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價差合約(CFD)的定義
CFD是Contracts for Differences的縮寫,意思是價差合約,是投資人通過開立和結束某一個金融產品的價格差來進行投資交易的方式,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建立和結束一份標準化的合約來交換某一特定標的金融產品在建立和結束時可能以不同的價格差來完成投資行為,但是交易本身不涉及此標的金融產品的所有權的轉移。
價差合約可以反映黃金,證券市場的實時指數或單一的股票(或指定到期日的股票指數)的完全擬合的價格變化(即不像指數型基金一定存在追蹤誤差),並透過價格變動的差額所帶來的投資盈利或虧損,而投資過程無須實際擁有黃金、股票或指數合約。價差合約(CFD)是用保證金交易的,與股票實物交易不一樣的盈利或虧損是由投資者的建立和結束的價格差決定的,因此可以不論市場的漲跌,投資預測正確即可有盈利,但不需要繳納印花稅(注:各國稅法可能有所不同,請谘詢有資格的稅務顧問),因此,價差合約CFD相對傳統股票實物交易具有很多優勢。
價差合約交易正在世界範圍內變得越來越普遍。其主要原因是由於CFD市場允許交易者既可以通過短期的價格波動投機獲利,也可允許他們在作為CFD標的基礎市場下跌的時候進行風險對衝或直接賣空盈利。
CFD的保證金交易通常是用現金清算。也就是說,價差合約的交易都是按照外匯現貨保證金的市場交易的模式,包括提供相應的杠杆比例。交易保證金的金額根據不同金融品種而定。黃金現貨的價差合約目前每一手大約是2000美元每100盎司。
2.CFD的曆史與沿革
①20世紀90年代初期,倫敦著名的金融衍生交易機構(Smith New Court)首先為機構投資人的需要創立了價差合約交易方式,早期也翻譯為區別合約或互換合約。
②20世紀90年代後期,倫敦另外一家著名的金融衍生交易機構(GNI Touch)第一次通過倫敦證券交易所的電子交易報價係統為零售投資者提供基於股票的價差合約。
③2002年,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和金融監管體製的成熟,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相繼批準國際金融服務提供商通過在線電子交易方式將價差合約提供給本國及國際投資人。
④2006年,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的報告顯示,基於股票的CFD日交易金額達到倫敦證券交易所(LSE)股票日交易量的40%,成為增長最快的歐洲私人投資者的投資工具。
價差合約最初隻是機構投資人的一種有效規避證券風險的工具,現在它已經成為全球零售投資者的一種普通投資工具。
3.CFD的主要優點
(1)保證金交易和低傭金且無印花稅
投資者進行交易時,不需要存入標的合約上的名義金額,而隻需存入該合約名義金額的5%~10%的保證金即可持有一個看漲或看空的部位。這樣,資金利用效率就會更高,因為隻需要投入頭寸總額的一個很小比例就可以進行一筆交易,同時享有市場波動帶來的全部收益和風險。CFD市場產品傭金一般很低,部分產品甚至沒有傭金,因為不涉及實物資產的轉移和買賣,所以目前不需要繳納印花稅。
(2)套頭避險交易
假設投資者手頭上有持有現貨黃金合約,但投資者預計未來的短時間內價格會下跌,但卻並不計劃拋售掉這些本來作為長期投資的實物黃金。投資者可以選擇在CFD市場中建立一份賣出的CFD黃金合約,通過下跌後以更低的價格做買入結束該投資行為,通過以上操作,投資者可以CFD上所獲得的盈利來彌補現貨市場上的短期賬麵損失。
(3)同步交易
如果是在撮合交易的交易所交易的市場,有些時候很多交易指令是不能在同等的價格水平上被執行的,但是在CFD交易額OTC市場中,所有的交易都將得到交易提供商的迅速執行。
(4)24小時同時進入多個國際投資市場
CFD是使普通投資者有可能借助CFD提供商的投資清算係統和風險管理平台實時進入多個不同國家的投資市場進行交叉操作,而不需轉移資金和賬戶。
(5)利息及股利調整
基於現貨市場的價差合約(如倫敦現貨黃金、現貨股票、現貨股指)通常並不設最後到期日,投資人可以自由選擇平倉的日期和時間。因為價差合約是以保證金交易,當投資人持有未平倉合約,該合約的融資價值所產生的融資費用或應累計的權益增加,將會於當日市場結束交易時從賬戶中扣除或存入投資人的賬戶,以反映利息或相關股利的調整若在相同的交易日建立價差合約部位並平倉,將不會產生上述費用或應累計的權益變動。
(6)交易方式
T+0交易,實時清算,浮動盈利可以用來建立新的投資頭寸。
4.黃金價差合約交易方式
通過價差合約提供商的電子交易係統與傳統上通過電話給經紀商下達買賣金融商品的異同。
“案例”
例如,有兩位投資人張先生與李小姐,他們都根據個人的判斷或基於市場的專業分析意見認為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國際現貨黃金的價格將會上漲:
居住在巴黎的張先生希望購買黃金來抵消其持有的以歐元計價的個人淨資產的貶值。他致電給本地的黃金交易商後得到了目前黃金的市場報價為825.00~825.50美元/盎司。他按經紀商的買入報價於825.50的價位買入100盎司黃金(最少的購買單位),花費的總投資成本為82550美元。此外,他需要額外支付的交易費用為:1.2%的手續費及黃金存放的銀行托管費與0.4%的印花稅,因此總費用為83870.8美元(990.6+330.2)。以上還沒包含將這筆錢使用於此筆交易而損失其他投資機會所衍生出來的機會成本。
居住在中國香港的李小姐也希望利用正確判斷黃金價格的變動帶來的投資盈利來抵消其持有的以港幣計價的物業資產的貶值。她選擇通過提供基於黃金產品的價差合約提供商(如英資的City Credit)交易,她登入CFD交易平台立刻看到黃金的CFD即時報價,於是她按買入報價開立了一口最小單位(也是100盎司)黃金的價差合約,方向是看漲的,交易商要求的投入交易保證金約為2000美元,而交易商通常收取較低的手續費(僅在李小姐希望結束該投資而賣出該合約時一次性收取),約是60~80美元,因為她沒有持有實物黃金,也不需要存放,所以沒有其他任何費用。
上述兩位投資人皆能如期地為他們各自的投資組合做了風險對衝,當黃金價格每波動1美元/盎司,兩位也將同樣因此獲利或損失100美元。然而,對兩位所投入的成本與支付的費用卻存在極大差異。
張先生的本次交易投資成本為:82550美元,交易費用為:1302.8美元,共計成本:83870.8美元;李小姐的投資成本:2000美元,交易費用:以80.00美元計算,共計總成本:2080美元。
通過以上例子我們看到兩位投資人的投資盈利,均與其所投資的金融產品的價格漲跌直接相關。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動對兩個人的投資盈利均體現相同的財務效果,兩者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張先生擁有其所投資之黃金所有權,而李小姐則隻是希望可以獲取因黃金價格波動所產生的價格差。其麵臨的風險是,李先生不需要在黃金價格下跌時繼續追加投資,而李小姐在黃金價格下跌到一定的幅度時必須選擇追加交易保證金或以虧損結束該投資行為。
事實上,在實際投資實踐中,願意持有實物的人遠遠小於願意持有流動性強的貨幣資產本身。由於絕大部分的投資人從不會也幾乎無法交割如指數本身或是商品期貨所對應的實際標的物,所以上述兩種投資方式產生的效果除了資金成本與交易費用外,投資的財務效果的差異性極小。
針對一般的價差合約提供商所提供的金融投資時,可執行的黃金的CFD最大與最小的合約數目各是多少?
每一次交易的最小合約數為一個合約(1口),每一次交易的最大合約數為30個合約(30口)。
因此若客戶想要一次交易50個合約(50口),則必須分兩次交易(下單)。
國際上著名的價差合約提供商網站(以字母排續)
http://www。barclays。co。uk/
http://www。bankofscotlandbusiness。co。uk
http://www。cccapital。co。uk
https://www。cityindexasia。com
http://www。halifax。co。uk
http://www。mfglobal。com
http://www。sgc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