別代表北和南,是指長安縣到漢中盆地隱藏在秦嶺山中的一條貫通南北的通道。

子午道自公元五年為王莽開通以來,曾在漫長的曆史洪流中扮演過重要角色。

幾千年來,在這條古道上來來往往的有官方使者、商隊和求法的高僧,對溝通南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就連盛唐高僧玄奘大師在武德元年,與其兄也是經過子午道,遊漢中進蜀地成都受業遊學的。玄奘西行取經歸來終成正果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曾路過子午道,專在子午穀南邊出口的漢江河邊為他修建了一座寺廟,取名為唐興寺,香火紅極一時。原廟地處河灘,與白沙古渡口遙遙相望,房屋眾多廟宇連片規模龐大,可惜毀於大火遺址無存。現在的唐興寺是後來所建,隻有三間簡易的廟堂房屋。從斑駁不整的殘留壁畫上,仍能窺探到唐興寺原來老廟的輝煌鼎盛。

在這條古道上也曾留下了太多的曆史滄桑和戰爭遺跡,戰爭的硝煙已隨著鼓角爭鳴的年代遠去,隻留下沉默的大山和蒼茫的古道,似乎成了那些塵封在人們記憶中曆史的見證者。因改道而顯得倍感落寂冷清的古道,隻有在時間的長河中,去回味那些消失在了時空隧道裏的輝煌歲月。

子午穀七百餘裏,單說地處古道南邊西鄉縣境內的子午鎮。古鎮離縣城一百多裏地,是進入子午穀的咽喉要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扼守住了子午鎮,就等於切斷了南北通途,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民國時期,子午鎮連發大事,影響到了整個西鄉縣。而那些隨古道一起已被淹沒了的往事,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

秦嶺南坡的山脈雖不似巴山一樣陡峭挺拔,但也是山路崎嶇十分難行。當地的老人們至今仍在談論著,因人煙稀少山路難行當年嚇退蜀兵的故事,導致了諸葛孔明六出祁山,北伐未果“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曆史悲劇。這個話題也成了人們經常爭論的問題,誰也不知道諸葛亮當年的真實想法。

有人說諸葛亮天性疑慮,不放心魏延故而不采用他的建議,反方卻說諸葛亮兵出祁山另有所舉。等大家爭辯的麵紅耳赤各不相讓時,和事佬則忙打著圓場說道:

“諸葛亮當年不兵出子午穀,是怕道路險要行軍不便,才沒采用魏延之計。”

那人話音剛落,馬上就有人站出來反駁道:“當年魏國大將曹真,曾從子午穀突出奇兵偷襲蜀國,在鎮巴縣還有古戰場遺跡,有名的攔曹壩就是蜀兵抵抗魏兵攔截曹真之地。那曹真帶的魏兵生在中原,平地生活都能走這山路,為啥擅長山地作戰的蜀兵就不能走呢。這分明是諸葛亮的一個借口,在敷衍魏延罷了。”

這種話題往往一打開,便沒了誰輸誰贏的結局,爭到最後隻有到劉家大院去找敬齋先生來評判。敬齋先生在這種時候表現的特別睿智,隻是笑而不答。等人們把他問急了時,才搖頭晃腦地說道:“人前莫論他人非,靜坐常思自己過。吃飽了沒事幹爭論閑事莫傷了和氣,常言道‘天下事無非是戲,世上人何必當真’呢,還是回家各幹其事吧。”

人們見問不出個子醜寅卯、所以然來,隻好悻悻作罷。

談論更多的則是為楊貴妃運送荔枝,“百馬死山中”的壯烈場麵。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也曾因了楊貴妃喜吃荔枝的緣故,這條古道也因她而改名叫“荔枝道”。唐明皇在蜀地的涪州專為她建立了荔枝基地,並將子午穀開辟為運送荔枝的通道,翻過巴山從西鄉入古道,隻需三天就可翻越秦嶺到達驪山行宮。而從涪州到長安全程僅用五六天即可,楊貴妃也就能吃上新鮮的荔枝了。

一時間,隱藏在大山夾縫中的子午穀聲名大震。沿途驛站會館林立,商業繁榮,南來北往的客商都取道子午穀橫穿南北,進行商貿交易。就連不少文人墨客也來到子午穀,想一睹這條因一個女人而改了名字的古道真實麵目,並留下了至今傳誦不衰、膾炙人口的佳作詩篇:

長安北去萬雲橫,子午仍存古路名。

蜀將提兵疑穀險,唐宮獻荔度山輕。

英雄不信無奇策,豔色何知有怨聲。

空把是非悲往跡,亂峰回首自崢嶸。

一首古詩道盡了子午穀曾經的輝煌和久遠的曆史。幸好這首古詩爭論不休的人們並不知道,否則他們又有了新的辯詞佐證,敬齋先生也從未當麵向任何人吟誦過這首古詩。這條古道出現過繁榮熱鬧外,就被曆史的塵埃塵封在了茫茫的大山之中,隻有村頭那棵碩大的白果樹,經曆了千年風雨的洗刷後,仍然昂首挺立在道旁,似乎在向世人訴說著子午穀的過去。

子午穀古鎮座落在峽穀腹地的中央地帶,這裏山穀開闊土地肥沃,山民們依山麵河而居,將平地墾為良田,使古鎮周圍變成了峽穀中的富庶之地。街道店鋪眾多,臨河而建多為吊腳木樓,外觀年代久遠古色古香,誰也無法說清這座古鎮究竟是始建於何朝何代,隻能從街麵的鋪路石被人踢馬踏的光亮程度上,來窺探古鎮的久遠和歲月的滄桑。至今有許多房屋都是當年的會館驛站所建,頗有盛唐遺韻和元、明時期的建築風格。最能證明子午穀久遠曆史,要數子午穀河邊陡峭山崖邊,殘留下來的古棧道遺跡和槽孔和那棵大白果樹了。

據穀中最有學問的敬齋先生講,那些古棧道遺跡,是漢高祖劉邦進駐漢中為漢王時,途經子午穀而留下的。當年的漢王以消除項羽對自己的防範之心,從子午道到達漢中的途中,把沿途的棧道橋梁統統燒毀,以表自己再不回關中的心跡。而多年後,借著漢中這塊沃土迅速起家,羽翼漸豐的漢王劉邦,突然派人重修子午棧道,暗中卻兵出陳倉道,一舉奪得了漢室天下,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典故的出處。子午穀沿河邊上的黑洞槽孔,就是當年“火燒棧道”的最好證據。白果樹則是詩仙李白,出川入陝路過此地而栽。

對那些棧道遺跡和白果樹來曆的真偽,誰也沒有認真去理論和考證,隻是一輩又一輩地按照傳統的生活方式,生活在哪個不知傳說了多少年的傳說中。既是學富五車的敬齋先生所說,誰也沒有站出來辯論。甚至有人連劉邦和李白是誰也不知道,聽到敬齋先生說得十分精彩有味,也跟著不斷點頭稱是。

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子午穀,沉寂了千百年後,卻被孤兒郝五娃打破了這裏的平靜。郝五娃在子午穀內外幾乎是無人不曉,誰都知道他是子午穀的大歪人。郝五娃自出生以來就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親是誰,直到他懂事的時候,才聽村人在背地裏罵他是個“私娃子”。受了欺負的郝五娃,回家去問他的娘郝秀英,到底自己的父親在哪裏。郝秀英見兒子思父心切,隻是默默流淚無言以對,而她每天卻在村頭的白果樹下翹首跂望。常常心事重重以淚洗麵,後來卻抑鬱而終,到死也沒有告訴兒子他的生身父親到底是誰,如今又在哪裏,扔下了郝五娃在子午穀中遊走乞討。

善良好心的村人見郝五娃可憐,時常贈以食物衣衫才使他勉強活了下來。郝五娃也在人們鄙視、唾罵和同情下,吃著百家飯穿著百家衣慢慢長大了。人們都說郝五娃就像野地裏的蒿草,無論在盛夏嚴冬裏都表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遇到怎樣的暴風驟雨和風浪霜雪都能正常的生長。幸好自敬齋先生來到劉家大院後,對郝五娃關懷備至。無奈他也是寄人籬下的教書匠,對郝五娃的照顧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隻能經常送他些吃食和衣物,也教他認字背書。郝五娃天生頑劣又缺少教導,對讀書寫字根本不感興趣,惟一能拴住他的就是聽敬齋先生講的《三國》故事。而敬齋先生也樂此不疲地將那本《三國》講了一遍又一遍,直到郝五娃都能背誦時才做罷。

郝五娃沒事的時候,就穿著敬齋先生給他的寬大衣服滿子午穀亂跑。長及膝蓋的上衣被風一吹,鼓的就像一個渾圓的麻袋裹住瘦小的身子,極像張滿了風的大船帆被固定在了一個細小的桅杆上一樣。郝五娃除了上樹掏鳥巢外,就是領著一幫小孩,來到子午河邊的沙灘上玩《三國》中的魏、蜀、吳大戰。等玩得腹中饑餓全身無力時,才想到該是出去找吃的時候了。

每到這時,敬齋先生總是會自己將省下東西,並送到郝五娃的手中。村人看到敬齋先生十分痛愛郝五娃,私下裏懷疑郝五娃是不是敬齋先生的兒子?可敬齋先生到子午穀教私塾時間不長,而郝五娃已有十多歲了。除了年齡不符外,細心的村人還回憶到敬齋先生和郝秀英好像並不熟悉,也就排除了那種大膽的猜測和推理。

村裏德高望重的石三爺,自從郝五娃變成孤兒的那天起,也是細心地關照郝五娃。雖然自己常年在外做手藝賣草藥,見有敬齋先生暗中幫助郝五娃,也才放心了下來。時間一久,見郝五娃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常在外瘋野缺少管束,自己無子無孫也是孤身一人,有意收養郝五娃為孫,就請敬齋先生幫忙寫下約書,正式收郝五娃為孫。郝五娃至此有了棲身之處,敬齋先生也顯得十分高興,臉上時常掛著笑,抽空仍然堅持教授郝五娃讀書寫字,竟引得村人十分不解。

常年在外做石匠手藝和賣草藥的石三爺,隻好收起自己的草藥褡褳和石匠工具,在家照顧郝五娃的衣食起居。從小受盡別人白眼和欺淩的郝五娃,幼小的心靈上早已烙下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印記,他也知道石三爺的此舉無疑把他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如果不是敬齋先生的幫助和石三爺好心收留,自己恐怕早已餓死在荒山野地裏了。從此,郝五娃就把石三爺和敬齋先生,當成了自己最親的人來看待。

民國八年,著名的“五四”運動的浪潮,席卷了整個中國。從這一天起,整個中國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子午穀的人似乎沒有受到“五四”新思想的影響,也不管“五四”精神是否在曆史的發展進程有無推動作用,仍是按部就班地平靜地生活著。在子午穀中,隻有敬齋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後,顯得有些激動和亢奮,但沒過多久他那高漲的情緒又慢慢低落了下來。從不關心時政的子午穀人,誰也沒有發現敬齋先生情緒上的微妙變化,仍是不斷來向他請教一些有關子午穀曆史的知識。

子午穀中的大地主、也是青幫大爺的劉毓謙,見石三爺為了照顧郝五娃,不能外出做手藝賣草藥,坐吃山空沒了進項日子過的很是清苦,主動讓郝五娃到他家去當長工放牛,以解石三爺之困。

石三爺的家離劉家大院不遠,座落在村莊後的靜處。雖是幾間低矮的泥土瓦房,收拾的卻是十分幹淨利落,是子午穀中最常見普通的房屋。也許是石三爺常年在外屋裏少有人居住的緣故,牆上到處都是千瘡百孔的泥蜂窩,和雨水從房簷漏下衝出的斑駁痕跡。這天,石三爺正在家中晾曬草藥,還把郝五娃叫到身邊教他辨認藥種,等稍大點後就帶他到太白山去挖藥。石三爺猛一抬頭,看到劉毓謙手捧水煙袋,眯著那雙永遠微笑的眼睛向他走來。

劉毓謙踱著方步,人未到聲先至地說道:“哎呀三爺呀,您看看這過的叫啥日子嘛。自己無田無地靠賣草藥做手藝為生,如今為了照顧郝五娃待在家裏寸步難行,這往後的日子又咋過嘛!都是鄉裏鄉親左鄰右舍的,您老有困難也不言傳一聲,幹脆叫五娃到我家去當放牛娃,您老就輕省多了。”劉毓謙說完,像記起了什麽似的吸了兩口水煙袋。因說話時間較長煙袋早已熄滅,沒有吸出煙霧,卻“咕嚕嚕”地吸出了一口苦水。

石三爺出於禮節,讓郝五娃給劉毓謙端來坐椅倒上茶水,心裏不斷思量起這件事來。石三爺知道劉毓謙為人奸詐心術不正,但在人前卻裝得十分麵善心軟。為了成為子午穀首富,多年來不擇手段大肆斂財,村人知他口是心非,背地裏就稱他是“五頭閻王”。石三爺生怕郝五娃再受欺負,有些舉棋不定沉吟起來。

劉毓謙見石三爺沉默不語,生怕他不同意。忙不停地說道:“三爺,五娃有我照顧哩,您就放心地出門去吧。穀中誰不知道我經常做好事?何況我家裏頭的常年吃齋念佛,心底慈善絕對虧不了五娃的。再說敬齋先生也在我家教私塾,誰都知道他很喜歡郝五娃,雖然他是我花錢請的私塾先生,我也不反對他私下教導郝五娃。

隻要五娃能在我劉家大院有出息,也是我臉上的光彩呀。”

“劉掌櫃有此好心,我老頭子深為感動。如此雖好,隻是……”

石三爺仍是拈須思量,舉棋不定。

“三爺有什麽不放心的?有我吃的就有他吃的,不就多雙碗筷嗎?您老就放寬心吧!五娃到我家後,我家那兩個小畜牲也有個伴,隻要那兩個寶器少給我惹點禍,我就燒高香了。”

石三爺知道劉毓謙所說的是他的兒子劉富貴和侄兒劉先春,那兩個小孩從小就是淘氣鬼,經常在村裏惹是生非。往往會將別人家的南瓜打開一個洞口,往裏屙上一泡屎尿,再將洞口用南瓜皮合攏。慢慢的南瓜傷口愈合,等人摘回家用刀劃開準備食用時,瓜穰中的屎尿溢出臭氣滿天。或者躲到人家的黃瓜地架下,抬頭將鮮嫩的黃瓜咬去半截,剩下瓜蒂再用葉子蓋上,等人去摘黃瓜時,才發現隻有瓜蒂連著瓜秧。類似這樣的惡作劇不用問,全子午穀隻有劉家的兩位小少爺能幹得出,恐怕再難找出第三個人來了。石三爺想到這兒,生恐郝五娃跟他們在一起學壞,雖有敬齋先生的管束教導,可那兩個小魔王就像從未上過韁繩的野馬,實在難以管教。沉吟了會兒才說道:

“劉掌櫃一心為五娃著想,你的好意我先領了。五娃也大了,我得先問他一聲願不願意,我也不能做他的主呀。”

“三爺做事想的就是周到,我咋就沒有想到呢?”

劉毓謙為了討好石三爺,說完還不斷地拍打著自己的頭。他似乎沒有感覺到石三爺在不斷尋找托辭,還在邊上不斷說自己是在做好事,不但成全了石三爺也幫了郝五娃。

石三爺知道劉毓謙城府極深,人稱笑麵虎偽善人,吃人不吐骨頭還要落聲好。

劉毓謙在穀中算得上是良田千頃牛羊成群,在街上擁有幾家店鋪,生意都很紅火,可謂是細水長流財源茂盛。尤其街後的劉家大院,更是高大寬敞豪華氣派,在穀中算得上是極富之人。更讓人們不解的是,劉毓謙在穀中擁有良田和店鋪,吃穿不愁用度不盡,不知何時卻加入了青幫而且地位極尊。石三爺久走江湖行醫賣藥,見多識廣閱曆豐富,知道青幫俗稱為“安青幫”,最早起源於運河漕運的糧幫,後發展到上海、天津和長江下遊的通商口岸,幫中成員弟子多為流氓和無產者組成,並以販賣私鹽和偷稅漏費起家,打心眼裏有些瞧不起劉毓謙。

石三爺清楚地記得,十多年前劉毓謙見妻子劉麻氏,終於鐵樹開花般的給他生下一個兒子。高興之餘就給兒子取名劉富貴,希望他長大後能大富大貴長命百歲。

為慶祝兒子的彌月之喜,劉毓謙就在家中殺豬宰羊,擺起了讓整個子午穀人瞠目結舌的流水宴席,引得村民們從十裏八鄉趕來吃起了大戶。所謂的“流水席”就是從早到晚一直開席,不管你吃了幾輪隻要肚子一餓,接著再吃另一輪。而席麵豐厚程度不減,中間也不歇息就像流水一樣開席。這樣的場麵和氣勢,在任何地方除了非富即貴之人,常人百姓人家是很難辦到的。子午穀的流水席很是排場,講究“八葷八素、八涼八熱”,還有各式幹果拚盤和湯碗。凡是到劉家大院吃過流水席的人,從此再不願去吃別家的席,還編出了順口溜來嘲笑穀外的酒席:“穀外酒席你莫提,幹豇豆蘿卜皮,一斤肉做四席,剩下二兩待女婿……”

漢江河邊碼頭上的青幫弟子李楞娃知道了此事,見劉毓謙不來請他吃席也罷,竟然故意在穀中紮勢擺闊,就前來滋生事端。平日裏仗勢欺人橫行鄉裏的李楞娃,帶了幾名弟子氣勢洶洶地來到子午穀,想來問劉毓謙個目中無人,嘲諷鄉裏不拜碼頭之罪。

劉毓謙喜得貴子自然滿心歡喜,見鄉鄰都來捧場心中很是高興,眼看流水席已開到了第七天。看到連打飽嗝的食客,劉毓謙也感到有些心痛,但事已至此隻好打腫臉充胖子硬撐到底了。這天也是流水席的最後一天,劉毓謙仍然強裝笑臉,主動出來答謝鄉鄰親自把盞勸酒。當他來到李楞娃幾人的桌前時,見幾人麵帶凶相不吃不喝,隻是雙目仇視著自己。劉毓謙認出他們是青幫中人,知他們是前來挑釁鬧事,忙小心地上前勸酒夾菜。膽小的村人看到劉家大院的空氣頓時緊張,熱鬧的酒席場麵顯得寂靜無聲,就連誰放個響屁或是小聲咳嗽一聲,整個院子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正在大吃大喝的人們也停下了手中的杯筷,都替劉毓謙捏了一把汗,生怕李楞娃這幫欺男霸女打吃刁喝,橫行鄉裏的亡命之徒在劉家大院鬧將起來。

未等劉毓謙開口,李楞娃反把桌子一拍怒斥道:“姓劉的,你自恃有錢財大氣粗,故意擺席誇富嘲弄鄉鄰,不把我等放在眼中,你知罪嗎?”

劉毓謙見李楞娃底氣不足有些心虛,便不緊不慢地對李楞娃等人說道:“劉某此舉實是慶祝小兒滿月,二是答謝眾鄉鄰平日幫忙之情,何謂誇富弄人呢?”

李楞娃見自己的氣勢並沒嚇倒劉毓謙,知道客不壓主,又見前來吃席的鄉民怒目相向,有些慌張地對他帶來的幾名弟子喊道:“弟兄們,劉家欺人太盛,幹脆砸了席麵讓他顏麵無存,也好替弟兄們出口惡氣。”

劉毓謙見那些不知天高地厚之徒就要動真,忙一揮手道:“且慢,既然上門都是為客,常言道備席容易請客難,何況伸手不打上門客,劉某先給大家敬上一杯水酒之後,有話再說不遲。”

說完,猛地撩起長衫卷起衣袖,按照青幫中的規矩右手四指半握成拳、拇指上揚左手下托輕輕行完了鳳凰三點頭的幫中禮數,端起酒杯雙目直視李楞娃等人正色說道:“此酒不叫酒,杜康家中有,卿卿來造酒……”劉毓謙說到這兒突然停住,逼視了一會兒李楞娃等人才語氣緩和地說道:“這才叫好酒。”

正呆坐的李楞娃突然看到劉毓謙對他們行了青幫禮數,接下來又說出了幫中的切口暗語,驚得呆若木雞傻坐在那。劉毓謙瞥了一眼他們,微微一笑又拿起雙竹筷朗聲說道:“此筷(快)不叫筷(快),悟空遇見八戒怪,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裏……”

未等劉毓謙話音落下,李楞娃連忙接口說道:“那才叫好筷(快)。”

劉毓謙並未理會李楞娃,徑直用竹筷夾起塊肥肉說道:“此肉不叫肉,王莽追劉秀,三天走了兩裏路……這才叫好肉。”坐在一邊的李楞娃早已聽得毛骨悚然如坐針氈,知道自己今天遇到了真神,頭上也冒出了細密的汗珠,連忙起身抱拳一禮道:“不知劉掌櫃何時入幫,師拜何人位居何輩,還望能寬恕冒犯之罪。”

“劉某入幫較晚,隻剩下這‘禮’字輩的空輩分了,慚愧的很。”

李楞娃再次被驚出身冷汗,忙單膝跪地重施一禮道:“西鄉青幫總舵主範風歧門下弟子,‘智’字輩李楞娃,和‘信’字輩徒孫,給師叔師爺請安,還望師叔治罪。”

“哈哈,原是範師兄門下弟子,不知者無罪,還是快快起來入席吧。”

青幫中論資排輩的規矩很嚴,是按“仁、義、禮、智、信”的輩份排列。如有人膽敢欺上瞞下目無尊長,就會被認作是欺師滅祖背叛師門,情節嚴重者還要開香堂問罪,逐出師門永不得返幫。李楞娃見劉毓謙十分仁義,不但沒有問罪卻還以禮相待,心中十分感激,連忙對眾弟子說道:“劉師叔宅心仁厚,寬宏大量,不跟我等計較是看得起我們,以後隻要劉師叔用得著的地方一定肝腦塗地,以死相報決不含糊。”

“好說、好說,哈哈哈……”劉毓謙看著這些不可一世的混世魔王,也心甘情願地拜在了自己的門下,內心深處也升起了一種無比的自豪與成就感。也把剛才心痛錢糧的不快忘到了九霄雲外,甚之有些得意忘形地大笑了起來,將一個地方紳士和幫會大爺的張狂勁,也表露無遺地顯現出來了。

從此,李楞娃帶著一幫弟子,便死心塌地的聽命於劉毓謙起來。

為劉毓謙提心吊膽的鄉民,這才知道劉毓謙也是青幫中人,而且輩份極尊,就對劉毓謙更加另眼相看起來。

石三爺想到這兒更是不放心起來,怕漸已長大的郝五娃,如果經不住誘惑一旦入了青幫,誤入歧途豈不是白費了自己的一番苦心。

劉毓謙看到石三爺一直沉默不語,忙笑說道:“三爺,我知道您老心中所慮,想我劉某人在子午穀中好歹也是個青幫大爺,郝五娃到我家幫長工,不但沒人敢欺負還能掙點兒工錢,即可減輕您的拖累又維持了他的生計。再過幾年,就讓他到我家的店鋪當個夥計,豈不是也給他找了條出路。”

石三爺聽劉毓謙說完,細一回想這確實是一件好事,何況自己在子午穀中一生好人緣,量那劉毓謙不敢有所算計,就對劉毓謙說道:“既然劉掌櫃有心成全,我也就不違了你的好意,明天就讓郝五娃到你家幫長工當放牛娃。咱們先小人後君子,把醜話說在前麵,如果在五娃放牛期間,有個什麽差錯我老頭子決不答應。目前不要工錢隻管他吃穿就行了,等他到了十八歲再算工錢也不遲。還有,決不容許他加入青幫,其他都能如他所願。”

劉毓謙一聽頓時眉開眼笑,因肥胖擠成一條細縫的小眼,已全被上下成堆的肥肉擠在了一起,活像個彌勒佛樣地點頭哈腰道:“三爺,您放心,五娃要是少一根頭發你拿我是問。”

郝五娃早已懂事,他也知道石三爺此舉實是無奈,心想自己老讓別人照顧也不是長久之計,就爽快地答應道:“三爺,您就放心地去做手藝吧。我一定會把那幾頭牛羊放好的,再說我已經長大了,不能吃閑飯,也該自食其力了。”

石三爺雖有些不舍,為長遠之計仍是讓郝五娃去劉家大院當放牛娃。臨行前,石三爺再次告誡道:“五娃,你也不小了,常言說端人家的碗就要受人家的管,凡事不要由著性子來。長工娃就是要做到眼尖手勤,決不能偷奸耍滑。特別是在他們劉家,一定要多個心眼。”

“三爺您放心吧,您每說的一句話我都記下了,到了劉家後一定按您教我的去做,決不會給您丟臉的!何況我不能在您老的翅膀下麵待一輩子,遲早是要出去闖一闖的。”

石三爺交代完畢,才放心地雲遊四方做手藝去了。

郝五娃走進劉家大院後,猛然間感到自己真的長大了,肩上的擔子也重了起來。他不知道走出這一步,等待他的到底會是怎樣的現實?郝五娃懷著惴惴不安和又極其向往的心情,正式踏入了社會,去開辟他新的人生之路了。

劉毓謙原是因為家中正缺一個放牛長工,一來郝五娃尚未成人工錢便宜,二來也是想借此機會討好石三爺,也在村裏能落個好名聲。別看劉毓謙在子午穀中有錢有勢,人人都敬他三分,可他對石三爺有著天生的畏懼。石三爺年近七旬卻是身板硬朗,須發不白能吃能喝,還能扛起兩百斤的東西健步如飛,在子午穀中深得人們的尊重。

郝五娃走進劉家大院是民國八年,他也剛滿十五歲。從此,他就在劉家大院當起了隻管飯不要工錢的放牛娃,還可以聽敬齋先生給他講《三國》和子午穀的曆史傳說。郝五娃來到劉家後,心想自己終於有了安身之處,再不會拖累石三爺了,對劉毓謙也是感恩戴德言聽計從,就連以前看似灰蒙蒙的天空,仿佛也變得格外的晴朗起來,渾身也像有使不完的勁。短短一年之內,就把劉家幾頭牛羊放養的膘肥體壯人見人愛,加之郝五娃人小勤快心地又好,深得劉毓謙那吃齋念佛的女人劉麻氏的喜愛,把他幾乎當成了自家兒子劉富貴般對待起來。

劉富貴比郝五娃年少幾歲,由於劉毓謙疼愛過度,養成了刁蠻任性毫不講理的脾氣。郝五娃隻要跟他在一起,就甘願當作爬馬供他遊玩開心,而他欺負郝五娃是個放牛的長工,更是變本加利的折騰郝五娃。郝五娃和另兩名長工張狗兒、長明娃同住在劉家大院後屋,兩人對他很是關照,郝五娃也和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郝五娃到劉家的那年初秋一個深夜,人們幾乎同時聽到村頭的白果樹上傳出幾聲奇怪的鳥叫聲。細聽許久,才清楚地聽到是一種甕聲甕氣,聲音拖得很長,穿透力極強的一種鳥叫聲。人們從未聽過如此怪異的鳥叫,更不知是何種野鳥飛棲在白果樹上,也就沒有在意。等急促聲悶的“釁候……釁候……”的叫聲過後,都感到有種心慌氣悶,難以言狀的不安襲上心頭。伴著刺耳的鳥叫,人們還感到有種莫名的壓抑和恐慌心悸,總像有什麽禍事或未知的災難要降臨一樣。

沉寂多年的子午穀,頓時被這種鳥叫聲打破了往日的寧靜,仿佛青山綠水之間,也披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籠罩在子午穀人的心頭,讓人感到有種窒息般的難受。村裏有經驗的老人們,聽到這種震撼人心、懾人魂魄的鳥叫聲後,吃驚的臉上顏色猝變。驚慌失措跑出屋外,趁著秋夜的月光來到白果樹下,對著鳥叫的地方燃起香蠟紙火,不斷磕頭禱告,連聲說道:“大慈大悲的鳥哇……請你快快離開,還我們一個清靜的生活,子午穀可經不起任何災難呀……”

後生們看著老人神色慌張磕頭如搗蔥,紛紛不解圍觀評說個不停。在老人們燒完紙火、磕頭禱告的第二天晚上,白果樹上的鳥叫聲不但沒有停下來,反而越來越多,就連四周的山頭上也響起了同樣的鳥叫聲,此起彼伏遙相呼應地叫個不停,吵得人們煩躁不安根本無法入睡。直到這時,老人們才臉色煞白麵如土色,冷汗直冒驚恐萬狀地向村人發布出了一個驚天消息:“不得了啦,子午穀要遭天災人禍了呀……,‘釁候一叫敗三村’,現在來了大批釁候鳥,這是凶鳥也是不祥之兆,看來真的要大難臨頭,子午穀要遭殃了哇……”

後生們這才知道那些鳥叫做釁候鳥,是傳說中最不吉利的凶鳥,隻要它們在哪兒出現、鳴叫,就預示著那個地方要遭受大的禍事和災難。人們吃驚之餘,紛紛跑出屋外,看著蒼翠青綠的深山峽穀呆呆出神。真不知道自己是哪兒得罪了上蒼,讓那些凶鳥來禍害鄉裏,就連路邊山間的紅花綠葉也像失去了往日的生機,顯得病懨懨地透出某種不祥之兆。

這時,有說是白果樹招來了釁候凶鳥,建議把那棵需三四人合圍的大樹砍倒,釁候鳥沒了棲身之地則會自動離開。此話一出,立刻引來起了一片嘩然。

就在村人動手砍樹時,卻遭到大家的極力反對,有人連忙站出來製止,神色惶恐地說道:“千萬砍不得,白果樹是穀中的風脈樹,是有靈氣的,砍了樹豈不是破了風水。難道你們都忘了那樹的古怪了嗎?別看它已有千年以上的樹齡,枝葉仍是茂盛,遮地足有一畝,遠遠望去就像一把華蓋巨傘撐在村頭,長得很有氣勢和霸氣。凡是路過此地的人都說穀中有好風水,也就全靠這棵大樹采收天地日月之靈氣。當年一些迷信風水的村人,把房子建到白果樹下,想借著白果樹的好風脈庇護自己沾點靈氣,能讓後人光宗耀祖出人頭地。可無論把房子建在樹下的哪個方位上,那個方位的樹枝就會枯死一根。時間久了樹枝枯朽,刮風下雨時就會遇風而斷砸壞房屋。等拆掉房屋隻剩下孤零零的白果樹時,那樹又奇跡般的煥發出勃勃生機,且長勢越來越旺。說明這就是沾了靈氣的神樹,說啥也不能砍了它。”

那人邊說邊向後退去,生怕有人拉他去砍樹一般。邊上的其他人聽後,也有些怕地說道:“是呀,那樹確實有些古怪,還是不去動它的好。萬一給村裏再帶來了新的災難,那咱們可真沒有活頭了。”

“不管這樹有沒有靈氣,反正我是不會去砍的,誰不怕遭報應就來砍吧。聽敬齋先生講《三國》中的曹操,砍了有古怪的樹反送了自己的命,我可不願像他那樣去動那白果樹。”

一位被找來砍樹的村人說完,扔下手中的斧頭轉身離去了。

幾位村人的話勾起人們的回憶,自然也勾起了人們遠去的記憶。當年村裏的風水先生孫滿堂,見樹下沒了房屋地勢很是寬闊,總感到樹下缺少什麽東西似的。手拿羅盤東瞅瞅西瞧瞧,圍著大樹轉了三天,才對人們說白果樹的風水受到侵擾,需一盤石碾才能鎮住風水,以免風水流失禍害及村人。村人就自發地籌錢,請老石匠石三爺花了幾個月時間,打造了一盤石碾。從此,白果樹下也就多了一盤石碾。

每年八月中旬一過,白果樹上的果實成熟了,渾圓的白果籽也成了人們的天然食物。樹杆太粗攀爬不便,人們就用斧子在樹幹上剁出了一些深坑當腳蹬。

處在極度慌亂和害怕中的人們還清楚地記得,有人在白果樹上剁腳蹬時,驚動了一些老人前來阻攔,都說這是穀中惟一的古樹不能隨便破壞。那些一心隻想順利吃到白果籽的人,哪管這些執意要砍。老人們一見攔擋不住,忙央及人到劉家大院去搬敬齋先生。認為他是飽學之士,定有辦法說服那幾位饞嘴的村人。

敬齋先生聽說此事後,放下書本從劉家大院直奔而來,撩起長衫手扶眼鏡邊跑邊喊道:“使不得使不得,萬萬不可破壞古樹,那可是詩仙李太白親手栽種的古樹,也是子午穀輝煌曆史的見證者,誰要損壞了可就是曆史的罪人。”村人哪知道前朝有個叫李白的人,見敬齋先生年紀不大實在迂腐的可笑,就開玩笑戲逗道:“敬齋先生,你說的那個叫李什麽白的,跟大家又有啥關係呢?我們隻知道白果好吃,可不管那個栽樹的李白了。有道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那李白當年栽樹時也並沒有說不讓後人吃白果籽呀,哈哈……”村人不聽半點勸阻,邊笑邊用利斧在樹身上砍剁起來。敬齋先生一看,仿佛那一刀刀砍在他的心上一般,痛哭流涕頓足捶胸道:

“你們這些敗家子,這是先人留給我們的財富,不但不保護還要毀壞,如果先祖地下有知,定然不會寬恕你們的……”

敬齋先生邊說,邊用自己的身子死死護住樹幹,不讓村人損壞半分。

饞嘴的村人欺敬齋先生文弱無力,將他強行架開剁出了腳凳。敬齋先生一見自己也無能為力,不能幫大樹逃過“皮肉之苦”,傷心痛惜之極跪在大樹前,捶胸頓足淚流滿麵地哭說道:“太白先師明鑒,都怪學生無能,沒有保護好您親手栽下的樹。像學生這樣後學末進之人,真是愧對先賢枉讀詩書哇……”敬齋先生越哭越傷心,最後在好心村人的勸說下,仍是不斷垂首落淚,一步三頓足地離開了村頭。

此時,正是日薄西山之時,敬齋先生單薄的身影被平射過來的夕陽餘暉拉得老長,整個身上也是緋紅一片,就像噴上了鮮血一樣醒目紮眼。村人看著敬齋先生傷心欲絕的樣子,頓時怔立在了當地,手中的利斧也無力地墜落到了地上。

今年秋天自從白果樹上出現釁侯鳥後,再也沒人敢上樹摘食,隻能望著滿樹的果實望果興歎,甚至連熟透掉落的白果籽也沒人撿食了。村人見白果樹上的凶鳥越來越多,對大樹砍也不是留也不是,最終誰也不敢動手去砍,隻有任它立在村頭供凶鳥棲息鳴叫。往日寧靜祥和的子午穀頓時被釁候鳥的陰影籠罩著,就連穀中川道上南來北往的客商也明顯少了許多。

村裏的年輕後生們,見老人一副悲天憫人惶惶不可終日,仿佛世界末日就要到來一樣,心中甚是不解。心想真是人老無膽,被幾聲鳥叫竟嚇成這副模樣。沒過多久,不絕於耳的鳥叫聲也攪得他們心神難安,並伴有一股涼氣從心底直往上冒,這才知道凶鳥的厲害。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子午穀中就流傳開了一些可怕的謠言,說穀中將會遍生硫磺天火,要遭受滅頂之災。還說地球會來個底朝天翻個身,到時一些生物將不複存在。在那些傳得越來越玄乎的謠言中,最讓人們心驚肉跳寢食難安的是;上天將會放下蜥蜴、蟾蜍、毒蛇、蜈蚣、蠍子等五毒前來殘害生靈,等一切生物從地球上消失後,世界就會徹底清靜下來。人們聽到這些謠言,內心的恐懼與日俱增,有些人的精神差點到了崩潰的邊緣。

子午穀中把謠言傳播最凶的就數孫滿堂孫陰陽了,他成天在村裏手捧羅盤不斷遊走,吼叫連天。完全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樣子,逢人就哭說道:“不得了哇……老天爺要滅了咱們呀……。大批凶鳥湧進穀中,災難必然不小,到時還不知道子午穀要破敗成什麽樣子。唯今之計得快修風水,讓凶鳥早日離去才是上策呀……”

村裏幾位膽大的後生聽孫陰陽成天說的太煩,一時熱血上湧,壯起膽量像往常夜裏獵打錦雞一樣,在釁候鳥出沒的地方等了半夜,趁黑打死了幾隻釁候鳥拖回到了村裏。

人們大都沒見過這種傳說中能給人們帶來災難的凶鳥,紛紛圍觀起來。隻見那凶鳥雙翅如輪、羽毛黑黃,嘴尖如鷹、雙爪似鉤,整個體積大如雕鵬。正在人們邊圍觀邊稱奇的時候,孫陰陽和幾位老人,氣喘籲籲麵帶怒色地趕了過來,見到被打死的鳥就像家中死了至親之人一樣哭天抹淚,捶胸跺足地對後生們說道:“你們這些哈鬆娃太膽大了,連這種有靈性的鳥也敢打,這下子午穀沒得救了,你們打死了凶鳥,子午穀將會受到應有的懲罰,到時想救你們也是不可能了。”

後生們一聽將頭一擰,不以為然地反唇相譏道:“既然鳥有靈性,為何不叫靈鳥卻是凶鳥?如果真有災難降臨,誰又會救得了我們呢!”後生們的話嗆得老人們無言以對,隻是麵對穀中的群山哭聲喊道:“列祖列宗呀,後人不屑不要降罪於他們,有甚禍事就讓我們幾個老家夥頂著吧,反正我們都是土埋脖根的人了,也沒幾天活頭了……”

孫陰陽見其他幾位老人越說越傷心,剛想喝斥幾句後生時,突然發現他的兒子孫孬娃也手持獵槍,準備上山打鳥,頓時大怒罵道:“孬娃,你哈鬆東西也敢搭夥生事破壞風水,還不快點回家去做點正事去,這麽大的人也不知道當家長心,以為你還小呀。”

孫孬娃平日對父親的話從來都是言聽計從不敢有半點違抗,在村子裏也被認為是最老實的人。今天不知道哪裏來的勇氣,一返常態地第一次頂嘴道:“既然世界末日就要來到,還要做事幹啥?不如趁有口氣在吃好喝好點,以免到時成了餓死鬼,多劃不來呀!”孫孬娃的話剛落,幾位老人和孫陰陽氣得差點栽倒在地。

孫陰陽見性格溫順的兒子也敢頂嘴,有些不相信似的看了兒子幾眼,才開始大聲喊叫孬娃媳婦:“杏兒,杏兒,你這個死婆娘,不管好自己的男人讓他到處亂跑惹事生非,難道真要氣死我不成嗎?”

人群中早有人接過孫陰陽的話說道:“氣死總比嚇死好,像這樣成天提心吊膽地活著,還不如早死幹淨。”

孫陰陽見村頭聚集的人越來越多,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是木訥機械,並伴隨著一種聽天由命的恐慌神情。孫陰陽放眼環顧眾人,這才故意咳嗽了幾聲,右手習慣地將滑落到鼻梁上的石頭眼鏡往上推了推。拈起蘭花指,捏了捏右臉頰上那顆像黑色黃豆似臉痣上的長毛,又用手梳了梳額頭剃的精光後腦門掏空,隻留下後腦頂上長及耳根的晚清遺老頭,高聲說道:“眾位鄉鄰、老少爺們,子午穀中自古就是匪患成群災難不斷,一到兵荒馬亂之年穀中就不得安生。從民國新政以來,子午穀中也算是物富年豐,剛過了幾天舒心日子,釁候鳥就湧進來,看來子午穀真是難逃劫難了。常言說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唯今之計隻有靠大家夥共同想辦法,才能度過難關。”

孫陰陽看到村人們愁苦悲戚的麵容,和恐懼中透出絕望和無助的眼神時,不由加重了語氣更具有煽動性和說服力。孫陰陽的話正好說中了人們的心坎,他們深知子午穀中的土地山林,十有八九都歸到了劉毓謙的名下,村人們雖然給劉家交完租子後能夠勉強度日,近幾年卻是匪患不斷,經常受到土匪及棒老二的劫掠。

自從民國成立以來,上天好像開始眷顧這方水土,近年來總是風調雨順連年豐收,更重要的是山上那些天麻木耳和各種菌類山貨也是出奇的多,勤快人家到山上撿些山貨,到冬天再賣給路過的客商基本上就夠一年的用度了。眼下凶鳥湧進是不祥之兆,難道子午穀真的要遭破敗嗎?被謠言嚇傻的山民們,把無助的目光投向正說得唾沫亂飛的孫陰陽。

孫陰陽見時機已到,又揚了揚手中的羅盤說道:“鄉親們,子午穀風水已破,才招來了大批的釁候鳥!唯今之計隻有趕快重修風水,以正克邪才能趕走凶鳥,免受五毒侵擾和硫磺焚燒之災。”孫陰陽的話在穀中平日就極有鼓動性,加之他善識陰地陽宅的風水,又會說媒提親,閹豬閹牛以及給各種家禽動物去勢,是子午穀公認的強人。孫陰陽在穀中有房有地,雖然沒有劉家那樣殷實富有也是吃穿不愁,但他卻有個致命弱點,任何時候都不會忘記借機撈點油水。如今見村人都在為後事著想,故意煽動說性命將會不保還要那些財物何用,還不如拿出來雇人修整風水。

“請師不如遇師,咱這就有孫先生這樣的能人,還需要到外麵去請嗎?不如就請孫先生重修風水,挽救子午穀吧!”人群中一陣騷動後,開始有人附和了。接著,又有人接過話頭說道:“孫先生,你就做做好事,辛苦一下吧。”

“對呀,事關子午穀的興衰存亡,大家都不會袖手旁觀的。需要幫忙的地方,你就言傳一聲,保證隨叫隨到。”

孫陰陽一聽村民提議正中下懷,故意扳了會兒架子,才拖腔拉調地說道:“重修風水不難,事關每個人的利益,總不能讓我一個人忙活吧,還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行。幹活的人還得吃飯活命,現在是叫化子給他娘辦生日……要啥沒啥,這又如何是好呢?”

“孫先生,為了咱子午穀你就辛苦點,鄉親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隻要能讓子午穀免遭劫難,人們不會忘記您的。”

人群中一片附和之聲,剛才人們臉上那絕望恐懼的神情這時也緩和了一些,似乎又看到了新的生機和希望。

正在人們交頭接耳時,突然一人大聲說道:“孫先生,此次重修風水事關整個子午穀的興衰,那劉家大院家大業大,何不讓他家多拿點錢糧呀?”

眾人回頭一看說話之人不是別人,正是街上開花圈鋪給廟堂畫菩薩像的畫匠李老栓。孫陰陽和眾人都知畫匠常年塑畫菩薩神像,據說日久能通鬼神兩界,既出此言必是看出什麽端倪,連忙故意大聲問道:“畫匠兄弟,劉家大院是否有什麽災難破敗嗎?為啥讓他家多出錢糧呐?”

“破敗自是難免,天機不可泄漏,否則我就要遭受硫磺天火焚燒了。”

“到底有多大的破敗呢?有沒有辦法破解。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最好還是提前通知他家為好。”

孫陰陽知道畫匠平日說話做事總是故弄玄虛摸頭不知尾的,明知沒有結果仍是禁不住開口問道。

畫匠果然閉口不開,徑直回去做他的花圈供品去了。村人見畫匠說得很是神秘,知道他平時總在穀中說一些神神叨叨讓人琢磨不透的話,等到事情發生後,他就到處宣稱是自己的預言準了,以示他的未卜先知之能。村人見畫匠說得很是含糊,懷疑他是預示劉家必有凶兆禍事發生。也有人不信畫匠所說的話,反唇相譏道:“你這是瞎子吃球……胡嚼呢。幾聲鳥叫能有啥子破敗?純粹是庸人自擾,看戲流眼淚……替古人擔憂。”

也有人不以為然地說道:“姓劉的貪得無厭,讓他家遭點破敗也是應該的,看他以後還在村子裏張狂不。這也叫人輕有禍,狗輕叫狼拖。”

孫陰陽拿了村人湊來的錢糧,先放了些在自己家中後,找了一幫閑人在子午穀中開始重修風水折騰了起來。隻見他們在穀中修渠改水、砍樹移土,有時還會拆掉人家的房簷屋頂。說隻有改變了房屋格局和流水的方向後,才能改變子午穀的風水。孫陰陽無論帶人在子午穀中如何折騰,始終沒敢碰白果樹一下,任它昂首挺立,供那些釁候鳥在它的枝頭上夜夜棲息鳴叫,隻吵的人心慌難耐。

漢江兩岸和西鄉城也知道凶鳥進穀的消息,一些出川入陝做生意的商客不敢再走子午穀,而是繞道走了金牛道和褒斜古道。子午穀頓時顯得有些冷清和落寂起來,破敗之象也慢慢顯現出來了。

畫匠的話傳到了劉毓謙的耳中,使他連續幾天焦慮不安心急如焚,心想畫匠平日話語不多很少開口,凡是他預言之事無不應驗。思前想後,不禁汗透浹背,生怕真有什麽禍事發生,就在家中擺起了宴席,請畫匠前來指點迷津禳蓋避禍。畫匠深知劉毓謙之意,來到劉家大院後卻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隻顧埋頭吃喝。

劉毓謙按捺不住心中的恐慌,忙小心翼翼地問道:“畫匠先生,如果真能看出什麽破敗還望明言。隻要能禳蓋過去,劉某無不感恩戴德,就是散盡家財也會感謝你的大恩大德的。”

畫匠在劉毓謙的再三追問下,邊打飽嗝邊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有人說我是瞎子吃球亂嚼呢!劉掌櫃還是不要輕信傳言,我隻是信口一說,知道您家大業大想讓您多出錢糧別無他意。”畫匠越是這麽說,劉毓謙的心裏就越是感到不夠踏實,死纏硬磨地要畫匠教他破解之法。畫匠被纏得無奈隻好在院子裏轉了幾圈才說道:“劉掌櫃家中可能闖見了‘梅山’,必須要請端公‘慶壇’才能將‘梅山’和‘壇神爺’請走,否則劉家大院就不得安寧。”

劉毓謙對畫匠所說的“梅山”也知道一些,是傳說中的“梅山七怪”。據說非常厲害,誰家要是沾惹上他們,不落個家破人亡,也會妻離子散家道中落。劉毓謙想到此心中害怕之極,忙在家中焚香設案築台跳神,讓畫匠在劉家大院忙了半宿,才找到了“壇神爺”附體的東西。劉毓謙和家人一看原是塊柱頭的柱底石,細一回想這塊柱底石是長工張狗兒和長明娃從後山腳下抬回來,放在堂屋的台階前當腳蹬石用。劉毓謙恍然大悟,那山上就是兩狼廟,可能這柱底石就是廟上之物。忙喊張狗兒和長明娃將柱底石放回原處,並請畫匠在家中跳了大神,這才放心了許多。

劉毓謙忙完這些,又專門請人繪製了門神秦瓊和敬德的畫像,和“梅山七怪”

的克星二郎神的畫像,分別張貼在各道門口。又自製了泰山石敢當和各種吞口立在大門前,乞求神靈庇護以保劉家大院平安。就連歇房臥室的門窗上,都貼上了專門捉鬼的鍾馗像。劉毓謙雖然將房前屋後,貼滿了各種祛邪避災的神像,並慷慨地給孫陰陽拿了錢糧,供他重修風水之用。就在他感到暗自慶幸能躲過災難時,真是怕鬼遇見鬼,不幸被畫匠的戲言說準。他家真的出事了,而且是兩起禍事相隔不到一月連續發生,無疑是給了劉毓謙沉重一擊,也讓子午穀人長舒了一口氣。心想禍不過三,剩下的禍事說不定會降臨到誰家頭上呢。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