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初露鋒芒顯才思

  維多利亞登基給老邁、保守的英國政壇吹來了一股清新的風。她言談謹慎,決策果斷,個性強烈,一切都與自她祖父喬治三世以來的曆代或失常、或Y蕩、或乖戾,口碑很差的前國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所以維多利亞即位之初頗受民眾的歡迎。每當她公開露麵時,大街兩旁總是人頭攢動,歡聲四起,這一現象激起了維多利亞內心深處對權力的渴望。此時英國的君主立憲製已有100餘年的發展,雖然法律名義上賦予立憲君主相當的權力,但實際上大權都掌握在內閣之手,國王隻是象征性的國家元首。維多利亞卻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常常過高估計自己的聲望和權威,因此,隻要情況允許,她就會在可能的範圍內與內閣爭權,粗暴幹涉內閣的日常工作。但維多利亞與她登基後的第一屆內閣並沒有什麽重大衝突,她和內閣首相墨爾本不僅在公務上配合默契,而且私交也很深,她曾在日記中寫道:“我甚至一夜不見他就感到非常惆悵迷惘”。

時年59歲的墨爾本是代表工業資產階級利益的自由黨人,由於肯特公爵夫人的政見傾向自由黨,受其影響,女王對當時的這個執政黨亦頗有好感。更何況維多利亞即位之初毫無政治經驗可言,而墨爾本早已是十分成熟的資產階級政客,維多利亞很自然地就將其視為靠山,對他幾乎言聽計從。維多利亞對墨爾本的態度可以在她的日記中看出一斑:“整個期間墨爾本勳爵騎馬走在我身邊”,“整個晚上墨爾本勳爵一直緊挨我坐著”,“我非常喜歡墨爾本勳爵。”從政治到分析莎翁名劇的妙處,她事事聽從墨爾本的意見。每天上午墨爾本都將內閣討論通過的公文拿來請維多利亞過目或簽發,女王十分喜歡這種公務活動,大概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她初次嚐到權力帶來的快感。閑暇時候,首相還經常抽空給女王講授各種政治常識,如英國曆史和憲法;英屬海外殖民地的來曆和現狀等,這不僅開闊了維多利亞的眼界,而且也激發了她“為人君”的權勢欲望。維多利亞繼位後不久,議會開始大選,代表金融貴族和土地貴族利益的在野黨保守黨全麵抨擊自由黨內閣的內外政策,指責墨爾本首相控製女王,並利用其特殊的身份地位作為政黨鬥爭的工具。

投票結果,自由黨在議會獲得微弱多數,墨爾本繼續掌權。維多利亞對此十分高興,新議會召開前夕她特意率領車隊在倫敦市舉行了一次巡禮遊行,並在市政廳舉辦宴會,以示對新議會的祝賀。11月20日,維多利亞主持新議會開幕式,她在發言中一再表示對新議會的支持,實際上也就是對墨爾本首相的支持。但長期以來維多利亞心頭一直懸著一種恐懼,怕有一天她會不得不和墨爾本分手。自從議會通過了“改革法章”,自由黨內閣的勢力便步步跌落,1867年的大選,隻不過是一個先兆。意義她並不知道,她所知道的隻是如果他們一旦失去權力,離開她的身邊,那將是可怕的。當那個危急的時刻一點點迫近時,她寫道:“我無法形容(盡管我對我們的勝利感到很有信心)我是多麽沉痛,多麽悲傷,一想到這位卓越而善良的人可能不再是我的首相了!但是我那熱烈信奉的上帝,他曾那樣神奇地保佑我渡過了重重難關,這次總不會將我拋棄吧!我本想向墨爾本訴說我的憂慮,可是每次見到他總是未等開口淚已先流,想說什麽總感到喉嚨像是被哽住了。”墨爾本很清楚女王此時的心理狀態。一位立憲君主隨時要準備接受反對黨的領袖做她的首相,他盡了最大努力來平靜她的激動,但是沒有用。維多利亞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1839年5月,墨爾本內閣就因外交政策危機而被迫辭職,聽到這一消息,女王大驚失色,失聲痛哭。她一時任性,聲稱不願邀請傲慢自負的保守黨領袖羅伯特·庇爾組閣。墨爾本老馬識途,婉言相勸。無可奈何之下,維多利亞不得不按照慣例,授命羅伯特·庇爾組閣。由於登基以來維多利亞幾乎沒有接觸過保守黨人,所以她對保守黨人帶有明顯的政治偏見,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敵意,緊接著爆發的“侍嬪危機”更加深了女王對保守黨人的成見。羅伯特·庇爾在接受組閣任務的同時,要求維多利亞更換部分宮廷侍嬪,因為她們全都是墨爾本安排的清一色的自由黨人及其眷屬,這對即將組成的新內閣顯然是極其不利的。維多利亞十分震怒,認為這是幹涉國王的私事,是對王室的藐視,她毫無商量地對羅伯特·庇爾說,從禦前侍嬪到普通侍嬪任何人都不能更換。羅伯特·庇爾在抗爭無效的情況下拒絕組閣,維多利亞遂收回授命,下令墨爾本繼續主持內閣工作。維多利亞女王認為這是捍衛了立憲君主的權利。她在給墨爾本的一封信中說:“你切勿以為我的行為太輕率……我覺得此是一次嚐試,看看我能否會被當做一個孩子來擺布。”她又帶著勝利者的嘲諷說道:“我很想知道,他們是否想給這些女侍們一些國會裏的席位呢?”女王異乎尋常的熱情把前自由黨的老政治家們全部感染了。

盡管他們知道得很清楚,至少說女王的舉動是否恪守了憲法頗可懷疑;也知道她的所作所為已將墨爾本的忠告完全置於不顧;還知道在事實上取消他們辭職的前議是毫無為公的理由的,但是在維多利亞的熱情敦促下,這些顧慮全都煙消雲散了,她那堅定不移的決心將他們統統卷進了她的願望的激流。他們一致認為:“絕不能離棄這樣一位女王和這樣一位女子。”維多利亞快樂極了,她的朋友又帶著權力回到了她的身邊。在與保守黨的權力之爭中,她獲得了全麵的勝利。但筆者認為,她的快樂隻不過是暫時的。即位初期的維多利亞,還沒有擺脫她少女時代的那份任性。作為一個國家的元首,首先要遵守憲法,不能因個人的好惡,來隨意操縱內閣的組建與解散。這要看執政政府是否有利於國家的利益。作為立憲君主製國家的元首,她沒有權力去改變選舉的結果。除非是一個封建君主製國家的皇帝,才有這樣的大權。雖說導致保守黨未能上台的直接原因是羅伯特·庇爾拒絕組閣,但根本原因還是維多利亞的一意孤行。作為內閣首相,羅伯特有權力為自己的政府鋪一條平坦的執政之路,而維多利亞卻執拗地將其鏟斷,這種做法,於國於己,都無益處。所以有人認為,維多利亞初期的作為是失敗的,她將自己推向了一個被人指責的境界。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