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日誌”
今天畔畔是“爸爸”
平時我們都喜歡和畔畔一起做遊戲,特別是老公。吃過飯,他就向畔畔發出邀請,一起做遊戲,畔畔臉上已經露出微笑了,但是還假裝要考慮一下。
“畔畔,今天咱倆來做交換角色的遊戲,如何?”老公的點子還真多。
“恩?這怎麽玩呢?”畔畔有點不太明白,疑惑地望著爸爸。
“是這樣的,簡單地說吧,就是你來當我,我來當你!明白了嗎?”老公對畔畔繼續解釋道。
“哦,那我知道了,就是我當爸爸,爸爸當畔畔,對嗎?”畔畔回應。
“真聰明,我的小畔畔!”老公一把將畔畔高高抱起。
“放我下來啊,畔畔是抱不動爸爸的哦。”畔畔變換角色還挺快的,一本正經地說著。老公將畔畔放下,畔畔拿起身邊的電話:“寶寶,爸爸還在辦公室工作,所以要晚點回來陪你,好嗎?”
“好的,爸爸,你要注意身體,不要太辛苦了。”老公也掏出手機和畔畔配合著。
過了一小會兒,畔畔換上他的小皮鞋在門外“嘭、嘭、嘭”地敲門。
“寶寶,爸爸回來了。”畔畔伸開雙臂學爸爸的樣子準備和兒子擁抱。
老公走過去和他擁抱後,說:“爸爸你辛苦了,快坐下歇會兒吧。”邊說邊牽著畔畔往客廳走。
“寶寶,你還沒有給我拿拖鞋呢?”畔畔一副責備的表情看著他的“兒子”,因為他覺得這是對爸爸媽媽的一種愛,平時我們回家他都會很積極地這樣做。
“對不起,我給忘記了。”“兒子”連忙把拖鞋提過來:“爸爸,你明天給我買一個新的畫板好不好?”
“家裏不是有一個畫板,為什麽還要買,這不是買來浪費了嗎?”畔畔一本正經地問“兒子”。
“但是我真的想要一個新的。”老公學著畔畔耍賴皮的樣子。
每次畔畔像這樣耍賴皮的時候,我們就給他講道理,比如:錢是爸爸媽媽辛辛苦苦上班掙來的,所以要節約;這是浪費,是可恥的行為;老師和小朋友都不喜歡浪費的小孩。
雖然每次都是以畔畔放棄要求而告終,但看得出有時也是很不高興、不樂意接受的。所以我們想找到一種畔畔能接受的理由。
“你喜歡的東西別的小朋友也喜歡,我們家裏有,所以我們就把這個留給別的小朋友,行嗎?”畔畔開導著“兒子”。
聽著畔畔和老公的對話,我看到了在孩子身上平時我們沒在意的習慣,也發現了他比較容易接受的對話方式。
“反麵教材”
今天是朋友女兒柯柯的生日,我和老公帶著畔畔到玩具店挑選玩具,準備送給柯柯,接著就直奔柯柯家。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到了中午,我們一屋子的大朋友和小朋友都給柯柯唱起了生日歌。
唱完歌,送完祝福,柯柯開始有禮貌的給我們分蛋糕,小朋友看著自己盤子裏的蛋糕都很高興。
“柯柯,手上沾有蛋糕的奶油怎麽就往衣服上擦呢?”柯柯把沾在手上的奶油摔了一塊在地板上,然後在衣服上把手擦幹淨了。
柯柯根本沒把媽媽的話放在心上,繼續吃蛋糕,繼續擦手……
柯柯的媽媽也沒辦法了,隻有等她吃完後給她換了一件衣服,然後用紙把地板上的奶油擦幹淨,柯柯臉上沒有內疚的表情,好像認為這是媽媽應該做的。
等孩子都去玩了,我幫柯柯媽媽收拾東西,她說:“拿這孩子真沒辦法,她上幼兒園我還輕鬆些,要是她在家我整天都收拾不完。我也告訴她像‘不講衛生的孩子別人都不喜歡呀’、‘你這樣不講衛生,媽媽整天收拾、整天洗會很累呀’等等這類的話,還是沒用,因為她根本感覺不到大人的辛苦。”
下午回到家裏,我和畔畔坐在沙發上,我問他:“今天柯柯姐姐做得對嗎?如果你是媽媽你會怎樣。”
“不對,她不講衛生,如果我是她媽媽,我會生氣的。”畔畔認真地說到。
“榜樣力量”
了解孩子的內心!
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忙碌,家人在一起的機會越來越少,自然對孩子的了解也隻停留在表麵,平時做事、說話也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不知道孩子為什麽會不接受,不知道孩子的情緒變化意味著什麽。
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是分享與相互的了解,父母們應多從促進親子關係方麵下工夫,例如利用優質時間跟子女相處、睡前講故事等,還要向孩子表達父母對他們的關愛和感受;平日彼此多分享生活點滴,促進彼此的認識,也可起到互相支持的作用。
努力去了解孩子的內心,讓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不要變得疏離吧!
“育兒理論”
建立親子關係——雙向了解。
很多父母都重視親子溝通,費盡心機地想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但其實這類溝通僅屬單向性,親子溝通應是雙向的。家長關懷孩子之餘,亦應開放自己,引導子女了解父母的內心世界。
專家提醒父母應開放自己,讓孩子了解他們麵對的處境,以及對子女的擔憂。例如孩子放學後很晚回家,父母可告訴子女:“你這麽晚才回家,我會擔心你的安全。”有人就提出可利用“互換角色”的遊戲,讓父母和孩子了解彼此的處境和感受。在遊戲中,孩子扮演父母,說出平日勸導孩子時說的話,從中孩子可了解到父母的感受——關心、擔心子女。
同時,在父母遇到問題時,也可以將自身的想法、狀態坦誠地告訴孩子,並不期望讓孩子完全地理解,但可以加深孩子對家長的了解,即使是在遇到困難時,讓孩子也清楚自己也在開懷麵對,無形中給孩子樹立了樂觀的榜樣,如此能增強家庭的感覺,學會互助支持!
“舉一反三”
1.平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他表現出不願意聽你說話或不願意回答你提出的問題,你不要生氣地大聲罵他,他可能是不願意接受你給他講的道理。等到他願意聽你講話的時候,你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把他身上發生的事放在別的小朋友身上,並讓他告訴你,如果讓他來教育那做錯事的孩子,他應該怎麽說,這樣你就可以找到他最願意接受的溝通方式,這也是一種換情模式的溝通。
2.在家也可以和孩子做老師和學生的遊戲,讓他當老師,在他給你上課的時候,你便可以模擬一些調皮的寶貝,讓他覺得你很不受他的歡迎,讓他很是心煩,這樣讓他知道上課搗蛋的孩子是不受老師和同學歡迎的。
3.在家的時候,媽媽和寶寶也可以做做互換遊戲,讓寶寶做媽媽每天要做的事,比如:拖地、洗衣服、收拾房間等,讓寶寶知道,媽媽做這些事是非常辛苦的。一旦寶寶知道了,他就知道要講衛生,比如:髒手不在衣服上擦,不把垃圾隨手就扔在地上……漸漸地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