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不朽的瑪雅

  瑪雅是一個地區、一支民族和一種文明。瑪雅是一個地區,這一地區包括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恰帕斯和塔帕斯科兩州的大部分地區、今伯利茲、今危地馬拉大部分地區、今薩爾瓦多和今洪都拉斯西部地區。這一區域總麵積達32。4萬平方公裏。根據自然地理特征和文化發展狀況,這一區域從南到北分為三個地區,太平洋沿岸平原和山麓地帶、高原穴分為南部高原和北部高原和低地分為南部低地、中部低地和北部低地雪。

  瑪雅是一支民族,瑪雅人屬蒙古利亞人種。公元前2000年前後,他們的祖先先後在瑪雅地區的海邊、高原穀地和平原低地定居,繁衍生息,從今墨西哥地區引種玉米及其他作物,從事農耕活動,根據摩爾根、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示的民族形成曆史發展過程從部落到部落聯盟,公元前1000年前後形成為一支民族,出現了複雜的社會、政治、經濟製度。

  瑪雅是一種文明,這一文明涉及到科學知識、技術水平、宗教思想、宇宙觀、習俗禮儀、生活方式、生產活動、藝術創造等,充分體現了瑪雅民族的自我意識,體現了瑪雅人的行為和成就。公元前1000~400年期間,瑪雅文明開始進入發展的曆史過程。其曆史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早期階段穴約公元前1000年~公元250年雪、中期階段穴公元250~1200年雪和晚期階段穴公元1200~1500年。

  瑪雅文明早期階段同時興起於太平洋沿岸、高原地帶和中部低地。生產不斷發展,物資日益豐富,出現了遠距離貿易,增加了與外部的接觸,同時密切了內部聯係。各地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太平洋沿岸和高原的文化集中反映在大型石碑上。石碑上雕刻著曆朝曆代統治者的形象、在位時間和一些用象形文字說明的曆史事件,主要文明發展中心是伊薩帕和卡米納爾胡尤。中部低地的文化特色廣泛體現在大型石料建築物如金字塔和城市的衛城、大型石鋪廣場和堤道上,主要文明中心是納克貝和埃爾米拉多爾。

  中期階段,太平洋沿岸和高原地帶文明發展中斷,中部低地文明轉移到了蒂卡爾、帕倫克、博南帕克和南部低地的科潘等地。這些中心的文化成就不僅反映在建築、雕刻、繪畫等文化藝術上,而且反映在政治製度上。城邦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至高無上,一統天下,君主統治體製得以強化。

  晚期階段,北部低地和南部高原興起了新的發展中心。1200年左右,瑪雅潘城邦興盛,征服9世紀以來一直稱雄北部低地的奇欽伊查城邦,蓬勃發展。15世紀中葉,烏斯馬爾城邦摧毀瑪雅潘城邦,稱霸北部低地。14世紀,南部高原興起三個城邦國家:基切·穴以烏塔特蘭為中心、卡克奇克爾·穴以伊西姆切為中心和楚圖伊爾·穴以阿蒂特蘭湖南岸地區為中心。這些城邦國家革新了政治製度,實行議事會集體統治。它們長期不和,相互爭戰。16世紀,整個瑪雅地區被入侵的西班牙人占領,瑪雅古文明的發展進程隨之中斷。

  瑪雅文明是中美洲印第安先民在與亞、非、歐古代文明相互隔絕的條件下,獨自創造的偉大文明,它是哥倫布抵達之前新世界人類成就的最傑出代表。它在科學·穴天文學、曆法、工程學、數學、農業·穴玉米、西紅柿、可可、煙草種植、文化·穴象形文字、編年史、藝術·穴雕塑、繪畫等許多方麵,作出了巨大貢獻。

  甚至可以說,西半球這片廣袤疆域的另兩大文明--阿茲台克文明和印加文明,都不足與瑪雅文明抗衡。單舉文字這一項,瑪雅人在公元前後就已經達到了無與倫比的成熟與精致,僅在一座金字塔的台階上就刻有2500餘個大字,而印加人還滯留在結繩記事的原始階段,阿茲台克人則跟在瑪雅人後麵亦步亦趨、由橘變枳地模仿。

  如果說,衡量野蠻與文明的最佳尺度就是看一個民族是否擁有一整套完整的文字符號體係,那麽,這一理論將清楚地證明瑪雅人所達到的智能程度。通常我們隻是說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但這並不是一個科學的表述。近幾十年來,國際史學界傾向於更具概括力的“四大文明區”的說法,即東地中海文明區·穴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亞述、腓尼基、希臘等、南亞次大陸文明區·穴印度及其周邊地區、東亞文明區·穴中國及其周邊地區、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區·穴瑪雅、阿茲台克、印加。

  我們看到,埃及、巴比倫合並到了一起,它們相距不過1000公裏,互相影響,共同特征頗多,印度和中國仍居不可動搖的地位,而以瑪雅為首的印第安文明卻在人類文明殿堂上獲得了重要的“常任理事”席位。可以說,瑪雅為首的中南美文明成為人類智能的另一支巨大的源流,匯聚成我們這個物種曾贏得的所有光榮。

  可以說,今天我們已經達到了這樣的認識,研究瑪雅人的智能成就,也就是在了解我們人類智能本身。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