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章 中國“芯”締造者——鄧中翰

  鄧中翰

  出生年份:1968年

  籍貫:南京

  畢業院校:中國科技大學、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

  學曆:博士

  職務: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一個海外學子成為一名愛國創業者,他將閃亮的中國“芯”成功植入世界IT的銀河,微米的小空間是他創新的大舞台——“中國創造”星光無限。

  “200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天獲得這個大獎,我覺得我代表了在追求自主創新,追求民族複興的道路上奮鬥的一代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自主知識產權是國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我想,今天我們獲獎的所有人都在各自的行業裏麵像我們中國‘芯’一樣打造了我們核心競爭力,推動了經濟的發展,我覺得這個大獎,代表了創新、責任感、影響力、推動力,它是一個象征,它象征著一個創新時代的到來,象征著我們走上了一條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道路,象征著我們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創新為主體,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的創新型經濟。我堅信,隻要我們堅持自主創新,獲得全社會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國‘芯’將會響亮全世界。”

  1990年、1991年,分別在《國際應用核物理學》雜誌及《中國科學通報》上發表三篇相關文章,榮獲共青團中央及中國科協頒發的“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挑戰杯獎”。

  1992年,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讀書。

  1997年,畢業於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在該校獲得電子工程學博士、經濟管理學碩士、物理學碩士學位。

  1997年,加入IBM公司,做高級研究員。負責超大規模CMOS集成電路設計研究,並申請多項發明專利,獲“IBM發明創造獎”。一年後離開IBM回到矽穀,結合矽穀著名的風險投資基金,創建了集成電路公司PIXIM,INC。

  1999年10月,在中關村注冊成立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信息產業部為主要股東之一。

  2000年,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了清華—中星集成電路研發中心,任理事長。

  2001年,被選為第六屆中國科協全國委員,還被清華大學聘為客座教授,為數十名博士生和碩士生開設了“高等模擬集成電路設計”課程。

  2005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勞動模範”、“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獎”等獎項和榮譽稱號。

  企業情況

  1999年10月,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在國家信息產業部的提議及支持下在北京中關村成立;《一九九九年中國IC行業備忘錄》認為,這標誌著信息時代微電子創業人才開始年輕化,同時也標誌著我國的環境已經開始吸引留美學生回國創業。

  2000年1月,中星微電子在矽穀設立子公司。

  2000年11月,清華—中星微電子聯合研究中心在清華大學成立。周光召任名譽理事長,鄧中翰博士任理事長。

  2001年3月,中星微電子開發出第一塊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領先的百萬門級超大規模CMOS數碼圖像處理芯片“星光一號”,成功地實現了核心技術成果的產品化。“星光一號”被譽為結束了“中國矽穀無矽”曆史的產品。

  2001年4月,設立上海分公司,開展非圖像類芯片研發和市場開發工作。

  2001年5月,“星光一號”芯片成功實現產業化並打入國際市場,為三星、飛利浦等國際知名品牌視頻攝像頭所采用。

  2001年7月,設立深圳分公司,全麵開展對海內外的市場營銷工作。

  2001年11月8日,“星光一號”通過微軟WINDOWSXP的WHQL認證,是目前中國唯一通過該項認證的產品。

  2002年4月16日,集聲音和圖像為一體的“星光二號”問世,並成功打入惠普、創新科技等更多國際知名品牌。

  2002年5月2日,在香港設立子公司——中星微電子(國際)有限公司,深入開展對海外的市場營銷工作。

  2002年10月12日,人工智能視覺芯片“星光三號”問世。

  2003年2月14日,中星微電子開發的手機彩信處理芯片“星光四號”成功登陸美國市場,在全球第一大CDMA移動通信運營商Sprint係統上大批量應用。這標誌著又一基於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技術打進了國際主流市場。

  2003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小湯山醫院全麵安裝“星光”可視通VXP係統,“中國芯”進入抗擊“非典”第一線,這標誌著視頻通信技術成為抗擊“非典”醫療體係的一個組成部分。

  2003年9月18日,“微軟—中星微多媒體技術中心”在北京成立,共同推動全球數字多媒體芯片產業。

  2003年10月,中星微電子公司獨立開發的新一代PC圖像輸入芯片“星光五號”成功實現產業化,被多家國際知名品牌羅技等大規模應用;並成為中國電信指定的唯一寬帶PC圖像標準。

  2003年12月28日,國家信息產業部、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行“中國芯工程”成果報告會,宣布曆時5年的“星光中國芯工程”取得重要進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芯”第一次成功地打入國際市場,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曆史。

  2004年2月,中星微電子作為唯一的中國芯片廠商成為國際移動行業處理器聯盟(MIPI)的成員。

  2005年3月28日,“星光中國芯”係列數字多媒體芯片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5年11月15日,中國領先的數字多媒體芯片設計公司中星微電子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交易。中星微電子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中首家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IT企業在美國上市,是中國企業在2005年原始創新、發展核心技術、走向世界的標誌性動作。

  創富曆程

  2005年,鄧中翰領導開發設計出的“星光”數字多媒體芯片,成功占領了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全球市場份額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被三星、飛利浦、惠普、索尼、羅技、創新科技、富士通、聯想、波導、TCL、長城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大批量采用,這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電路芯片第一次在一個重要應用領域達到全球市場領先地位!下麵我們就看這位給我們國家和民族大長誌氣的年輕人是如何演繹他的傳奇的。

  選擇:回國創業

  鄧中翰本科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1992年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讀書。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以後,1997年,鄧中翰進入了世界著名的IBM公司,並很快擔任了很多重要的研發工作。在IBM他主要負責超大規模CMOS集成電路設計研究,並申請多項發明專利,獲“IBM發明創造獎”。在此期間,他廣泛地與很多高級技術人員接觸,進一步深化理解了技術和市場的關係,並不斷掌握最新的市場技術動態,創業計劃開始醞釀。

  IBM的經曆為鄧中翰積累了許多管理經驗。一年後,鄧中翰離開IBM回到矽穀,利用矽穀著名的風險投資基象,創建了集戰電路公司PIXIM,INC。

  1999年10月,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在國家信息產業部的提議及支持下,由多位矽穀博士企業家在北京中關村創立。他們首先確立了發展戰略:進軍數字影像係統,當時的理由是:第一,PC機的市場不斷擴大,網絡開始興起,PC機與網絡處理將不再是文字,而是圖像;第二,雖然當時該行業淘金者眾多,但往往生產的隻是低端產品,如十萬像素攝像頭之類,尚無微軟、英特爾這樣的壟斷霸主,因此,機會均等,能有作為;第三,知己知彼,審時度勢,覺得三兩年後有可能領軍數字影像行業。有鑒於此,“星光計劃”應運而生。

  1999年10月,鄧中翰、張輝、楊曉東等在中關村注冊成立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他們三位都是留學美國的電子工程學博士,有著多年的矽穀學習工作、創業經曆,了解周際信息產業發展的狀況,具有先進的研發理念。鄧中翰和他的搭檔們曆經了近兩年的努力,百萬門級超大規模芯片“星光一號”實現產品化。2001年9月,“星光一號”芯片成功打入國際IT市場並廣泛被飛利浦、三星等品牌用於電腦攝像頭的製造;通過了微軟WindowsXP認證並同微軟結成聯盟夥伴,共同推動全球數字影像技術市場的發展。2002年4月,“星光一號”的升級產品集聲音和圖像處理於一體的“星光二號”(代號302)通過測試。

  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星微”)為“中國的矽穀”中關村注入了劃時代的因素,同時也得到了中關村高層人士的關注。一個民營公司僅用兩年時間設計一顆國際業界領先的百萬級超大規模芯片,並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做成了中國本土芯片公司十幾年沒有做成的事,這個速度在國際上也是罕見的。

  理念:“要填補市場空白而不是填補科技空白”

  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的領軍人物都是矽穀頂尖的科技人才,但是,其定位是市場的,不是科技的。公司一經創立就提出“填補市場空白而不是填補科技空白”的口號,確定要在最短時間內把國際領先的技術轉化為產品。鄧中翰認為“中星微”的成功就在於緊緊接觸國際IT業界最前沿,掌握著國際最前沿的科技動態,同時擁有豐富的矽穀人力資源。公司的使命是不僅要掌握國際先進芯片技術,更要將技術產業化。“中星微”選取的突破口是數字多媒體芯片這個目前還未有“領頭羊”的領域,這也在其開發、摸索的過程中逐步明朗。在該過程中,鄧中翰認為有一種思想始終不變,那就是“越是核心技術越要與市場結合”。

  中國的高科技公司有個非常傳統的觀念,就是以科技為導向,而羞於談市場,“中星微”創建之初,一反國內高科技企業的觀念,提出以市場為導向的方針,把高科技公司的架子放下來。他們認為,公司不是科研院所,公司的最終目的是要進入市場,是要贏利,而不是填補科技空白,高科技應該為市場服務。所以中星微公司也創造了獨特的組織模式,其總部設在北京,研發中心分設於北京、上海和美國矽穀,市場部門則在深圳。這樣的模式使得公司可以隨時掌握和接觸到最新的科研動態和市場動態。

  百萬門級超大規模數碼攝像處理芯片“星光一號”是高科技產品,它的集成度已經達到了奔騰係列的水平。“百萬門級”的含義就是說在一個紐扣大小的空間裏,集成了數百萬個晶體管,光刻尺度隻有0.25微米。但其價值不隻是縮短了與國外先進產品的差距,而是占領了一個市場。事實上,在數碼攝像處理芯片領域,“星光一號”已經處於領先地位了。鄧中翰認為,市場需求是民用高科技產品的風向標,民用高科技隻能跟著市場需求走。

  “星光一號”的成功帶給人們很多啟示,信息產業部張琪司長認為:“我們的信息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把技術作為導向,而是以市場為重點。我們整個集成電路的發展應該麵向市場,麵向應用,不光是追求技術,更重要的是看我們的主流整機產品有多少能用上國內自己的芯片,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市場定位:在國際化的遊戲中尋找自己的位置

  多年的學習生涯和美國矽穀從業經驗給鄧中翰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也幫他找到了準確的方向。公司創業之初就已經定位為國際公司,中星微一起步就確定了把產品推進國際市場,跟國際一流IT廠商聯手的設想。

  他認為,韓國同中國的起步相差不多,但是,韓國今天成了國際信息產業中記憶芯片的大國,關鍵在於它把自己的市場定位在全球,充當了全球信息鏈中的一個環節。而中國多年來由於政治、地域、曆史等原因,總是把自己孤立於國際信息產業鏈之外。而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把整個地球徹底變成了地球村,整個地球的產業鏈應該是一體的,我們沒有理由在思維上把自己同歐美體係對立起來。我們要進入國際信息產業的遊戲圈,要尊重並參與它們製定的遊戲規則,在國際化的遊戲中尋找自己的位置。

  公司成立之初,鄧中翰他們就向員工強調:我們是中國公司,我們更是世界公司;中星微人的思維應該是國際化的而不是本土化的,隻有建立國際化的公司,中星微電子才可能同世界信息產業的發展同步。

  中星微公司根據國際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確定以CMOS數碼技術為依托,研發百萬門級超大規模專用數碼攝像處理芯片,並迅速在該技術領域和範圍內擴展、挖掘、推廣,占領世界市場中的一定份額。

  產品定位:攻關數字多媒體芯片

  隨著移動通信應用的發展,移動多媒體領域的芯片產業給中國在芯片業帶來了機會。鄧中翰抓住了機會,他和他的團隊選擇中國經濟發展的軟肋——芯片產業,但不是英特爾已經確定地位的CPU芯片,也不是三星已經成為領導者的存儲芯片,而是選擇了在整個信息產業鏈中大有前途的數字多媒體芯片。他們認為,數字多媒體芯片技術是新興的數字3C產業的核心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市場和巨大的發展空間,是我國芯片產業實現躍進式發展的一個曆史性機遇和中國信息產業騰飛的絕佳突破口。

  在寬帶網絡日漸普及的情況下,圖像處理、壓縮及傳輸芯片會成為國際市場競爭的焦點;全球電腦銷售增長很快,如果每台電腦都安1個數碼攝像頭,那麽市場容量將非常巨大。而當時市場隻有十幾萬門集成度的芯片,英特爾、SUN、IBM等都未介入這個領域。中星微敏銳地抓住這一商機,決定做超大規模專用攝像芯片。

  2001年3月,經過長達十幾個月的努力,中星微開拓了第一款芯片“星光一號”,於7月推出了這塊“中國自己的第一塊芯片”,並成功地實現了市場化,打進了三星、飛利浦等這些國際企業。事實證明,中星微的判斷沒錯。

  中星微的研發始終瞄準全球市場,並集聚了眾多相關領域的優秀人才,其中有不少是在跨國公司工作過的海歸人士;還同北京軟件產業促進中心、微軟(中國)有限公司成立多媒體技術中心,采取聯盟戰略,博采眾長。經過5年的努力,“星光中國芯工程”在數字多媒體領域尤其是在PC圖像輸入技術和市場領域實現了7大核心技術突破,居於國際領先地位。

  幾年下來,中星微的星光一號直到星光五號一係列數字多媒體芯片被廣泛應用於移動多媒體領域,在全球範圍內占據了非常高的市場份額。中國終於在一個領域占到了產業鏈的最上端。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電子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這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中首家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IT企業在美國上市,是中國企業在2005年原始創新、發展核心技術、走向世界的標誌性動作。

  隨著“星光”係列芯片產品的相繼問世和投放市場,中星微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產品定位是數字多媒體芯片。

  成功點評

  天時、地利、人和

  芯片行業有很多“巨無霸”,中星微公司剛剛做了六年,國外很多巨頭都是市值上百億美金的規模,並且它們的芯片也彌漫在各個領域。作為中星微電子創始人,鄧中翰看到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天時方麵,經過幾十年摩爾定律的發展,從大型計算機到計算機,到小工作站,到微機,到手機,成本降低了十倍,用戶增長了十倍,每隔十年總有新的機會。今天中星微電子做的數字媒體,未來可能隻需要幾十美金設備成本。如果說用戶再擴大十倍的話,中星微一年做六億到八億的手機,那就是每個人手裏都擁有一個像手表一樣的數字多媒體的終端,同時可以做其他的信息服務,這是天時。

  地利方麵,中國是大的製造業基地,同時中國又有非常好的產業鏈。中星微的芯片用到手機上,而後又出口到了美國。在這個產業中,這樣的機會是巨大的,今天的中星微電子主要是靠出口,有朝一日,中星微可能與UT斯達康,以及國內的這些電子行業的“巨無霸”合作,包括製定標準,推動新一代產品的發展,通過中國的製造業以及中國自己內需的市場而一統天下。

  人和方麵,無論是中星微的創建人,還是國家的政府等,都非常希望中星微電子成功。另外,中星微董事如Oracle創立人之一盧卡斯,美國前證監會主席等這些知名人物為中星微最終得到華爾街的認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確立“矽穀樣板+政府支持”模式

  中國有不少高新科技項目都是由政府撥研發經費給指定的高校,其弊端往往是研發時間過長,且成果難以市場化,商業回報率非常低。星光芯片的研發從一開始就跳出上述窠臼,圍繞市場需求,創新出“矽穀樣板+政府支持”的道路。

  早在五年前,信息產業部在立項之初,就有一個信念:尋找一個既適合中國現在科技水平和生產能力,又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領域,並以此作為突破口力爭搶占該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為此,信息產業部特意到美國矽穀考察,並經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周光召的介紹,會見了留美芯片專家鄧中翰博士。這時,全球芯片的格局已經比較明晰,美國在CPU芯片方麵形成壟斷,韓國、日本在存儲芯片領域占有重要地位。那麽,中國要發展芯片產業的出路在哪裏呢?韓國集中選擇先進國家不做的記憶芯片,成了該領域霸主;中國台灣集中攻占美國等國不做的芯片製造領域,成了最大芯片製造基地;印度則在軟件業集中突破,成了軟件大國。中國要想在國際IT產業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必須走差異化競爭,避開與芯片大鱷的正麵競爭,尋找有市場潛力的項目來做。

  達成共識後,鄧博士同一批海外留學生回到中國組建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由鄧任總裁,在信息產業部的支持下,啟動了“星光中國芯”工程。公司走的是“矽穀樣板+政府支持”的商業模式:“矽穀樣板”是指圍繞市場需求,以高新技術攻關,引入風險投資機製創新,以市場驅動走向世界;“政府支持”主要是指政府給予一定先期投資,並提供相關保障。

  “借船出海”的成功營銷

  科技攻關後,接下來最重要的是將成果商業化。有不少科研成果最終胎死腹中,並不是因為沒有市場需求,而是缺乏必要的營銷能力。星光芯片的市場情況如何呢?

  “星光”芯片“借船出海”,把目標客戶定位於國際知名品牌。“星光一號”成功後,作為全球第一個音頻視頻同體的圖像處理芯片的“星光二號”被惠普、創新科技等采用;用於移動通信視頻傳送的“星光三號”,於2002年成為富士通製造的世界第一個手機控製機器人的視頻處理核心芯片;移動多媒體芯片“星光四號”被全球第一大CDMA網絡運營商美國SPRINT運營係統應用。支持電腦、移動存儲、數碼相機、彩信功能的“星光五號”則被惠普、三星、富士通、羅技、創新科技、聯想等國際品牌大量采用,並被中國電信指定為可視通信芯片標準。

  國際知名品牌的青睞給中星微帶來了巨大的直接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星光”芯片借助這些知名品牌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起來的銷售網和影響力,又迅速將自己的銷售網絡和影響擴展到世界各個角落,從而樹立了自己的強大品牌形象。

  鄧中翰還表示:為了讓這些知名客戶信賴並接納“星光”芯片,中星微公司特意在矽穀設立研發中心,同時也更接近市場需求。

  這種營銷策略是高明的,知名客戶選擇“星光”,具有示範作用,其他企業也會跟著選擇“星光”,像滾雪球一樣,客戶會越來越多。本刊記者獲悉:“星光”芯片曆經五代技術更新,目前全球銷售已突破1000萬枚,在國內市場的份額達80%,在國際市場的份額超過40%。市場覆蓋歐、美、日、韓、台等16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廣泛用於電腦視頻、視頻攝像、智能監控、彩信手機等多種行業。三星、飛利浦、惠普、羅技、創新科技、富士通、NEC、聯想、波導、同方等國際知名企業都在大批量采用“星光”芯片。

  勇於挑戰,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

  挑戰是創新的動力,勇於迎接挑戰,勇於麵對挑戰,正是責任感的體現。由此帶來的影響力和推動力,正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進步發展的動力和根源。

  血液裏流淌著濃濃的科學家夢想的鄧中翰有著非常敏銳的企業家思維。中星微從開始便堅持填補市場空白而非技術空白,要做能夠占領市場的產品,而非實驗室產品,這些想法隨著“星光中國芯”工程的完成正在被驗證為務實和正確的。

  對中星微來說,不斷升級的多媒體應用需求、技術流程和產品開發的挑戰日益增加。人才的管理、溝通效率,以及保持當初創業時期的快速反應能力,是中星微電子這樣的創業型公司最大的挑戰。麵對挑戰,中星微堅持走自己創新的道路。五年時間,中星微申請了500多項專利,堅持在核心領域做成世界一流,堅持在互聯網時代做硬件。作為中國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芯片設計公司,中星微會繼續在核心技術領域創新,隻要堅持自主創新,獲得全社會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國芯將會響亮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鄧中翰在公司上市的那一天就遇到了挑戰。在納斯達克閉市的敲鍾儀式上,CNBC的主持人問他,作為中國第一家芯片設計企業,中星微有沒有侵犯知識產權,這讓鄧中翰再次感受到作為中國的一個芯片設計企業所受到的國際的懷疑、挑戰和抵製。他們是帶著一種懷疑,甚至是一種輕視和誣蔑的態度去問,而且同時在衛星上進行實況轉播。鄧中翰當時跟他們說,中星微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在長達六年的運營中,從來沒有和任何公司有過知識產權的糾紛。主持人又問,你們如何保護你們的知識產權?鄧中翰回答說,中星微申請了500多項技術專利,其中有很多項中國的專利。主持人說,中國的知識產權能夠得到保障嗎?中國的知識產權能夠和國際上的知識產權相提並論嗎?這些都是很負麵性的問題。鄧中翰迅速舉了個例子:索尼是數字多媒體攝像方麵的鼻祖,它們有幾千項專利,今天他的筆記本產品上用了中國芯片,中星微完全有跟國際上一樣的最先進技術。

  善於整合人才資源,運用團隊力量製勝

  許多科研人員在把知識轉化為產業的過程中遇到很多挑戰,包括來自資金的、市場的,還有來自知識產權的。鄧中翰認為,在公司成功地把知識轉化為產業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一個團隊;投資者進行投資,往往也是看團隊。

  在整合人力資源這方麵,鄧中翰的確有獨特的能力。在中星微的顧問委員會中,不乏具有顯赫背景者,美國前證監會主席便是其中之一。鄧中翰與他的相識和合作頗有傳奇色彩。

  當時,鄧中翰是前任美國證監會主席在一個專為各大公司董事所做的一個培訓課程班內唯一的中國學生,而且經營著一家沒有上市的公司,這引起了教授的濃厚興趣。課餘時間,鄧中翰跟他談中星微,談自己的過去和未來打算。熟識之後,鄧中翰知道了他的夫人是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於是,跟他大談發展中的中國,又邀請他到中國來看一看。了解了鄧中翰,考察了中星微之後,他欣然接受了鄧中翰的聘書。

  中星微與另一名董事——Oracle創立人之一盧卡斯的合作更具傳奇性。盧卡斯看好芯片業在中國的發展,想要投資國內某公司,他慕名找到鄧中翰,希望說服鄧中翰做這家公司的董事,結果和鄧中翰聊了一番以後,他反而加入中星微做了一名董事。後來盧卡斯開玩笑說,自己一向都是公司的董事長,從來沒有做過哪家公司的董事,卻在中星微電子破了例。

  鄧中翰無時無刻不在強調他的團隊:“我們的團隊是一個有著非常深厚的友誼、非常深厚的信任基礎,又有事業上共同的追求,同時在個人能力上又相互彌補、性格上相互補充的一個團隊。”鄧中翰的團隊的核心成員都曾就職於國外大公司,都是時代的佼佼者。

  統領這樣一個團隊不僅需要超強的人格魅力,更需要技巧。管理團隊不是光有一個共同的遠大理想就能夠解決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工作機製和方式更重要。如何把這些不同性格、不同背景,有非常高的追求,對周邊人的要求也很高的一群人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是鄧中翰每天都在考慮的問題。讓大家個性地配合在一起,把他們對各自的要求、對周邊人的要求變成公司的一種管理機製,這很有挑戰性。科學家出身的鄧中翰對此也很擅長。

  愛國心和事業心:為中國人在世界上爭光

  對回國創業的真實原因,鄧中翰用愛國來解釋,很多人未必能夠真正理解,但這確實是他的思想原貌,他說:“我們的團隊都是‘海歸’,對為什麽回國創業私下裏我們發現至少有兩點是共識,首先是愛國,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是唱高調,那我勸他出國走一趟,最好是到美國,隻有到了外國,才能知道什麽是‘中國心’;其次是事業心,我和我的夥伴們都是有‘野心’的,不甘心在矽穀,在別人的地盤幹一輩子。我們這些人,當初出去就是為了回來的。”

  國家利益、民族自強這些看似與企業經營相距甚遠的詞句,在鄧中翰和他的團隊之間的交流中隨處可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結也體現在每一個目標的製訂和實施的過程中。

  鄧中翰很清楚,愛國的理想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上。要把愛國之誌轉化為報國之力,關鍵在於珍惜學生時代的難得時光,發憤學習,積累知識,練就本領。隻有這樣,才能真正為祖國和人民奉獻才智,才能真正做出無愧於祖國、無愧於人民的業績。

  鄧中翰是抱著這樣雄心做事的人:不僅僅要把企業做大,更要讓整個民族工業水平整體得到提高,為中國人在世界上爭光。

  物理學方法論:在宏觀與微觀間“遊刃有餘”

  物理在鄧中翰的生活中占據了很大的分量,他所得到的第一個獎項——大學三年級時參加“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挑戰杯”的論文就與物理有關;最初進入伯克利大學學的也是物理,物理給了鄧中翰最基本的人生觀和方法論。他總結說:“物理學解決的是宇宙,研究的是量子,從很微觀的東西去研究很宏觀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看到了宏觀,看到了微觀,看到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係,然後就會有新的理論出來。這樣的曆程會影響考慮問題的方式。想一想宏觀的問題、微觀的問題,然後想想它們之間會產生什麽,我怎麽通過宏觀的問題去解決微觀的問題,怎麽通過微觀的問題去解決宏觀的問題。這裏麵有很多的方法論,不管你是做什麽的,也不管你是學什麽專業的,這個方法論是互通的。”

  鄧中翰認為,一個公司要想成功,需要管理者把微觀的決策和宏觀的決策融合好,精確地管理研發技術、定義產品。做商業決策的時候,要做微觀決策,決策過程要很科學地、很準確地做。而微觀決策和宏觀動力又是有關係的,建立一個決策體製和公司的文化也是宏觀範疇,宏觀的初始狀態是微觀的出發點,動力、體製和文化如何直接決定了決策效果。

  鄧中翰既掌握全局也關注細節,這是物理學對他的熏陶。辦公會上,他能隨口說出一個個工程師最近的工作量;他非常獨立卻能了解他人,當別人還不知道自己行的時候,他已經把人“舉”到一個最適合他的崗位上去了;他可以生活得很精致也可以很粗糙,有時候不食人間煙火,更多的時候卻連平民都不如;他的一席演講能讓人熱血沸騰,恨不能豁出去拚了,但當群情激動時,他的冷靜和清醒又能讓人立刻意識到麵臨的問題。

  物理學熏陶出來的理性使鄧中翰非常重視環境對人的影響、對會議效果的影響。鄧中翰鼓勵團隊討論問題,他認為爭吵是獲得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種競爭方式,但是,如果老是爭吵,公司團隊就會不團結,時間久了,矛盾就會激化。所以,每個季度他都要帶大家去開一次季度會。每次聚會、會議,他都會精心策劃會議地點、形式,營造氛圍。鄧中翰認為,季度會是一個階段性調整,地點和環境非常重要,而且一定要在外地進行。在辦公室開會一定是非此即彼、針鋒相對的辯論,而一旦到了外麵更大的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時,大家自然會感覺到彼此是一個團隊,一致對外。自然環境給人心理造成的影響是很關鍵的。

  在宏觀與微觀間遊刃有餘,其結果是鄧中翰看問題的視角更加獨特、更加深刻,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他的這些積澱對於中星微的發展非常寶貴和重要:“每個事件的背後都有很多策劃在裏麵,當你有一個宏觀視角的時候,就不會被表麵現象所迷惑。”

  勤於學習

  鄧中翰的學習意識起源於大學。在大學時,鄧中翰在科研中體會到了一種快樂,當時僅限於“好玩”而已。但是,在他的論文獲得了團中央的挑戰杯獎之後,鄧中翰突然意識到了學習的價值,意識到自己應該建立一個人生目標,體現自己的價值。從那時起,他就開始珍惜時間,把原來覺得用不完的時間和用不完的精力,都投入到研究自己的發展、周圍的發展、世界、環境、產業的發展、人的發展等當中去,然後有目的地去學習專業知識、各行各業的知識。學習已成為他的習慣,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對鄧中翰來說,學習不是讀書,而是蘊涵在他生活的每個細節裏麵。

  伯克利的輝煌也隻是代表了鄧中翰一個階段的學習成果,他從未停止過學習,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在國外學習時,鄧中翰經常會對比中西文化,既可以學習西方思維,又可以從對比中體會中國文化的精髓。這種學習使得鄧中翰在跟中、西方人打交道時都可以遊刃有餘。

  與盧卡斯這些知名人士的交往,對於鄧中翰來說,其目的也是學習——學習他們在金融、財政方麵積累的知識,而且跟他們交往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過程,也是一個新的學科。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