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情調的女生,會把自己對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與理解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這樣的女生擁有著一種浪漫的情懷,有著從容不迫的生活態度,會為自己營造一種舒適、愜意、溫馨的生活。父母讓女兒學一些技能吧!讓她學會為自己的生活添加情調,展現女生的優雅。
女兒可以去學習一些針線活,雖然不像過去那樣縫縫補補,但可以把做針線活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衣服上的扣子掉了,媽媽讓她自己縫上;朋友過生日,可以繡一個十字繡送給他……如果女兒有一雙靈巧的手,父母就讓她學點針線活吧!
在我國傳統文化裏,非常重視對女子“德、言、容、工”四德的培養,其中的“工”即為女紅針線活。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機械替代了手工,人們的物質生活也越來越富足。過去那種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日子已經不在了,女紅受到很大衝擊。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曾經與人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女紅用具被現代化的工具所替代,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原本每家每戶都有的女紅用具,如頂針、繞線板,針拔、繡花棚架、針線簍之類,現在卻很難在很多人家裏找到。很多女生碰到扣子掉了都是媽媽給縫,有的甚至連頂針都不知道是什麽。
媽媽應該督促女兒學點針線活。雖然今天的社會對女生的手工要求已不複存在,但是作為女生還是應該學習一些簡單針線活。讓女兒學習針線活不僅可以讓女兒變得心靈手巧,而且還可以讓她為自己和家人服務。
讓女兒學好針線活,媽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媽媽自己要喜歡做針線活,才能影響女兒學習針線活。另外,要想讓女兒學好針線活,媽媽一定起到督促作用。父母不要認為現在家中富裕,學針線活就沒有用。讓女兒學會針線活,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
20世紀宋氏三姐妹對中國曆史進程有直接影響。提到宋家三姐妹,就應該了解一下她們的母親倪桂珍的其人其事,對教育子女也許有借鑒之處。倪桂珍教育子女,和她的丈夫迥然不同。外國人評議她是斯巴達克式的教育風格,斯巴達克人以勤勞、刻苦著稱。比如:倪桂珍非常重視子女的動手能力。宋家優裕的家庭環境,姐妹獨特的風采才華,足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但倪桂珍則不然,她要求女兒們能做飯、煮菜,會針線活。雖然大部分時間讓她們讀書,可她要求女兒學會手藝則毫不放鬆。為了讓女兒能夠學好針線活,倪桂珍還請了一位守寡的婦女來教女兒們學針線活,三個女兒為此都下功夫學習。
今天的女生已經不再是隻負責家務勞動的人,她們有著自己的事業,涉足了很多的領域。社會的變化,讓她們覺得學習針線活是浪費時間,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但是父母不要這麽想。媽媽讓女兒學習針線活,也要注意培養她的興趣。媽媽可以給女兒講一些關於中國的女紅傳統。比如,中國古代婦女們每逢七夕就會進行各種“乞巧”活動,很多女孩子會用綢、緞、紗等麵料,製作香包,在上麵繡上蝴蝶、鴛鴦、喜鵲等各種圖案和文字,並賦予溫馨浪漫的名稱。她們還會把這些東西送給喜歡的人,表達自己的情感。父母還可以帶女兒去看看中國文化中的刺繡,讓她去了解中國女性可以用針線來作畫。
媽媽培養女兒做針線活,不要急於求成。先送給她一套針線活的工具,教她認識針墊、卷尺、各種各樣的線、縫紉用畫粉、頂針等。如果女兒對針線活排斥,可以告訴她:“咱們一起給洋娃娃做一件衣服好不好。”媽媽幫助女兒為她最喜歡的洋娃娃釘扣子,做衣服。讓女兒在玩中培養對針線活的興趣,遠比花很多錢給女兒買芭比娃娃有價值的多。
女兒年齡還小,持久性比較差,遇到困難容易退縮。學習針線活的過程中,女兒難免會紮到自己的手,會產生厭煩情緒。媽媽不要因為怕女兒受傷,就讓女兒放棄學習這門技巧。媽媽要先“狠下心來”,再心平氣和地告訴女兒如何做針線活。
今天的生活,讓女生遠離了針線活。“女紅”是中國過去傳統婦女必學技能,但隨著現代機器替代手工,會針線活的女生越來越少。社會雖然在進步,但不可以就此不讓女兒學習針線活。媽媽讓女兒學習針線活,會讓她收獲滿足感和成就感。心理上的滿足感是女兒學習針線活的最好動力。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針線活是女性的象征,甚至是一個女生勤勞、節儉的體現。
小櫻的媽媽會織毛衣、做衣服,小櫻耳濡目染也很喜歡做針線活,跟著媽媽學會了不少。後來他喜歡上了十字繡,繡了一幅風景畫送給好朋友當生日禮物。朋友收到禮物,非常的高興,誇獎小櫻是個心靈手巧的女生,甚至表示自己也很想學。小櫻看到朋友這麽喜歡這份禮物,心裏也跟著高興。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女生應該能夠做一些針線活。父母讓女兒學會針線活,就是讓女兒多了一項技藝。就不會出現媒體上報道的某某大學的BBS上尋找“縫補妹妹”的笑話。而且,讓女兒喜歡上做針線活,可以磨練她的性格。當她遇到不愉快的時候,可以做一做針線活或者繡一繡十字繡來讓自己平靜下來。
手巧的女生,心是靈秀的。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總能夠為自己找到一絲平靜,給自己一份安靜的享受,為自己營造恬淡的生活。父母要讓女兒學習一些針線活,讓女兒學會享受生活中的平凡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