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章 在逆境中坦然自若

  後來,周祖訓回憶說,在“反右”運動中“黨對我的處理是嚴峻的,同時也是寬大的”。所謂“嚴峻”,就是僅僅根據他在市政協會上的發言,就把他劃為右派分子,撤職降薪(撤銷漯河高中副校長和市政協常委職務,工資由每月114元降為25元),天天大會批小會鬥,勞動改造。所謂“寬大”,是把敵我矛盾作為人民內部矛盾處理,保留他的選舉權和市政協委員名義,還給他比一般右派較高的工資(起初25元,後增為42元)。這樣的處理,使周祖訓感到共產黨“有威可畏”,“有德可感”,為以後的順利接受改造打下基礎。

周祖訓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後,撤銷副校長職務他並不太在乎,但對於被剝奪從事教育工作的權利,他感到十分痛苦。他自幼受祖父的熏陶,少年時就立誌終生教書育人;大學畢業後,從教20多年來,成績斐然,屢受嘉獎,倍感當教師的神聖與光榮。而如今,除垂手低頭恭立接受師生沒完沒了千人一腔的批判外,限製人身自由,不許亂說亂動,不允許接近師生,他感到莫大的痛苦。他曾多次於夢中在教研室裏與教師興致勃勃地研究教材教案,在課堂上全神貫注地聽課,在操場上與師生一起鍛煉身體;可是一覺醒來,自己卻成了專政對象,根本沒有資格與師生接觸,即刻老淚橫流,痛心不已。

周祖訓被劃為右派後,開始每月隻發25元的生活費,妻子沒有工作,家中還有兒子和繼祖母,生活難以維持。為了生存,妻子常到田野裏挖野菜;他除接受批鬥和勞改外,還擠時間去工廠裏揀沒有燒透的煤核。後來,他買了幾隻山羊,叫妻子喂養,一則想增加些收入,彌補經濟拮據;二則可增添些生活情趣。可是,後來學校不叫喂養,予以沒收。

對於參加體力勞動,接受改造,周祖訓毫無怨言,從無抵觸情緒。因為自幼祖父就對他嚴格要求,曾進行吃大苦耐大勞的教育和鍛煉。他青年時代,又深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影響,陶行知不當教授當鄉村教師,不當大學校長甘當“挑糞校長”,使他鏤骨銘心。他從教後一直堅持對學生實行生產勞動教育,成為著名的生產勞動教育家。開始,叫他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他主動認真,踏實肯幹,任勞任怨。例如,叫他打掃校園,他就把地掃得幹幹淨淨,如果掉個柴棒、紙片,他都隨時撿起來;叫他清理廁所(當時沒有水衝廁所),他就把糞便掏幹淨,擔到田地裏去;叫他栽樹,他挖的坑又快又標準,栽的樹苗成活率百分之百;叫他燒洗澡水,他把洗澡水燒得冷熱適中,還常把沒燒透的煤核撿出來,和在新煤裏再燒。可是,後來竟叫年逾半百的他,參加難以承受的體力勞動,例如叫他參加修築鐵路路基,到農村挖水塘,坡陡路滑,抬大筐的土,一天幹下來,累得肩腫腰痛腿酸,收工回家時,連路都走不動,晚上躺在床上,渾身像散了架,疼痛難忍。第二天還得起早拖著疲憊的身子上工地。特別是到磚廠脫坯,不僅活重,而且他腳患濕疹,又要赤雙腳跳進泥堆裏和泥,結果雙腳紅腫潰爛,疼得鑽心。這種無情的勞動懲罰,曾使他一度陷入悲痛欲絕的境地,甚至產生過自盡的閃念。但他受過良好的教育,具有頑強的意誌和良知。在絕境中他想起了祖父和先哲的教誨:“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雖愚必明,雖弱必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他經過激烈和痛苦的思想鬥爭,終於戰勝痛苦,戰勝自我,一次又一次地暗暗鼓勵自己:要咬緊牙關,要堅強,要挺得住,要頑強地活下去,堅信共產黨終有一天會實事求是地落實自己的問題。於是,他鼓起了勇氣,看到了光明,產生了信心和力量,在艱難困苦中坦然自若,隨遇而安,頑強掙命!經過兩年多艱苦而繁重的體力勞動,他的手掌、腳板和肩膀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老繭,身板更硬朗更健壯了,真乃是“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在他最艱難的日子裏,一些同情他的好心人,曾悄悄地勸他說:“你被劃為右派是冤枉的。在三十年代白色恐怖下,你冒險救過吳芝圃,他現在是省委書記,你找找他叫他替你說說話。”周祖訓坦然地說:“投奔解放區,是我自願的。‘反右’運動不是針對我個人的,也不是吳芝圃一人之政策,何況還給我以出路,‘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我雖劃為右派,對共產黨並無怨恨。”麵對變幻無常的政治風雲和坎坷逆境,周祖訓始終抱著坦然、豁達、樂觀的態度,從不發牢騷,講怪話,怨天尤人。

1959年初,組織上決定調周祖訓到漯河四中去教書。同病相憐的老友邊成武羨慕而關切地對他說:“你勞動改造的苦日子,終於熬到頭了,祝你到四中好好教書。”周祖訓把自己的勞動工具送給邊成武,彼此又相互說了一些鼓勵和安慰的話就告別了。周祖訓到四中後,學校安排他教初中物理。他夢寐以求的教書願望終於實現了。他喜出望外,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認真鑽研教本,精心編寫教案,一絲不苟地向學生講授。第二學期,因缺生物教師,學校又叫他去教生物,生物課他依然教得很出色。當時的中學外語科大都開設俄語。1960年中蘇關係破裂,中學生都又改學英語。四中缺英語教師,學校又叫他教英語。他教一科愛一科,科科都能勝任,都講得很好,深受學生歡迎。

1960年,因天災人禍,全國發生大饑饉,河南由於浮誇風嚴重,吃大食堂,有些地方餓死不少人。周祖訓長期吃不飽,加之勞累過度,出現頭痛,發高燒,不想吃飯等症狀,經醫生檢查,確診為嚴重的浮腫病。經上級批準,叫他到市浮腫醫院療養。浮腫醫院供給的全是白麵,基本可以吃飽,每天早晨還供應半斤奶,又有紅糖煮大棗。在浮腫醫院裏住了一個半月,他身體恢複了不少,就回校任課了。

周祖訓不僅課教得好,而且自覺接受勞動改造,常常利用課餘時間,打掃院子衛生,還給各教研室提送開水。1962年,在討論給周祖訓摘掉右派帽子的大會上,很順利地獲得了全體教師的一致通過,工資也由42元增加到80元。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