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七章 受命於危難之時

  1947年國民黨進行“行憲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周祖訓參加華中區教育界國大代表競選。因其辦學成績卓著,在華中教育界聲望日隆,遂順利當選。但隻因他不在國民黨“內定”當選人員名單之列,不得不把當選資格“謙讓”給“內定”而落選的江西“青年黨”某人。所以周祖訓未能參加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的“行憲國民大會”。

1948年5月,河南省已大部分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河南省會開封已形成包圍之勢。就在此時,國民黨河南省參議會召開全體會議。周祖訓隨全體參議員到南京後,得知在“行憲國民大會”開會期間,被迫“謙讓”的部分國大代表,大鬧國民大會會場,非要參加會議不可,有的代表甚至抬著棺材到大會會場,表示以死抗爭。國民黨當局沒辦法應付,隻得給所有“謙讓”的國大代表補發了國民大會代表當選證書。周祖訓到南京後,雖“行憲國民大會”已經開過,也照例領取了當選證書。

1948年6月22日開封解放。開封部分教職員學生因不了解共產黨對知識分子的政策,約2000餘人逃到南京。學生到南京後,包圍國民黨教育部請求收容救濟。教育部負責人不敢接見學生,以致停止辦公。在這以前,河南其他地方的學生逃到漢口的也有2000多人,在漢口的河南同鄉會也函電交馳,請求教育部收容救濟。教育部迫不得已,才召集在南京的河南紳耆,如立法、監察委員等商議,決定在南京、漢口兩地分別設立兩個學校,收容在兩地的河南學生。新設的兩校學生各暫定50班,2500人。河南紳耆並推薦二人分任兩校校長。設在南京的學校叫“教育部特設豫州臨時中學”,派王綸青任校長;設在漢口的學校叫“教育部特設中原臨時中學”(以下簡稱中原臨中),派周祖訓任校長。

當周祖訓得知要任命他為中原臨中的校長時,對就任與否他曾猶豫過一陣子。因為周祖訓心裏盤算,在當時要想辦好這樣一所學校,有很大很多的困難。首先是經費拮據。國民黨政府在抗日戰爭八年疲敝之後,不休養生息,而又大打內戰,弄得法幣貶值,物價飛漲,經濟已到崩潰邊緣;用大量經費收容這些流亡學生,本非情願,隻是怕學生在後方鬧事,迫不得已而為之。一所近3000名師生的學校,設在遠離南京的漢口,一旦經濟不濟,這麽多的人等著吃飯,將怎麽辦?其次是校舍。當時在漢口這樣的大城市,欲找到能容納3000名師生的校舍,是不可能的。學校在漢口設不成,設在何處?另外還有一個大問題,即學生流亡到漢口,已有很長時間無人管教,過著流浪生活,打架鬧事,時有發生,很多人提到這些學生都搖頭歎息。一旦設校收容,對這些學生的管理是十分棘手的。

但要辦這樣一個學校,對周祖訓來說,也有不少有利條件。當時國民黨教育部部長朱家驊是周祖訓在南京中央大學讀書時的校長,他後來先後擔任國民黨組織部部長和教育部部長,曾極力提拔中央大學畢業的學生以厚植個人勢力。當時的教育部就有周祖訓認識的很多同學在裏麵任職,有幾個人擔任司長,擔任處、科長的就更多了。這些人連朱家驊在內,都是周祖訓辦學的靠山。再說周祖訓兼任河南省參議員和國大代表的頭銜,對解決學校困難也可以有所幫助。特別是他在多年學校工作中與青年學生朝夕相處,對學生心理有較多了解:青年學生最富進取心和正義感,自暴自棄是極少數;隻要學校領導真心實意地為學生設想,為學生謀福利,定能得到學生的擁護。周祖訓權衡困難和有利條件,尤其是想到自己曾矢誌終身從事教育事業,既然有這麽多學生從河南跑出來,需要教育,這個責任是義不容辭的。經過再三考慮,周祖訓終於決定接受擔任中原臨時中學校長的任命,並滿懷信心,要把這個學校辦好。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