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
出生年月:1956年
籍貫:重慶
畢業院校:重慶大學、美國伍斯特理工大學
職位:信威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驅使創新的動力一個是激情,一個是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另外還要有夢想。做人就一定要有夢想,隻有想不到的事情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7歲時在幼兒園老師的啟迪下做了一個單體管收音機參加全國少兒無線電發明大賽。
1977年,考入重慶大學計算機專業。
1982年,大學畢業,留校在光機所當助教。之後下海開了一家軟件公司。
1984年,陳衛第一次接觸到大哥大這個嶄新的領域。
1985年,公派到美國伍斯特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學習期間,主要研究數字信號處理與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並參加了美國太空總署哈勃望遠鏡外空探測衛星計劃。
1990年,加入摩托羅拉公司,從事集成電路的設計工作,並完成了博士學業。
1995年,帶領一批留美學者回國創業,艱難地繞過西方公司的所有專利,創造了第一個中國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線通信係統SCDMA(同步碼多分址)。
創富曆程
創業伊始,掙紮在希望的田野上
1995年,陳衛和徐廣涵在美國合作成立了Cwill公司,開發SCDMA無線接入係統。陳衛正好遇到來美國考察的陳世鶴,在與陳世鶴的交流中,陳衛仿佛看到了SCDMA在國內市場巨大的應用空間。同年11月,Cwill公司與中國郵科院合資成立了北京信威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陳世鶴任董事長,陳衛任總經理,開發以智能天線、上行同步等為核心技術的SCDMA無線接入係統。三年之後,信威的SCDMA無線接入係統研發成功,但這時陳衛發現,曾經憧憬的巨大市場並沒有被他啟動。
在SCDMA係統的研發過程中,還未從中國電信分拆出來的中國移動開始大規模鋪設GSM網絡,信威隻好轉而在固話市場尋求突破。由於SCDMA具有覆蓋範圍大、信號好的特點,信威在固話接入市場找到了一點兒空間,開始為中國電信“補盲點”,在其有線網絡無法到達的區域,為固定電話用戶提供無線接入服務。當時固定電話的初裝費價格還在5000元左右,信威就靠初裝費賺錢。
不過讓陳衛沒有想到的是,1999年電信資費調整,初裝費一下降到1000元左右,用戶開始拋棄信威的產品,給信威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是陳衛第一次吃到“政策”的虧,不幸的是,這僅僅是開始。
隨著用戶數量增加,SCDMA係統不成熟的問題就暴露出來,功能和質量上不穩定,而且隨著用戶數量增長,這個問題更加明顯。就在這個最需要研發投入的時刻,為支持我國自己的3G標準——TD-SCDMA的發展,信威的大部分研發人員被派到大唐移動,參加當時國家積極推動的第三代移動通信TD-SCDMA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留給信威的研發力量僅剩1個人,市場上大量客戶要求退網,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工作幾乎停滯,剛剛開始合作的大慶油田專網項目也舉步維艱,早期的市場機會從信威的指縫中溜掉。陳衛感覺仿佛掉進了一個大坑裏,失望之餘,他回到了美國。
就在陳衛這一轉身之間,中國電信市場卻經曆了一次重大變革。1999年2月,中國移動從中國電信分拆,失去了最具增長性的移動業務之後,中國電信四處尋找新的增長點,尋找一種“不需要移動牌照的移動方案”,雖然信威曾經為中國電信提供過無線固話解決方案,但當時的陳衛對市場“比較麻木”,當看到這個市場機會時,卻因為產品和研發能力準備不足,就這樣錯過了。中國電信最終成就了“小靈通”。
2000年3月,為了完成與大慶油田的合作,陳衛從美國回到國內,並帶來了Cwill公司的五名技術骨幹。當“小靈通”不斷在電信市場創造增長奇跡時,陳衛卻領著信威不多的研發人員,在零下30~40度的大慶奔波於各個基站之間,在測試車上渡過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夜晚,他甚至不敢去看別人的產品,因為害怕一比較,就發現自己差得太遠。整整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大慶的係統才最終穩定下來,2002年大慶專網建成。當年信威所有收入全部依靠這一個項目,信威也好不容易從大坑中爬上來。
大慶專網項目機會,證明SCDMA技術的先進
2001年,SCDMA獲得了科技領域的最高殊榮——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然而,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在從實驗室邁向市場的過程中,沒有一家運營商願意建設一個哪怕是小規模的網絡進行試運營。2001年,大慶石油通信公司準備建設自己的專網,在對國內外可供組網的技術進行比較的時候,他們偶然發現了SCDMA。在談到當年做決策的情景時,大慶通信公司總經理郭書昌說,北美歐洲製式不用,性價比不好,日本技術堅決不用。拍板就定了SCDMA。
當時,信威沒有退路,大慶專網項目是市場給他們的唯一機會,可以證明SCDMA技術的先進性,無論如何得幹好。在度過無數次失敗的不眠之夜後,2003年3月,第一個采用中國技術建成的無線通信網——覆蓋2400平方公裏的大慶油田SCDMA無線專網終於問世了。這個網是我國第一個民族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線專網。大慶油田項目的成功,給了很多對SCDMA持懷疑態度的人巨大的信心。沒有大慶人精神的支持和影響,沒有堅持自主創新的信念,信威十年的自主創新路,絕不可能走到今天。
SCDMA在大慶的成功引起了公網運營商的注意,相繼在寶雞、成都成功組網。雖然相對於小靈通數千萬人的用戶量、GSM近三億人的用戶規模,SCDMA的在網用戶數量還很少,但在國際電信界,百萬用戶卻被公認為一個網絡是否商業成熟的門檻,因此,SCDMA無線接入係統,已經成為了第一個真正商用的成熟的中國標準。
2005年7月25日,大慶發生5.1級強烈地震。慌亂之中,奔向屋外的人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自己的手機,與外界取得聯係。此時,整個大慶話務量急劇增加,達到了平時的幾十倍。一時間,當地的GSM和CDMA手機都打不通電話了,就在恐慌開始蔓延的時候,人們發現隻有自己手中的SCDMA還在盡忠職守。用信威SCDMA技術的大慶油田無線通信專網保證了電話暢通無阻,承擔起市民聯絡、搶險指揮、生產調度的重任,油田方圓2400平方公裏,沒有一個基站發生問題。大慶通信公司總經理郭書昌事後激動地打電話給信威公司總經理陳衛:大慶的抗震救災、生產運行能夠得到保障,多虧了SCDMA在危急時刻的優異表現!而SCDMA在地震中的出色表現則被陳衛視做對大慶人的最好回報。要知道,是大慶油田,給了SCDMA市場化的機會。
與中國網通的合作
2002年,“政策”又一次影響了中國電信市場。中國電信南北分拆,一個新的機會擺在信威和陳衛麵前。南北分拆之後,網通在南方沒有接入網,需要大量的無線接入設備,為了能夠進入中國電信占據優勢的南方市場,網通開始尋找可以與“小靈通”競爭的移動技術。當時市場上隻有SCDMA,他們沒有其他選擇。
信威最早接觸的是陝西網通,在陝西寶雞,信威的SCDMA係統經曆了“殘酷”的測試。在行駛的汽車上,幾十部手機被放在一張報紙上同時打進打出。這樣極端的測試環境,就是曾經為美國宇航局工作過的陳衛也從未經曆過。經過不斷測試和改進,2003年信威正式在寶雞為中國網通的南方網絡組網。創業8年,信威的1800MHzSCDMA產品終於進入公眾電信網,為了與“小靈通”競爭,在市場上被稱做“大靈通”。
在寶雞組網的成功讓信威在接下來幾個月不斷接到南方網通的訂單,規模一次大過一次。2004年1~3月,四川網通用一個半月悄悄建了1000多台基站,由於通話質量好,費用低,許多“小靈通”用戶開始轉向SCDMA,不到1年的時間,四川網通的“大靈通”用戶就超過40萬。這種局麵讓急於在南方打開局麵的中國網通喜形於色。2004年8月,中國網通的領導到信威公司考察,告訴陳衛,中國網通準備大幹一場,在南方21省包括香港、澳門上“大靈通”,合同金額大約100多億元。這個消息讓才從坑裏爬上來沒多久的陳衛受寵若驚,於是,信威開足馬力,提高產能,積極配合網通擴張。
然而好景不長,中國電信市場又開始醞釀各種變化,3G、電信重組的消息接踵而來,在未來產業政策不清晰的情況下,網通不得不暫時停止了與信威的合作。幾千台基站成為庫存,從2004年8月到2005年5月,信威隻賣出了一台基站……不過在與網通南方各省的合作中,陳衛卻意外地發現了另一個市場——“村村通”。
開發出適合中國農村並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SCDMA係統
在寶雞,陳衛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裏的農民有手機,但是接打電話時要爬上幾公裏高的土坡。陝西有種特殊的地貌叫做“塬”,是一個高高的土坡,下麵有水、有點綠色。在“塬”下麵,手機信號覆蓋不到,但經過測試,信威的SCDMA係統卻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另外一些偏遠的地區,由於地形比較複雜,建設其他網絡的成本高,幾乎沒有移動網絡。這讓陳衛看到了SCDMA的機會。
農村通信需要的是高技術。發展農村通信市場,采用的技術一定要做到經濟、便宜、容易維護。目前,中國還有3萬多個行政村未通電話,這些未通村無不是自然環境惡劣或是當地農民收入極低,對於傳統電信技術而言存在著難以克服的技術難題和成本問題。SCDMA由於融合了智能天線、同步上行、軟件無線電等先進技術,大大提高了對頻譜的利用率。在相同發射功率下,SCDMA的覆蓋範圍是GSM的16倍,其每線成本僅為GSM、CDMA的1/3~1/2.而采用SCDMA解決“村村通”的另一大優勢在於,SCDMA同時擁有語音與數據通信功能。這意味著,從通話到上網,使用SCDMA一張網就可以實現。
陳衛的目標是以農民用得起的價格,提供完整的農村信息化解決方案。他提出了農村家庭信息平台的建設目標:應用SCDMA技術解決農民打電話、發傳真和高速上網等基本需求,同時通過計算機網絡實現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生產信息等網絡應用,而這樣的信息化平台成本隻需要1500~2000元。一期工程即將在我國中西部省份與黨員現代教育示範網結合開展試點。
2003年9月,信威在大慶召開1800MHzSCDMA鑒定會,當時信息產業部也有領導參加了大會。信息產業部在“十五”計劃期間啟動的“村村通”工程,計劃在2005年底使全國95%以上的行政村通電話,那時信息產業部也急於找到一個可以解決“村村通”工程的產品。由於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信威的SCDMA的成本遠遠低於國外的係統,而且基站覆蓋麵積大,可以適合多種複雜的地形,這些都吸引了信息產業部的目光。
就在信威為“村村通”工程開發的450MHzSCDMA係統正在準備時,信息產業部下發文件,將“村村通”工程的頻率由450MHz改為400MHz。係統改頻是一個複雜的工程,市場上一般需要6到9個月的時間,但為了抓住這次機會,信威僅用了3個月就完成了改頻工作,這讓信息產業部最終下定決心選擇了信威。
2004年,由於技術和成本的雙重優勢,SCDMA係統被信息產業部選定為“村村通”工程首選推薦製式。從此,SCDMA成功地幫助億萬農民跨越數字鴻溝,走向富裕與繁榮的現代生活。
2005年2月,信息產業部在陝西榆林召開“400MHzSCDMA農村無線接入係統生產定型鑒定會”,經過278項測試,信威終於通過信息產業部的產品生產定型鑒定。同年9月,信威又一次開始了與中國網通在全國範圍內的大規模合作,這次是在400MHz的農話市場。在經曆了上半年的業務停滯之後,信威重新抓住了市場。
憑借核心知識產權技術,在國際競爭中獲勝
SCDMA不僅大大改善了國內邊遠地區的通信狀況,而且在國際市場上,也為中國創造贏得了聲譽。在科倫坡電信項目競標中,信威的SCDMA憑借在網絡覆蓋水平、頻率使用效率、建網成本等多方麵的優勢,擊敗了國際老牌電信企業進入斯裏蘭卡市場。2005年6月,SCDMA在科倫坡的LMCC機房通過檢測,如今,當地運營商已經向市民放號正常營運數月。
而在信威工程師建設網絡時,突發的印度洋海嘯打亂了工程的正常進行,出人意料的是,信威的SCDMA技術卻在救災過程中展露了無盡的實力。
在遭到印度洋海嘯突襲的東南亞地區,數十萬人喪身海底。在重災區斯裏蘭卡,當地的GSM和固話通信設備全部被摧毀。1月6日,陳衛帶領信威工程師組成救援隊攜設備抵達斯裏蘭卡。當信威工程師開始架設SCDMA網絡時,來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國際救援隊都前來圍觀,他們不相信在GSM都不能使用的情況下,別的常規通信設備還能有什麽用。但是短短3個小時後,救援隊就憑借SCDMA電話,在20分鍾內為一個重傷員找到藥物,挽救了他的生命。隨後,信威救援隊在一天之內完成了災區300平方公裏的通信覆蓋並開通使用,解決了災區應急通信問題。SCDMA在海嘯中的傑出表現,贏得了斯裏蘭卡政府和運營商的充分信任。為此斯裏蘭卡總理馬欣達·拉賈帕克薩特別接見了陳衛等人。
信威在國際市場跨出的這一小步,對中國電信業來說卻是飛天的一大步。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憑借核心知識產權技術而不是低廉的產品價格,在國際電信競爭中獲勝。這是自主創新的中國標準走出國門、參與世界電信競爭的首次勝利。是民族電信產業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一個重要標誌。
成功點評
自主創新
10年以前,陳衛博士帶領一群留美學者回到國內,創立了北京信威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專注於無線接入通信標準的研究。他和夥伴們將公司取名為“信威”,就是決心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要在電信領域揚中華之威。他們仔細研究了當時幾乎所有的通信製式,通讀了數千項相關專利,特別是CDMA的核心專利,成功地繞過重重知識產權壁壘,開發出了“每一個比特都屬於中國人”的全新技術規範——SCDMA無線通信係統,創造了擁有全部核心技術完整知識產權的SCDMA無線接入係統,這是中國人在無線通信產業的核心技術領域和標準研究、製定方麵,第一次拿出了自己領先世界的完整體係。與國際其他無線接入技術相比,SCDMA創造性地融入了智能天線、軟件無線電和上行同步技術,從而使得其基站覆蓋範圍更廣,頻譜利用效率更高(例如:在同樣發射功率下,SCDMA基站覆蓋範圍是GSM的16倍)。SCDMA的研發成功使我國在無線通信領域擁有了重要的自主知識產權,創造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SCDMA無線接入係統,實現了中國電信史上的突破。
陳衛與陳世鶴等科學家一起,以SCDMA為基礎和技術起源,完成了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TD-SCDMA的研究,從而使“中國標準”被全世界所認可。2005年元旦,中央電視台第一次進行“創新之夜”評選時,SCDMA成功入選。作為第一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手機,SCDMA-V60已經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成為國家博物館的第一個電信藏品。
目前,SCDMA已經在全國23個省市的116個城市建網運行,網絡容量達到3000萬線,人們把這種資費與“小靈通”相當而通話質量更佳的無線市話,親昵地稱為“大靈通”。SCDMA帶動的自主知識產權SCDMA產業聯盟,已經帶動了數千億元的產業鏈,極大促進了自主創新電信產業的係統發展。
針對全球無線接入市場從窄帶向寬帶演進的趨勢,信威公司開發的SCDMA演進版本Mcwill已經開始在重慶投入商用試運行。權威專家指出:Mcwill至少領先INTEL公司強力推出、意欲獨霸全球的WiMAX寬帶無線接入技術的商用進程兩到三年。以信威公司為代表的無線接入技術中國板塊在全球的崛起,已經徹底打破了民族電信企業在這一領域的依附格局。
瞄準市場空白
信威沒有和GSM、CDMA爭奪用戶,也沒有和“小靈通”爭搶市場,因為它們不是要爭取存量市場,而是要發展潛力更大的增量市場。“大靈通”能夠覆蓋“小靈通”無法覆蓋到的地方,隨著郊區用戶收入的增加,這一部分用戶的通話需求會越來越大。一方麵,“大靈通”與GSM、CDMA的價格定位不同,用戶群體不同;另一方麵,“大靈通”與“小靈通”的市場定位也有所差異,“小靈通”主要在城市發展用戶,而“大靈通”的重點是在郊外,甚至更為偏遠的遠郊地區,這些地區用戶較散,SCDMA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一旦3G牌照發放,“小靈通”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大靈通”卻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SCDMA的用戶定位是郊區用戶,這部分用戶對話費極為敏感,即使3G牌照發放,這些用戶也不會對3G業務表現出太多的興趣。3G牌照發放後唯一可能出現的影響是運營商會在3G上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這並不影響運營商對現有市場的重視程度,因此3G牌照發放對信威的影響不會很大。目前我國的電話普及率大概是27%,還有很多人有通信的需求而無法得到滿足,SCDMA瞄準的正是這一部分增量市場。隻要移動電話和固定電話有價格差,信威的這個市場就會一直存在。
營造創新文化
信威的經營理念、決策方式、管理機製及其所倡導的創新、奉獻精神與公正、誠信的作風賦予企業以文化的內涵,形成了信威發展的精神支柱。通過多年來的努力,信威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科技企業發展道路,在公司治理結構、管理製度上進行大膽嚐試,以同步技術創新過程,保證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並高度關注客戶需求,貫穿在公司各項經營管理活動中。
信威秉承“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並融匯在具體的管理活動中,以開放的姿態吸收國外管理方式的精華,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信賴每一位員工,創造無障礙溝通,互相交換意見、鼓勵員工參與,以民主、開放、支持的一貫作風,營造寬鬆、友善、誠信的人文環境。
信威始終把人才戰略作為公司發展的首要戰略,在注重自身人才培養的同時,積極加強人才引進工作。公司注重對人才的培養與使用,對優秀員工及時進行激勵,創造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親情化企業氛圍,讓員工能與企業同步成長,能在企業裏有“成就感”和“家園感”。同時,公司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力,鼓勵員工挑戰自我,挖掘自身潛力,超越極限,注重高績效的表現。
信威的企業風氣和文化總結為:創新、奉獻、公正、誠信。
創新:高科技企業的代名詞。一個以技術為核心的企業是需要不斷創新的。但是,創新不僅僅表現在技術上,還包含著管理模式、經營理念、市場定位的創新等各個方麵。因此,就要求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位員工都要有不斷更新自己觀念的意識,有不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創造力,工作中要有不斷的創新精神。
奉獻:體現的是一種精神。在信威,人人都以寬廣的胸懷,無私的奉獻,團隊合作的精神,不計個人報酬,主動為用戶、為企業著想,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的態度來營造集體,來麵對工作,使企業內部形成“團結、合作、積極、向上”的工作作風。
公正:在管理上要盡可能做到公正。員工在企業內部享受的待遇、職位升遷、社會地位等,要以公正的態度去處理,在製度上保證員工獲得與貢獻相適應的待遇和尊重。力爭讓每個員工在企業內部逐步建立公正的心態,培養做事“公心”在前的精神。
誠信:做人的根本,團隊形成核心力的必要條件。誠信有兩層意思:一是真誠、坦誠。在企業內部,團隊之間需要誠信,同事之間要真誠相待。二是責任心。對企業、對客戶,要有信心、真心、誠心、愛心、責任心,要坦誠待客,以信為守。
商用試驗:重慶人的支持
1997年,是信威非常重要的一年,如果沒有這一年的突破,信威的SCDMA也許至今還在實驗室裏。一個叫沈長富的重慶人絕對沒想到自己一生中的某一個決定,竟然對一個高科技企業帶來深遠影響。沈長富當時是重慶電信的一個負責人,他很不喜歡外國公司用壟斷的技術壓製中國電信商,而且外國公司的維護費用還奇貴。他希望搞點屬於中國自己的技術來發展當時的重慶電信,於是,和陳衛一拍即合——沈長富在自己的管轄範圍裏,讓陳衛他們進行商用試驗。
在試驗過程中,沈長富開始很擔憂成敗,但在看到陳衛和信威人的拚命工作狀態時逐漸對他們充滿了信心,還不斷地遊說重慶市的主管領導,最終使SCDMA的運營係統在重慶成功建立,並於1998年成立重慶信威公司,該公司現在已經發展為信威的一個重要生產基地。可以說,是當時沈長富的支持,給了信威最初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