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的宗教
像所有印第安人一樣,印加人信仰多神教。但在太陽神、月亮神、地神、雷神、雨神等諸神中,印加人特別崇拜太陽神因蒂。他們認為太陽是他們民族的祖先,在庫斯科和整個國家裏都建造了巨大的太陽神廟,並在廟裏供奉著金色的太陽神像。為了使太陽神廟的聖火不滅,印加王配置了大量的僧侶和神女,一直保持了祈禱、獻祭等名目繁多的宗教儀式。
印加的文字
印加人究竟有沒有文字?考古學家們對此持有不同的觀點。但至今還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證明印加人有過文字。印加人當時用十進位的結繩記事法來記賬、統計人口、記載軍事和曆史傳說。
結繩記事法十分巧妙。在一根粗繩上係上很多條細繩,在這些細繩上係著離粗繩遠近不同的各種結子,用這些結子的位置和形狀以及結繩的不同顏色,標誌一定的數字或事物。由於沒有文字,印加國家眾多的部落方言很難溝通。印加人以奇楚亞語為官方語言,並創辦學校,教授奇楚亞語和結繩記事方法,以推廣奇楚亞語的應用範圍。
印加的曆法
由於農業生產的需要,印加人已有一定的天文知識和曆法。曆法有太陽曆和太陰曆兩種。庫斯科城中建有觀象台,用於觀測天象,以根據太陽位置確定農業生產節氣和祭祀時間。他們以365日為1年,每年12個月,每月30天,10天為1長周,剩餘的5天為短周。以冬至日為歲首。
印加的醫藥知識
在醫藥知識方麵,印加人初步掌握了外科學、解剖學和麻醉學等知識。他們會做開顱手術,用從一種植物中提取的藥物作麻醉劑。為了保存屍體,他們學會製作木乃伊。此外他們還認識了許多珍貴藥物,如金雞納、吐根、藿香膏和番木鱉等。
印加的度量衡
印加人已有一定的度量衡製度,考古工作中曾發現骨、木或銀製的天平。印加的交通
印加的建築和交通,成就卓著。首都庫斯科建在海拔3000米群山環抱的高原盆地上,有十分完善的供水係統,水渠縱橫交錯,重要建築物用石製導水管或石製暗渠供水。城中心有一大廣場,是舉行宗教儀式或節慶聚會的地方。太陽神廟宏偉壯麗,它是用黃金和寶石裝飾成的巨大建築,石塊和石塊之間,不施灰漿,嚴密合縫,甚至連刀片都插不進。有的石塊,重達2000多噸。大禮堂從牆腳到屋頂覆以金板,兩旁靠牆各有一排金製寶座,陳放著已故各代印加·卡帕克的木乃伊。“黃金園林”裏的花鳥樹木,都是用金銀製成。金樹銀花,滿園生輝。在用銀製作的玉蜀黍上,結著金光耀眼的黃金玉米棒。整個庫斯科城,富麗堂皇,不愧是“一座黃金的寶藏”。印加帝國的交通建設,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全國有兩條南北走向的幹道,一條沿太平洋岸自厄瓜多爾向南延伸,直到智利中部,全長3600公裏;另一條在內地,傍安第斯山修築,北起哥倫比亞,經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然後與沿海幹道相接,長度與前一條相當。此外還有許多聯結幹道的支線道路,通向全國。沿途建有無數隧道和用藤蔓築起的吊橋,有的吊橋長達60米。沿路每隔相當距離,設置驛站和信使,在關隘和險要之處,建有要塞和烽火台。烽火信號,4小時可傳達3200公裏。由於當時的印加還沒有輪車和馬匹,道路是為徒步的信使和馱畜設計的,所以僅有部分路麵經過鋪砌,坡道往往是順勢鑿就的石級。道路嚴格限於政府和軍隊使用。情報信息的傳遞有一套嚴密的接力製度,每天可傳遞240公裏。
印加的黃金工藝
在公元前1200年前南美古印第安人的查文文明時期,秘魯的金匠們就掌握了用鍛造和浮雕技術製造黃金飾品的工藝。在公元前500年以後,他們又學會了黃金的鑄造方法。
查文時期的工匠們通過淘洗的辦法獲得黃金原材料。因為當時美洲大陸的天然沙金純度較高,易於加工。這就使得前哥倫布時期的古代金匠很快就找到了有效的冶金技術。查文人把黃金錘成可以用石刀切割的、很薄的金箔,然後再用浮雕技術進行裝飾。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之間,那茲卡社會在秘魯的南部逐步發展形成,他們繼承了以前的鍛造工藝,並且發明了鑄造技術。他們把熔化後的黃金倒入用陶瓷做好的鑄模中,然後再進行打磨拋光和上光。
奇穆帝國起源於秘魯北部和厄瓜多爾境內,據說是受到了墨西哥文化的影響。奇穆帝國的金匠們已經學會了合金和焊接技術。這要求精確控製溫度,從而創造出由多個部件組成的複雜工藝品。他們還學會了失蠟鑄造法,以及拉拔金絲的工藝。他們還能用含銅70%、含金30%的合金進行鍍金。他們先把合金澆在物品表麵,然後用從植物汁液中獲得的酸加以處理。從而生成氧化銅,清理掉後,在物體表麵留下一薄層純金膜。在當時采用金箔法或溶解法的貼金技術也已經很普遍。
在公元15世紀中葉,印加人征服奇穆帝國時,金匠們受到了尊重。因為印加人認為太陽是神,而黃金則是“太陽的汗水”。印加帝國的首都庫斯科的太陽聖殿是當時的奇觀之一。聖殿的每一寸牆壁都鋪滿了黃金。印加帝國的皇家公園更是金碧輝煌令人炫目,除了各種珍奇植物外,公園內到處是用黃金和白銀做成的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等雕塑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