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拉丁美洲的混合文化

  拉美印第安人創造了美洲最燦爛的古代文明,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北美印第安文明不可與之同日而語。而歐洲人到來後,無力將之完全同化,而是在經過與之短暫的衝突之後,對其采取了妥協和調和的態度,一方麵,保留了作為文明載體的印第安村社和印第安人,另一方麵,與印第安人發生了種族和文化上的混血,而絢麗多姿的美洲大自然本來就是土著文化賴以存在的土壤,因此,印第安文明雖遭到嚴重的摧殘,但還是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如前所述,其文明遺產對拉美近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影響。特別是進入20世紀後,土著文明成為拉美民族主義的源泉。秘魯阿普拉黨的文明成為拉美民族主義的源泉。秘魯阿普拉黨的創始人阿亞·德拉托雷指出,印第安人的存在是美洲大陸的特征,美洲最恰當的名稱應該是“印第安美洲”。秘魯共產黨創始人馬裏亞特吉認為,秘魯的社會主義應當根據印加人的集體主義精神、特別是村社的組織形式來實現。墨西哥則發起了一場以發掘和推崇印第安文明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民族主義運動。今天的拉美文化是一種彩虹式的混合文化,而印第安文化是其中最濃重的色彩之一。因此,土著文明對拉美新的民族意識的覺醒、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民族文化本土特色的再造均具有重大的意義。

  但是,我們不容否認的是,拉美的前哥倫布文明明顯低於當時歐洲文明的發展水平,這也正是歐洲殖民者何以能夠打斷印第安文明的進程,將自己的文明強加給美洲的原因。在處於優勢的歐洲文明麵前,一部分印第安人通過種族混血和文化混合,融入了主流社會,還有一部分印第安人頑強地抵禦了歐洲文化的同化,保留了自己的社會組織形式、語言、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念、原則、民間知識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等文化遺產,他們沒有真正地參與所在國家的政治與社會生活,而是處於現代社會的邊緣。據估計,這種類型的印第安人目前仍有4000萬人,分屬於400個不同的印第安民族。從20世紀初開始在拉美國家形成的、並一直持續到現在的“種族一體化理論”,就是討論如何將這部分印第安人融入民族國家現代化進程問題的。可見,印第安文明遺產也有其兩麵性,拉美現代化的艱難與土著遺產和如何對待土著遺產的態度不無關係。這也是理解拉美現代化落後於北美的一個關鍵所在拉丁美洲的混合文化結構是世界上極其特殊的文化現象,它又具有不同於其他民族文化的幾個顯著特點:

  第一,拉丁美洲的混合文化不是由拉美這個地區的土著居民創造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是由西方殖民者造成的。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文化,幾乎都是由本地區的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創造的,並最終形成了具有該地區特色的民族文化。然而,拉美地區是獨特的,它是由西方殖民者發現的。從15世紀末西方殖民者踏上這塊土地起,拉美就不再屬於拉美人民,即土著印第安人,拉美文化也就不再隻是印第安文化。從此,拉美文化就包含了除印第安文化之外的文化,這就是處於主導地位的殖民者的歐洲基督教文化以及被奴役的另一部分人的文化,非洲黑人文化。西歐的殖民統治造成了拉美文化成分的多樣性和混合性。

  第二,縱觀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我們似乎感覺到,拉丁美洲自古以來就是“大門敞開”的地方。任何殖民種族都可以把自己的“血液”輸入到這個地區。從西方殖民者對這一地區的物質掠奪,到他們在文化上對拉美的滲透,使拉美地區具有了“開放性”,也使拉美的文化具有了“開放性”。當然,起初拉美人是在被動地接受這一切,可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拉美自身的發展,拉丁美洲開始主動地吸收與接納。他們樂於汲取外來的文化養料,以豐富自己的創造。因此,現今的拉美文化不僅含有形成於殖民地時期的歐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土著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成分,而且也汲取了世界其他文化的優秀成分。如早在殖民地初期,新大陸就開始了與東方的接觸。拉美同亞洲國家進行貿易和其他聯係的同時,也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與影響,這使得拉美的城市建築以至文學作品中都會出現某些東方文化的格調。

  第三,在拉丁美洲,由於其宗教、民俗、文字、造型藝術等方麵各種不同來源的成分相混合,從而形成了獨特的雜交文化成果,也就使得拉美文化中的各個領域具有了不統一的特性。今天拉丁美洲的宗教,毫無疑問是非洲傳統宗教、歐洲基督教以及印第安人的宗教相融合的結果。純粹的、單一種族或民族的宗教在這片土地上已經很少見了。在語言方麵,雖然廣大的拉美地區都以伊比利亞語言即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為基礎,但同時還存在著拉美的土著語言和非洲黑人語言,甚至包括亞洲語言成分的影響。而土著語言就多達幾百種。拉美語言的多樣性就使得其語言結構不夠穩固。在民間藝術方麵,這種雜交性與不統一性體現得更為明顯。在這個領域,各種不同來源的技巧和形式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三種不同的模式古代土著人用品采用西方的裝飾和製作技巧歐洲作品加上古代土著的技巧或題材?經過變動和改造而殘存的土著物品。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其他領域中,如音樂、舞蹈、繪畫等。

  第四,拉美文化在世界文化潮流中表現出脆弱性和落後性。對於拉丁美洲來說,奴役它的列強在歐洲都是政治上不發達的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政治上的變化並未像法國和英國那樣導致政治體製和政治思想的現代化。征服者到達美洲的目的並不是建設,而是摧毀和掠奪印第安文化。等級觀念和伊比利亞半島人傳統的個人主義成為後來殖民者、移民及其後裔、土生白人的特點。對殖民統治時期及後來的政治文化來說,這意味著對“被壓迫者”的絕對家長或統治。由於土著文明基本上被摧毀,或者僅以殘存的形式得以存在,因此,“民族意識”的形成頗為困難。雖然由於歐洲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滲入使拉美文化呈現出多樣性和豐富性,但在拉美仍然很難找到一個知識階層作為拉美文化的代表。因而,在拉丁美洲的文化曆史上,似乎從未出現過文化領域內的發展新浪潮。

  總而言之,拉美文化是一個矛盾而又統一的複合體,它是由特殊的曆史發展進程造成的。它的主要成分就是從16世紀移植而來的歐洲文化和殘存的土著印第安文化,以及伴隨奴役製而來的非洲黑人文化,同時也部分地吸收了其他文化的成果。由於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這些異質文化得以匯集於拉美。但它們又不是彼此孤立、獨自發展的。經過碰撞和衝突之後,它們趨向相互妥協、調和與適應,最終它們都偏離其原型而混合到一起,拉美文化的這樣獨特的混合結構,使得拉美文化也呈現出了不同於其他各種文化的顯著特點。

  §§第二章神秘的瑪雅文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