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女兒跌倒,父母應該怎麽辦呢?蹣跚學步的孩子跌倒是很正常的事情,做父母的不要大驚小怪。很多孩子跌倒後,是能夠靠自己的力量爬起來的,所以父母可以試著當一位為女兒加油的旁觀者。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畫麵:一個剛學走路的孩子摔倒,一位家長連忙跑過去,把孩子抱在懷裏連忙說:“寶寶摔疼了嗎?都怪這地不好。”但也有的家長會一邊鼓勵孩子說:“女兒,爬起來,再摔幾次就會走了。”
“跌倒”就像女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父母怎樣正確引導自己的女兒,教育她,正是許多父母所要尋求的答案。麵對跌倒的女兒,父母要幫助他樹立自信心,增加勇氣,放心的讓她自己走路。生活教會了一個女生豐富的知識。比如自立、堅強、剛毅,都讓她學到了,而這些正是如今孩子麵對社會激烈的競爭所不能缺少的品質。
即使是小女生,她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已經開始有了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如果這時候父母不注意教育方式,會讓女生形成錯誤的想法。高爾基曾經說過:愛孩子們,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情。父母要想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亭亭玉立的女生,僅僅付出“愛”是不夠的。
女生的培養首先是“養”,就是父母給女生提供一個健康快樂成長的環境。其次是“育”,父母對女生的教育要從有利於培養優秀品質著手,如果女兒遇到了挫折,父母要做的是鼓勵自己的女兒直麵挫折,要有戰勝挫折的勇氣。父母不要縱容女兒逃避挫折,或者推卸責任。否則她眼前的困難,將成為她永遠無法戰勝的阻礙,她不會在挫折中獲得成長。
如果女生遇到了挫折,父母在第一時間跑過去幫忙,看似女生擺脫了困境,實際上她沒有從挫折中爬起來。蒙特梭利曾經說過:“成人在用自己的行動代替兒童的行動時,並不是在兒童的心理上幫助他們,而是在兒童所喜歡由他自己做的所有活動上代替了。”
小李是一位高齡產婦,對自己的女兒顯得格外的疼愛。她對女兒的養育完全可以套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她經過多方考察終於選則了一個阿姨幫助帶女兒。不過,小李還是不放心,有時還會提心吊膽的。由於小李平時對女兒照顧得過於精細,比如怕女兒接觸人群會傳染疾病,怕女兒接觸花草會花粉過敏,所以她每天中午都要回家去看女兒。如果哪天中午小李實在是沒有時間回家,她就像掉了魂似的。雖然這樣做會覺得有些疲憊,但小李一想到女兒的健康成長,就會勸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但是,小李發現女兒特別膽小,看到除家人以外的人就會哭,看到小動物也會哭……
許多父母疼愛自己的女兒都有些過度,想著為了自己女兒,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於是,在對父母的依賴中,女生隻有軟弱性,而培養不出堅強的品質,當她日後走入社會而獨立生活時,沒有堅強的意誌,暫時的困難與挫折就能把她擊倒。父母出於對女兒的保護,阻止外界一切傷害到她,但她也會因此變成弱不禁風、遇到事情就會哭哭啼啼的嬌小姐。所有的父母,尤其是母親都應該意識到,堅強的意誌,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父母的幹預,能夠讓女生感受到的是沮喪。父母的言行等於是在告訴她“你不行,你做不了”。時間長了,女生的自我評價會大打折扣,潛能的發揮也可能受到影響。
生活中的挫折像是女生學習走路時,遇到的絆腳石。最初的時候,女生不知道躲避這些絆腳石,被絆倒了很多次。站在一旁的父母對女生說:“女兒真棒,摔倒後能自己爬起來,下次走路要小心,爭取不再摔跤。”有了幾次摔倒的經曆,女生就會變得堅強,學會一些技巧,積攢下很多自信。當她遇到挫折的時候,會開始自我思考,獨立麵對,並且這些行為都是自發完成的。
隨著女生的長大,她已經不是剛剛學會走路時的樣子。她會對很多事情感興趣,希望能夠去探險。可是,不了解女兒變化的父母往往以老習慣來處理孩子的事務,“不行,不要碰那個,你一定要聽話”“來,乖乖地坐到媽媽身邊”。女生即使心裏不願意,但往往還是比較聽話的。雙方的衝突並不明顯,但當父母對女兒說“不”字太多以後,女生探索的熱情和好奇心就會大大降低。
路,要靠女生自己走。美國人認為,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開拓精神,能夠成為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這可以說是很多父母已經忽略的問題。等到了女兒長大成人,需要自己獨當一麵時,父母再想要女兒如何堅強,如何獨立是不可能的,因為女生由於嬌生慣養而養成的毛病已經“病入膏肓”了。
親愛的父母們,放開手,讓女生自己走。即使她的步伐不太矯健,但父母也不要為她掃清前方的障礙,不要為她搭建一個人為的溫室,隻有這樣才會真正的激發她的發展潛能,使她成長為一個與眾不同、出類拔萃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