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最大中文搜索先生——李彥宏

  李彥宏

  出生年份:1968年

  籍貫:山西陽泉

  教育: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本科,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碩士

  職務:百度公司總裁

  李彥宏憑借自身出色的技術創新能力,使百度在搜索這個當前最熱門的技術領域,在與Google、雅虎、微軟等頂尖技術型公司的競爭中獲得了快速的成長,成為中文搜索領域當之無愧的領導者。目前,百度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網站、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和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致力於為人們提供最便捷信息獲取方式的百度,每天都在為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提供著上億次信息搜索服務。

  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

  1992~1999年,在美國的八年間,李彥宏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信息係統設計者,以及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資深工程師。他為道·瓊斯公司設計的實時金融係統,迄今仍被廣泛地應用於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其中包括《華爾街日報》的網絡版。

  1996年,他首先解決了如何將基於網頁質量的排序與基於相關性排序完美結合的問題,並因此獲得了美國專利。

  1998年,李彥宏根據在矽穀工作以及生活的經驗,在大陸出版了《矽穀商戰》一書,獲得了各界的好評。

  1999年年底,31歲的李彥宏攜12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回國與好友徐勇共同創建百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一年後百度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技術公司。

  企業情況

  1999年年底,百度由李彥宏及徐勇於美國矽穀創建。

  2000年1月1日,李彥宏、徐勇攜120萬美元風險投資,從美國矽穀回國,創建了百度公司。

  2000年5月,百度首次為門戶網站——為矽穀動力提供搜索技術服務,之後迅速占領中國搜索引擎市場,成為最主要的搜索技術提供商;6月,正式推出全球最大、最快、最新的中文搜索引擎;8月,開始為搜狐(Sohu。com)提供服務;9月,DFJ、IDG等國際著名風險投資公司為百度投入巨額資金;10月,為新浪(Sina。com)提供服務。

  2001年8月,發布Baidu。com搜索引擎Beta版,從後台服務轉向獨立提供搜索服務,相繼開始為263、Tom。com提供全麵搜索服務;10月,推出全新商業模式搜索引擎競價排名。

  2001年10月22日,正式發布Baidu搜索引擎。

  2002年3月,百度啟動“閃電計劃”,不斷保持技術領先優勢;6月,推出深受網民喜愛的“IE搜索伴侶”;8月,百度網易深度合作,競價排名全麵提升;10月,百度開始為雅虎中文(Yahoo。com。cn)提供服務。雅虎同時加入百度競價排名陣營。

  2003年6月,據美國第三方權威統計機構Alexa統計,在最受歡迎的中文網站中百度已經位居第四位,這表明百度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7月,推出圖片、新聞兩大技術化搜索引擎,鞏固了中文第一搜索引擎的行業地位。

  2004年6月,百度成功融資;8月,推出超級搜霸;11月,手機上能使用百度。

  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國上市,其市值一度達到39.58億美元,股票飆漲350%,收於122美元,成為中國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也是唯一股價超過100美元的公司。成為繼Google後第二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當日股價超過100美元的公司。400位老員工一夜暴富,公司已誕生了8名億萬富翁、50名千萬富翁。

  創富曆程

  李彥宏31歲創建了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在過去的五年中,百度一步步從8個人發展到了幾百人。從拿到第一筆融資到成功實現海外上市,從致力於門戶網站到以搜索網站和競價排名為主要的業務增長點,李彥宏在浮躁的互聯網產業裏硬是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為又一個被美國納斯達克批量製造的中國新富豪。

  選擇:到矽穀去

  1987年,李彥宏考入北大圖書情報係,兩三個月的北大新生活過後,李彥宏感到圖書情報專業跟他理想中的專業相差甚遠,他喜歡計算機,覺得這個專業前景好,所以經常去計算機係旁聽一些專業課程。後來他想走一條出國留學的路,便買來一大堆“托福”書猛學。大三下學期,李彥宏通過了托福考試,開始著手申請留美學校。他的理想是加州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但這些名校不招來自中國大陸的計算機學生,紐約布羅法大學卻向他伸出了“命運之手”。

  1991年聖誕節,李彥宏登上了從北京飛往美國洛杉磯的飛機,去紐約布法羅大學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初來布法羅大學,李彥宏經曆了補習、上課、打工三種生活,在美國度過了最困難的“磨合期”。過了“磨合期”之後,李彥宏產生了出去“闖一闖”的念頭,他決定去“打工”。

  1993年5月,李彥宏在網上看了不少招工廣告,覺得合適的,就發一份簡曆過去,最後,Matsushita(鬆下信息技術研究所,Matsushita是日本鬆下的日文直譯)公司接受他去做實習工作。在研究所,李彥宏從事的是OCR(光學字符識別)領域的研究。實習期間,他提出一種提高識別效率的算法,受到公司高度重視,當他結束暑期實習要回到學校的時候,鬆下繼續聘用他在學校裏兼職,並鼓勵他把這一研究成果寫出來發表。李彥宏後來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這個研究成果的時候,得到國際OCR學術領域一位“泰山北鬥”的賞識,在他的推薦下,這一成果順利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上。

  攻讀博士期間能寫出這樣具有國際水平的論文,導師認定他的博士文憑隻是個時間問題。而且,如果不出特別意外,鬆下一定會在他博士畢業後高薪聘請他。李彥宏的美國之路仿佛一片坦途。

  然而,在1994年暑假前,李彥宏突然接到華爾街一家小公司的聘書,邀請他去做帶“工程師”性質的“高級顧問”工作。李彥宏有些猶豫,自己在學術領域已經有了“開門紅”,做工程師還是做科學家,李彥宏麵臨著重要的人生抉擇。

  當時,留美學生中流行一股風氣,隻要有工作,讀博士的學生大都拿了碩士文憑就走人。李彥宏很想拿到博士文憑再去工作,但這家公司對他非常熱情,老板對他的研究非常欣賞,而且兩人在學術上談得非常投機。李彥宏最後決定放棄博士學業,到這家公司做“高級顧問”。

  李彥宏供職的金融信息公司是道·瓊斯屬下的一家專門分析財經數據的專業谘詢公司,李彥宏的頭銜是“高級顧問”,平日裏接觸最多的就是財經新聞,《華爾街日報》幾乎是每天的必修課,Yahoo的楊致遠、網景的安德森這些互聯網追捧出來的神話英雄幾乎天天占據著《華爾街日報》的重頭版麵,李彥宏心裏隱隱有了一股衝動——到矽穀去。

  矽穀有HP、SUN、網景、Yahoo、Oracle,有Internet和VC投資商,有斯坦福大學和加州伯克利分校,令李彥宏無比向往。

  1997年夏天,李彥宏離開工作了三年半的金融信息公司,從新澤西州踏上了去矽穀的第二次創業之路。Infoseek的CTO威廉·張站在Infoseek大樓的門前迎接他,這位來自台灣的哈佛博士從工程師幹到CTO,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與李彥宏邂逅相遇,威廉·張極力慫恿李彥宏到矽穀Infoseek共謀發展。加盟Infoseek使李彥宏興奮不已,看著每天有幾百萬人在使用自己設計的東西,心裏更有說不出的滿足感。

  李彥宏加入Infoseek那陣子,這個公司既輝煌又痛苦。投資商給每家公司很大的壓力——市場占有率要大,現金流要健康,贏利能力要強。Infoseek和Excite競爭得很厲害,Infoseek的前任總裁約翰遜曾想通過緊縮開支來拖垮對手,結果Excite沒被拖垮,自己反而被“拖垮”了。接替約翰遜的是36歲的哈瑞·馬超。他不辱使命,到了1997年年底,Infoseek第四季度的收入達到125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5%,虧損為每股0.15美元,比華爾街預計的每股要少虧0.05美元。這是Infoseek上市以來最風光的一個季度。

  1998年4月,迪斯尼宣布購買Infoseek 40%的股份,這對習慣了矽穀自由之風的年輕人來講,像關閉了一扇麵向大海或者草原的窗景,因為在迪斯尼員工的升遷主要看資曆。李彥宏感覺到自己在Infoseek的美好時光已經不多了,雖然這時候他已經擁有50多萬美元的Infoseek股權。

  融資:實現創業夢

  1999年10月,中國政府邀請了一批海外留學生回國參加“國慶典禮”,李彥宏有幸在受邀之列。這次回國從根本上堅定了他回國創業的決心。

  “國慶典禮”後返回美國,李彥宏已經無心再在Infoseek繼續幹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是李彥宏剛剛從東部闖蕩到矽穀的時候認識的,也是北大高才生,這時候他在美國的身份是生物學博士後,在一家製藥公司做銷售。後來,徐勇和一幫在矽穀的中國人攢著拍攝的記錄片《走進矽穀》,在北京電視台和內地其他電視台還播出過。

  1999年11月,徐勇邀請李彥宏到斯坦福大學參加《走進矽穀》一片的首映式,李彥宏約好第二天與徐勇談回國創業的大事。

  《走進矽穀》首映式的第二天下午,徐勇應受李彥宏邀請,到李彥宏的家裏談“大事”。李彥宏拿出一份“保密協議”,徐勇有些驚訝,但馬上轉為鎮定——李彥宏在矽穀兩年半,也習慣美國人的談話作風了,徐勇在“保密協議”上簽了字。李彥宏說,“我們回國開一家互聯網公司吧”。兩人一邊吃飯,一邊商量著各自在未來公司裏的股份比例、職責分工、發展規劃,等等。經過一夜暢談,兩人的新公司計劃已然“萬事俱備,隻欠投資”。他們的融資目標是100萬美元。矽穀有的是投資家(VC),然而這一次風向變了,VC們的口味不再是門戶,而是電子商務,其中商業模式B2B最受青睞。

  沒想到在這種情況下,竟然有三家VC願意給他們這家技術公司投資。這些公司看重他們新公司的三個概念:中國、技術、團隊。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兩家,用他的話說,“熱情得實在無法拒絕”。這兩家VC當然不是錢多得沒處花,那天簽字前,有個VC借故偷偷到房間外打電話問Infoseek的威廉·張,“這個羅賓·李真的很厲害嗎?”威廉·張告訴他,“羅賓在引擎技術方麵,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兩家VC便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獨投,徐勇和李彥宏覺得還是兩家一起投資更好,一家60萬美元。

  1999年12月,李彥宏帶了120萬美元投資從美國矽穀回到北京中關村來運營。在百度成立9個月之後,風險投資商德豐傑聯合IDG又向百度投入了1000萬美元,徹底解決了創業之初錢的問題。

  一年後,即2000年9月,百度進行了第二次融資,這次融資了1000萬美元。

  到了2004年年底,百度又做了第三次融資,這次實際上是上市前的最後一次融資,當時百度對資金的需求並沒有那麽強烈,在2003年的最後一個季度,已經開始盈利,在2004年6月份融資1500萬美元,按當時的價格就是大概市值2億美元,公司整個的市值2億美元。

  挑戰:與Google決雌雄

  1999年聖誕節,李彥宏回國,他要回國幹搜索引擎業務。創業初期,拿著原計劃6個月花光的200萬美元,李彥宏精打細算做了一年的計劃,這樣得以堅持到第二筆融資到來。2000年3月,百度正式開張時,除了財務、出納、行政外全是技術人員,李彥宏和徐勇兼做銷售,專職的技術人員有5人,其他都是來做兼職的北大和清華的學生。不是不想多招幾個技術人員,國內真正懂搜索引擎技術的人才太少,隻好一邊幹,一邊培養。

  2002年春節後,李彥宏開始隱約感覺到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場已經開始成熟,而Google在中國網民中的口碑越來越好。一種壓力開始令李彥宏不安——一方麵是百度占據著中國市場80%的份額;另一方麵Google已經在國際上成為最主流的搜索引擎。百度要做中國最大的中文門戶網站,最大的對手將是來自國外的Google。Google作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一旦介入中國市場,百度麵臨的將會是一場激烈的市場保衛戰。麵對Google的壓力,2002年下半年,公司緊急啟動了“閃電計劃”,李彥宏準備重新赤膊上陣,不僅忙公司的推廣和經營,而且要帶領一支強大的研發隊伍,準備搶在Google登陸中國之前使百度的產品成熟起來,在各方麵做得比Google更強。

  2002年3月,以雷鳴為首的技術突擊隊成立,李彥宏給這次秘密技術行動命名為“閃電計劃”。雷鳴是北京大學計算機係2000屆碩士畢業生,在學校裏就小有名氣,按照李彥宏的話說,雷鳴的確是搜索引擎方麵的天才。雷鳴的“閃電小組”很快行動起來。李彥宏給他們還另外下達了具體指標,要求“閃電計劃”完成後,百度的日訪問頁麵要比原來多10倍,日下載數據庫內容比Google多30%,頁麵反應速度與Google一樣快,內容更新頻率全麵超過Google。

  2002年8月,李彥宏對“閃電計劃”的進展仍然感覺不滿意,決定自己親自兼任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做研發。由於他在搜索引擎方麵的技術積累已經很深,加之對當時世界的前沿技術非常了解,他的加盟使“閃電計劃”的進展比原來大幅提高,到2002年12月,“閃電計劃”終於大功告成。

  李彥宏說:“我們公司跟國外最好的競爭對手Google做比較的話,在收集網頁的多少,網頁的更新頻率快慢、檢索的速度、相關性、對種類的處理等方麵,都已經超過了國外的競爭對手。而百度推出的拚音搜索、MP3搜索、FLASH搜索,都是Google所沒有的。”

  盡管李彥宏一再強調技術才是最根本的,但是作為一個已經走向前台的搜索門戶,他也深知如何去吸引更多的眼球也很重要。2003年,一向沉穩低調的他今年顯得異常忙碌。

  2003年6月,由第三方賽迪集團下屬《中國電腦教育報》舉辦、曆時一周的“Google Vs百度——兩大搜索引擎對決搜索之巔”萬人公測結束。來自世界各地的100150名中文網絡隨機用戶使用了多達100150個搜索關鍵詞,對兩大搜索引擎進行了評測。評估標準采用的是美國著名計算機科學家UdiManber提出的一種測試搜索引擎質量的UDI測試標準。其中,59.06%的人選擇了“百度比Google好”,百度首次超越了Google。

  “萬人公測”證明,百度已經完全有能力與Google在中文搜索領域分庭抗禮。對於此結果百度總裁李彥宏認為,作為中國人自己的搜索引擎,百度更了解中國網民的使用喜好。當然,這不是李彥宏要的最終結果,不過從創建百度一步一步走到現在,李彥宏應該可以輕歎一口氣了。

  2006年2月,百度發布了2005年第四季度財務報告。報告顯示,百度第四季度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業績超過了分析師的預期,但隨著Google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百度麵臨的競爭將日趨激烈。

  轉型:從單純的技術服務提供商過渡成搜索門戶

  創業初始,百度靠為各門戶網站提供搜索技術掙錢。由於李彥宏擁有搜索領域的核心技術——超鏈分析的專利,客戶與日俱增,幾乎所有的門戶網站都在使用百度搜索的服務,包括新浪、搜狐、網易、雅虎,以及所有能想得起來的中國網站。百度的市場份額已占到80%,國內幾乎所有的主流門戶網站都是它的客戶。

  可是,百度仍然不能盈利。在風險投資商看來,公司才成立一年多,不賺錢是正常的,但李彥宏判斷,沿著原來的路走下去,三五年後百度還是不會賺錢。李彥宏意識到,當時他們那樣的商業模式是有問題的。

  2001年,網絡泡沫破滅,收費成為各大門戶網站的當務之急,搜索引擎服務是光賠不賺的雞肋,門戶網站因此想要尋求更便宜的技術,而非更好的搜索技術,這導致百度原來的商業模式出現了危機。一方麵,自己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去做更優秀、更先進的技術,可是這些投入需要有回報來支撐;另一方麵,客戶關心的是怎麽把價格壓低,這會產生一個惡性循環。所以李彥宏決心轉移用力方向,改變這個商業模式。

  他想到了競價排名,李彥宏很早就青睞於這個模式。本來想找一家公司來做競價排名,百度提供背後的技術,可談了很多家公司,卻沒有一家聽明白競價排名是什麽。最後李彥宏決定,百度自己來做競價排名。

  然而,這一改變不乏風險。百度一旦從後台轉向前台,向終端網民提供服務,就意味著跟門戶網站的搜索業務產生競爭,自己最大的客戶會變成競爭對手。同時,作為一個後來者,百度的技術必須比市場上原有的搜索引擎提供者的好才能吸引用戶。

  李彥宏認為,作為一個仍然處於創業期的公司來說,必須有自己穩固的發展方向,才會有成長的潛力和機會。

  公司進行了一次大的戰略轉型,將百度由技術提供商轉變為一家直接麵對終端網民的搜索引擎網站。這樣的好處在於,不會對門戶網站產生更大的依賴;壞處則所有的人都能想得到,百度將和自己最大的客戶發生競爭關係。當時來自門戶網站的收入已經占到公司收入的50%~60%,這對於公司來說是極大的冒險。

  2001年9月,百度首次推出了麵向終端網民的搜索服務,同時也推出了競價排名服務。這種國外搜索引擎商普遍采用的盈利模式,剛推出時反應平平,2002年,百度的收入僅1050萬元。

  2002年9月,www。baidu。com作為網站正式推出。2003年,百度宣布盈利。2004年,其營業收入為1.109億元,淨利潤為1200萬元,營業收入增幅達225%。

  之後,低調的李彥宏的公開曝光次數日益頻繁,因為他覺得百度可以變成一個健康的上市公司,於是開始籌劃上市了。

  上市:一股衝天

  2005年8月5日,百度(Nasdaq:BIDU)股票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交易,發行價27美元,開盤價66美元,較發行價高39美元。此次上市百度共發售404萬股美國存托憑證,每股美國存托憑證相當於一股A類普通股,融資1.091億美元。刷新了目前中國互聯網企業海外IPO融資的紀錄,全麵超越盛大、新浪,成為中國互聯網最高市場價。

  百度為上市的準備花了6個月的時間,而前期最關鍵的是找到兩家知名投行協助他們做上市的工作。一個是高盛投行,它曾幫騰訊、盛大做海外上市;另一個就是瑞士信貸,它曾經協助google做上市工作。之所以選擇這兩家,李彥宏說:“為了凸顯一個概念,這兩家投資銀行帶出去的公司都是賺錢的。”果然這兩家投資銀行也沒讓李彥宏失望,在美國他們動用了最優秀的人才,所做的路演也是級別最高的。

  在正式上市前的兩個星期裏,李彥宏一行從香港出發,輾轉新加坡、英國、美國,向各地的投資機構講解百度的故事,投資商們的熱情完全超出了李彥宏的意料。一個原定90多人的早餐會,來了140人,許多掌握數十億美元的基金經理就靠牆站著聽。

  應對投資熱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價,於是,原定17~19美元的發行價格區間,變成了19~20美元,再變成23~25美元,最後確定為27美元。

  在經過3次提價之後,李彥宏和百度上市承銷商團隊最終確定價格為27美元。

  2005年8月24日,百度發布上市後首個季度財務報告,百度此季總營業收入為6970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8.6%;淨利潤為1210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5.5%。當天百度股價收盤於82美元,按此數據折算,百度的市盈率為410,而其他中國概念股的市盈率基本上僅為20上下。如何盡快提高百度的盈利規模,成為李彥宏最迫切的任務。

  CNNIC的調查數據顯示,百度僅在北京的搜索市場占有率已經上升至52%,Google為33%;在上海、廣州等地百度的市場份額也均高於Google。李彥宏說:“Google是百度在全球最大的競爭對手,但是在中國它打不過我們。”

  現在,百度是世界最大的中文搜索網站,每天要接受2億次檢索請求,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把百度當成是常用搜索工具。李彥宏說:“我們的員工有的來自Ebay,有的來自微軟,有的來自Yahoo,但是我們更多的人才是來自北大、清華等高校的畢業生。”的確現在的百度還是一個很年輕的公司,就像其在招股說明書上寫的:我們的競爭對手還有很多,有來自美國的Google、Yahoo、Microsoft,還有中國的搜索公司網易、搜狐、新浪、阿裏巴巴等。

  麵對媒體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討論,李彥宏很現實,他坦言:“百度最大的敵人是百度自己。百度真正的考驗才剛剛到來,而最終決定公司成敗的是業績、百度專注於中文搜索的決心和執行力。”

  不論如何,百度的成功上市,堪稱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在國際資本市場的一次精彩亮相,使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再度升溫,成為帶動IT產業新一輪投資熱潮的標誌性事件。

  成功點評

  定位:向網絡淘金者賣“水”

  五年前,當新浪、搜狐等網站大把大把地燒錢,掀起互聯網淘金熱潮時,幾乎很少有人願意去做那些向淘金者賣“水”的默默無聞的人。今天,當人們讚美新浪、搜狐的搜索是如何快速、準確時,很少有人知道,其背後是以百度強大的技術做支撐的。它們大把大把地賺錢,也大把大把地為百度付錢。李彥宏談及百度的成功,毫不隱諱地說道:“就是因為我們選擇了做向網絡淘金者賣‘水’的人。”

  “到1999年年底,中國網民已達到900萬人,而且還在呈倍數增長趨勢。人們像發現了一個金礦,紛紛去淘金。我在時機上晚了一步,但也正是這讓我清醒地意識到,網絡這個金礦是建立在技術沙漠基礎上的,到了一定時候,網絡淘金者會發現,最珍貴的恰恰是被人們起初忽視的水,向淘金者賣‘水’的時機已經成熟了,而當時的我就是那個優秀的掘井人。”2000年,李彥宏將百度的搜索引擎技術提供給新浪、搜狐等各大門戶網站。

  專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總結百度的成功時,人們不約而同會說到同一個詞:專注。百度專注於搜索,專注於技術,專注於中國市場。盡管已經是市值最高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但百度目前並不打算進入搜索以外的業務領域。

  從1999年百度公司成立到現在,幾年的時間裏,互聯網世界滄海桑田,“網絡遊戲”、“短信平台”紛紛強勢登場,不少人捷足先登,賺得盆滿缽滿;不少人跟風而動,也摔得頭破血流。而李彥宏說他隻在做一件事:搜索。

  百度是專注於搜索領域的中文市場的領導者,不少人曾鼓動他向網絡遊戲、短信等領域涉足,但李彥宏並沒有這樣做。在他眼裏,自己的公司、自己的領域還有很深的潛力可以挖掘,自己目前要做的隻是將搜索這一個領域不斷翻新。

  李彥宏說,公司與他本人的性格一脈相承:“我個人的特點就是專注。如果我琢磨上某一件事的話,會把它做得很好,如果對這個事情不太上心的話,我會比一般人做得要差很多。”他認為,自己的心理素質比較穩定,很少受外界的影響。“過去幾年,有人做門戶很風光,有人做短信很掙錢,做遊戲也很火,我們都沒有去做,就是因為我相信自己做的東西有價值。”

  因為專注導致的單一盈利模式,是否會給百度帶來風險?李彥宏認為,這要看這個模式是不是安全的,如果是安全的、有前途的話,單一模式不但沒什麽不好,相反還是最大的優勢。

  百度競價排名的用戶現在增長的速度將近200%。雖然目前用戶還隻有五六萬家企業,而中國有2000多萬家企業,這是個非常激動人心的市場。李彥宏說:“我可以看到百度未來5年、10年甚至15年的高速成長。目前,互聯網中成長最迅速、最有前途的領域就是中文搜索,如果有錢的話,我還會投到這個領域中。”

  上市以後受關注度很大,也帶來很多壓力,但是李彥宏表示:“我們能夠專注於做中文搜索,這一塊所蘊涵的潛力還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自己並不拿百度跟其他類型的互聯網公司去對比,遊戲我不打算做,我也不覺得能做過人家;短信我也不做;甚至是門戶,很多人都懷疑百度一定是要做門戶的,其實我們一直堅持說不做門戶,就做搜索。這一點上還是要堅持自己所看中的這一塊,過去是因為這樣的堅持我們走到了這一步,以後我想要有好的發展,還是要堅持專注,堅持做中文的搜索,才能夠跟投資人的期望值相匹配。”

  秘訣:“三大定律”

  李彥宏說過“搜索是百度成功的所有秘密”。的確,擅長在搜索上做文章的他,用“三大定律”破解了百度的成功秘訣。

  第一定律是相關性定律,即情報檢索、信息檢索或全文檢索的相關性都是基於詞頻統計的。當用戶輸入檢索詞時,搜索引擎去找那些檢索詞在文章(網頁)中出現頻率較高的,位置較重要的,再加上一些對檢索詞本身常用程度的加權,最後排出一個結果來(檢索結果頁麵)。

  第二定律是人氣質量定律,這一定律解決了技術問題。科學引文索引機製的思路移植到網上,就是誰的網頁被鏈接次數多,那個網頁就被認為是質量高、人氣旺的。再加上相應的鏈接文字分析,就可以用在搜索結果的排序上了。根據這一定律,搜索結果的相關性排序,並不完全依賴於詞頻統計,更多的還是依賴於超鏈分析。這條定律也成為李彥宏申請的美國專利。

  第三定律是自信心定律,也就是競價排名。根據這一定律,搜索結果的相關性排序除了詞頻統計和超鏈分析之外,更注重的是競價拍賣。誰對自己的網站有信心,誰就排在前麵。有信心的表現就是願意為這個排名付錢。自信心定律一改過去搜索引擎靠CPM收錢的尷尬局麵,開創了真正屬於互聯網的收費模式。李彥宏說:“在中國,百度一直致力於推動搜索引擎市場的培育和發展,現在,我們聯合了各大門戶網站的搜索引擎,一起通過百度的競價排名係統來實踐搜索引擎的第三定律,為數十萬網站的擁有者提供一個展示自信心,吸引潛在客戶,發現銷售線索的平台。”

  創新:推出新型網絡營銷模式

  競價排名是指由用戶(通常為企業)為自己的網頁出資購買關鍵字排名,按點擊計費的一種服務。通過競價排名,搜索結果的順序將根據競價的多少由高到低排列,同時奉行“不點擊不收費”的原則。李彥宏正是這一模式的中國創始者。

  百度的搜索競價排名的最大特點在於采用了“按效果付費”這種新型營銷模式,企業用戶所繳納的“關鍵詞”添加費是放在其網上的戶口中的,當潛在客戶搜索到了該用戶並且點擊了其網站,該用戶才需要支付費用。這樣一來,中小企業在網絡上的推廣成本就得到了大幅降低。

  在中國,隻要參加百度搜索競價排名,該企業網站就可以出現在選擇百度搜索引擎技術網站的搜索結果前列,並被千千萬萬在搜索引擎中查找相關行業、產品、企業、公司、網站等信息的網民優先看到。這些網站包括雅虎、搜狐、網易、Tom、21CN等國內數十家知名網站。自從2001年10月李彥宏推出這一全新的網絡營銷模式之後,百度開始蓄勢飛躍了。2003年上半年,競價排名開始在百度的收入上占了大頭,李彥宏可以向董事會和員工交代了。李彥宏的競價排名收入已經占百度總收入的80%,百度已經完全可以不再依賴為門戶網提供搜索技術獲取收入。到2004年,百度營業收入差不多比2002年多了10倍,達1370多萬美元。

  李彥宏認為,競價排名是一個非常合理、非常優秀的模式,它可以讓廣告的商家很精確地找到它的客戶是誰。快速增長是通過競價排名這個模式顯現出來的,既然這個模式已經被證明是一個好模式,百度就應該完全投入在中文搜索上,而不是向其他方麵發展。這是一個革命性的商業模式,也是非常有前途的。

  很快,百度的“競價排名”模式被眾多廠商所仿效,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認識到搜索服務的力量,開始在搜索服務市場搶食。緊隨百度,3721聲稱自己將和Google合作,隨後慧聰網聯合眾多地方網站,形成一個搜索聯盟。但聲勢最大的卻是以新浪、Tom、21CN為代表的門戶網站,它們站在既有的平台上強勢切入搜索市場。競價排名成了搜索業界爭相推出的業務。門戶網站試圖利用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先進的市場手段優勢開始處處排擠百度,當初與百度合作的門戶網站大都釜底抽薪。百度不但失去了以門戶網流量來維持生計的方式,還麵臨著門戶網站的圍攻。

  對於門戶網站的動作,百度早有防備。李彥宏說:“確實,商業模式很容易模仿。但是,建立競爭優勢卻不容易。我以前曾經打過一個比方,做搜索引擎競價排名業務是一個‘兩輪驅動的車’,缺一不可。一是流量。你的流量大了,證明用你的人多,這裏邊有購買力的用戶也就多,也就能夠給競價企業帶去訂單。否則,你就不敢承諾按照點擊效果付費。如果你不按效果付費,企業就不會來你的平台上競價。即便來了,因為你流量小,便談不上效果,競價企業沒有訂單,搜索引擎商家更是沒有收入。二是參與競價的企業數量要多,企業數量多,才能保證搜索引擎商家的收入。這‘兩個輪子’驅動著搜索引擎產業鏈的良性快速發展,所以說這種商業模式的核心是流量和規模,因為用戶真正需要的是效果和回報。我不相信哪個企業投入不需要回報,而百度在這方麵的競爭優勢明顯,百度自有流量排在全球中文搜索引擎第一位。同時擁有國內最大的搜索聯盟,在企業數量方麵,百度也有很好的先發優勢。”

  麵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李彥宏很自信,他表示:“搜索業務的升溫進程即將觸及質變的臨界點,這期間一定會有行業巨頭出來整合和洗牌,百度會將革命進行到底,在新一輪洗牌中占領先機。”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