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臨中的師生,久居國民黨統治區,受國民黨虛偽宣傳的蒙蔽,對共產黨的真情不甚了解,驟然迎來天翻地覆的解放,如果沒有思想準備,恐怕是不易接受的。為了使師生做好迎接解放的思想準備,周祖訓認為需要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要進行宣傳教育,當時有兩大困難,一是對共產黨的政策和解放區的情況不甚了解;二是即使有些了解,在國民黨統治勢力尚未退出的情況下,亦不能公開地進行宣傳,而隻能隱約其辭,秘密地開展工作。如周祖訓曾創作《打柴歌》,向學生教唱,宣傳共產黨的觀點。《打柴歌》詞為:
兄弟姊妹一齊來,
大家上山去打柴,
打得柴來好燒飯,
好飯吃得真香甜。
不勞動者不得食,
一切都要靠自己,
從此世界號大同。
要想吃飯先做工,
各取所需各盡能,
世界人類皆平等。
此歌在師生中進行廣泛地傳唱。周祖訓還經常利用集會訓話的機會,宣傳“手腦並用,自力更生”,“今後再不容把個人的幸福建在別人的痛苦上”等等,以此向師生暗示,我們將進入一個新的社會——大同世界,而這個社會不是可怕的而是可愛的,是大家所憧憬所向往的。
中原臨中第二學期開始,正值蔣介石已宣告引退,李宗仁代理總統醞釀與共產黨和談之時。國民黨當局放鬆了對文化的管製,漢口書局從香港購進一些進步書籍發售,周祖訓曾買到不少這一類新書,交學校圖書室供師生借閱。這些書中有艾思奇著的《大眾哲學》和趙樹理著的《李有才板話》、《李家莊變遷》等。在臨近解放時,教師孫克恭主持油印的毛澤東主席著的《新民主主義論》,進步歌曲《團結就是力量》,在師生中秘密傳閱、傳唱。學校設在漢口聯誼裏11號的辦事處,為師生到漢口時聚會之所,備有收音機,可收聽到解放區電台的廣播。學生不斷把通過各種渠道得到的解放區消息,在其所編的壁報上披露;越接近解放,這種報道越多,在師生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在做思想準備的同時,周祖訓還有計劃地作了一些物資準備,主要是籌措經費和購儲米糧。當時周祖訓估計,越接近解放,學校困難越多,特別是3000名師生吃不到飯是大事,需要早日儲備。購米需要錢,打電報向南京教育部催撥經費,不料教育部正在向廣州和成都兩地遷移,所以不見回音。漢口華中軍政長官部下有政務委員會,分管華中幾省的政務。政務委員會設有經濟、教育等處,國民黨教育部在漢口附近設立的一些臨時學校,有事常找教育處解決。教育處還曾派人到這些學校視察,以表示對這些學校的關心。教育處處長仉渭卿是南京國立東南大學教育係畢業,和周祖訓是前後同學。周祖訓利用這個關係,在學校與南京教育部聯係斷絕時,請仉渭卿以教育處名義通知國民黨中央銀行漢口分行暫借給學校一部分經費,俟教育部欠校款撥到,再行抵還。就這樣周祖訓不僅借到了三月份前的欠款,還預借了四、五月份一部分經費,學校經濟困難得到緩解。
周祖訓從各地的情況得知:在“真空時期”(當時稱國民黨軍隊已撤退,解放軍還沒有來到的時候為“真空時期”),國民黨的散兵遊勇和地方莠民、土匪常乘機搶劫。恐師生受損害,周祖訓做了自衛準備,以保障3000名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當時,有些地方武裝南逃,變賣槍支彈藥作逃亡旅費。因此,學校買到短槍30餘支,還有手提花眼機槍及衝鋒槍各一支,為以後學校成立自衛隊作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